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P2

  ..续本文上一页指归集》。无功居士王阗,作《净土自信录》。慈云忏主遵式,作《净土略传》。

  

  径路修行

  

  善导和尚偈:「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云云)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神栖安养

  

  永明寿禅师,作《神栖安养赋》。

  

  诸家怀净土诗

  

  宋中峰本禅师、元西斋楚石琦禅师等。

  

  枝低只为挂金台

  

  「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云云)。」

  

  空谷、毒峰、天奇

  

  皇明空谷隆禅师,有《空谷集》。毒峰善禅师,有《语录》。天奇瑞禅师,号茕绝老人,有《茕绝集》。

  

  群星悉皆拱北

  

  《论语》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圆照标名莲境

  

  宋,宗本,常州无锡人。初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迁净慈。雷峰材法师,神游净土,见一华殊丽,问之。曰:「待净慈本禅师。」又资福曦公,至慧林,礼足施金而去。人诘其故。曰:「吾定中见金莲华,人言以俟禅师。」盖师虽在宗门,兼修净土,后临终坐逝,谥圆照。

  

  僧睿莲华出榻

  

  僧睿,从罗什法师,禀受经义。后预庐山莲社。宋元嘉十六年,忽告众曰:「吾将行矣。」面西合掌而化。众见睿榻前一金莲华,倏尔而隐。五色香烟,从其房出。

  

  文潞公、苏长公

  

  文彦博,为宋宰相,封潞公。苏轼为翰林学士,与弟辙俱有盛名,故号长公。

  

  岐黄

  

  岐伯与轩辕黄帝问答,作《内经》等书,为医家祖。

  

  清照说偈西归

  

  宋,慧亨,住武安,称清照律师延寿。初依灵芝习律。专修净业六十年。临终,集众念佛。为说偈曰:「弥陀口口诵,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决定生安养。」

  

  舍仙学而回心净业

  

  宋,葛济之,句容人,世事仙学。妻纪氏,独精诚念佛。元嘉三年,方在机杼,忽觉空中清明。因投杼,仰瞻四表。见西方有佛现身。宝盖、幢旛,映蔽云汉。喜曰:「经言无量寿佛,其即此耶?」面佛作礼。济之惊异,就之,纪氏指示佛所,济之亦见半身,俄而隐没。祥云五彩,亲里咸睹焉。自是归佛法矣。

  

  焚《仙经》而专修《观经》

  

  后魏昙鸾,性嗜长生,受陶隐君《仙经》十卷。后遇菩提流支,乃问曰:「佛有长生不死术乎?」支笑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十六观经》:「学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其为寿也,河沙、劫石,莫能比焉。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昙大喜,遂焚《仙经》,而修净业。

  

  冥君敬礼

  

  永明寿禅师入灭后,有僧自临安来,经年绕师塔。人问故。曰:「我病入冥,见殿左供一僧像,王勤致礼敬。密询其人,则曰:『此杭州永明寿禅师也。凡死者皆经冥府,此师已径生西方上上品矣。王以其德,故敬礼也。』」

  

  罗剎休心

  

  有罗剎在一聚落,其民人日送子与食。有子归信三宝,一心念佛,遂不能食,得归。

  

  拟议

  

  《易》云:「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唐太宗为秦王时,与太子建成相忌,欲举兵。众议恐不胜,命卜之。张公谨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第二卷

  

  天台六即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二、名字即佛。知识经卷,闻名知字。三、观行即佛。依教修行,即五品位。四、相似即佛。相似解发,十信位。五、分证即佛。分证分破,初住至等觉位。六、究竟即佛。智断圆满,妙觉位。

  

  《华严》明十身佛

  

  一正觉佛,二愿佛,三业报佛,四住持佛,五涅槃佛,六法界佛,七心佛,八三昧佛,九本性佛,十随乐佛。

  

  当暗中有明,当明中有暗

  

  南岳石头和尚《参同契》曰:「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

  

  读古

  

  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曰:「君之所读者何书?」公曰:「古人之书。」曰:「古人存乎?」公曰:「往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也。」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生,无说则死。」曰:「请以臣之业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心而应之手,有数存焉。臣不能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夫古之人,其不可传者已往矣。然则公之所读者,其古人之糟粕也已。」

  

  《瑜伽》四义

  

  《瑜伽》第六云:「略由四义,故称『我闻』。一为世间语便易故;二为随顺世间故;三为断除定无我怖畏故;四为宣说自他得失,令生决定信解心故。」

  

  弘广菩萨之所流通

  

  《涅槃经》第四十卷:佛告文殊师利:「阿难比丘,是吾之弟。给事我来,二十余年。所可闻法,具足受持。喻如泻水,置之一器。是故我今顾问阿难,为在何所,欲令受持是《涅槃经》。善男子,我涅槃后,阿难比丘所未闻者,弘广菩萨,当能流布。」

  

  阿难求三愿

  

  一、不受佛故衣;二、不随佛受别请;三、二十年法请重说。

  

  周正建子,夏正建寅

  

  今之正月初昏时,斗柄指寅。十二月指丑。十一月指子。夏时取人生于寅,故以建寅为岁首。商取地辟于丑,故建丑为岁首。周取天开于子,故建子为岁首。而建寅为正。

  

  三三昧

  

  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

  

  百八三昧

  

  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狮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乃至离着虚空无染三昧。

  

  孔恩周急

  

  《论语》:孔子云:「君子周急不继富。」

  

  岐政先茕

  

  《孟子》举文王治岐之政,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曰:『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四邪命食

  

  一、方口食,曲媚权势,通使四方;二、维口食,种种咒术,卜算吉凶;三、仰口食,仰观星宿,以自活命;四、下口食,种植田园,和合汤药。

  

  千里面谈

  

  唐太宗为秦王时,在军中,使房玄龄入奏事于高祖。高祖笑曰:「玄龄为吾儿奏事,虽隔千里,犹如面谈。」

  

  久在泗滨,相依陈蔡

  

  山东泗水之滨,有杏坛,是孔子与弟子谈道处。孔子将适楚,道过陈蔡。陈蔡大夫发徒围之。此时十哲皆从: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十六大国

  

  五天竺国,如舍卫、王舍等。

  

  颜闵无文,游夏缺行

  

  颜闵,即颜渊、闵子骞,列在德行之科。游夏,即子游、子夏,在文学科。

  

  目连化身降龙

  

  难陀、跋难陀兄弟居须弥边海。佛尝飞空上忉利宫。是龙瞋恨:「云何秃人从我上过!」后时佛欲上天,是龙吐黑云暗雾,隐翳三光。诸比丘咸欲降之,佛不听。目连云:「我能降是龙。」佛即许之。其龙以身绕须弥七匝,尾拖海水,头枕山顶。目连倍现其身,绕山十四匝,尾拖海外,头枕梵宫。是龙瞋盛,雨金刚砂。目连变砂为宝华,轻软可爱。犹瞋不已。目连化为细身,入龙身内,从眼入耳出,从耳入鼻出。龙受苦痛,其心乃服。

  

  外道移山,制之不动

  

  外道师徒五百,用咒移山,经一月日,簸峨已动。目连念言:「此山若移,多所损害。」即于山顶结跏,山还不动。外道相谓:「我法山动,计日必移。云何安固,还若于初?必是沙门使尔。」自知力弱,归心佛法。

  

  一城释种,举之梵天

  

  琉璃大王灭释种。目连欲救,佛以定业难逃,不允其请。目连以神力,将钵盛五百释种,托至梵天。琉璃王灭释之后,举钵视之,唯血水而已。故知业力,佛亦不能救也。

  

  止车烧堂

  

  耆域善知方药,生忉利天。目连因弟子病,乘通往问。值诸天出游,耆域乘车不下,但合掌而已。目连以神力驻之。耆域云:「诸天受乐,匆匆不暇相看。尊者欲何所求?」目连具说来意。答云:「断食为要。」目连放之,车乃得前。  帝释与修罗战胜,造得胜堂,楼台七宝,庄严奇特。梁柱支节,皆容一綖,不相着而能相持,天福之力能如此。目连飞往,帝释将之看堂。诸天女皆羞目连,悉隐避不出。目连念帝释着乐,不修道本,即以神通烧得胜堂,赫然崩坏,仍为帝释广说无常。帝释欢喜。后堂俨然,无灰烟色。

  

  子系母故

  

  尊者幼丧父,母欲改适。因子系故,不遂其心。犹绳系扇,故曰「扇绳」。

  

  马麦之报

  

  佛与弟子,三月在毗兰邑食马麦,以偿宿报。独憍梵于天上受供。

  

  尸利沙国

  

  大国名。

  

  塔犹却贝

  

  阿育王礼诸罗汉塔,次至薄拘罗塔,而说偈言:「虽自练无明,于世少利益。」因供二十贝子。而贝子从塔飞出,来着王足,诸臣惊怪。以生平闲静少欲,其塔犹有是力。(又外国用贝,如此土用钱。人以贝供尊者塔前,贝即落地,以示不受。)

  

  不假玑衡

  

  璇玑玉衡也。注:璇,美珠也。玑,机也。以璇饰玑,所以象天之体转运也。衡,横也,谓衡箫也。以玉为管,横而设之。所以窥玑,而齐七政之运行。犹今之浑天仪也。

  

  比之螺蛤

  

  阿[少/兔]楼驮听法之次,多昏睡。佛责云:「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难兄难弟

  

  东汉太丘长陈实生二子,曰元方、季方,俱有俊才。二子之子,…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