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释疑篇(上集)▪P17

  ..续本文上一页角度来说,蝼蚁尚且偷生,一切众生都有生存的愿望,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它们的生命。

   至于“我杀它是为了超度它”,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首先的一点:你有没有能力超度它?其次,它愿不愿意让你超度?如果现在有人对你说:我要杀了你使你得到超度,在座的有没有人愿意?菩萨不能以任何名义来伤害众生。特殊的情况当然也有,历代祖师也有一些特殊的教化方式,这在密宗和禅宗里都有记载,虽然这些做法从声闻戒的角度来说是犯戒的,但这些大德的确成就很高,的确有把握来超度这些众生,而且他的行为不仅对这些众生有利,还能利益更多的众生。而对我们凡人来说,绝不可以用这样的借口去杀生,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只会造下堕落恶道的罪业。

  问: 经上讲佛有大智慧。智慧和知识是两回事,我很崇尚智慧,但是知识呢?

  答: 知识和智慧有关系,但的确不是一回事。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都开始推崇知识,觉得知识就是力量。但在历史上,对知识历来都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比如,儒家推崇知识,老庄就比较反对知识。《庄子》讲,浑沌因为有了知识就死掉了。佛法对知识也是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方面认为”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同时也认为”知之一字,众祸之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因为知识本身就存在两种不同情况,有健康的、正确的知识,也有不健康的、错误的知识。有的知识能导人以道德,导人以智慧;有的知识能导人以犯罪,导人以愚痴、妄想和烦恼。今天的学院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像财经会计等,基本上和做人没有什么关系,纯粹就是生存的技能。所以说,对知识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知识确实是多了,但妄想也多,烦恼也多,痛苦也多。从生存的角度来说,掌握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谋取职业。但从心灵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就需要有所选择,知识太多会使我们的心变得复杂,会使我们有更多的贪欲。今天这个世界,知识多得简直要爆炸,你很容易了解到世界上任何角落发生的事情,因为懂得太多了,妄想也就特别多。 

   佛法其实是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乘佛教就鼓励我们从五明处学。作为一个菩萨,甚至要掌握世间上的一切知识,不仅仅是做人的知识,而且要知道各种生存的技能,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后,我们才有能力去帮助众生,去度化众生。但对于那些错误的、导人以愚痴、导人以犯罪的知识,我们又要远离。如果你能运用智慧去处理所学的知识,那么,知识就不会成为你的障碍,反之,如果缺乏这样的能力,某些知识就可能影响到你的心智的健康。

  问: 六祖惠能大师在两个僧人辩论“风动”还是“幡动”时说是“心动”,这被认为是“

  唯心主义”,可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划分,请问这该怎么解释? 

  答: 哲学所说的“心”跟佛法所说的“心”本来就不太一样。佛法讲缘起,在缘起法中没有所谓的第一性,所谓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一性”都不符合佛缘起的法则。缘起法的根本就是没有第一因,否则就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从心到物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佛法之所以强调心的作用,一方面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要强调心的自主性,说明心念的力量和影响,这主要是针对凡人总是被物所役的现象而提出的,要我们通过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心。佛法不是否定物质的存在,只不过物质现象都是因缘所生法。佛法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境由心造”,但也讲“法生则种种心生”,心的产生也要有众多的条件。比如佛教里的唯识宗讲到“识”,眼识要九缘生,耳识要八缘生,鼻识要七缘生,还有第七识、第八识,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和状态的生起都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还是条件决定事物的存在。

  问: 我对人是从哪里来的感到很困惑,不知佛教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

  答: 在佛教看来,人类是从天外来的。根据经典的记载,地球形成之初,土地肥沃,森林茂密,但当时还没有人类居住。后来,光音天的人来到地球游玩,发现了很多鲜美的水果,因为贪心吃得过多,结果身体重得飞不回去,只能在地球上生活下来。但我们要知道,这只是对于地球人类的起源而言,如果从宏观上看,从整个宇宙的发展来说,生命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所谓”有始“都是相对而言。就像我们的夏令营从20号开始,但在这之前,大家都早已存在,只是没有到这儿来而已。

  问: 科学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不知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答: 生命经过演化而来,这和佛教的缘起说倒是不矛盾。缘起是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原理来理解,可以说两者并不矛盾。但佛法并不认为人是由猿人进化来的,事实上,现在科学界对生命的起源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进化论是一种,外星人说是一种,还有偶然说等等。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佛教与基督教的看法比较接近。基督教认为人类从亚当、夏娃开始,他们本来在伊甸园过着单纯的生活,因为贪心偷吃禁果后,生命开始堕落,并从此背负起原罪。以这样的观点看来,生命是从高级向低级发展的过程,而进化论则认为生命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这一点是科学和宗教根本分歧所在。  

   进化论把生命现象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这就必然涉及到死亡的问题,依照唯物主义者的理论,人死如灯灭,那么,我们的生命前景又是何等渺茫?从个体来看,不论你的人生是多么辉煌,死后也终为土灰;从整体而言,到地球毁灭的那一日,人类曾经有过的文明,也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而宗教则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基督教认为生命还有未来,虽然尘世是虚幻的,但只要有信仰,只要积极行善,就可以到天堂获得永生,生命的前景还是乐观的。佛法更从人具有自由意志,从因果、从业力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可以选择生命的未来。虽说一期生命会结束,但生命是相续不断的,未来的生命蓝图就取决于自己的善恶的行为,所以生命的前景也是乐观的。

  问: 现在的基因技术可以在猪的身上加上牛的基因,结果猪长得特别大,它的灵魂到底是什么?灵魂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 现在基因技术的确发展得很快,但从佛法的角度来认识,它还是没有超出缘起和因缘、因果的范畴。佛教所说的缘起是非常深奥的,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说到缘起,只是在我们有限的认识范围之内,从现有的现象去了解事物的产生是由条件和因果决定,条件和因果决定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延续。科学和哲学对世界的认识,无非使我们对内在生命和外在事物的因缘具有更深的认识。所谓基因,也不过是我们现有生命的一个因缘。我们过去对生命的了解,都是根据现有的物质现象和生理现象去了解。生命的奥秘究竟是什么?人类对基因的认识,只能使我们了解到生命发展的一个条件。通过对基因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中了解生命的生理发展状态,如果对生命基因有了充分的研究,就更有能力来改善我们的生命。过去,治病主要是在“果”上,而不是在“因”上去改变,现在掌握了基因技术,我们就懂得在因上去改变,比如说在基因上做一些调整。如果我们觉得人应该有两个翅膀更好,将来是不是在基因里植入一些东西,让人长两个翅膀出来?所以,这种改变并没有超出缘起法的范畴。现在说到的克隆及心脏移植等等,都是在因缘的范畴之内,并没有违背佛教的因缘和因果。

  问: 但是我觉得,如果纯粹从因缘上来考虑,一个人做了好多好事,可能会增长寿命。而通过改变基因的方法使一个人活到200岁,这种“因果”是一种科学上的因果,是可以直接解释的,这和佛教上的因果有什么关系呢?

  答: 人能否活到200岁或1200岁,现在还只是理论上的假设,能不能实现还很难做出定论。生命现象确实是很复杂的,换这个换那个都只是表面的东西,如果什么都可以换,是不是就不会死人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医疗设备比以前好了很多,但如今因为各种横祸死亡的也很多。因为这种原因死不了,可能会因为另一种原因死掉了,到死缘成熟的时候,不想死也是不行的,总会有一个渠道让你面对死亡。我们不能否认,宇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现有的自然界生态平衡状态是地球几十亿形成的。人类对它的任意破坏或自作聪明的改造,事实上都是不明智的。过去我们总是高喊“人定胜天”,认为人有能力改变一切,但在人类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自然给予我们的报复远远超过了我们所得到的利益。所以说,科学是不能决定一切的,不是说科学发展了,我们想要怎样就能怎样,就可以战胜自然界的一切规律,这种想法是过于天真了。

  有关吃素与护生的疑问

  问: 学佛是不是一定要素食呢?

  答: 从目前的佛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这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是乞食,所以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藏传佛教地区,则是因为素菜太少。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特色,那么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首先,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最大的特点就是慈悲一切众生,而素食则是慈悲的最好表现,虽然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吃的都是三净肉,也就是说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但只要有人消费,总是要有人去杀生。只有素食才能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杜绝杀生的现象。作为学佛人来说,只要有条件,最好还是吃素;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吃菜边肉也没有关系。有的居士一学佛就要在家里另搞一套锅碗,什么都涮了又涮、涮了又涮,惟恐沾上荤腥,结果搞得全家鸡犬不得安宁!这也不太合适,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条件来行事。

  问: 自己不杀生,而家人杀的,自己是否能吃呢…

《学佛释疑篇(上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