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九节课

  

第八十九节课

  

思考题

  346、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行为是对三宝不敬?正确的应该怎么做?你能做到吗?

  347、在佛像、经典、佛塔中,哪个最为重要?请说明理由。你对此有何深刻体会?

  348、在藏传佛教中,金刚铃杵只是单纯的念经法器吗?为什么?

  349、皈依三宝有什么功德?请引用公案具体阐述。引导别人皈依有何必要?你打算怎么做?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皈依的学处还没讲完,下面接着讲:

  前面也说了,我们既然已皈依了三宝,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能改变。一旦放弃了皈依三宝,那么即使修持再高深莫测的大法,也不能列入佛教徒的行列中。如阿底峡尊者云:“内外道以皈依别。”

  阿底峡尊者,是当年印度东西方无与伦比的大班智达,他被迎请至藏地之后,主要强调了两个问题:因果与皈依。尤其在皈依中,他说外道和内道的区别,不是看身上的穿着、守持的戒律,而是有没有皈依三宝。

  其实在外道中,也有断除恶业、行持善法、观修本尊、修持风脉的,并能依此获得共同成就。以前为迎请阿底峡尊者进藏,藏地先后派了很多人,藏王智光也付出了生命代价。在尊者入藏前的很长时间,去印度迎请他的译师,一直形影不离地跟着他。一次在恒河旁边,尊者和译师看见一个老婆罗门,背着一个小孩的尸体。到了河边,老婆罗门放下尸体,先在恒河里洗干净,放在自己身边,然后就开始坐禅。过了一会儿,只见小孩复活过来,老婆罗门却断气身亡。之后,小孩把老婆罗门的尸体扔到恒河里,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藏地的译师见此深感稀有,问阿底峡尊者是怎么回事。尊者告诉他,这是外道的一种借尸还魂法。

  (类似的修法,在藏传佛教中也有,名为迁识夺舍法。以前玛尔巴的儿子不慎落马身亡,之后就把自己的心识迁移到一个尸体中,从而得到了重生。当然,被迁移的身体必须完好无损,不能受伤或者残疾。)

  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外道不光是只会念咒语、持戒律、行善法,甚至有些出乎意料的境界,比如在水里像鱼一样畅游,在空中像飞禽一样飞翔,在山岩中无碍地穿来穿去,他们也都具有。但因为不知皈依三宝,他们与解脱道就有千里之遥,永远不能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现在世间上有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名声、地位、财富,其实,今生短暂的快乐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永远脱离三界轮回。若想达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皈依三宝。汉地的《庐山莲宗宝鉴》说:“佛言一切众生,若不归依三宝,永劫堕三恶道。”《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里也有相似的教证:“归依佛法僧宝,脱苦方便。若不归依,后悔何及?”所以,脱离轮回的最好方法,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在我们藏地,大大小小、男女老少都特别重视皈依,他们从小就对三宝有非常虔诚的心,皈依偈也念得特别多。前两天,我们学院刚圆寂了一位老喇嘛,他念了很多皈依偈,具体数目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还念了六亿遍观音心咒,十万遍《三十五佛忏悔文》,一百万遍《普贤行愿品》。他叫丹珠喇嘛,学院许多人都认识他,我刚来学院时,他就已经在了。前不久他圆寂时,好像是去往另一个地方一样,没有任何恐惧心,非常自在洒脱的感觉。他一辈子都在行持善法,去世时是84岁。希 荣博堪布的传记中说,第一次到学院时,自己就是跟他一起上来的。据他隔壁的有些法师讲,丹珠喇嘛在闻思上不是很聪明,但在念诵、观修方面,还是很下功夫,白天晚上非常精进,晚上睡眠也比较少。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离开这个世界时,有些人是满载而归,有些人却两手空空。

  话说回来,我们若想从轮回中解脱,没有皈依三宝的话,是根本不可能的。阿底峡尊者是藏地后弘时期著名的大德,他在朗达玛灭佛后一百多年,即公元1040年59岁时来到藏地,从阿里开始弘扬正法,后渐扩展至整个藏区。他对浩瀚如海的显密正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个别有缘者也传过密宗的灌顶、窍诀,但考虑到皈依对初学者来说是重中之重,于是在所有的法会中,着重弘扬皈依和业因果,由此被人们称为“皈依班智达”、“业果班智达”。

  有些弟子曾问阿底峡尊者:“您是印度那么出名的大班智达,结果来到藏地之后,却被称为“皈依班智达”。这对您来讲是一种侮辱吧?因为皈依是特别简单的法。”尊者回答:“显密所有教法的根本,就是皈依。人们给我这个称呼,是对我的莫大赞叹,我今后还要不断弘扬皈依。”

  由此,皈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大家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这个基础。否则,光是身上穿着红色僧衣,头发剃得光光的,对三宝连尊重心、欢喜心都没有,那怎么称得上是出家人呢?倘若连皈依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这是特别可笑、可耻的。

  因此,作为已迈入解脱道的佛教徒,从今往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绝不可舍弃皈依及皈依戒,这一点必须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正如经中所说:“何人皈依佛,彼为真居士,何时亦不能,皈依其他尊;皈依于正法,远离恼害心;皈依圣僧众,不应交外道……”

  这个教证,与我前面引用的《涅槃经》[1]意思一致,只不过译法不同。意思是说,皈依佛陀之后,你就成了真正的居士,何时也不能皈依帝释、梵天等外道天尊。常有人说:“我只想皈依三宝,居士戒不想受。”其实你皈依了三宝的话,就已经成了居士了。

  皈依正法之后,千万不能损害任何众生。当然,你无意中因嗔心控制不住,可能会直接或间接伤害众生,但做了以后要马上忏悔,而且不能杀害众生。

  皈依僧众之后,与外道徒、无信仰者,乃至詈骂上师或亵渎正法之人,绝对不能交往。否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慢受到他们的影响,自己的见行也会同流合污,结果与正法背道而驰。

  若能虔诚地皈依三宝,佛陀是绝不会欺惑我们的,始终会赐予加持和悉地,让我们真正得到快乐。诚如《妙法莲华经》所言:“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所以,佛陀、佛法、僧众这三者,是一切功德之海,我们理应恭恭敬敬、欢欢喜喜地皈依,经常观想和祈祷,《华严经》中也说:“一切诸导师,正法菩萨众,圣僧功德海,皆悉应恭敬。”

  ◎ 杜绝对三宝所依的不敬

  如今有些人,表面上是佛教徒、出家人,自以为是三宝的随行者,可对佛经、佛塔、佛像等三宝所依,没有一丝一毫的恭敬心,甚至把这些只看成是普通的财物,进行买卖或作为抵押品……这就是所谓的“享用三宝身财”,罪过极其严重。

  《观佛三昧海经》里有一位优填王,他因思念去忉利天为母说法的佛陀,就特意造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的金像,天天顶礼供养。后来佛陀从忉利天回到人间,他用大象载金像去迎接。金像见到佛陀之后,从象背上下来向佛陀顶礼。佛陀也合掌向金像顶礼,虚空中百千化佛也向金像合掌长跪。佛陀对金像授记:“我灭度之后,我的弟子就托付给你了……[2]”从那时起,世间上就有了佛像。即使佛陀后来示现了涅槃,但众生仍有礼拜、供养的对境。

  这样的三宝所依,我们若为养活自己而当成买卖品,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以前也讲过,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及其自释中说:“如果买卖或毁坏佛像、佛经、佛塔,依靠三宝而造罪,这叫做无与伦比的罪业[3]。应当怎么弥补呢?应按照两倍以上作修复,再在三宝面前忏悔。”比如,以前你毁过100块钱的佛像,就要造一尊200块钱的佛像;你毁过100块钱的经书,就要印200块钱的经书,然后再进行忏悔,如此方能得以清净。

  在座的道友也不妨想想,你曾毁坏过佛像、佛塔没有?如果有,临死前就要赶紧忏悔,否则,这种罪业不但影响来世,甚至现世中也会感受报应。

  《安士全书》中记载:康熙初年,檀香的价格相当昂贵。有个开香铺的人,过去以三金买了一尊檀香的观音像,此时这些檀香已升至十六金,于是他想把观音像毁掉,变成檀香条去卖。他家佣人怕造罪,极力劝阻,但因身份卑微而没有人听。后来他们把观音像给毁了,不到一天,整个香铺突然起火,所有人都葬身火海。只有那个佣人,因去别的香铺帮工而逃过一劫。

  可见,以三宝所依为对境造罪,过失非常严重。在我的人生中,也见过有些人故意烧经堂、毁佛像,最后他们在今生中成熟的果报极其惨烈。还有,在《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中[4],有人问:“买卖佛像有怎样的过失?”答:“罪同买卖父母。”所以,这方面务必要注意!

  

  此外,除非是绘画、雕刻佛像时需要测量尺度,不得不评价佛头的大小、佛身的高矮,否则,对佛像指手画脚,妄加评论这里不庄严、那里不美观,过失也相当严重。

  《极乐愿文大疏》中讲过,从前有个人对着一尊断了手指的佛像,说“断指佛”。话音刚落,他自己的手指就断了。

  现在汉地有些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经常说:“这是胖胖的佛、瘦瘦的佛、高高的佛……”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对人尚且不能如此不敬,更何况是佛像等三宝所依了?常有人评论:“这个莲花生大士很难看!”“这个释迦牟尼佛不庄严!”哪有这样的?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等诸佛菩萨,全是相好圆满,我们千万不能对如此严厉的对境,乱造口业。

  倘若你对有些佛像的工艺不满意,那不能说佛像不庄严,而应该说造佛像者的技术不好,不…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九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