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惯吗?所以,我都跟那个要准备出家的女众,讲了一句很中肯的话说:你不要问很多,你先到那个道场去住了两年,看看能不能适应?你看得习惯你上人的作风吗?你能不能适应你这些师兄弟的作风?那个三教九流的、龙蛇混杂的,每一个人都有各人的个性啊,谁都不鸟谁啊!诸位!团体的生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相爱容易相处难啊;这是南部的国语啦,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人,夫妻恩爱很容易的,很快地宝宝就生一堆了;可是,要相处……It”s very difficult,no easy. 很难啊!这你就知道,夫妻相处,两个人都很难,那么多的法师,各人有各人的个性,除非这个僧团诵戒,这个僧团每半月半月都诵戒,有佛陀的戒律的教化,就比较容易掌控。这个不诵戒的僧团,很容易就乱,很容易就乱了,因为没有佛陀的教化跟戒律。男众出家出是这样子。所以因为这个,男众或女众,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都是这样中肯地告诉他:如果你有心要出家,去,千万不要说你就马上剃度,去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就马上剃度。
就像我们到戒坛上去,也是……因为有一个婶婶,她年岁大了,儿女都成长了,她就说:我就是要出家!结果一个礼拜前,人家这个礼拜要受戒,她一个礼拜前:人家不剃,好了!我就自己……这个大婶很有个性:没有人肯剃,我自己一来!就剃了,剃了以后,随便就找一个法师,这个法师看:哎呀!这个大婶啊,你怎么头发都剃了呢?剃了就来不及了,那就好了,法师就跟她签名了,让你去剃度了,就签名了,就开始受戒。你知道吗?受戒那几十天,从第一天跟人家战到三十六天结束,那个大婶,因为在家就当姥姥了,对不对?统统在管孙子管习惯了!是不是?所以,这个愈老来出家,她就是愈麻烦,因为管别人习惯了,突然去受戒,人家要管她,她受不了!那现在麻烦大了,头又剃光光的,一看,又是大婶,这个大婶也没头发,也不能穿在家衣服,个性又跟人家合不来,又被僧团驱摈,后来出家变成一个人。这些妈妈就来问我:师父!那这怎么办呢?我说:我早就告诉你们了,不要这么争着这样子剃度,人类的习气,它很难去断除,很难去断除。
有一个干警察的,干了六十几岁退休,干起来干退休以后,到六十几岁也去受戒。也去受戒,那个戒师很凶的,那个戒师,戒会上很多都是藤条伺候的,虽然不是满清十大酷刑,那个藤条都伺候的!哇!过来打、过去也打,对不对?稍微头低一下也打,合掌合不好也打。打到……因为他是警察,以前是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都是抓犯人的,对不对?后来这个袈裟……哇!有一次那个戒师又打,打到那二十天还没受戒完,戒师一打,他就发火了,袈裟脱下来:老子和尚不干了,我宰了你!(师父笑)老子和尚不干了啦,我宰了你!所以,这个习气太重了,所以,愈老出家,他就很难很难去把他雕塑起来。所以,这个出家还是年轻人,说实在话的,是比较好。那老年人当然也有很善良的,像我们来这里拜佛的这些老菩萨,其实都是很善良,对不对?很善良。但是如果你是真的年纪很大了,有的人很执著一定要现这个僧相,一定要现这个僧相,认为说现一个僧相有很大的功德;但是,想想看,所有的出家众,第一句话要问自己:你对常住贡献多少?你今年几岁,我能给常住剩下几年?这个是重要。我今年几岁?我能够贡献给整个佛教,能够贡献几年?对不对?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讲堂,有一个六十五岁的来,六十五岁的来,来跟师父谈说:师父!我要出家!我说:你今年几岁?六十五。六十五看起来怎么那么成熟?说老就很不好听,怎么会那么成熟?为什么?皮肤都没有光泽,六十五岁,牙齿都差不多掉光了,然后呢……不知道该怎么说?六十五岁!他说:师父!您要平等啊!我说:六十五岁,栽培两年,在讲堂住两年,六十七;再剃度沙弥,六十九;再栽培十一年准备讲经,就要bye-bye!感冒头痛不再来(广告词。师父笑),八十,八十岁的老人家,不行啦!还有一个,送他的儿子三岁,来到讲堂:师父!我这个儿子跟您出家。我说:那今年几岁啊?三岁!有没有搞错?我要先做他的侍者做十七年啊!是不是?还要给他包尿布,还要买电动玩具给他玩,这个怎么剃度啊?他说:以后做您侍者呢!我说:不是做侍者,是我要做他的侍者。所以,这个也不能太小来,太早来也不行,太老的来真的也不行。
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明天,或者是未来才学佛,或者是如果你有出家的因缘。手中一只鸟,用过空中两只鸟。
学佛的人,对未来不是去展望,而是去开创。
学佛的人,对未来不是去展望,而是去开创。佛陀开示我们:无常,它就如同无形的刽子手。这一句话你要注意听:无常,它就像无形的刽子手(刽guì:〈动〉割断,砍断。如:刽子(执行死刑的人);刽伍(刽子手之辈)。刽子手guì zi shǒu(a.旧称处决死刑罪犯的人;b.喻杀害人民的人)。),千万不能等到大刀落下,人头落地了,那来不及了!大刀落下就是说:你什么时候死亡,你不知道,无常随时在催促着我们,因此我们随时要有死亡的准备。学佛的人不能说:我要展望未来;要说:我要开创未来。开创从现在做起,展望是抱着一个希望,那你怎么知道,你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不知道!所以我们只能掌握此时此刻、当下,这个是学佛人正确的人生观,对明天、未来不要想太多,我们要认真地掌握今天。无常如同无形的刽子手,我们睡一觉起来,我们的生命又少一天了,这个世间人,说:我们今年多一岁。其实是错的,很严重的错误的!要说:啊!我们今天又少一岁了!为什么?又接近死亡了!所以,世间人颠倒,要颠倒讲,他才听得懂。说:我今年又我一岁了。其实是错的,是我们今年又少一岁了,又少一岁了,又更接近死亡了。所以,我们今天讲说:我们要去赚钱!其实这个也是错的,我们要去给钱赚,这样才对的。为什么?钱赚走了你的青春,钱赚走了你的时间,钱赚走了你的一切,赚走了你一生一世,占满你整个,为了赚钱,你付出多少的时间跟空间跟心血?所以,讲来讲去,说我们赚钱,是一般人听得懂;但是,正确地讲,是应该说我们是给钱赚了,钱赚走了我们的青春、赚走了我们的时空。
心不驰求,不打妄想,不缘诸境,即使活在尘劳,亦得解脱。
接下来。怎么样能够得当下的解脱呢?诸位!心不驰求,心不打妄想,不缘诸境,不攀缘种种的境界,不缘诸境,即使活在尘劳,亦得解脱。
解释一下:心不驰求,也就是说:我们今天了悟一切相,都是假相、都是缘起相、都是生灭相,体性本来就空寂,不可得,没有一种法、没有一种相,能够究竟地永恒的存在。那么,我们今天驰求,奔驰、追求这个外境,其实是错误的,把错觉当作快乐,把刺激当作是一种享受,那不是真正的生命。所以,心不驰求、不打妄想,心不打妄想,也不缘诸境,因为境本空。所以,万法既然唯心所造,那么,不缘诸境,因为一缘诸境就有能所,就会有高低、是非、对立的东西。所以,不缘诸境,境空,能缘的妄想心也歇,歇既是菩提,即使活在尘劳,亦得解脱。这个学佛跟不学佛的心境,有天壤之别,在我没有学佛的时候,我小时候的时候,因为国庆日它就放这个烟火,放这个烟火,放这个烟火。还有,淡水河开这个战斗机,战斗机表演,飞行表演,战斗机的飞行表演。喔!就排……在十四水门那个地方,淡水河那个地方,就一直在那边看,一直等……这没有学佛,他就一直在找有什么刺激的。中秋节,就看看……看看有没有男女的情侣在嘴对嘴?对不对?去偷看人家接吻,小时候。找来找去都没找到,到了晚上十一点;以前民情比较保守,哪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左右开弓!以前很传统的,现在的年轻人,到机场上搂在一起了,哪管你那么多的,高铁什么……是不是?在电影院啦,不管这一些了;以前的是比较传统一点,比较传统一点。接下来学佛以后,你看,就知道,这个完全就如梦幻泡影的东西,完全不实在的东西,现在的心境,你看什么,答案都一样。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因为自性本来就空,你看了以后,又觉得怎么样?你去爬黄山,爬回来了,看到种种的松树啊、雾啊。再回来,再回来,又怎么样呢?对不对?逛完了千岛湖,逛完了,那接着呢?船坐完了。再来就日月潭、阿里山,那接下来呢?你就知道,我们人生多么地悲哀、多么地可怜,每天都在奔驰、依靠,求什么……有的人就喝酒、酗酒,所以,这个要小心一点。诸位!再念一遍: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使活在尘劳,亦得解脱。
想成佛,要四种勇气:一、要不怕苦,二、要不怕死,三、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勇气。第四点,要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这样的空性的思想的勇气。
诸位!想成佛,早上已经讲过了,要四种勇气:一、要不怕苦,世间人吃苦没有目的,每天,结婚以后,从早忙到晚,为了小孩子、家庭,这是责任,它这个苦,对家庭有个交代,可是,对佛性呢?我们追求财色名食睡,也很辛苦啊,有的人到凌晨三、四点才回来睡觉,不是像我们这个,九点多就准备要就寝了,八点、九点就差不多了,在“哈耳”了;“哈耳”就是打哈欠,就准备要去休息了,准备要休息了,你看,我们的生活多么地正常。你看有的人酗酒,到凌晨三、四点,他们生活也很辛苦,他们这个辛苦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世间人赚钱、养儿育女,对自己家庭一个交代;但是,这种苦没有特殊的意义,就是这种苦不值得,就是吃这种苦,只是一种业、业报。可是,佛法不一样,在座诸位!今天你初一、初二、初三来这里拜佛,我看了很多人的脚都贴了药膏,走路有一点发…
《迈向生命的圆满(2012年新春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