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法吗?
答:为佛像开光的做法当然是有的。但开光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要知道,供养佛像主要是为了增长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和恭敬心,在恭敬中增长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在恭敬中约束我们的身心。当我们请到一尊佛像时,你对这尊佛像是否有足够的认同,觉得他就是佛菩萨?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我们只是从商店里请来了佛像,往往会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那么,如何使艺术品变成佛像呢?就可以通过开光的仪式来取得内心的认同感。通过这个开光了之后,你在内心里面觉得这个是一个菩萨,主要的是起到这样的一种作用,觉得他就代表着佛菩萨。如果你本身信心很足,觉得不开光也没有妨碍你的信心和恭敬心,是否开光就不是特别重要,这只是一个形式的问题,而不是本质的问题。
还有些问题也是我们经常会碰到的,就是对于破损的佛像该如何处理?戒律中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破损的佛像烧掉,并将灰烬丢在干净的地方,总之,是要以恭敬心来处理。我们知道,佛像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增长信心,如果佛像制作得不够庄严,不能让人们生起欢喜尊敬之心,那我们为了让更多的人对三宝增长信心,做适当的处理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本着这样的发心去处理,不但没有罪过,而且还有功德。
问:烧锡箔是否是迷信?佛像放在窗门上是否可以?
答:佛教里没有烧锡箔的有关规定,当然在世的人为了求得心理安慰,烧一点也没有关系,但必须明确这和佛教没有关系,只是传统的民风民俗而已。
至于第二个问题,佛像不应随便乱放,而要放在我们觉得最庄严、最清静的地方。我们对三宝的恭敬,主要是为了自己的修行,如果随便乱放,就达不到恭敬三宝的效果。所以,若佛像摆放得不如法,并不是佛菩萨要怪罪你,而是会妨碍自己的修行。
问:吃素后,蛋类能不能吃?
答:一个严格吃素的人,是不吃蛋类食品的。佛教提倡素食的理论基础,是为了不杀生,为了体现对众生的慈悲。而鸡蛋是生命的胚胎,特别是一些有性的鸡蛋,吃了也会涉及到杀生。当然,现在养鸡场里出来的鸡蛋,很多是没有爸爸的鸡蛋,也可以说是没有生命,这样应该是不属于杀生的范畴。有些人如果实在想吃,倒也没有太大的妨碍。
问:因果报应是三世决定,究竟由谁来统计这个问题呢?
答:那如果有谁来统计,就变成有神教了,比如基督教,就由上帝来决定一切。而佛法认为,因缘因果是属于世间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像一颗种子种到地里之后,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由谁来决定它的生长过程呢?它只是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就象人有生必有死,又是谁来决定的呢?也没有,它只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问:佛教的命运观和儒教、道教的命运观,会随着社会文化的改变而改变吗?
答:儒、释、道对命运问题的看法,不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但在解说的方式上会有变化,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就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不是内容的。就像我现在给大家举办讲座,就要采用一种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果给古人讲座,就要采用另外的方式,不过我还没有这个本事。
问:家庭中是否可以养小鸟?
答:根据菩萨戒的规定,家庭中是不可以豢养狸猫猪狗。但有很多人通过养小动物来获得生活的乐趣,并形成了一种业余爱好。但我们可以想象,把小鸟关在笼子里,是限制了它的自由,损害了它的正常权利,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不仅人类有人权,一切众生都有众生权。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谁也不从属于谁,动物也应当有自己的自由生存权利,为什么我们要迫使它陪伴着我们,迫使它为我们服务?除非它自己愿意。由此可见,我们为了博得自己开心而限制它的自由,这本身是一种不慈悲的表现。但是话又说回来,有些小鸟从小就长在鸟笼里,已经失去了生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既然已经养了,还是要继续养下去,最好是给它换个更大的空间,以慈悲之心来对待它,而不是当作宠物来取乐。
问:众生无始以来皆具佛性,为什么在无始以来又流转生死,不知自己本有的佛性呢?
答:我们的佛性是无始的,但我们的无明也是无始的。无始以来,虽然我们有佛性,但我们还是在念念不绝的无明状态中。本有的佛性没能发挥作用,虽有若无,除非有一天,我们把无明所构成的妄想世界彻底打破之后,我们的智慧才会开发出来,并由此启动生命的另一个系统,那就是佛性的系统。
问:怎样区别魔和业障的显现?怎样对治魔障?
答:魔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佛教来说,有烦恼魔、生死魔、天魔、五蕴魔。如果从更广的意义上来说,凡是障碍我们解脱修行的一切因缘和行为都是魔障。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要诵经了,可孩子在一旁吵闹不休,是魔障;丈夫在一旁将电视的音量开得很大,也是魔障,所以说,魔障的范围非常广泛。
那怎么对治呢?魔由心生,在修行中,不管是遇到好还是不好的境界,只要我们自己不在乎,不执著,那魔对你就无可奈何了。
问:假如今生有两人因为口角而起争斗,最后甲杀了乙,当然甲就种下了恶因。假如来世还是甲和乙相遇,而乙已是颇有修为的佛弟子,这时乙该怎么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守不杀生的戒律;一方面,因果报应,丝毫不爽。那么乙是否应把对方干掉才符合因果的原理呢?
答:因果报应固然是一种规律,但从佛教的修行上来说,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因果规律,所以才不能杀生。如果乙再去杀了甲,那在无始的生死中,这样的冤冤相报又何时了呢?所以,不杀生才是对的。
问:如果定业可以通过行善来改变,那么"定业不可转,果报还自受"又如何解释呢?
答:定业不可转,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至诚忏悔之后,还是会有转机,如果不忏悔,那就是不可转。
若闲、冯德宝记
济群法师在苏州定慧寺
近年来,苏州西园寺每年举办大型讲经法会,向广大信众普及正信的佛法。为了使这一活动开展得更好,下院定慧寺精心布置了可容纳五百余听众的大型讲堂。2000年春,讲堂甫经落成,即邀请济群法师开讲《成佛之道--皈敬三宝篇》。本文根据法会中法师与听众的问答整理而成。
问:什么是佛法?
答:确切而又简单的说:佛法是究竟解决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方法。
问:为什么进入大殿,眼泪会不住地流下来?
答:这是潜意识中的善根流露,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感应。而这种潜意识的流露,
说明你有善根,是往昔种下的善根在作用,所以,可以好好学佛。
问:人们常常将佛教等同于迷信,以为佛、菩萨就是泥塑木雕的佛像、菩萨像,根本就不愿进一步了解,怎么办?
答:长期以来的唯物主义教育,使得社会上的很多人都将佛教等同于封建迷信,这一观念还比较普遍,因此,我们要以善巧方便来引导。你可以问他:你了解什么是佛教吗?如果不了解,怎么会认为它是迷信呢?一般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懂佛教是什么,你就可以进一步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对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的基础上,"不是迷信而是智信"。你还可以进一步告诉他,什么是迷信。所谓迷信,其实遍布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金钱的迷信,对地位的迷信,对感情的迷信,对鬼神的迷信,对人际关系的迷信,凡是我们认识不清,而又特别执著它、依赖它的,都可以称之为迷信。如果有机会,我可以和大家来探讨一下"佛教徒的信仰",向大家讲一讲,佛教究竟是什么?是唯心还是唯物?是有神还是无神?是哲学还是宗教?这都是我们在认识上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有必要澄清有关的概念。
问:佛是什么?是否指一个人的道德好坏或对人生、对世界观的看法?
答:佛,就是觉悟的人,是智慧、慈悲、道德,都达到究竟圆满的人,也是彻底断除了痛苦和烦恼的人,是获得了至高无上的人格的人。
问:念诵经典时,常常遇到生字或冷僻的字,影响读经的效果,应该怎么办?
答:有一本专门的字典,对佛经中经常出现的难字进行了注解,可以用它帮助你。
问:为什么经典经书传至今天,仍然不会过时?
答:佛经,是佛陀给我们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既然是真理,它必然是超越时空的真理,具备普遍性和必然性,它就永远不会过时,就像佛法讲的三法印诸行无常,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譬如说无常变化的道理过时了没有?不会过时吧。古代世界是无常变化的,今天的世界还是无常变化。中国的世界是无常变化的,外国的世界仍然是无常变化。所以,每个人在任何一个时空,都没有办法摆脱无常变化的规律。因为它是真理,所以不会过时。
问:佛教也有*轮,与*轮功的*轮有什区别?
答:*轮属于佛教的标志,比喻佛陀所说的教法就像*轮摧毁一切。摧毁什么呢?不是摧毁人类,而是摧毁人类的烦恼和世间邪见、邪说。佛陀最初在鹿野苑宣说四谛法门,就叫"初转*轮"。现代很多气功都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为了传播的需要,便依附于佛教或道教的典籍。不仅*轮功有这个现象,其它如菩提功等等,都盗用了佛教的部分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功的盛行,对弘扬佛法也有一定好处,因为有些信徒就是从接触气功才走上了学佛之路。但那些气功师往往对佛教只有一知半解,因此,难免误导信徒,更有甚者,在盗用了佛教的内容后,又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歪曲,*轮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李洪志盗用了佛教的业力、三界及*轮为自己所用,却对其原有的内涵进行了极大的篡改。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教又成为受害者。所以…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