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节课
思考题
394、这节课所讲的自轻他重的公案中,哪个最打动你?为什么?
395、对于是否捐献器官,我们应当如何抉择?请说明理由。
396、自轻他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愿菩提心的学处中,已经讲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今天开始讲自轻他重。
关于“利他”这个观念,大乘菩提心的见解和修法极为殊胜,它涉及到一切众生,体现了世间和出世间的包容和博爱。而其他有些宗教及慈善机构,虽然经常也这样强调,但若从根本上了解,就会发现二者有天壤之别。
在汉地古代,孟子、墨子、杨子的观点各不相同,杨子提倡“为我”,墨子提倡“兼爱”,而孟子认为这两者都是极端,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意即杨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国君都不放在眼里,这就是无君;墨子完全是博爱利他,对父亲和对旁人一样,这就是无父。没有父亲、没有君主,这就像禽兽一样。
当然,杨子的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确实不对。当一个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就会特别耽著自己、相信自己,除了自己以外,眼中没有国君、父母,也没有三宝、佛陀、上师。但墨氏的博爱利他,怎么会有无父的过失呢?怎么会是禽兽之举呢?试问,禽兽哪有这样的博爱精神?所以,孟子可能没有懂得其中的意义,个别说法也存在不合理之处。
不过,墨子的“兼爱”,跟大乘佛教的利他也并不完全相同。大家若没有系统学习,就不一定了达大乘的甚深和广大。只要当你体会到大乘菩提心的法味,才会发现自己就像站在须弥山顶俯视群山一样,世界上所有主张和学说,全都在自己的眼下。
今天要讲的自轻他重,是指在修学大乘的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看得很淡、看得很轻,把众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其实,真正有菩提心的人,从来都把他众的利益放在第一。就像上师如意宝,一生中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没有一个不是利他。即使显现上是为了自己穿衣、吃饭、睡觉,实际上也是利益他众的方便。
尤其是我有缘分跟随上师近二十年,有机会经常接触上师,经常看到他老人家的行为。当上师离开人间后,回忆上师生前的点点滴滴,总结出来什么呢?就是他老人家的整个一生,全是在弘扬佛法和利益他众。只要对众生有利,什么事情都会做、会说;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只是为了自己,那怎么样都不会去行持。这是非常伟大的,是令人极其羡慕的!
当然,我们也完全这样做的话,作为凡夫人——我不敢说大家都是凡夫,你们当中肯定有很多大菩萨。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阿底峡尊者也说:“四个出家人中,就有一位圣者。”所以,你们不一定全是凡夫。但显现上,作为凡夫人,一切行为都利益他众,肯定相当困难。
但即便如此,我们每个人也要懂得,自己干的是什么“行业”?银行中的职工,是经常与钱打交道;学校中的老师,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而我们发过大乘菩提心的人,该做的事又是什么呢?相信我不说,大家也很清楚。
己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观想自己无论住于轮回、还是堕入地狱,病也好、痛也好,遭受任何不幸都可以忍受。在感受这种痛苦时,要想到:“愿其他众生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来代受;愿我所有的安乐与善果,他们能圆满具足!”内心深处再再思维,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颂》中也说:“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我们对此要牢牢记住,真正的修行人就要这样:直接或间接将自己所有的利乐,全部奉献给一切老母有情,而他们所有的痛苦、烦恼、不平,自己默默来代受。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痛苦时,就应该要这样想。
修学自轻他重,对生起菩提心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作为凡夫人,完全把自己放在次要位置,将众生放在主要位置,口头上说说倒可以,心里想想也很简单,但遇到关键问题时,真正能做到的,恐怕寥寥无几。但尽管如此,我们也要通过学习理论,尽量增上自己的利他心。
利他心重一点的人,只要对众生有利的事,就不会懈怠,也不会轻易放弃。而利他心如果不是特别成熟,当自己快乐幸福时,或天气好、心情好时,可以口口声声说“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老母有情而努力”,但一碰到危急关头,就像以前“文革”期间,由于特别坚固的我执作怪,什么信念都已经模糊了,此时很容易放弃众生,一心只想维护自己。
那么,真正的大乘佛子,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古往今来,诸佛菩萨、高僧大德有许多感人事迹,下面就讲几个典型的故事:
◎ 仁慈瑜伽代狗受打的公案
仁慈瑜伽,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有一次,他在讲法时,一个人用石头打狗,他喊着“痛啊痛”而栽倒在法座上。在场的人看到那条狗安然无事,都认为上师在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别人用石头打狗,又没打到上师身上,上师干嘛说自己痛?”
(作为一个聪明的上师,下面的弟子是怎么想的,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当然,上等的上师有他心通,依此能完全明白他们的想法。一般而言,假如弟子对上师心生邪见,《上师心滴》中也讲了,若能忆念上师的功德,并认识到自己已被魔加持了,则能够清净誓言。)
仁慈瑜伽上师知道他们的想法,于是便将背部显示给众人看。人们清晰地看见上师背上在狗遭受击打的同样部位,已经高高肿起。众人才真正对上师代狗受打这一点坚信不疑。
从阿底峡传记中看,仁慈瑜伽上师非常了不起,他相续中具有殊胜的菩提心。阿底峡尊者说过,他所依止的157位上师,有些是佛陀的真正化现,有些显现上是凡夫人,但不管怎么样,任何上师都具有世出世间的超胜功德。所以,法王如意宝讲过,若像阿底峡尊者那样对上师观清净心,那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如果自己的清净心不够好,则不一定依止那么多上师。
自他相换,以前很多大德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喜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中记载:有一位大德,见某地有一群人,抓住了一个小偷,要把他活活烧死作为惩罚。于是他就跟人们说,东西其实是他偷的,不是小偷偷的。结果人们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投入火中,这位大德替那个小偷被烧死了。
包括上师如意宝,我刚来学院几个月时,上师讲完《中观庄严论》后到新龙,当时我没有去,听回来的道友讲:上师在新龙给大众传法时,外面也有人打狗。当时,上师的显现跟仁慈瑜伽一模一样,而且一边流泪[1],一边代受这种痛苦。
还有一次,学院的一个喇嘛叫根洛,他的脚被毒蛇咬伤了,用了许多方法治疗,也没有明显的效果。晚上,上师就开始修自他相换。第二天,根洛的伤口完全好了,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可是,上师的脚却肿得很高,正是在根洛被蛇咬的位置上,并且也有毒蛇咬的痕迹,就这样连续病了十五天。这在上师的传记里也有。
所以,真正的大成就者,确实将利益众生放在首位。诚如《经庄严论》所言:“爱他过自爱,忘己利众生。”菩萨利益众生,纯粹是一种忘我的心态,而不是以自我为基础。如果执著自我的话,《入行论》中也讲了“执我唯增苦”,那么在轮回中,唯有增长痛苦,永远不会有快乐可言。
◎ 达玛日杰达布施身肉的公案
上师达玛日杰达,最初是小乘一切有部的班智达,从来没有听过大乘法[2],却安住在大乘种性中,不经勤作自然具有大悲心。
(现在泰国、斯里兰卡也有些高僧大德,学的是小乘佛法,但利益众生的心相当切,远远超过整天说利他、但什么事都不愿做的大乘行者。)
一次,他的邻居患了一种严重疾病。医生说:“治疗此病,需要活人的肉。如果有,就能够治愈。但活人的肉不好找,看来没有办法了。”
达玛日杰达上师说:“如果能治愈他的病,我施给肉。”说完,便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交给他。病人吃了肉,果然见效。
达玛日杰达尊者由于当时还没证悟空性,所以感受了特别剧烈的疼痛。但因为悲心极其强烈,并没有生起后悔之心。他问病人:“您感觉好些了吗?”
那人说:“是的,我的病已经好了,却给您带来了痛苦。”
尊者说:“只要您安乐,即便是死,我也心甘情愿。”
他当时作为凡夫人,疼痛极其难忍,晚上根本无法入睡。到了黎明时,才稍稍入睡。梦中出现一位身着白衣之人,对他说:“要想获得菩提,必须经历像您这样的苦行,善哉!善哉!”之后用唾液涂抹他的伤口,用手擦拭。他醒来以后,伤口竟然完好如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梦中的人,就是大悲观音菩萨。
从此以后,尊者如理如实地证悟了实相密意,并对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观理集五论[3]之词句,全部能够朗朗流畅地背诵,不费任何力气。
像无著菩萨,也是生起大悲心后,现见了弥勒菩萨,到兜率天获得了《弥勒五论》的法要。达玛日杰达上师,就是因为悲心极其强烈,身为凡夫时,却将身肉布施给他人,以此因缘,最终证悟了空性。
我们在学《中观庄严论释》时也说过,大乘根基有两种情况:一是先产生大悲心,然后证悟空性;一是先证悟空性,然后再生起大悲心。达玛日杰达上师,就属于前者。…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三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