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P25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有办法像菩萨这么的积极,所以说佛教)亦是最关心人类剧苦的宗教,(世间的苦知道是苦,不过没有办法用正当的方法去解除,没钱苦,他不用抢的,更苦,被抓去枪毙,被抓去枪毙,对不对?今天女朋友离开了他很郁闷,他很郁闷拿钱到外面交易,暂时得到满足,结果得了AIDS回来,得病回来,本来想快乐一下,变成宣判死刑,我们人本来在烦闷当中想找一个来解决我们的烦闷,结果变得更糟糕,更糟糕,所以说彻底的认识佛教,就是要彻底认识自己,彻底地认识自己,就下定决心改过迁善,这样自然离苦得乐,)因为佛教是以救人救世为最终目的,是真正推动这个救人救世之工作的,就是菩萨。 诸位不要以为供在寺院殿堂上泥塑木雕纸画铜铸的是菩萨,寺院殿堂上所供的,不仅是菩萨像,还有比菩萨高一级的佛陀像,亦有比菩萨低一级的罗汉像,就是供的菩萨像,亦为我人所未见,(这个未画×,也是我们人所常常见到的像,所常见的不是所未见)而是作为我人崇拜的对象,以为恭敬供养和瞻礼的,(瞻礼就是瞻仰跟礼拜,)亦即以诸大菩萨来作我们的模范。 佛法以发了菩提心的就是菩萨,所以佛法所重的是做救人救世工作的菩萨,(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杀了发菩提心的众生得重罪,非常重的罪,这个人已经发菩提心,要来行菩萨道要来弘法利生,你把他杀了这个罪非常重的,你以后不能出家,你杀发菩提心的众生,你完蛋了,你没办法成佛,不够资格受佛陀的戒律,要好好地求忏悔,)而像这样实际工作的菩萨,是人人都可以做的,问题在你有没有发菩提心,如能现刻发了菩提心,那你当下就可称为菩萨,所以佛法中所说真正的菩萨,就是每个学佛发菩提心的人。我们对于菩萨,应该这样认识。至于观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等诸大菩萨,是久修大行的圣者菩萨,比起初发心的,当然高超得多。 同时(我们)要知道:比丘一定是要出家的,没有在家者可以称为比丘。菩萨不一定要出家,所以有出家菩萨与在家菩萨的两类。出家比丘,如能发菩提心,称为出家菩萨,在家居士,如能发菩提心,即为在家菩萨,男居士称为老菩萨一,女居士称为女菩萨,发心几十年的是老菩萨,刚发心的是新菩萨,所以菩萨是人人可做的,不要以为菩萨于我无分。(所以)中国有句古话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只要想做)有为者,(只要你想做,)亦若是。(也可以像他这样。)”所可惜的,就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发心做菩萨的,以救人救世为己任的,实在是太少了。(因为辛苦,因为辛苦,大家都想说我好就好了,对不对?服务众生是辛苦的,因此他就不想这么辛苦,说起来实在很悲哀,底下说:)假定人人本着菩萨的精神,去做利人救世的工作,我相信这个世界,就可得到太平。因此,我望有多点人发心来做菩萨。(师父也是希望这些出家的徒弟,师父如果叫你上来讲经,诸位就义不容辞上台来,你有这个能力就上台来讲讲看,所以我们下回如果讲经,二楼的电灯要全部关掉,因为这样很浪费,你知道吗?楼下的电跟二楼的电这样子,二楼的电关掉以后,都下来坐楼下比较省电,省电,你看楼下都没坐满,楼下可以坐上百个人,对不对

  二楼开电灯,甚至开冷气二楼也要开,照说我们如果要为常住省钱,要把二楼的电灯关掉,我讲经如果人多,开二楼没有关系。) 菩萨虽然人人可做,但有高级与低级菩萨之别。这里的三万二千菩萨都是大菩萨,所以称为菩萨摩诃萨。摩诃是印度话,译成中文就是大的意思。我愿现在发心学佛的人,一方面以诸大菩萨为自己模范,一方面自己也来做个初发心的菩萨,本于佛法的精神,做救度众生的事业,将这世界净化起来,成为人间净土,就将成为大菩萨了。(所以在座诸位,不管你有没有能力,你都是要这么做,要尽心尽力地发心,三宝的工作我们义不容辞,但是记住身体要好,身体要好。其一直跟出家的徒弟们讲:你有愿力、有慈悲力、有大智慧力没有用,为什么?你少一个体力,你就什么都不要谈,你有体力后面才有愿力,才有慈悲力,才有智慧力,你连体力都没有,你要跟人家谈什么愿力呢?对不对?愿力,免谈了,免谈了,你没有体力都免谈,一做起工作马上就打盹了,对不对?就累了腰痠背痛了,那里痛,这里痛,这里也痛,那里也痛,要做什么菩萨,先把身体顾好,先把身体顾好,对不对?所以我现在开大悟了,奇哉!奇哉!身体健康最重要,一切众生如果要发心于佛教,身体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都别谈。) 甲二 正说(正宗分) (这是说明世和出世间的业果,业就是业因,果就是果报,业就是业因,果就是果报。正宗分这个分做五段,这是每一段。) 乙一 明世出世业果 (所以正说总共分五段(见目录),乙一、乙二、乙三、乙四、乙五,这样跟你讲就会有一个观念,这样你就知道这一段在讲什么,五个大段。) 丙一 就因明果(就这个业因说明这个果报。)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因为我们众生的妄想的差别,执著深浅的差别,)造业亦异,(造业的深浅、善恶千差万别,)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因为造业千差万别,所以有六道轮回。) 证信已于前面讲过,以下继续讲解正说。正说,就是释迦牟尼佛正式地为诸大众宣说《十善业道经》,亦即说明经中最主要内容。每一本经有每一本经的主要内容,听经而不了解其主要内容所在,那就等于没有听一样,所以我们要听一本经,一定要听该经的内容或(它的重点,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如果把握了这点,那你就真地了解了这部经,所以正说是全经的宗要,(宗要就是纲要,)亦即一段最重要的经文。这段经文很长,必须分为几个段落来说,如不分段解说,那就很难了解经文前后的脉络。(这个念mò luò,以前都念mài luò,mò luò,脉络就是条理,条理。)在正说中,共分为五大段,(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一段:明世出世业果;第二段:乙二正明十善业道;第三段:明十善业功德;第四段:明十善业胜行;第五段:明十善业殊胜。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现在先讲第一段明世出世业果。我们常说,佛教虽然说有很多道理,但最主要的是明我们造了什么业便感什么果,(有因一定有果,)业果实是佛法的根本所在。世间法有世间法的业果,出世法有出世法的业果,关于这个,正是第一段经文所要说明的,所以科为明世出世业果。世间上的业果,由于五趣或六道的差别,(少了一个阿修罗,天、人、地狱、饿鬼、畜生,如果六道就是加上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遍满在五趣里面,遍满在天、人、饿鬼、畜生,都有,所以阿修罗没有另外一道,如果说阿修罗另外称为一道,加起来叫做六道,)善有善的业果,恶有恶的业果,善恶业果,丝毫没有差错的。假定你不了解业果的道理,那你对于佛法就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假定你不相信业果,那你更加不能接触到佛法。业果,不但在本经中是个重要的课题,在全体佛法中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值得每个佛弟子所应注意的! 记得我国在对日抗战时,太虚大师在大后方(努力),曾组织佛教国际访问团,到亚洲各佛教国家作亲善访问。于出国的前几天,很多政府官员及学佛人士为大师饯行,(设宴会送行,)斋次(,就是用斋完毕之后),有位政府的要员,突然向大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学佛这么多年,对于佛法又有这样深刻地认识,可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究竟是什么?能否请大师为我们指出?好让我们得到佛法的根本!”太虚大师很简单地举出“业果”两字,(业果,业就是因,就是讲因果两个字,)答覆那位要员的请问。(他就这样回答他,)意思是说:不论你是学佛的人或是不学佛的人,如对业果信任得过去,并切实地循着业果的定律去做,则你在做人方面,一定是个完善的人,在做佛法行者方面,一定是个标准的佛弟子,所以我们要把业果看成佛法最重要的一法,亦即是佛法的根本! 佛教,不管大乘小乘,不论那宗那派,没有不说业果及深信业果的,如有那个学者不讲业果,我们便不承认他是个佛教徒。(坏了因果,他哪有资格说他是佛教徒,他就跟外道一样了,)全部佛法,不外是说世间法及出世间法,而这都不能超出业果范围,否则,无世间法亦无出世法。如对世出世法的业果再加分别,还可作这样的说法:世间业果是杂染(有善、有恶、也有无记,无记,无记的因果,这个叫做杂染的)因果,出世业果是清净因果,(是不生不灭的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是为世间出世间业果最大的差别。(世间的因果就是杂染,有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无记业得无记果,出世间纯粹清净的因果,)在世间杂染业果方面来讲,又可分为善的业果与恶的业果两类。善的业果,是由修十善业而招感天、人、阿修罗的果报;恶的业果,是由造十恶业而招感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这是总的业果,如果细分起来,是有各式各样的不同,而且极为深细,不是一般人所能体察得到的,所以我们对于业果两字,必须正确地把握! 我们如要知道一个人是否为真正佛教徒,就看他是否深信业果,如对业果是深信的,那怕对佛法一无所知,亦承认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因果,)如对业果没有信念,那怕对佛法有深认识,亦不承认他是个真正佛教徒,如彼自认是个佛教徒,那也不过是冒充的佛教徒而已。(他不怕因果。) 【尔时】:就是那个时候的意思,亦即诸大比丘、诸大菩萨集合在龙宫中想要听法,而释迦牟尼佛亦正准备为诸大众说法的时候。这个时候,【世尊告】诉【龙王】说:【一切众生】(因为什么呢?)由于【心想异故】,(意思是说心意和相念,心意和想念,妄想和执著种种千差万别,)所以【造业亦】即有种种差【异】,因为造业各各不同的关系,【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就在这…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