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六节课

  

第八十六节课

  

思考题

  334、皈依具体分哪三种?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大士道的皈依?你现在是哪种皈依?

  335、修持皈依的方法,分为哪几种?请一一说明。

  336、修持皈依时,应该念什么样的偈颂?怎么样明观皈依境?从自身而言,皈依时应如何观想并发心?

  337、在修皈依时,什么是最重要的?你是怎么做的?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面介绍了皈依三宝要具足信心,信心分为清净信、欲乐信、不退转的胜解信。今天开始讲“皈依之分类”:

  丁二、皈依之分类:

  ◎ 皈依分小、中、大三种

  具有如此信心的皈依,根据动机的不同也分为三种。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清楚。在座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自以为早已皈依佛门,但你到底属于哪一种皈依,小士道、中士道还是大士道?这个一定要观察好。

  一、小士道皈依:畏惧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痛苦,希求天界、人间的善趣安乐,为了得到快乐、避免痛苦而皈依三宝。

  现在这样的人比较多。我看到有些佛教徒比这还差,他们对下一世不重视,只求这辈子远离灾祸,生意兴隆、家庭平安、升官发财等,以这样的目标而皈依,甚至连小士道都不如。所以,有些寺院平日里人山人海,不少人喜欢办皈依证,但这些人只求今生离苦得乐的话,基本不能列为真正的皈依。

  你们以后若给人讲三皈五戒,这些道理一定要弄明白。同时还应观察:“我最初皈依是怎么样的发心?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每个人应常常扪心自问。

  二、中士道皈依:通过闻思修行,认识到无论生在轮回的善趣、恶趣,都不离痛苦的本性,三界之中无有快乐,犹如不净室中没有妙香。为了摆脱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皈依三宝。

  就像有些人,想到清净刹土的殊胜功德,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这样的发心,只是为了自己获得解脱,不愿自己感受痛苦,故叫做中士道,不是最上等的皈依。

  三、大士道皈依:见沉溺在无边轮回大苦海中的所有众生,遭受无法想象的深重苦难,故不能只想自己一人解脱,要将他们安置于无上佛果而皈依三宝——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皈依。

  ◎ 选择大士道皈依的原因

  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皈依,功德都非常大,诚如《本事经》所言:“最胜有三种,所谓佛法僧,依生净信心,能见最胜法。”意思是说,最殊胜的是佛法僧三宝,若能对此生起清净的信心,就能现见无与伦比的甚深之法。所以,皈依三宝是最荣幸的事情,也是我们来到世间最大的获得。

  不过,在这三种发心中,最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不能只求下辈子的人天安乐,或者只想自己独自解脱。《华严经》亦云:“除灭一切诸心毒,思惟修习最上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因为善趣的人天安乐,暂时看似快乐,实际上也超不出痛苦的范畴,有朝一日善趣乐果耗尽后,又会再度堕入恶趣。《杂譬喻经》中就讲了一则公案:从前,印度有个修行之处,那里有十万沙门。其中五万人已证得阿罗汉果,断除烦恼,具足六通;剩下的五万人,或得少果,或未得果。一位长者对他们生起信心,为求人天福乐而作了供养。在最后回向时,僧众中地位最高的长老却说:“今天你作供养,实际上造了大罪业。”

  未得果的沙门不理解,以为他年纪太大,有点老糊涂了。长老解释道:“这位施主是为了人天安乐而供养。将来获得这种快乐时,他会滋生骄慢,不求解脱,对三宝没有恭敬心,最终福报享尽,必定堕入恶趣。[1]”

  由此可见,我们无论做任何善事,都不能追求瞬间的善趣安乐,或者独自一人得到寂静的声闻缘觉果位。如果是这种发心,不去饶益无始以来曾当过父母、现今沉沦在轮回苦海中的无边众生,那实在不合情理。所以,我们理当修行无量福德的大士道皈依,为一切众生获得佛果而皈依三宝。

  若能如此,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有情界无量,利彼亦复然。”因为众生是无量无边的,故想利益他们而发心行持六度万行,福德也是无量无边的。为什么?因为所缘对境是无量的,故缘此只是发心的话,功德也是无量的。

  修皈依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知道大士道的功德。如果不懂这一点,只为了暂时的利益而皈依,不但没有大的功德,反而会像那个施主那样,造下堕入三恶趣的因。《四童子三昧经》中也说:“三界何有乐,数数流转生,死已复更生,增长相续苦。”众生流转轮回、死而复生,如此不断地增上痛苦,毫无实义。因此,我们要为了他们斩断轮回根本、发无上菩提心而皈依。

  总之,作为大乘佛教徒,无论在任何场合,利益众生都不能忘。这一点,这次修五十万加行,务必要贯彻始终。无论是哪一个修法,在最初时都要想到:“修它不是为了我获得解脱,是为了利益无边众生。”而千万不要认为“修加行是为了能听密法,不修完,就没有资格得到密法传承”,若是这样一个目的,那你的方向就搞错了!

  丁三、皈依之方法:

  ◎ 皈依法的分类

  一、共同乘皈依法:

  以诚信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众为修道助伴的方式来皈依。

  这是显宗的皈依。就像一个人去印度的话,首先要找个有经验的向导,以前曾去过那里,或对各方面比较了解;然后需要有道路,要么是空中的航道,要么是地上的公路等;还需要有同伴,在路上可以彼此照顾。

  同样,众生若想得到圆满正等觉的果位,首先要依止佛陀,佛陀相当于是向导,指引我们该怎么走,这个叫皈依佛;然后佛陀是依靠修法而得道,故他所宣讲的法,就是我们要行的道,所以要皈依法;在漫长的菩提道路中,没有可靠的助伴或道友,一个人可能会害怕,担心路上遇到种种违缘,没办法独自前往菩提之路,因此就要皈依僧众。

  (不过,有些人跟道友出去时,因为很多观点不同、想法不同,回来就不说话了。你们要注意啊!以前就有这样的,出去旅游或朝圣时,刚开始两人关系特别好,钱全部合在一起,但到了后来,由于好几次观点不合,钱就分开了,最后都不理对方了,这样就不好。)

  这是共同乘的皈依三宝。

  

  二、不共同密乘[2]皈依法:

  通过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空行为助伴的方式而皈依。

  皈依时要以三门供养上师,因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依止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本尊,因为本尊是一切悉地的根本;要以空行为助伴,因为空行是一切事业的根本。上师、本尊、空行称为三根本,以此对境而作皈依,就是不共密乘的皈依。

  

  三、殊胜方便之金刚藏[3]皈依法:

  依靠脉清净显现化身、风清净显现报身、明点清净显现法身的捷径来皈依。

  《前行备忘录》中也讲了,处所的脉清净,为僧宝和化身;动摇的风清净,为法宝和报身;庄严的明点清净,为佛宝和法身。以这三者为皈依对境,就是金刚藏的皈依方法。

  

  四、究竟无欺实相金刚乘[4]皈依法:皈依境圣众相续中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无二无别大智慧,我们为了使自己也能生起来,反复修持、决定,依靠这样的方式而皈依。

  其中,本体空性即佛宝和法身,自性光明是法宝和报身;大悲周遍是僧宝和化身。莲花生大士在《空行心滴》中,也以不共的窍诀阐述过。

  ◎ 念诵的皈依偈

  念皈依偈的时候,可以是龙钦心滴派的“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5]”,也可以是《开显解脱道》的“南葵内色那卡刚瓦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念。但不管是哪一个,最好能圆满十万遍。

  有人说自己已经修过觉囊派、格鲁派或其他教派的皈依,这个我也很赞叹,但你以后如果要听无上大圆满密法,最好是修无垢光尊者龙钦心滴派的五十万加行。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并不是说其他教派的加行修完之后,不修这个的话,还是没有用。我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敢这么说。但我总觉得,每个传承的加持、悉地略有不同,理念上还是有点差别,即使你修过其他教派的加行,但这次因为不同的缘起,最好能再修龙钦心滴派的五十万加行,或全知麦彭仁波切《开显解脱道》的五十万加行。我个人而言,对这个法脉特别熟悉,我们若能一起将这个传承的仪轨修圆满,各方面定有不共的殊胜之处。

  当然,你修其他教派的加行,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要法清净,不是某某人以分别念写的仪轨,就都有资格学修密法。否则,我也确实不敢保证,大家一定要注意!

  ◎ 明观皈依境

  以上内容明确之后,接下来是明观皈依境,修持真实皈依。

  观想的时候,如果你有能力,就一步一步全部观想;实在不行的话,就想:“我前面有一棵五枝菩提树,树上有三宝总集的莲花生大士,还有佛宝、法宝、僧宝。”这样简单地观想也可以。

  在座的各位,有些年龄稍微高一点,听说连观音心咒都不会背,那背皈依偈也许有点困难。但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其他人应该没问题,务必要把这个念完。

  具体来说,先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珍宝组成的清净刹土,美妙悦意,平坦光滑犹如镜面,无有凹凸不平的山岗、洼地。就像《维摩诘经》中讲的,螺髻梵王说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极为清净,但舍利子不承认,于是佛陀用脚趾压地,三千大千世界顿现清净无比。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有些众生没有见到罢了。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六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