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来看待生活中的变化。
问: “自依止、法依止”中的“止”应如何理解?
答: “依止”就是依赖的意思,依止不能分开来看,学佛要依赖自己的努力,依赖佛法的指导。
问: 佛教信神吗?如果不信神,如何称为宗教?
答: 大凡所有的宗教,都要建立一个造物主,都要建立在对主宰神的信仰之上。而佛教虽然也承认鬼神的存在,但没有所谓的主宰神,没有独存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灵,从这个角度来说,佛教和一切宗教都不一样。
问: 既然人的自身有很多缺点,那为什么我们又要依靠自己呢?
答: 如果不依靠自己,那么应当靠谁呢?很多事情是无法请别人帮忙的,口渴的时候,谁能代替我们喝水?自己渴了,就要自己喝茶才能解决;别人喝的茶只能解别人的渴。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烦恼都是自己的,所以,也只有自己去解决,推而广之,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如此。人类的确有很多缺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克服自己的软弱、克服自己的愚痴,克服人格上种种不足,这就是我们在修行中所要解决的。
问: 学佛后有很多障碍,如何来对治?
答: 学佛有障碍,是很正常的。有的人学佛很顺利,事事如意;也有的人学佛障碍很大,麻烦很多。本来什么事都没有,学佛之后麻烦还多起来了,为什么菩萨对他们一点也不关照呵?其实,这就是各有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有的人业障很多,所以业障很多,但一时还没有显现,因为学佛了,要完善人格、解脱烦恼生死了,业障就显现。就像我们欠下的债务,本来还相安无事,可有一天你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债主立刻就会来追着讨还的。学佛也是这样,当我们要向善的时候,往昔的很多冤家债主就上来找了。所以,忏悔非常重要,它能为我们消除业障,排除学佛道路上遇到的违缘。
问: 如果出家人做错事,在家人是否可以指出他的错误?
答: 在佛陀的时代,僧团每半个月要开一次会,在会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进行检讨。至于在家人,因为对僧团中的很多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还是不管为好!如果是出于善意,而且觉得自己有办法帮助他,那也应当是可以的。
问: 每年的鬼节,要烧纸钱祭拜先人,纸钱又是通过什么方式邮寄去的呢?
答: 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先人已经生天的话,他会不要你的钱;如果先人在畜生道里,它也用不着你的钱;如果先人在地狱道里,那里根本就不需要钱。纸钱只有对生到鬼道里的先人还有些用。虽然这样的祭奠方式并不佛教里的,但至少能使后人产生些自我安慰的效果。
问: 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答: 色就是物质的现象,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本体,所以说是空的,这是“色即是空”。但是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假象还是存在,这就是“空即是色”。
问: 佛教不信神,不承认灵魂,却相信鬼的存在。请问如何来区分神、灵魂和鬼?
答: 神和鬼都是属于鬼道的众生。神是鬼道里地位比较高的,而鬼则是普通的、没有地位的那一类。至于灵魂,佛教不承认生命的内在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体,所以,佛教不承认有灵魂的存在。
问: *轮上的“万字”作何理解?
答: 佛教里面的万字,有时是在*轮里面,有时是在佛的胸前,它代表着“万德庄严”,代表着佛陀的一切功德。
(若闲、冯德宝记)
1997年,济群法师在南普陀寺开设《佛教世界观》讲座,本文根据讲座问答部分的录音整理。
问: 六道中有鬼道,地狱中是不是也是鬼呢?
答: 鬼道是鬼道,地狱道是地狱道,两者是不同的。地狱道众生因为业力牵引而处于水深火热的极度痛苦之中;但鬼道的众生则和人道同样,属于一种生命的形式,本身有苦也有乐,并不是纯粹的受苦。
问: 宇宙有成、住、坏、空的过程,那么在空劫时,有情住在何处?
答: 当这个世界空了的时候,有情到哪里去呢?这很好办,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去。根据佛经记载,当世界进入坏的状态,有情就会在这个世界慢慢消失,然后随着各自的业力到其他星球去投生。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有什么担心顾虑,事实上,科学家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也在宇宙间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问: 古印度时为什么会产生宿命观?它之所以为人们接受的理由是什么?
答: 宿命观不仅在古印度有之,在世界各地的很多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也包括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如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至于宿命观产生的原因,是出于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也就是从现象去考察它的根源,从果去考察因,无论什么现象的产生都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如果这种考察不是全面的、透彻的,就容易产生机械的、错误的认识,也因此而导致宿命论的产生。
宿命观为什么会被大家接受呢?是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不能对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被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所迷惑。
问: 六道里的畜生道如何通过修行获得解脱?
答: 真正能够修行的主要还是人道的众生。除人道以外,畜生道、天道、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都很难修行,因为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障碍。天道是因为太快乐而想不到修行;地狱道是因为太痛苦而无法修行;畜生道因为太愚痴而没有能力修行。而人道有苦有乐,就会有离苦得乐的希求,并且,人有智慧也有能力为改善自身幸福不断地探讨真理。那么,畜生道的众生又如何解脱?或者它们永远就是畜生?畜生道的众生也是果报生,果报一旦偿还,就会随着往昔的业力继续流转六道,当它们转生到人道之时,就有机会修行了。
问: 佛教有三种斋期:观音斋、十日斋、六日斋,有什么区别?
答: 斋期仅仅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人觉得自己有条件多吃几天素,那就可以持十天斋;也有人觉得条件还不够,就可以持六天斋。通常,我们总是将吃斋等同于吃素,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吃素不等于吃斋。斋是清净的意思,在佛经里,“过午不食为斋”。佛教里有八关斋戒,不仅要求受持者过午不食,更要以一种清净的身心去修行,那才是斋的真实内涵。也就是说,我们在这六天或十天中要过着严格的生活,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所持的戒律已接近于出家的生活。能够这样如法地过六天清净生活,才叫持六斋。如果光是吃素,其他还是和往常一样,那就不叫持斋,而叫吃素。
问: 过午不食的“午”,是十一点到十二点还是十二点到一点呢?
答: 按时间计算应该是十二点。古代没有时钟,一般来讲就是在阳光下立一根柱子,当太阳的影子到达正中,就是正午的时间。那么,持午的人应从第一天的正午到次日早上什么时候才可以吃饭呢?早上不是按时间来计算的,佛经里讲,是明相现时,它又是以什么为依据呢?当我们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手上的指纹时,就可以吃饭了。
问: 佛教的极乐世界有没有成、住、坏、空?
答: 我们辛辛苦苦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万一它也成、住、坏、空了呢?所以,这个问题的确有必要搞清楚。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所讲的三界是个污浊的世界,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一点不完美,这是佛国和三界的不同之处。其次,西方极乐世界会不会成、住、坏、空呢?我想也是会的,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佛国,一个世界。作为一个世界,它也是有为法,也就会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那么,它不是象我们的世界一样了吗?非也。虽然都是世界,但极乐世界的成、住、坏、空的程度和时间,与我们这个世界都是不同的。如果说我们这个世界经过一百年就进入住、坏、空的状态,那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因为大家清净的善业,就能够保持更长久的时间。
问: 为什么佛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答: 佛说法当然是要有因缘,没有因缘怎么说法?就以我们的讲座为例,如果这个讲堂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没有听法的因缘,那我能讲给谁听呢?这是其一,其二呢,如果我在这里给大家讲唯识三十颂或八识规矩颂,你们能不能听得懂呢?肯定是听不懂。所以还要根据大家的根基来说法,听众的根基也是因缘之一。
佛陀说法是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说不同的法,是应机设教。如果不讲究因缘,不讲究契理契机,同样的教法就可能收效甚微,所以佛陀说法需要有大因缘。
问: 一定要举行某种仪式才能算皈依吗?自己内心皈依佛皈依法,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 不可以的,皈依佛法一定要举行相应的仪式。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种庄严的仪式在佛、法、僧面前至诚皈依,我们才能获得皈依体,才能获得三宝的加持,如果我们只是自己随便想一想:“哦,我皈依过了!”不但不能获得皈依体,也很难对自己产生多少约束的作用,效果不会很好。
问: 《六祖坛经》讲,“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可是西方极乐世界路途遥远,是不是矛盾呢?
答: 这是两种根基,两个层次。《六祖坛经》说“西方只在目前”,“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从见性的角度来说,是对上根利智而言;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以西方的弥陀净土为依归,还是需要依赖他力往生。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并不矛盾。
问: 佛教的世界观是释迦牟尼佛讲的还是佛教界的共同结论?
答: 佛教的世界观主要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当然其中也一部分印度传统文化的内容。后世的佛弟子,对这些思想又有进一步的说明。
问: 佛陀时代得神通的人很多,现在为什么没有?
答: 因为神通是要通过禅定的修习来获得,现在修禅的人很少,而在佛陀时代,每个比丘都要修禅定,而且当时的人根基深厚、道心坚固,修行很容易成就。有了禅定的基础之后,神通自然就具备了。
问: 佛教里面的…
《学佛释疑篇(下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