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P27

  ..续本文上一页口袋里,说:我付,我付。结果人家已经会完了,这样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改天由我来付。改天也是伸到左手边来,这种人直到哪里人家都不欢迎,都不欢迎,一辈子都不曾付半毛钱。)二、嗔行人,是心嗔的心想为主的有情;(嗔恨心就是说会么都看不顺,你叫他找一天心情平静,不要生气是不可能的,斤斤计较,不顺他就生气,时时刻刻,你看到他都是气鼓鼓的脸,像水肿似的,水肿,水肿,没有笑容,没有笑容。嗔恨心重的人没有笑容,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得罪他,动不动就发脾气。)三、痴行人,是以痴的心想为主的有情;(这个普天下都是,这个一看就是老人吃蛋(痴呆)症,一看就知道是愚痴脸,众生单单内心的挣扎那种执著,在修行人看是这么单纯的事情,他困扰不已,跟他说没事,没事,他却困扰不已,跟他说他也不听,你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所以修行心境差很多,如果对于佛教不了解,他时时刻刻都表现愚痴,譬如说什么事情,他就统统是很大的事情,如果懂得佛法的人,两大的事情他都没有什么事情,没有什么事情,不相信,没学佛的和学佛的,这张嘴巴就好了,你去公司行号试试看,包括做老师的,包括做老师的,你去看,没有学佛的一坐下就开始:我先生怎么样;我儿子怎么样;邻居那个大肚子的怎么样;那个最近订婚了怎么样;我的病苦怎么样。她都讲这些说:婆婆怎么样;再来放假怎么样;哪一个老师教得不好怎么样的;包括校长都批评。她一坐下就是是非,一, 坐下就是烦恼,修行人一坐下就是没事,就算碰到什么事他也是没事。为什么?万法皆空,不可得的东西,平等、平等。)四、等分行人,就是贪嗔痴惑三者平等俱有的有情。(就是统统有,有的贪嗔痴都有。)换句话说:贪行人的贪心妄想特别多,嗔行人的嗔心妄想特别多,痴行人的痴心妄想特别多,等分行人的贪(嗔痴)等妄想同等地多,所以说为心想异故。如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那众生的心想也就有八万四千那么多。如说这个众生一向以来非常骄傲,是即显示他的骄傲妄想多,如说这个众生一向以来嫉妒心强,是即显示他他的嫉妒妄想多。由于众生有这种种不好的心想,所以随时随刻可将其弱点暴露出来,(大家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弱点,)我们随时随刻去观察,亦将可以发现众生种种不同的心想。这是从不好的心想说的,如从好的心想方面观察,同样有种种的差别,如以无贪为主而有的无贪心想,以无嗔为主而有的无嗔心想等,是为心想差别。 由于众生心想的千差万别,所以所造行业亦有千差万别。(小事情他就把它搞得很大,造业就重,造业就重,大事情来到我们心中就没事,这样就没有造业,业就停了,聪明的人就懂得止业,懂得止业,所以阿姜查说了一句话:修行人过的日子,叫做宁静的革命,宁静的革命。什么叫做宁静的革命?你要修行你不必去破坏缘起,心保持宁静,彻底地改革以前妄想和执著,所以我们修行人就是打一场宁静的革命,心很宁静,你就可以改掉一切妄想、执著,叫做宁静的革命。)业是我们的行为活动,一个人在世间,不但身体、语言的活动,有着种种的不同,就是内心的活动,亦是各各差别的。(身、口、意)三业行为活动所造业,通常可分别为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非善非恶,非善非恶,)三类,亦有分为罪业(罪业就是恶业)、福业(就是善业)、不动业(不动,顾名思义就是心有禅定功夫的人所造的业,叫做不动业。大部分都是指色界天或者是指无色界天的天人叫做不动业)的三类。善、恶、无记的三业,诸位向来听到的,姑且不讲。罪业、就是罪恶之业,造了罪恶之业,将来会随到三恶道中去受苦的。福业,就是福德之业,将来就会招感人天的福报,享受世间上的福乐。不动业,是约所修的禅定说的,(心不动,这也是一种业,心不动的业,)如修四禅定,将来就会得不到色界天去,如修四无色定,将来会得不到无色界天去,在色无色界中,享受禅定之乐,不为外境所动,是名不动业。 众生所造的业是什么,就看心中所想的是什么,(其实我们注意心中所想的,业就是找出因来,业就找出因来,找出因来我们就能断,)如心想在不好的方面,想要损人利己,所造的业自然是恶的,如心想好的方面,想要觉世济人,(觉悟世间人要帮助别人,)所造的业自然是善的,可见内心中的想念,对于造业有着很大关系。经中说的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真是一点也不错!因此,佛法要我人在起心动念时,(起心动念)务须特别注意,(叫做观照。所以你在观照什么?观照你的身心时时刻刻地变化,莫住、莫著、莫执、莫分别,时时刻刻观照我们身体的变化,时时刻刻观照我们心的变化,所以要特别注意,)看看心想究竟是趋向于哪一方面。如动念是好的,不妨随着自己的心念去做,如动念是不好的,不特不可随着自己的心念去做,并且要遏止这个恶念,(譬如说欺人、骗人,遏止这个恶念,)不要让它继续地想下去,如让它继续地想下去,必然就要造出很多恶业。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在于起心动念,亦即世俗说的要存好心,(所以我常告诉诸位要发好心,好心多做一些,坏心不要做,)如你常常存好心,向善的方面去想,那就不致做出人所不应做的事来了。 心想异故,是明造业的动机:(你的心怎么想,所造的业就会有差别,每一个人的想法不同,因此什么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想,你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你就能转业。“什么事情你都往好的方面去想”。就是人家侮辱你,你也要想:这是他在成就我,就是这样子,所以造业就不同,所以大智慧的人能够把一切的顺境、逆境当做是增上缘,如果不懂得观照的人,会把顺境迷惑颠倒执著不放,如果是逆境就嗔恨不息,都是这样子,所以境无好坏,唯心所造,也是这个想法,因此说)【造业亦异】,是明所造的业因;故有诸趣轮转,是明业感的果报。诸趣,是指五趣或六趣。众生造作了种种的业,随着这种种的业力,而感到来生的果报,要不外于在诸趣中受生,(没有办法离开于诸趣中,)至于究在那一趣中受生,那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你要转世到哪一道,没有人敢向你保证,)因为我们受生,是随业力之所牵引的,自己一点也做不得主,你造了什么业,就去受什么生,要想不去是不行的。(控制不住的,像有的喜欢吃海鲜,喜欢吃海鲜,龙虾,譬如说我哥哥的公司的董事长为了吃龙虾,坐飞机到香港吃海鲜,吃完海鲜再坐飞机回台湾,你曾经听过这种事吗?为了要吃香港的龙虾,香港人又很善于烹调,他为了吃那种口味,他宁愿花来回……,从台北到香港不知道多少钱,龙虾一只才多少钱而已,他坐飞机到香港吃龙虾再回来,业力在牵引是多么地可怕,学佛的人,我们不吃那一只会死吗?对不对?但是对于他来讲很重要,一牵引就跟着走了,一牵引就跟着走了,看多么厉害,所以说你赌博,赌博牵引就跟着走,好色,色牵引就跟着走,酒,酒牵引就跟着走,赌博,赌博牵引就跟着走,业力控制不住,控制不住。我们如果学佛,对不对?我们要来听经,什么人也控制不住我们,善业在牵引,对不对?他说:不要去听经。我听你在……我要去听经为什么不去听经?这也是善业所牵,他将来就会了生死,所以善业所牵引力量也是很大,不过不比恶业大,恶业在牵引比较快,有的修行修了十年的,人家随便一牵道心就退了,很快,在造善业就像在爬山,造恶业就像从山上跌落山谷,一刹那之间而已,所以人如果要上进很难,人如果在堕落就像跌入山谷,一下子就摔死了,很快的,刹那之间而已,因此在座诸位想清楚,今生要走对于路,把它固定起来,说:你要做什么?说:我业力在牵引。牵引到哪里?牵到文殊讲堂。说:我要到7-11。他说:别阻挡我,别阻挡我,一定要去。就这样今天牵明天牵,久了就变成习惯性了,善就一直转一直转来,一直转来,我们人都是有惰性,都是有惰性,人家说去听《十善业道经》吧?不要,等师父开《华严》我再去听,听《华严》我不才肯,听这个他觉得太浅。我都不觉得太浅了,他觉得太浅。所以说,法还有选择性的,分别深浅的,功夫还不够,法的东西做不到就是很深,十善,你做不做得到,做不到你就是要听,就算听一句你也是要听,做不到,对不对?要不然我们举手看看,十善,你统统做得到的,十种善你都不曾犯的请举手。你不敢举手,你难道不曾贪心不曾嗔恨心?不可能的。你不曾造口业?不可能的。不曾大小声,我都会了你不会。哪有可能都那么乖的,不可能的事情。那就表示十善我们做不到,所以做不到就是很深,做不到就是很深。其告诉你:深浅怎么论断?做不到就算是深的。底下说如果业力牵引你,你不去也不行,)业力牵引你上三善道,你不得不乖乖地跟在后面走,业力牵引你上三恶道,你得同样地踏上这个泥涂。(泥涂就是泥泞的道路,比喻拙劣的恶趣,泥泞不堪的道路,涂就是道路,泥泞的路,很可怜的路,你不得不去,要不然谁要转世做猪,做猫头鹰、做老鼠、做老虎,对不对?做猫、做狗,谁愿意做这个,对不对?)诸趣轮转,就是六道轮回的意思。有人不相信轮回,以为自心的光明就是天堂,黑暗就是地狱,天堂地狱之说,是宗教家编造出来的,根本没有实质的天堂和地狱所在! 佛法不承认此说,而认为是【有诸趣轮转】的,因为有这轮转,才可建立业果。学佛的人,有时少念一部经,都没有什么要紧,如果不相信轮回,那问题就重大了(他会拼命地造恶业,反正也不怕因果,)。我们要对这个建立起基本信念,首先承认这个生命,经过死亡的阶段后,一定还得感受新的生命,前后生命确是不一不异地延续着的。(说同一个,我今世和前世不同,但是我这个生命是由前世延续而来的,延续而来的,所以)在我们凡夫虽不能明见这点,但在圣者,特别是得了天眼通的…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