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濟群法師開示問答▪P14

  ..續本文上一頁說法嗎?

   答:爲佛像開光的做法當然是有的。但開光的意義在哪裏呢?我們要知道,供養佛像主要是爲了增長我們對叁寶的信心和恭敬心,在恭敬中增長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在恭敬中約束我們的身心。當我們請到一尊佛像時,你對這尊佛像是否有足夠的認同,覺得他就是佛菩薩?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如果我們只是從商店裏請來了佛像,往往會把它當作一件藝術品,那麼,如何使藝術品變成佛像呢?就可以通過開光的儀式來取得內心的認同感。通過這個開光了之後,你在內心裏面覺得這個是一個菩薩,主要的是起到這樣的一種作用,覺得他就代表著佛菩薩。如果你本身信心很足,覺得不開光也沒有妨礙你的信心和恭敬心,是否開光就不是特別重要,這只是一個形式的問題,而不是本質的問題。

   還有些問題也是我們經常會碰到的,就是對于破損的佛像該如何處理?戒律中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把破損的佛像燒掉,並將灰燼丟在幹淨的地方,總之,是要以恭敬心來處理。我們知道,佛像的意義主要是爲了讓我們增長信心,如果佛像製作得不夠莊嚴,不能讓人們生起歡喜尊敬之心,那我們爲了讓更多的人對叁寶增長信心,做適當的處理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本著這樣的發心去處理,不但沒有罪過,而且還有功德。

   問:燒錫箔是否是迷信?佛像放在窗門上是否可以?

   答:佛教裏沒有燒錫箔的有關規定,當然在世的人爲了求得心理安慰,燒一點也沒有關系,但必須明確這和佛教沒有關系,只是傳統的民風民俗而已。

   至于第二個問題,佛像不應隨便亂放,而要放在我們覺得最莊嚴、最清靜的地方。我們對叁寶的恭敬,主要是爲了自己的修行,如果隨便亂放,就達不到恭敬叁寶的效果。所以,若佛像擺放得不如法,並不是佛菩薩要怪罪你,而是會妨礙自己的修行。

   問:吃素後,蛋類能不能吃?

   答:一個嚴格吃素的人,是不吃蛋類食品的。佛教提倡素食的理論基礎,是爲了不殺生,爲了體現對衆生的慈悲。而雞蛋是生命的胚胎,特別是一些有性的雞蛋,吃了也會涉及到殺生。當然,現在養雞場裏出來的雞蛋,很多是沒有爸爸的雞蛋,也可以說是沒有生命,這樣應該是不屬于殺生的範疇。有些人如果實在想吃,倒也沒有太大的妨礙。

   問:因果報應是叁世決定,究竟由誰來統計這個問題呢?

   答:那如果有誰來統計,就變成有神教了,比如基督教,就由上帝來決定一切。而佛法認爲,因緣因果是屬于世間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就像一顆種子種到地裏之後,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由誰來決定它的生長過程呢?它只是順應著自然的規律,就象人有生必有死,又是誰來決定的呢?也沒有,它只是客觀存在的現象。

   問:佛教的命運觀和儒教、道教的命運觀,會隨著社會文化的改變而改變嗎?

   答:儒、釋、道對命運問題的看法,不會隨著社會的改變而改變,但在解說的方式上會有變化,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就會采用不同的方式,但不是內容的。就像我現在給大家舉辦講座,就要采用一種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果給古人講座,就要采用另外的方式,不過我還沒有這個本事。

   問:家庭中是否可以養小鳥?

   答:根據菩薩戒的規定,家庭中是不可以豢養狸貓豬狗。但有很多人通過養小動物來獲得生活的樂趣,並形成了一種業余愛好。但我們可以想象,把小鳥關在籠子裏,是限製了它的自由,損害了它的正常權利,佛教提倡衆生平等,不僅人類有人權,一切衆生都有衆生權。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誰也不從屬于誰,動物也應當有自己的自由生存權利,爲什麼我們要迫使它陪伴著我們,迫使它爲我們服務?除非它自己願意。由此可見,我們爲了博得自己開心而限製它的自由,這本身是一種不慈悲的表現。但是話又說回來,有些小鳥從小就長在鳥籠裏,已經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既然已經養了,還是要繼續養下去,最好是給它換個更大的空間,以慈悲之心來對待它,而不是當作寵物來取樂。

   問:衆生無始以來皆具佛性,爲什麼在無始以來又流轉生死,不知自己本有的佛性呢?

   答:我們的佛性是無始的,但我們的無明也是無始的。無始以來,雖然我們有佛性,但我們還是在念念不絕的無明狀態中。本有的佛性沒能發揮作用,雖有若無,除非有一天,我們把無明所構成的妄想世界徹底打破之後,我們的智慧才會開發出來,並由此啓動生命的另一個系統,那就是佛性的系統。

   問:怎樣區別魔和業障的顯現?怎樣對治魔障?

   答:魔的範圍非常廣泛,在佛教來說,有煩惱魔、生死魔、天魔、五蘊魔。如果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說,凡是障礙我們解脫修行的一切因緣和行爲都是魔障。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要誦經了,可孩子在一旁吵鬧不休,是魔障;丈夫在一旁將電視的音量開得很大,也是魔障,所以說,魔障的範圍非常廣泛。

   那怎麼對治呢?魔由心生,在修行中,不管是遇到好還是不好的境界,只要我們自己不在乎,不執著,那魔對你就無可奈何了。

   問:假如今生有兩人因爲口角而起爭鬥,最後甲殺了乙,當然甲就種下了惡因。假如來世還是甲和乙相遇,而乙已是頗有修爲的佛弟子,這時乙該怎麼處理兩人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守不殺生的戒律;一方面,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那麼乙是否應把對方幹掉才符合因果的原理呢?

   答:因果報應固然是一種規律,但從佛教的修行上來說,正是因爲認識到了這種因果規律,所以才不能殺生。如果乙再去殺了甲,那在無始的生死中,這樣的冤冤相報又何時了呢?所以,不殺生才是對的。

   問:如果定業可以通過行善來改變,那麼"定業不可轉,果報還自受"又如何解釋呢?

   答:定業不可轉,但也不是絕對的。如果至誠忏悔之後,還是會有轉機,如果不忏悔,那就是不可轉。

   若閑、馮德寶記

  

  濟群法師在蘇州定慧寺

   近年來,蘇州西園寺每年舉辦大型講經法會,向廣大信衆普及正信的佛法。爲了使這一活動開展得更好,下院定慧寺精心布置了可容納五百余聽衆的大型講堂。2000年春,講堂甫經落成,即邀請濟群法師開講《成佛之道--皈敬叁寶篇》。本文根據法會中法師與聽衆的問答整理而成。

   問:什麼是佛法?

   答:確切而又簡單的說:佛法是究竟解決人生痛苦和煩惱的方法。

   問:爲什麼進入大殿,眼淚會不住地流下來?

   答:這是潛意識中的善根流露,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覺和感應。而這種潛意識的流露,

   說明你有善根,是往昔種下的善根在作用,所以,可以好好學佛。

   問:人們常常將佛教等同于迷信,以爲佛、菩薩就是泥塑木雕的佛像、菩薩像,根本就不願進一步了解,怎麼辦?

   答:長期以來的唯物主義教育,使得社會上的很多人都將佛教等同于封建迷信,這一觀念還比較普遍,因此,我們要以善巧方便來引導。你可以問他:你了解什麼是佛教嗎?如果不了解,怎麼會認爲它是迷信呢?一般說這種話的人,根本不懂佛教是什麼,你就可以進一步告訴他,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真正的佛教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對正確認識宇宙人生的基礎上,"不是迷信而是智信"。你還可以進一步告訴他,什麼是迷信。所謂迷信,其實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金錢的迷信,對地位的迷信,對感情的迷信,對鬼神的迷信,對人際關系的迷信,凡是我們認識不清,而又特別執著它、依賴它的,都可以稱之爲迷信。如果有機會,我可以和大家來探討一下"佛教徒的信仰",向大家講一講,佛教究竟是什麼?是唯心還是唯物?是有神還是無神?是哲學還是宗教?這都是我們在認識上比較有爭議的問題,有必要澄清有關的概念。

   問:佛是什麼?是否指一個人的道德好壞或對人生、對世界觀的看法?

   答:佛,就是覺悟的人,是智慧、慈悲、道德,都達到究竟圓滿的人,也是徹底斷除了痛苦和煩惱的人,是獲得了至高無上的人格的人。

   問:念誦經典時,常常遇到生字或冷僻的字,影響讀經的效果,應該怎麼辦?

   答:有一本專門的字典,對佛經中經常出現的難字進行了注解,可以用它幫助你。

   問:爲什麼經典經書傳至今天,仍然不會過時?

   答:佛經,是佛陀給我們揭示的宇宙人生真理,既然是真理,它必然是超越時空的真理,具備普遍性和必然性,它就永遠不會過時,就像佛法講的叁法印諸行無常,世界的一切都是無常變化的。譬如說無常變化的道理過時了沒有?不會過時吧。古代世界是無常變化的,今天的世界還是無常變化。中國的世界是無常變化的,外國的世界仍然是無常變化。所以,每個人在任何一個時空,都沒有辦法擺脫無常變化的規律。因爲它是真理,所以不會過時。

   問:佛教也有*輪,與*輪功的*輪有什區別?

   答:*輪屬于佛教的標志,比喻佛陀所說的教法就像*輪摧毀一切。摧毀什麼呢?不是摧毀人類,而是摧毀人類的煩惱和世間邪見、邪說。佛陀最初在鹿野苑宣說四谛法門,就叫"初轉*輪"。現代很多氣功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爲了傳播的需要,便依附于佛教或道教的典籍。不僅*輪功有這個現象,其它如菩提功等等,都盜用了佛教的部分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氣功的盛行,對弘揚佛法也有一定好處,因爲有些信徒就是從接觸氣功才走上了學佛之路。但那些氣功師往往對佛教只有一知半解,因此,難免誤導信徒,更有甚者,在盜用了佛教的內容後,又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歪曲,*輪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李洪志盜用了佛教的業力、叁界及*輪爲自己所用,卻對其原有的內涵進行了極大的篡改。在這種情況之下,佛教又成爲受害者。所以…

《濟群法師開示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學佛與做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