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P31

  ..续本文上一页这些恶的心所,信等就是信心、惭愧心所等等,无贪、无嗔、无痴,这个是善的心所,所以说贪等恶心所,信等善心所,)是“我所”。(我所拥有的,)其实,“我”和“我所”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说“无我我所”。关于这个道理,如果详细讲来,那是有很多话好说的。现在在结束时,作一简单地说:吾人这一念心,既不可以称之为“我”,亦不可以称为“我所”,若问什么原因,原因就在它的毕竟无主。(没有办法做主。) 丁二 观法如幻 (这个很重要,就像幻化出来的。)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作者就是造作种种的业,受种种不同果报的我。就是说实在没有一个我在造作,这样讲就对了,为什么呢?都是幻化出来的,就像在看电影,看电影看得大家都流眼泪,电影看完,哇!一个萤幕这样而已。我们人也是这样子,从小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到老来要死了发现都是多余的,我们去看一场电影,我们了解到电影在演,我们看得流眼泪或怎么样,甚至有人看电视很会哭,很会哭,一看就掉眼泪,很会哭,哭得……,这出电视演完什么也没有,那些演戏的在后面领钱,后台下领钱,人家在演你在前面哭,笑死人了,只是演戏、演戏而已,我们现在就是,我们现在就是在演戏,我们现在就是上台在演戏,演到戏完了生命结束,这出戏就演完了,你得到什么?什么也没有,你还要演什么?你享受到什么?今生我计较、害人,跟人家下符咒、欺人、诈人,骗了那么多钱,没有一样是你的,存在你的户头,存在你的户头死后充公,要不然就是你儿子得到,还要缴遗产税,遗产税,这样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了解,一切都是……。底下:)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如幻”的旁边写“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叫做“自性如幻”,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说佛陀告诉我们,你在这个世间,不曾经拥有过任何东西,你也不曾经失去过任何的东西,在这个世间我们不曾经拥有过任何东西,也不曾经失去过任何的东西,拥有的东西是生生灭灭,失去的东西,是天地很自然的事情,也不曾失去什么东西,譬如说你的儿子死了,假设你还没有结婚,你怎么会有儿子,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不要说你没有儿子,就说你现在这个身体,你的父母如果还没有结婚,你现在人在哪里?也没有你的存在,譬如说你现在有了孩子,孩子在病苦,或者是癌症、车祸死了,你很伤心,你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当然难免会伤心,伤心一下,我们了解就好了,哭两声代表一下有个交差,儿子死了,我们为人父母的没哭无法交代,哭两声滴几滴眼泪,总不至于儿子死了,我们还哈哈大笑会被打死的,对不对?我们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没有真正拥有他,也没有真正失去他,拥有他是一种执著,失去他也是一种执著的痛苦,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就是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实在的去,都没有,慢慢想想看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把你儿子的血抽出来再晒干,只剩下人干而已,什么也没有,只剩一层皮、一堆骨头。) 上文观心无主,此中观法如幻。因缘和合生起的虚妄诸法,尽管说是有无量无边的那么多,但没有一法不是如幻如化的,若不知它的如幻而当做是真实有的,那就是我们的颠倒执著,(就颠倒执著了,)亦即是我们认识错误。 依据上文连续地讲下来,是说人生的果报不同,由于各自的差别业力,【虽】则【各】个众生【随】着自己所造的【业】力,其【所现】的果报有着种种【不同,】如所造的是相好业,(注意!这个相好在佛教来讲:相是相,好是好,这不一样的。我们每天都在讲: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在佛教徒里面没有一个能够了解相跟好,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大家都说相好就是貌相很好,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相是指三十二相,好是指八十种好,他的相跟好是不一样的。相好光明无等伦,就是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叫做相好,我们都把相好光明无等伦,当做是他的貌相很好,不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虽然在唱《弥陀赞》,事实上没有几个人了解,相好光明无等伦是什么意思?相是指三十二相,好是指八十种好,所以相是相,好是好,合起来叫做相好,相好,我们现在台湾话讲的,相好,相好,相好,读习惯了。唱也很会唱,合掌,眼睛睁得可以塞下一颗卤蛋,也不知道在唱什么,不知道,在唱什么不知道,真的,不能了解。)随其业力所现的是面貌端严的果报;如所造的是富贵业,随其业力所现的是身家富贵的果报;如所造的是丑陋业,随其业力所现的果报一定是难看的;如所造的是悭贪业,随其业力所现的果报一定是贫困的。尽管业力感果如此,【而实于】每个有情的生命体【中】,【无有】一个造作差别果报的【作者。】(作者的上面加一个造作者这个“造”,这样就是一个我的意思,意思是说没有一个“我”在造作,这个差别的果报,完全是决定在业力,不是决定有一个“我”,没有一个真正的“我”。) 在世间一般人的看法,我们现在所有这个果报,是有一个真实作者把它作成的。如修建这座妙法精舍,是由泥水木匠造成的,因而就可称他们为作者,(造作就是成就这种事情,)建造房屋有作者,于是世人就想到,生命自体的出现,一定亦有个作者,假定没有作者,怎么会有生命出现?但佛告诉我们:如你在生命体中,认为有个实有作者,那你就大错特错,(这就是外道,譬如上帝创造了我们,西洋的上帝跟我们中国的上帝又不一样,我们中国的上帝就是玉皇大帝,要不然就叫天公,要不然就叫做天公,认为有一个上帝在创作我们,这就大错特错,)因为不论你怎样去寻求,要在身心和合中找个作者,那是无论如何找不到的,所以说“而实于中无有作者”。(确确实实没有一个我在造作,完全随着我们的习气、业力,我们做不了主,业力在决定一切,不是有一个我在决定一切,业力就是习惯性,业力就是习惯性,我们不要造不好的习惯。) 有人听了以后,不免要这样想:世间众生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如果没有作者,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众生?(这么多的众生,)真的有点使人想不通而感到莫名其妙了。佛陀告诉我们:【一切】诸【法】本来就是【皆】为【不】可【思议】的,当然不是我们所能想像得出的。即如作者的确没有的,而众生却有各式各样差别,这个道理,不管你怎样用心去想,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不管你怎样用口去说,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所以经说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现在世界上有种宗教,承认有个万能的上帝,宇宙万有的一切,都是由他这上帝创造出来的,因而他们就说上帝是作者。姑以人类来说:人是上帝造的,如果有人要问,人为什么各各样子不同?那他很容易地回答你说:上帝创造我们人类,完全听凭上帝的意志,上帝喜欢造成什么样子,他就造成一个什么样子。如上帝高兴时,就造一个好看的人,若上帝不高兴时,就造一个不好看的人,一切由上帝做主。问题岂不简单?(如果是这样被创造成丑的、矮的实在很倒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要控告了,如果能够抗议,就要跟上帝抗议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我就要抗议了,高度不够,怎么把我创造成这样子,但是到日本坐电车,又不觉得自己矮小,日本人,日本人不会很高,)佛法说没有作者,所以一般人就觉得不可思议了。 不可思议的一切诸法,【自性如幻】如化,没有一点真实自体可得的。佛法所说如幻,等于中国玩魔术的,以一条毛巾变来变去的,或时变只白兔,或时变只黑鼠,或时变只猴子,小孩看了以为真的,欢喜得不得了,大人看了知是变化出来的,不对它生起实有的执著。(但是小孩子就把它当成是真的,没有智慧就把它当成是真的,众生也是一样,)众生的生命果报以及一切诸法,都是由我们的业力之所变现起来的,而业又是由我们的心之所发起的,(心力无明就变成业力,心如果清净就变成愿力,差别就在这里,)至于心则又从诸法和合而得生起,展转幻化,无实自体,众生不知道诸法如幻如化,所以就执著诸法有实自体,而于其中妄起分别,(妄起分别,)生起种种不必要的烦恼;假定了解诸法自性是如幻如化的,(这个世间的天地万物都是幻化的、暂时的,)那你自然就不会再对诸法生起执著,而烦恼也就不生了。佛要我们了解诸法如幻,目的就是希望我们,不要为了一点无关重要的事,(争得头破血流,)而生烦恼而起斗争!诸位试看:社会每一角落,每天所发生的争执,不知有多少,但若分析为什么如此?那你就将发现,(都是为了执著,)是由执著生命及诸法而起的。(夫妻为什么会吵架?执著的角度不一样,朋友为什么会分开?执著的角度不一样,)因为你认为你的生命是实有的,我亦认为我的生命是实有的,如有谁影响到对方生命的生存及利益,那他就将不惜牺牲一切的起而与你抗争。(他将不惜牺牲一切与你抗争,)所以社会的一切纷争,推本寻源,(推本寻源就是推究寻求它的根本,)皆从执著诸法实有而来,我们应从了解诸法如幻做起。(如幻做起。) 丁三 劝应修善 (劝告我们应该要修善业,虽然说一切是如幻如化,也是要做善事。) 智者知已,(有智慧的人了解这一切都是业在做决定,)应修善业,(在做好事,弃恶从善,)以是所生蕴(就是五蕴)、处(就是六处)、界等(就是六界。五蕴就是我们的身体色、受、想、行、识。六处,这个处是六处,在这里是指六处,也是指我们的色身,指六根,六根,指我们的六根。这个界是六界,一般的蕴处界是指五蕴、二十处、十八界,在这里是指五蕴、六处、六界,六界是地、水、火、风、空、识,这些都是指色跟心法,以是所生的蕴处界,蕴就是五蕴,处就是六处,就是六根。五蕴、六处、六界,这是指我们生命的体。六界就是地、水、火、风、空、识。),皆悉端正,…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