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受八关斋戒法▪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持斋,这八条戒律的一个法则,叫做受八关斋戒法。换句话简单说,就是接受八种戒律,关闭恶业、持午的八条戒法,就是这个意思。

  【受八关斋戒法(依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出)】,这是有依据的。

  【(请师如常仪】,古时候的丛林请一次师,诸位,要半个钟头,要半个钟头,要敲钟打鼓然后要香炉,这个很繁琐。我们要看场面,人多,好几千人,这样子很好,威仪、庄严,也可以度众生,但是如果只有一、二百个人,二、三百个人,这样子的话,就可以节省一点时间,这个请师的时间稍微短一点,或者是师父一开始要上香,就站在中间,象我们礼拜天归依,法无师就问说:师父,要不要请师?我说:不用。不用请我就自己来。一开始我就站中间,香赞唱完了我就上来。为什么?因为这种繁琐的仪式要大场面的,象师父在林口体育馆演讲的时候就好几万人,好几万人,不能一开始我就站中间,这怎么能看,是不是?好几万人那仪式就撞钟、击鼓、要请师,好几万人那么壮观的场面,就要用大礼来,对不对?我们礼拜天办归依,可能也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因为还不知道,简简单单就可以了,节省时间,现在是工商业时代。因此请师如常仪,就是要端个盘子上面有香炉,用一块布,前面有戒定真香,走到戒师前面,然后再禀白,然后再请师,师父再跟着后面来,就是要上香,维那师就讲:上香。你们就要开始唱。这样就半个钟头了。这样就半个钟头了。

  【拈香礼佛升座毕,引礼】,引礼就是引礼师,男众叫做引礼师,女众叫做引赞师,引礼师--

  【呼上香,】,这个上香还要用唱的,还不能这样念――上香――这不行的,丛林连上香这两个字都是一大学问,要这样念的:上香。还要:合掌。都是要这样念。我的个性不适合,太久了,很慢、很慢这样子。有一次我到埔里的大道场,他们请师父在那边吃饭,唱炉香赞,你知道吗,唱多久?炉香赞那个炉的起腔,炉…饭都凉了,菜都凉了,没办法,那个香赞唱完了,苍蝇已经飞过来要吃了,对不对?饭要热热的吃,是不是?所以在那边唱个香赞,那个饭菜统统凉了,统统凉了,这个就要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站在威仪供佛的角度,是应当这样子,站在健康的角度,饭要热热的吃,是不是?但是炉香赞也不能念得太快,所以说中道比较好。太快的时候像赶经忏的,这个香赞,赶经忏的:炉香…就这样子唱,尤其是台语的,我第一次在李炳南老居士那边上过大专佛学讲座,读大学的时候参加素食团,参加素食团的时候,那个师姑是台湾人,她唱那个香赞很特别,香赞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听,刚好她唱到哪里,唱到香云盖,她怎么唱呢?她唱:香云盖菩…萨…我跟她讲,说:佛跑光了,你唱这个能听吗?我说:你为什么要重复呢?她说:七星要踩回来,七星要踩回来,我说:哪有这种调子,我说:谁教你的?她说:我听收音机的。听收音机然后乱学还踩回来,还要重复说是七星调,很难听。我跟她讲,说:师姑,师姑,你这样唱佛不会来。真的,一点庄严性都没有。所以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中道。学佛法要中道,威仪、庄严,是不是?

  上香【复位。】

  【善男子等,闻磬声至诚作礼三拜,】,三拜。

  【问讯长跪合掌,归依请师之语、汝合自陈】,合就是应该,你应当自己讲,自陈就是自己讲,陈就是陈述。

  【恐汝未能,】就是怕你不懂、你不清楚。

  【请师教汝】,请师父来教你。

  【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修

  行要靠两种力量,一个是自力,一个是他力,所谓自力就是自己要开发出这份觉性,在还没有开发出觉性的时候,我们要靠十方诸佛加被,十方诸佛菩萨、大菩萨加被,我们才能够成就,所以在《楞伽经》讲,还有《华严经》讲,十地菩萨没有十方诸佛的加持,欲成就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不可能,何况凡夫,何况凡夫。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在他最后一品的生相无明将破未破之际,如果没有十方诸佛的加被,授手灌顶,不可能成佛,没有办法,所以求诸佛菩萨加被,是我们佛弟子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除了自己要觉悟,还要祈求十方诸佛菩萨加被。甲、发愿,归命,归命就是用生命投注,没有任何的疑虑叫做归命,把命都投入进去叫做归命,就是用生命信佛,用生命给佛叫做归命,归命一切佛,因为十方法界尽是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于我,希望,愿一切佛菩萨众摄受我,就是我今天要受八关斋戒,希望佛菩萨加被我。

  【我今归命胜菩提】,胜菩提有两种角度解释,它叫作殊胜的菩提,站在自觉的角度,就是要开发我们的清净自性,叫我今归命,一心一意,直趣自己的无上菩提觉性,受八关斋戒能开悟,持戒能修行,能成就菩提之道,所以往内说,往内,我今归命,自己清净自性的殊胜菩提,对外说胜菩提就是佛,就是佛。我今归命,包括生命都交出去,胜菩提就是诸佛,这是对外说,自觉也叫做胜菩提,十方诸佛已经成就佛道,也叫做胜菩提,两个角度都可以。

  【最上清净佛法众】佛法【(众即僧也)】众就是僧,就是三宝,不但归依自己的清净自性,也归命了最上清净,为什么叫最上呢?佛法讲无相,为什么?有相的东西就不叫最上了,佛法为什么称最上呢?因为它是空无一物究竟的菩提,所以它叫做最上,因为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最上清净,最上清净就是绝对清净的意思,因为佛悟到毕竟空,那个一尘不染,一丝不挂,最极清净佛法众,佛就是十方诸佛,法就是诸佛所讲的真理,众就是僧,带领我们受八关斋戒的僧宝,这三宝三归依,诸位,所有的八关斋戒要先三归依,所有的五戒要先三归依,乃至你受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统统要先受三归依,所以不管你在八关斋戒,不管你是传授五戒,任何一个都必须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以最上清净的三宝,佛法众,三宝又分事相三宝,还有理体三宝,所谓事相三宝,就是你眼睛看得到的,譬如说后面是佛像,摆在桌子上那个叫做大藏经,摆在书柜上面这个叫大藏经,这个叫法宝,我们披上袈裟这个叫做僧宝,但是这个事相三宝,另外一个叫做理体三宝,所谓理体三宝,就是自性具足有三宝,自性具足有三宝就是自性觉性,本自的觉性就是佛,觉性所开采出来的真理,就是法宝,内心和合无诤就是僧宝,自性本自具足三宝莫向外求。

  【我发广大菩提心】,广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没有止境的叫做广大,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自觉觉他的心叫做菩提心。

  【自他利益皆成就】,自己成就,受八关斋戒不但自己成就,而且也不会…他要断恶要修善,誓度一切众生,当然众生也会受益,所以叫做自他利益皆成就,意思就是受八关斋戒的人,不但自己能够成就,而且一切众生,也因为你受八关斋戒法,因为你受不杀生,所以众生看到你不会恐惧,是不是?所以叫做自他利益皆成就。

  【忏除一切不善业】,忏就是忏悔,除就是除灭。所以在《阿含经》讲两种白老虎,有力的白老虎能成就一切菩提,第一个就是起忏悔的心,第二起大惭愧心,在《阿含经》讲的,大忏悔心、大惭愧心能成就菩提,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就跟畜生没有甚么两样,一个人没有忏悔心,就很难成就菩提之道。除就是除灭,忏悔而且除灭一切不善,不善就是恶业,也就是你今天受八关斋戒,你要发愿要除掉一切恶业。

  【随喜无边众福蕴】,这个随喜是心中的喜悦,这个随喜有很重大的含意,这个随喜就是恒顺众生,才有办法随喜,你不恒顺众生就会起嗔恨心,随喜后面就会加功德,随喜功德,随喜功德,一天到晚跟众生对立,你哪有功德,自己不高兴,搞得这个团体乌烟瘴气,大家都不快乐,怎么会有功德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位,这个喜字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里面很重要的,喜悦的心能够成就菩提之道,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喜悦?怎么样能够让一切众生喜悦?就是恒顺众生,不跟众生产生对立,随喜无边众福蕴,蕴就是收集的意思,集合的意思,我们说五蕴身,五蕴,色、受、想、行、识,古时候人的翻译,翻译成五阴是不恰当的,世尊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说五阴皆空,《阿含经》真正的意思,要翻译成五蕴皆空才正确,这个蕴就是集合的意思,集合五蕴身,集合色、受、想、行、识,多数叫做蕴,集合色、受、想、行、识就是五,一就是单,二就是双,五就是众,众多,众就是蕴,集合众多的意思,色、受、想、行、识,所以要翻译成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就是正确的翻译,你要说照见五阴皆空,这个阴就是这五种会遮蔽我们的清净自性,但是并不符合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是说:我们这个身心是五种元素集合起来的,这样翻译是符合佛的本意,翻译成五阴皆空是说,它会遮蔽我们的清净自性,就像阴天,阴天会遮蔽阳光,翻译成五阴是这个意思。随喜无边众福蕴,蕴就是集合,我们一颗随喜的心,就能够得到无边众福蕴,集合一切的福德。

  【先当不食一日中(案即一日夜中过午不食也。)】,把笔放下来,佛在世的时候没有时钟,佛在世的时候没有时钟,他们如何来判断我现在持八关斋戒,今天过中午十二点了,你明天早上几点可以吃早餐,他怎么判断?他们没有时钟,他们就是看屋檐,屋檐,下雨的时候屋檐滴水,要是第二天早上,你看到了屋檐这个影相,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到屋檐,就可以吃早餐,如果你很饿还没看到屋檐,自己点灯那个不算,自己点个灯照着屋檐,看到屋檐自己就吃了,这个不算,所以佛在世有善巧方便的,过午,然后第二天看到屋檐,就可以吃早餐。所以说实在话,我们有时候八关斋戒也是很不得已的,像冬天早课下来,天还没有亮就吃了,要完全如法的话要等,早课做完了也不晓得要做什么,等到天亮,要如法就要这样子,诸位,…

《受八关斋戒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