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日经疏讲解 第34集

  大日经疏讲解

  南无大悲毗卢遮那佛

  主讲者:释成观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

  第五十三世三国传灯灌顶阿阇梨

  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大毘盧寺

  第34集

  好,我们继续讲。阿阇黎是要有学、要有修、得到认可,自古就传下来,所以有传承。什么是传承?就是师承,佛教有两千多年了,传到中国也一千多年了,这个师承一定要一千多年。什么叫师承?一代一代地师师相承。这个法是谁的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法,是佛的法,不是后代的人自己发明创造的,佛教的法师不能当发明家,跑到智慧财产局去领那个发明奖,专利。现代人就自己创立个宗派。譬如以密教说就有什么古什么密啊,还有华什么密啊,自称阿阇黎。虽然他是自创的第一个,可是他又不说他是第一代祖师,他说他是古佛所传。甚至有一个攀缘藏密的,自称什么宗,自己创立一个有别于藏密的宗,可他自己修学的内涵又是藏密的东西。他这个宗哦,他应该是第一代祖师,可是他又不说他是第一代祖师,他说他这个宗从那个第一尊佛,第一尊祖师传下来到现在是第八代。有几个祖师都是中间隔了五、六百年这样子,他到现在才是第八代。另外有一个什么什么密的,他也是到现在是第五代,一两千年他才传了五代,这是很令人惊讶的事情。现在人真的是“后起之秀”越来越多。

  在荧光幕前的朋友,或是在座的朋友,你如果所学的,你的师父,他的传承你一定要搞清楚,譬如你到大学去注册,你要修哪一科,你要知道这老师是交大毕业,或者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他是硕士、博士或是博士后,一定要有这样子的东西。哪能够说不知道你的师父是哪里来的,就像我刚才讲说变成齐天大圣这样子。齐天大圣怎么样呢?我们台湾话说,从石头蹦出来的,那就变岩传啊。你学佛是很好,修行也是很好,但主要是要学对,而且必须要有传承、有师承,不是一个人依照自己的己意、我见所发明出来的东西,那个就深深着了我见、我慢在里面了。他所发明的东西凌驾于佛跟传承的东西,所以他不肯下心地真正照规矩去学,得到老师的这个资格,他就自己创造。可偏偏末法时期的众生就自愿受骗。

  我顺便讲,我们台湾为什么骗子那么多呢?那些受骗的人都是自愿的了。为什么会受骗?贪嘛。那些骗子、金光党都是抓住你贪的弱点,给你小便宜,然后你就,这个很便宜,赶快买,大量的购入没有的、虚假的东西,花了很多的钞票。佛法也是一样,你如果在佛法中贪小便宜、贪快,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你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得不到任何东西,很大的损失。简单一句话,阿阇黎,或是乃至于所谓的上师,都不是自己封的,不能自己封的,一定要有师承。

  顺便讲,我们东密,不称上师,只称阿阇黎,自古以来到现在为止都称阿阇黎,上师是藏密系统里的东西。上师,藏文是什么?是Rinpoche,仁波车。这个Rinpoche是什么,其实就是老师,也就是和汉文讲师父是一样的,也就是老师。但是近代学藏密的人就趋向于夸大,藏密系统也是把上师摆在佛上面,皈依上师,本尊,佛,法,僧。上师,从皈依来讲,白教(白派,噶举派),一般佛法都是三皈依,我们东密也是三皈依,藏密里面最少的就是四皈依,加一个上师。红教,宁玛巴,四皈依:上师,佛,法,僧。上师都是在佛的上面,以藏密的系统来讲。这跟我们汉传或者正传的佛法都不一样的,也是不一致的。所以红教,花教等,都是四皈依-上师,佛,法,僧。白教更进一步,六皈依,皈依上师,本尊,佛,法,僧,护法。所以要做大礼拜之前,我上次做过一次嘛(演示六皈依动作-皈依上师,本尊,佛,法,僧,护法,啪…这样子)因为我以前也是学白教的,才会知道嘛。

  传统是怎么来的?佛教的传统是佛设的嘛,所以我们要在佛的传统里面修,你不能自创,你自创的话就不是佛法,就是你法了。譬如说你叫明严(按阿阇黎的发音,可能字有所不同),那就变成明严法了,就不是佛法了。不过你如果在某一派里面,我刚刚讲那一个传到现在它是只有八位祖师,那一派里面,每一个在家弟子,因为没有出家的了,在家弟子都成佛了,而且他们的名字上面都加一个佛字。所以你如果法号叫明严,叫明严佛。那如果说你是陈如溪(按阿阇黎的发音,可能字有所不同),那就叫陈如溪佛。成佛做祖师,乃至于做阿阇黎,上师。那个上师是藏密的系统称的,我们东密是不称上师的,所以拜托,不要称我上师,你一称我上师,我就变成下师了。因为我刚刚讲说,Rinpoche就是老师的意思,但是我们民国初年学藏密的人就特别夸大,就把它翻成上师,因为光称师不够了不起,而且更何况它的藏密系统里面就是把那个师父是摆在佛上面,所以确实是“上师”,跟他所想象要的都有了,就称为上师。

  但是我们东密的佛堂供佛像那个摆设,一定是这样子:跟我们显教完全一样,就是佛在中间,菩萨两边,金刚明王或是护法再两边,祖师呢?祖师闪到一边,另外是比较低一点的座子,要不就是比较(靠)边一点点。通常祖师就另外一个坛,八大祖师,一边四尊,另外一边四尊。祖师不能站在佛上面,祖师都不能站在佛上面,更何况你现身的师父,也就是阿阇黎,那更加不能在佛上面。上师怎么能够在佛的上面,这跟法不太相合的。我们东密就完完全全(和显教)一致的:显教如是说,密教如是说;显教如是做,密教也是如是做。没有不一样,乃至于礼拜的方式也是一样,皈依也是三皈依,没有四皈依、五皈依、六皈依。所以你学密教,你眼睛要睁大,你心里不要怕怕,以为说密教有什么神秘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它是有秘密加持的力量,但不是神秘古怪,佛佛一脉相承,理上、教相上、事相上都是一致的,没有互相违反的东西。这一点请大家注意。阿阇黎不等于上师,你讲上师,那就是藏密系统,我们东密从古至今称阿阇黎,你看这个名称,多么得神圣庄严,不要帮我贬值。

  接着看[一行阿阇黎记]的左边有那个小注:本版本(也就是指这一本书,即大日经疏)系以大正藏(日本的大正藏)本为主,参酌(zhuo)大正藏所列之[原]、[甲]、[乙]三本所作之勘定本。顺便讲一下大正藏,以密教来讲,当然是日本的大正藏是最全的,因为我们中国的都散失了。但是其他显教的东西,很多、多半还是中国的好,很多大正藏里面编的都有错误,尤其是标点是最离谱的,很离谱,乱标。

  主要呢这个汉文本来就很深,我们中国人看文言文就已经很困难了,尤其是现在的人,只会看火星文,所以现在看古文就看不懂,更何况是日本人就很难理解。我在讲六祖坛经,或者传心法要,或是翻译啊,都是依我们汉传的流行本,而不是依大正藏,那么有一些人就写信来质疑:你怎么跟藏经里面不一样呢?我说,那个大正藏是日本人编的,可是我们中国一向流传的就是流行本、通行本是这样子。现在又搞怪,又搞出了敦煌本啊,什么本啊,其实那些都是后期的,而且它也不是正本。它也可以说是别本,但是佛法就是以通行的为主。如果不是以通行的话,大家就不习惯。传统上就是用这个本子,我如果用别的本子就很古怪。甚至譬如说楞严咒他也有一些版本不一样就有一点出入,而我就依照通行的我们的早晚课。我讲楞严经就是以那个为主,甚至圆瑛法师,历代的注解的祖师,也都是跟我们那个课诵本一样的。我如果依大正藏的话,那就有很多出入,就很麻烦。

  但是这个大日经是日本保存的,我们中国没有,所以只能依他们的。但是他在编辑的时候,有一些校对、校筹里面的一些注脚,你看大正藏它下面有一些注脚,那个[原]为大正藏印刷所依的底本,看那英文字,The MS. 就是manuscript,原稿。然后or book on which the printed text is based,也就是说现在所印出来的文字版本之所依,称为原本。[甲]本是对校本a,The first text collated。校对的本子,有两本,一个就是a本,一个就是b本。a本中文就称为甲本,b本就是乙本。因为大正藏它里面写的,它有时候会写一个[甲],或是[乙] ,因为它不敢猝(cu)然决定,因为有好多版本不同,不知道学者喜欢采取哪一个版本。以这个字来讲,虽然大致意思差不多,有时也会有一点点出入,编的那个人为了要客观起见,所以他不会很主观地就帮你确定就排进去了。那如果别人拿了不同的版本看的话就会质疑,而且可以避免争论。这是很科学,所谓科学的一种做法。这一种编辑的学问,英文叫做Bibliography,中文叫做校勘学,校筹学,又称为小学,小学的一种。小学就是文字学,校勘,校筹,编排书本、经典,乃至于字典,都叫做校勘,校筹学,你要去对照,好几个本子去对一对。

  接着看品名,题目: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这一品的名字叫做入真言门住心,这一品主要要发挥的义理是什么呢?就是让行者入于真言门而于中住,它就两个阶段,一个入,然后住。那住在哪里?住在真言门。那住什么呢?用什么来住?用心来住。把心住在真言门里,所以“入”、“住”这两个动作。这里要开发阐扬的就是你怎么样入真言门,怎么样把心住在真言门里面。“住”的意思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安住,因为安住,所以它一定是“定”,“定”是什么?就是稳定,就是不动。“住”的意思就是安住,你既然安住,就好像你搬家以后住在一个地方,一切都安顿下来,那就安住。安住以后,你的心就安定了,定了以后就不动了。不动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依、行,就是依真言行,行真言行,于此行不变,就不换来换去,而且不乱,不杂乱,一心一意地依着真言行。

  我们再回头看这个“真”字,这个“真”的意思就是真实,…

《大日经疏讲解 第34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