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听过,是人生的大不幸;但是,听闻了正法以后,跟错了师父,跟到了恶知见、邪见、坏佛的正见的师父,那是一辈子大大的不幸!为什么?知见错误,走偏了!讲经说法一定有功德吗?不一定,看你怎么讲?
你是要把众生带进去佛的涅槃境界、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还是把无量无边的众生带到“我”的知见?如果把无量无边的众生带到佛陀的正知正见,以大无我的精神弘法,心如宇宙,量周沙界,平等,进入佛的领域,一切法无我,那么,你这个弘法功德无量!(众鼓掌)但是,话讲回来,今天的讲经说法是雕塑个人主义、英雄的崇拜主义,还有造神的思想——大家只要崇拜我就好,其他的法师都不对,其他都不正见,其他的法师都没修行,你只要拥护我就好!带入自己的知见里面,那是我执的知见,叫大家都掉进他的执著的坑道里面,而没有办法挣脱,那你这个弘法是魔说、是罪过无量!(众鼓掌)佛法没有个人主义,没有英雄主义,佛教是大格局的,是要拯救全人类的;佛教是全人类的宗教,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依法不依人,我们不可以做思想的奴隶,我们要做理性的主人,先看我们自己;还有,重要的是善知识。所以,刚刚学佛,没有碰到大善知识,路走起来会很辛苦!十年、二十年,从小亲近,二十岁、三十岁到四十,现在五十岁,当爷爷、奶奶了,对佛法的体悟只有一点点!为什么?没有碰到大善知识啊;没有碰到正知、正见、正念、正觉、正受──佛陀的正法,浪费、虚度了很多的光阴,还自己觉得很知足、很满足。
所以,刚刚举这个例子就是说:讲经说法一定有功德吗?不一定,要看你怎么讲?刚刚举那个例子,慢慢体悟。佛陀说:拥有真理的人,比拥有金钱的人更幸福,换句话说:金钱不是绝对的快乐;真理是永恒的快乐,拥有真理;真理,它不被创造,也不可以创造,真理是永远存在的,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不是创造真理,是发现真理,发现真理。(众鼓掌)
释迦牟尼佛不是一般讲的神,可以创造真理;佛陀是发现真理者,发现什么真理呢?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发现缘起性空的道理,原来万法不可得,缘起就是假相,我们在虚幻的世间里面迷失了,迷失了!所以,没有拥有真理的人,是很不幸的;但是,拥有真理,就必须依法,而不可以依人。
我们佛弟子,大部分崇拜形象大于真理,看到这个法师长得高又帅,又庄严,长得矮的不听,很奇怪喔!他是看那个相的,不是看真理的。喔!这个法师书读得很多,博士,就很快要亲近了,这个都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解脱跟学历无关、跟博士无关;跟宿世的善根有关,宿世的善根有关。
佛陀告诉我们:没有智慧的人,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世间人千言万语,不如见性大悟人一句话!为什么?世间人千言万语,就是杂、烦恼:亲戚朋友发生什么事情;今天哪一个政治怎么样;今天发生什么事情;我看了新闻报导,我就关起来,我说:唉!众生要的就是这个,很辛苦,也很可怜!
为什么?这些众生喜欢的,政治啊、经济啊、教育啊,这些众生喜欢;这些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啊,因为息息相关。可是,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是佛陀解脱的真理,没有因缘碰到;碰到也进不来!今天就在这一刻,在座诸位!我们将佛陀的正法传出去,诸位开始向大解脱、无烦恼、大自在、究竟平等的菩提之道前进。
首先赞叹大家今天的参与,并恭喜大家,心中将开佛的大般若智慧,本自具足的大慈悲心、大喜舍心就要启动。世间人结婚是大日子;诸位!听经闻法,比结婚的日子更重要!(众鼓掌)结婚,生一个、两个,每天吵架,年年生产,每天又吵,又生;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后面还有好多stand by一直生,一直吵架,一直生,到最后死亡了,躺在棺材里面,发现说儿女并不一定可以依靠。所以,佛陀讲: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要依据佛陀的正法,就是自依止,就是依据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的智慧,自依止。依据佛陀的正法,法依止;莫异依止,千万不可以依靠任何其他的东西。要解脱,就是要依靠这个:自依止,依据自己的智慧,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佛,都是未来佛;法依止,必须依据佛陀的正法;莫异依止,千万不要依靠其他的。
我们先说“正信的佛教”,再谈“解脱”。
“正信的佛教”的定义是什么?以佛陀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觉、正受,来作为自己修行的依归,方向非常清楚,就是依佛、依法、依僧,依自性本自具足的智慧,来作为自己修行的依归方向,能直达究竟菩提的正确信仰,就是正信的佛教。换句话说:必须以佛陀的思想来修正自己。什么是修行?修正错误的观念,修正错误的行为,就是修行,这才是修行。佛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觉、正受,诸位!破邪显正的时候,说有邪知邪见、有正知正见,这是破邪显正的时候才讲的。
再进一步来讲:真正的正知正见是什么?就是无知无见,知见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意识型态,观念、强烈的意识型态。因为佛教的术语、名词很难懂的,对初学佛法来讲,这个佛教的名词是很艰涩的,就像小学生读书一样,很困难去理解的,刚初学佛法就是很辛苦!为什么呢?小学生,有一次,有一个老师出了一个题目,作文题目,叫做“陆陆续续”。这小学生刚刚读书,老师叫他写作文,他就写了一段,说:下班了,我的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不知道爸爸到底几个?就是一个一个进来,“我的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这很严重了,一个回家就不得了了,还陆陆续续地回家,这怎么得了?是不是?这就是小学生对这个“陆陆续续”还不是很清楚。有一个老师,隔壁班的老师,出一个题目,叫做“欣欣向荣”。有一个小学生写作文,因为他不晓得“欣欣向荣”是什么意思,他就写了:我的哥哥长得快又壮,长得欣欣向荣!非常严重,欣欣向荣是指树木啊!有一次我去新加坡,跟新加坡人谈话,谈到一半,我跟新加坡人讲:事过境迁,不要再谈了!他说:啊?事过几千啊?几千?喔!阿弥陀佛!事过境迁,他问:事过几千啊?
这个就是说:小学生对这个名词、名相、成语不会用;初学佛法的就是这样,会很困难;不过,慢慢薰习。我们说:破邪显正,才讲正知、正见、正念、正觉、正受;要慢慢进入了修行的阶段,叫做无知、无见、无念、无觉、无受。无知就是没有能知,没有所知;无见就是没有能见,也没有所见;无念就是没有能念,也没有所念;无觉就是没有能觉,也没有所觉,诸法毕竟空寂,没有能受,也没有所受,叫做正受。讲到这个是第三个层次,再进一步的功夫,就不是这样子了,初地以上的功夫,它就不是这样子,叫做如是知、如是见、如是念、如是觉、如是受。这功夫还不够,再进一步叫做知如、见如、念如、觉如、受如;这样还体会不够,叫做知不可得,毕竟空;见不可得,毕竟空;念不可得,毕竟空;觉不可得,毕竟空;受不可得,毕竟空。
这个功夫还不够,再进去,没有任何言说,连话都不能讲,无声胜有声,无言胜有言。一动不如一静、有为不如无为、生灭不如不生灭,直下空性,不可说,心里领会,但是不能说,说就是语言、就是文字,会落入观念。所以,禅宗讲: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佛性是什么,就错,开口就错!所以,法是不能讲的,法是体悟的,佛法是觉性的教育,在觉性没有开采出来要先教育,教育要开采觉性;但是,了悟了觉性,并没有任何的对立,全部都是绝对。
什么是佛?绝对的大智慧。什么是佛?绝对的大解脱者。什么是佛?绝对的大自在者。什么是佛?绝对的大平等,平等心。什么是佛?绝对的大慈悲心。什么是佛?绝对的喜舍心,没有一样不是喜悦的心,不管这个世间如何地动荡,他对众生依然如如不动,完全大慈悲心的布施,什么都不为自己,这是佛陀的境界,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也没有众生可度。何以故?四大本空,五阴无我,诸法毕竟不可得,我们借相慢慢地去体悟。这是讲比较深入一点的,有人听到这个地方,两眼发直,一直看师父:到底在讲什么?早知道就不来!早知道就不想来。辛苦,解脱是需要代价的,就是听经闻法。信仰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为了真理,佛陀允许弟子怀疑,佛陀说:你千万不要相信那一些权威,权威有时候也会错误的。
正知、正见、正念、正觉、正受,就像大海的指南针,茫茫的大海的灯塔,就是现在我们所谓的卫星定位,飞机的导航系统。一个人没有正知正见,修行没有导航系统的话,怎么样?飞机起飞,没有卫星定位、没有导航系统,达不到目的地的,飞机起飞以后,你飞往哪里啊?佛法是很难,全世界最难搞定的就是佛法,它是不可思议的心境,不生不灭的涅槃心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它不是世间的学问,把佛法当学问来研究,只能造就几个学者,不能造就祖师大德,跟解脱无关的。佛法,把它当作学术来研究,这可以厘清一些观念,也不错;但是,跟解脱是两码事情,大学教授研究佛法,跟祖师大德那个真参实学、生死自在,是两码事情。一个是学问,那是纸上谈兵;一个是真正地入佛…
《正信的佛教(马来西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