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些惡的心所,信等就是信心、慚愧心所等等,無貪、無嗔、無癡,這個是善的心所,所以說貪等惡心所,信等善心所,)是“我所”。(我所擁有的,)其實,“我”和“我所”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說“無我我所”。關于這個道理,如果詳細講來,那是有很多話好說的。現在在結束時,作一簡單地說:吾人這一念心,既不可以稱之爲“我”,亦不可以稱爲“我所”,若問什麼原因,原因就在它的畢竟無主。(沒有辦法做主。) 丁二 觀法如幻 (這個很重要,就像幻化出來的。)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于中無有作者。(作者就是造作種種的業,受種種不同果報的我。就是說實在沒有一個我在造作,這樣講就對了,爲什麼呢?都是幻化出來的,就像在看電影,看電影看得大家都流眼淚,電影看完,哇!一個螢幕這樣而已。我們人也是這樣子,從小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到老來要死了發現都是多余的,我們去看一場電影,我們了解到電影在演,我們看得流眼淚或怎麼樣,甚至有人看電視很會哭,很會哭,一看就掉眼淚,很會哭,哭得……,這出電視演完什麼也沒有,那些演戲的在後面領錢,後臺下領錢,人家在演你在前面哭,笑死人了,只是演戲、演戲而已,我們現在就是,我們現在就是在演戲,我們現在就是上臺在演戲,演到戲完了生命結束,這出戲就演完了,你得到什麼?什麼也沒有,你還要演什麼?你享受到什麼?今生我計較、害人,跟人家下符咒、欺人、詐人,騙了那麼多錢,沒有一樣是你的,存在你的戶頭,存在你的戶頭死後充公,要不然就是你兒子得到,還要繳遺産稅,遺産稅,這樣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所以我們如果能夠了解,一切都是……。底下:)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如幻”的旁邊寫“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叫做“自性如幻”,一切法不可得,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你在這個世間,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你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的東西,在這個世間我們不曾經擁有過任何東西,也不曾經失去過任何的東西,擁有的東西是生生滅滅,失去的東西,是天地很自然的事情,也不曾失去什麼東西,譬如說你的兒子死了,假設你還沒有結婚,你怎麼會有兒子,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不要說你沒有兒子,就說你現在這個身體,你的父母如果還沒有結婚,你現在人在哪裏?也沒有你的存在,譬如說你現在有了孩子,孩子在病苦,或者是癌症、車禍死了,你很傷心,你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當然難免會傷心,傷心一下,我們了解就好了,哭兩聲代表一下有個交差,兒子死了,我們爲人父母的沒哭無法交代,哭兩聲滴幾滴眼淚,總不至于兒子死了,我們還哈哈大笑會被打死的,對不對?我們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沒有真正擁有他,也沒有真正失去他,擁有他是一種執著,失去他也是一種執著的痛苦,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就是沒有所謂的來也沒有實在的去,都沒有,慢慢想想看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本來就沒有的東西,把你兒子的血抽出來再曬幹,只剩下人幹而已,什麼也沒有,只剩一層皮、一堆骨頭。) 上文觀心無主,此中觀法如幻。因緣和合生起的虛妄諸法,盡管說是有無量無邊的那麼多,但沒有一法不是如幻如化的,若不知它的如幻而當做是真實有的,那就是我們的顛倒執著,(就顛倒執著了,)亦即是我們認識錯誤。 依據上文連續地講下來,是說人生的果報不同,由于各自的差別業力,【雖】則【各】個衆生【隨】著自己所造的【業】力,其【所現】的果報有著種種【不同,】如所造的是相好業,(注意!這個相好在佛教來講:相是相,好是好,這不一樣的。我們每天都在講: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在佛教徒裏面沒有一個能夠了解相跟好,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大家都說相好就是貌相很好,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個意思。釋迦牟尼佛相是指叁十二相,好是指八十種好,他的相跟好是不一樣的。相好光明無等倫,就是說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那個叫做相好,我們都把相好光明無等倫,當做是他的貌相很好,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雖然在唱《彌陀贊》,事實上沒有幾個人了解,相好光明無等倫是什麼意思?相是指叁十二相,好是指八十種好,所以相是相,好是好,合起來叫做相好,相好,我們現在臺灣話講的,相好,相好,相好,讀習慣了。唱也很會唱,合掌,眼睛睜得可以塞下一顆鹵蛋,也不知道在唱什麼,不知道,在唱什麼不知道,真的,不能了解。)隨其業力所現的是面貌端嚴的果報;如所造的是富貴業,隨其業力所現的是身家富貴的果報;如所造的是醜陋業,隨其業力所現的果報一定是難看的;如所造的是悭貪業,隨其業力所現的果報一定是貧困的。盡管業力感果如此,【而實于】每個有情的生命體【中】,【無有】一個造作差別果報的【作者。】(作者的上面加一個造作者這個“造”,這樣就是一個我的意思,意思是說沒有一個“我”在造作,這個差別的果報,完全是決定在業力,不是決定有一個“我”,沒有一個真正的“我”。) 在世間一般人的看法,我們現在所有這個果報,是有一個真實作者把它作成的。如修建這座妙法精舍,是由泥水木匠造成的,因而就可稱他們爲作者,(造作就是成就這種事情,)建造房屋有作者,于是世人就想到,生命自體的出現,一定亦有個作者,假定沒有作者,怎麼會有生命出現?但佛告訴我們:如你在生命體中,認爲有個實有作者,那你就大錯特錯,(這就是外道,譬如上帝創造了我們,西洋的上帝跟我們中國的上帝又不一樣,我們中國的上帝就是玉皇大帝,要不然就叫天公,要不然就叫做天公,認爲有一個上帝在創作我們,這就大錯特錯,)因爲不論你怎樣去尋求,要在身心和合中找個作者,那是無論如何找不到的,所以說“而實于中無有作者”。(確確實實沒有一個我在造作,完全隨著我們的習氣、業力,我們做不了主,業力在決定一切,不是有一個我在決定一切,業力就是習慣性,業力就是習慣性,我們不要造不好的習慣。) 有人聽了以後,不免要這樣想:世間衆生有無量無邊那麼多,如果沒有作者,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衆生?(這麼多的衆生,)真的有點使人想不通而感到莫名其妙了。佛陀告訴我們:【一切】諸【法】本來就是【皆】爲【不】可【思議】的,當然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得出的。即如作者的確沒有的,而衆生卻有各式各樣差別,這個道理,不管你怎樣用心去想,也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不管你怎樣用口去說,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所以經說業力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現在世界上有種宗教,承認有個萬能的上帝,宇宙萬有的一切,都是由他這上帝創造出來的,因而他們就說上帝是作者。姑以人類來說:人是上帝造的,如果有人要問,人爲什麼各各樣子不同?那他很容易地回答你說:上帝創造我們人類,完全聽憑上帝的意志,上帝喜歡造成什麼樣子,他就造成一個什麼樣子。如上帝高興時,就造一個好看的人,若上帝不高興時,就造一個不好看的人,一切由上帝做主。問題豈不簡單?(如果是這樣被創造成醜的、矮的實在很倒黴,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就要控告了,如果能夠抗議,就要跟上帝抗議了,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子我就要抗議了,高度不夠,怎麼把我創造成這樣子,但是到日本坐電車,又不覺得自己矮小,日本人,日本人不會很高,)佛法說沒有作者,所以一般人就覺得不可思議了。 不可思議的一切諸法,【自性如幻】如化,沒有一點真實自體可得的。佛法所說如幻,等于中國玩魔術的,以一條毛巾變來變去的,或時變只白兔,或時變只黑鼠,或時變只猴子,小孩看了以爲真的,歡喜得不得了,大人看了知是變化出來的,不對它生起實有的執著。(但是小孩子就把它當成是真的,沒有智慧就把它當成是真的,衆生也是一樣,)衆生的生命果報以及一切諸法,都是由我們的業力之所變現起來的,而業又是由我們的心之所發起的,(心力無明就變成業力,心如果清淨就變成願力,差別就在這裏,)至于心則又從諸法和合而得生起,展轉幻化,無實自體,衆生不知道諸法如幻如化,所以就執著諸法有實自體,而于其中妄起分別,(妄起分別,)生起種種不必要的煩惱;假定了解諸法自性是如幻如化的,(這個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幻化的、暫時的,)那你自然就不會再對諸法生起執著,而煩惱也就不生了。佛要我們了解諸法如幻,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不要爲了一點無關重要的事,(爭得頭破血流,)而生煩惱而起鬥爭!諸位試看:社會每一角落,每天所發生的爭執,不知有多少,但若分析爲什麼如此?那你就將發現,(都是爲了執著,)是由執著生命及諸法而起的。(夫妻爲什麼會吵架?執著的角度不一樣,朋友爲什麼會分開?執著的角度不一樣,)因爲你認爲你的生命是實有的,我亦認爲我的生命是實有的,如有誰影響到對方生命的生存及利益,那他就將不惜犧牲一切的起而與你抗爭。(他將不惜犧牲一切與你抗爭,)所以社會的一切紛爭,推本尋源,(推本尋源就是推究尋求它的根本,)皆從執著諸法實有而來,我們應從了解諸法如幻做起。(如幻做起。) 丁叁 勸應修善 (勸告我們應該要修善業,雖然說一切是如幻如化,也是要做善事。) 智者知已,(有智慧的人了解這一切都是業在做決定,)應修善業,(在做好事,棄惡從善,)以是所生蘊(就是五蘊)、處(就是六處)、界等(就是六界。五蘊就是我們的身體色、受、想、行、識。六處,這個處是六處,在這裏是指六處,也是指我們的色身,指六根,六根,指我們的六根。這個界是六界,一般的蘊處界是指五蘊、二十處、十八界,在這裏是指五蘊、六處、六界,六界是地、水、火、風、空、識,這些都是指色跟心法,以是所生的蘊處界,蘊就是五蘊,處就是六處,就是六根。五蘊、六處、六界,這是指我們生命的體。六界就是地、水、火、風、空、識。),皆悉端正,…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