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量寿经》第三十七愿,即"衣食自至愿"中,阿弥陀佛说:"生我国者所需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圆满。"这个愿告诉我们到了西方净土,我们所需要的所有的一切物质生活上的用品统统具足。"随意即至"!你想什么,马上就能得到什么。只需动一下念头,你所需要的东西,立即出现,真是随心所欲,心想事成。这是助道之缘殊胜,没有欠缺,"无不圆满"。你想穿衣,精致、柔软、漂亮的天衣,从天空中缓缓向你飘来,不用自己动手,眨眼功夫,衣服自然就穿在自己身上了。你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心里动一个念头,饭菜就摆在面前了。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还要提着篮子上街买菜、洗菜、做饭;饭菜到了你的面前,不用你张口,你想吃的东西,自然就吃饱了。不用你亲自一口一口吃下去,你对某种食品欲望,很快产生一种享受和满足感。如果真的把它吃下去,等一会儿上洗手间,西方净土就不清净了。其实当你所需的食品,摆在你面前时,你心里想,噢,现在我已经饱了,不用吃东西了,这个念头一动,这些东西很快就消失了,不用收拾就没有了,很省事。所以西方净土的人,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的人大不一样。到那里的人,一切美好的愿望都能得以满足,都能够实现!一切烦恼的事都没有,所以称为"极乐"。生活在那里的人,没有任何痛苦,一天到晚无比的开心,极其快乐。
3.人际关系净化:在西方极乐世界里边,找不到一个恶人,那里的人都是诸上善人集会之处,素质太差的人,进不了那里的大门。那么,想一想我们自己日常生活是如何修行的?我们的起心动念,像不像那里的人啊?在念佛的时候,我们想没想过自己的行为道德像不像"阿弥陀佛"啊?我们对一切人是常怀慈爱悲心,还是一天到晚勾心斗角,相互猜疑,互相暗算,相互利用,面和心不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面一大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相互嫉妒,相互攻击,相互伤害?这哪里像学佛人的样子呢?人家说你、诽谤你、侮辱你几句,心里就想报复人家。这样的习气不改,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想打架,那还得了嘛?太不像话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门对你就会永远关闭!不让你进去!你说:噢!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还进不去?不行啊,没你的份儿,你念得再好也不行啊。要你的道德行为,你的心,你的愿跟那边的人相一致,相同才行啊!
西方净土里的人,人际关系是个六和合的团体,人际关系非常清净,那里的人没有丝毫恶习,大家的行为、语言、思想完全一致,相处得无比和谐,人与人之间没有丝毫恩怨、没有丝毫的矛盾纠纷。不像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有。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呢?因为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因此,大家要珍惜人生,珍惜佛法,止恶行善,按普贤的十大行愿反观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自己的道德行为,思想意识跟普贤菩萨一样,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大门,随时都为你们敞开!
4.环境净化: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无比美妙。满地奇花异草,一切万物都能随众生的心愿,满足你的心意。如果你想这株花是红色的才美,它就现红花给你看,如果你不想看红色,想看绿色才美,这株花马上现绿色的美给你看。你觉得要怎么样欣赏才美,它就现什么样的美给你看,我喜欢看这棵树是直的,你喜欢看弯的,他喜欢看这棵树是矮的,这棵树可以随众生的心意而起变化。这真不可思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方便善巧,变化所作。由此可知,弥陀身是报身,树也是报树、应化树。各位同修,如果悟性好的人,能够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噢!原来整个极乐世界,无不是"阿弥陀佛"变化之土!所谓西方净土原来就是"阿弥陀佛"变化之身!"身土不二",由此可以联想到更深一层的意思,噢!原来西方极乐世界也好,阿弥陀佛也罢,原来没有离自己的这一念,没有离开我们的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体会、再去领悟,你就会得出:噢!心土不二,心佛不二的道理。原来我们每天不是在念佛,而是佛在念佛!原来不仅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自己的心中,整个三千世界,三世十方诸佛、菩萨以及整个宇宙不出自己的心。所以,我们修行的秘诀就是修心,修这颗清净心,惟有心净,则佛土净。只有清净心生出来,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上的人沟通信息,跟阿弥陀佛的心才能相应。
西方极乐世界,不仅奇花异草能随众生心意而起变化,而且到处是金、银、琉璃,到处是亭台楼阁,都以七宝装饰。七宝池中各色莲花,每朵大如车轮,空中经常奏响美妙的音乐,地上永远布满了灿烂的黄金。每天到了一定的时间,天上还会飘落无数曼陀罗花。无数的宝树,每当微风吹动,树叶便发出微妙的声音,就像千百种乐器同时奏响了动听的音乐。这可是佛陀亲口说的,不是我在这里自吹、自编。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他的话肯定没错!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去那里游览、观光就明白了。所以说西方净土环境净化,那里的环境特别好!那里居住的环境条件,是我们这个世界所不能相比的。比起五星级宾馆不知要好多少倍!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到了极乐世界以后,从莲花生出来,亲眼见到无量光如来,就是亲眼见到阿弥陀佛。承蒙佛陀的大恩大德,为我授记。授记,就是给你取一个成佛的名号,告诉你过多长时间,你在什么地方,在哪一个世界成佛。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承蒙佛为我授记以后,我就化成了无法用数目来计算的身相,一身变多身,多身幻无数,有点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味道。我不仅有无数的身相,而且智慧力量,也都广大得不得了!我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周游,去劝化救度一切的众生,使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都能听闻佛法,使他们都能得到很大的利益和好处,使所有的众生早日离苦得乐!你看把自己生命化作那朵莲花以后,多有意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多么美好!《普贤行愿品》从头说到尾,说一千道一万,说来说去,始终没有离开众生。成佛不是为了自己,还需要回到娑婆世界,把自己的智慧和功德布施给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
所以说,《普贤行愿品》的修持,主要围绕八、九两愿展开。"常随佛学"就是"上求佛道";"恒顺众生"就是"下化众生"。整个《普贤行愿品》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也就是主题始终没有离开这两个大愿。其中《普贤行愿品》的核心的核心,就是两个字:下化。所谓下化,就是普度众生。我们学佛、成佛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反复强调了好几次,目的是让大家搞清楚,我们学佛的意义和成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个人得解脱,更为了去帮助众生得解脱!
行愿无尽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这个颂用一种反衬的方式来比喻、形容我们修学普贤行愿的愿心和度众生的愿望。我们现在行菩萨道,就要发的种种愿,一直到虚空、世界完全没有了,众生的惑、业、烦恼也完全没有了,我的愿心不止。像这样的一切的一切,没有穷尽的时候,那么,我的愿心,也没有穷尽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显然都不可能发生,永远不会有穷尽的时期,因此,我的愿心也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利益无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这里进一步说明,听到这部经有哪一些功德。胜字,是好了还要好的意思。愿王,是心愿大到了不得,所以称作王。仰是盼望的意思,心渴仰,是形容盼望的心,非常的深切,像口渴极了,急需喝到水一样的意思。彼字,指前面四句经文所说的功德。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十方所有多到无边无际的世界,都拿许多许多很好的宝物去庄严佛土,供养如来,再拿最好最妙的安乐,布施给人天道的众生。这种供养的时间,要经过一切佛刹,像微尘那么多的时劫,对佛的供养是永远、永远的,是尽未来际,是没有尽头的时间。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有人对这样深切的大愿,一听到耳朵里,能够马上相信,并产生渴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出来,那么他所得到的功德,比起前面拿许多无数的珍宝去供养如来所得到的功德还要多。你听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以后,相信了没有啊?相信了就好,如果没有相信的人,赶快相信,马上发菩提心,那你得到的功德就很大。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这个颂主要告诉我们,如果有人听了这十种大愿,生起信心,一心求菩提道,这样就会永远离开恶知识。离开恶人,我们就不会薰染上他们的恶习气。坏人离开了,我们才能够很好地修行。恶的朋友自动离开你,你不再做坏事,将来就能"远离一切诸恶道",永远都不会堕落到三恶道里面去。你就很快就能见到无量光如来,或者很快见到自己,见到自心的佛。这样就能"具此普贤最胜愿",你能够很快地具足普贤行愿一切成就所修圆满的功德。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人善得胜寿命",一个人如果修行了《普贤行愿品》之后,他的寿命就会越来越长。你想活八十岁就活八十岁,如果你活得不想活了,提前想死嘛,也不受到病痛的折磨,死得很安乐。"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这人死了以后呢,他…
《《普贤行愿品》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