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经疏讲解
南无大悲毗卢遮那佛
主讲者:释成观阿阇梨
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
第五十三世三国传灯灌顶阿阇梨
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
大毘盧寺
第37集
好,请合掌
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佛(3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我们今天继续讲大毗卢遮那佛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疏。还是请荧光幕前的朋友端身正坐,专心听讲,不做旁的事,以重法故。顺便也请大家踊跃地助印英译《法华经》。当我三年多前把《法华经》全文翻译完了之后,在遍照寺那时候很多花不思议就同时都开起来。我们厨房旁边有一棵树,那棵树开很多的花,树下也开了很多的花,有郁金香,有玫瑰花,还有很多很多的花,有牡丹花,我们还摘了两三朵牡丹花放在花瓶里面供佛。毗卢殿、真言殿前面的小花园都百花齐放,非常地漂亮,可惜那时候没把它照起来。我们昨天发现大毗卢寺的门口有很多盆樒(mi)树、樒花,通常一朵是五六叶,六七叶,这是樒树的叶。昨天发现好多棵樒树都开花了。我自从学密以来,二十多年没有看过樒树开花。今天跟昨天看到开花,而且开了不少。所以樒树开花就是密教要开花了,希望是这样子,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吉兆。所以今天讲大日经疏就顺便讲一下,樒树开花如果是象征密教开始开花、结果,那是非常令人欢喜的事。
接着看:神变加持者,旧译或云神力所持。以前旧的翻译,把这个神变加持翻译成神力所持。或云佛所护念。神力加持或神变加持是干什么呢?是佛以神力度化一切众生。因为众生如何能度化呢?不是光是嘴巴说就可以度化,佛所说的,能够说到众生心坎里面去。而且知道他的现在、过去、未来、他的业力,他应该以什么样的法能够得度,你所讲的就正好他所想要的、所喜欢的、所能够修的。因此,这都是如来的神力——他心通、天眼通以及漏尽通等等。所以,如来的神力都是用来度众生的。
或云佛所护念。佛护念一切众生,怎么样护念呢?你看我们能够念但是没办法护。我们可以念某某人或是我们的亲属,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地护他,除非他在我们的身边,还可以尽一点保护的责任、或是作用。但是如果他在很远的地方的话,虽然心里面念着他,可是也没有办法保护他。但是佛因为有神力的关系,所以能够护,而且念众生。念而且护众生,用神力来加持。举要言之,一切佛菩萨度众生,都是以三昧神力来做的。因为度化众生不是凡夫的境界可以做得到。
然此自证三菩提,但是这一个佛所自证的三菩提。三是正的意思,三菩提就是正菩提。菩提是什么?菩提是觉,三菩提是正觉。佛所自证的正觉出过一切心地。现觉诸法本初不生。佛的正觉是出过,出是超出,过是超过、过于,超出过于一切的心地,佛的这个正觉是超出了一切的心地。心地就是指心意识,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心、意、意识。因为心意识是凡夫的境界乃至于三乘的境界,可是佛的正觉是超过了一切凡圣境界、凡圣的心地的境界。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世间出世间,都是心地所现;既然是心地所现,就是因缘和合,可是佛所证的正觉、他的境界已经超过世间一切的因缘,所以离开三乘贤圣的心、意、意识的境界。
现觉诸法本初不生。这个现是指现量,觉是觉悟。现量地觉悟诸法的本初,本初就是最开始的第一念不生。所以诸法本初,第一念就不生了。阿字观里面诸法本不生,那就是说阿字是代表一切诸法都本自不生。那这个本不生,是本初,这个是时间的线:过去、现在、未来。有个最初最初的那个时候,因为有最初了,所以就有诸法现出来,可是虽然有诸法现出来,但是诸法没有生,因为什么?因为诸法有生的话,它必定有体,有实体才叫做生,就好像妈妈生了一个孩子,那孩子一生出来就有一个实体。但是以佛法来看,诸法的最本初它虽然有因缘聚合,然后现出法有生的样子,可是呢?“因缘和合,幻化有生”。因缘聚合了以后不思议地,你不知道为什么,它就幻化出一些现象出来,显出来好像有东西生出来,事实上那些东西都是幻化的,所以叫做“幻化有生”。因为“幻化有生”,有生就必定有灭,所以“幻化有生,幻化有灭”,或者说“如幻而生,如幻而灭”。
因缘聚合,因缘和合如幻而生,既然是如幻而生呢?所以实在是无生;那如幻而灭也是,既然是如幻而灭,所以实在是无灭。一切法它的聚合,只是一些元素合在一起,它们聚合在一起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就有东西生出来一样,然后它们如果分开以后,看起来就好像有东西灭掉了,事实经上讲就是“缘聚而生”,所以实在真正是没有东西生,而只是缘聚而已。缘聚若有生,缘散若有灭,而实无灭,只是缘散开而已。如果实在要说有生灭是缘生缘灭,而无物生灭,没有一样东西生灭,只是缘的聚合和分离,这样子而已。就好像这个水,我们把它电解以后就分为二氢一氧,好像那个水就灭掉了,就没水了,就灭掉了。可是你不要忘掉,物理学和化学,都有一个定理啊,称为质能不灭定律或是质量不灭定律,那表示什么?就是水虽然电解了变成二氢一氧,可是你把它们再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又是水。但是你看这个电解水跟二氢一氧和合,这也都跟幻化一样。所以一切法都是这样子幻化,如幻而生,而实无生。
这个本初不生。你看,佛法最后最后就是要证入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你即使说生到阿弥陀佛净土里面,也是要证无生法忍,无生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一切法,像禅宗、净土宗、乃至于密宗,也都是在讲这个东西。只不过要证这个智慧的过程以及它的方便不一样,有快有慢,譬如说以净土宗的话,那就没有想要说现世证无生法忍,是等到生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坐莲花上,等莲花开了才见佛闻法,证无生忍;见佛闻法,悟百法明门,证无生法忍。乃至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的,到时候你今世没有学的,到那边都还要补课的,补修学分,佛菩萨也没有说,“好,那就免了”,没有这样子的,免了就不能毕业了嘛。即使连净土宗,也是坐大宝莲花,莲花化身,然后悟百法明门,证无生法忍,然后才到处去供养诸佛。早上带了一些花,然后去供养诸佛,中午回来吃午斋还来得及。这个“本初不生”,或是“本不生”,或是“本来不生”,都是同样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指到这个不生不灭的本体。
下面更进一步了,是处言语尽竟心行亦寂。这个就是禅宗所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讲过很多次,我再讲一次,听我讲经有一个好处:很多东西,都让你清清楚楚,本来都是只是好像口头禅一样,天天都这样讲,但是实在不是很了解,而且你要查也查不到,不晓得要到哪里去查。“言语道”,言语这一个道,也就是说,言语所处理的东西,就是言语道,言语所能够做的东西叫做言语道。断,言语本来是什么?言语本来是表现、传达你的思想感情,言语是传达思想感情的,但是你到了这一种境地,修行到了某一个境地的时候呢,那个言语所能做的事情就断了,言语所能做的事情就不能做了,就做不了啦,那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超过言语的境界。佛所悟的道,或是你要证的本源心地,那一种境界是超过言语所能够传达的,言语所不能传达的,所以叫“言语道断”。言语道,到此就断绝了,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往下进行它的功能,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法都是众生心行所生,都是心行的境界,可是佛菩萨所证到的这个境界或是众生的本源心地,它的境界是一切的凡夫心行到这里就没了,就再也进不去了。这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你想也想不到那个境界,言语道断就是说超过言语的境界,心行处灭就是你的心想要想的,到这里也都没有了,都不能进行了,简言之一句话,这两句就是“超过言思境界”的意思。
往下看,若离如来威神之力,则虽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离就是没有的意思,如果没有如来的威神之力加持,则虽然是十地菩萨,这种离言思的境界,也不是十地菩萨的境界。因为十地菩萨也还在心意识的境界里面,况余生死中人,更何况其他的,生死中人就是还没有离生死的众生。从这句话可知密教也是为了要证入这个正法眼藏的境界,所以如果学密教的人不通显教,怎么样能够学密教呢?那就很难,只是持咒打手印,而不解佛理,这样子就变成只是要求灵验,乃至求世间的事情,那就跟外道一样。因为不通佛理,那就不能开智慧,所以只是在求这些表面的灵验跟世间的事情,那个不是佛讲密教的本怀,也不是真正要修密法的人的心态,或是发心。
还有一种人,自以为学密比较高,因此就瞧不起显教,而事实这种人很多,不少,不但瞧不起显教也瞧不起显教的法师,就更瞧不起显教的佛弟子,这种人我慢、心邪,而且邪分别很大,那这种人学法无益。这种人基本上我是不会教的,因为他越学就会越傲慢。世间的傲慢佛法还可以治,如果在佛法里面又生傲慢,那就死定了,就没有东西可以治他了。我讲经发现像这些观念的问题,我碰到了就要再讲一讲,多多地熏习,这才是正法的,把正法的那种正知见观念一再地现出来,否则只教你这个经文本身的这些表面的意思而已,你也没有办法分辨,所以也不是有大用。
首先,你要学密教,要建立密教的正知见,那你才知道密教是干什么的。其实密教是干什么的?简单一句话,佛说一切法都是为了要帮助我们成菩提,就这样子而已。那你如果把它移作他用,那个就不是正用,你如果在佛法里面有种种的求,但是不是为了求菩提,那个都是妄求、邪求,不是正求。所以你必须要这样子发心,你如果在佛法中种种的求,什么都求,就是不求菩提,那你跟去拜关公、拜妈祖不是一样,乃至于去拜耶稣也是一样,都是为了求世间嘛,对不对?那就何必动用到…
《大日经疏讲解 第37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