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作业是这样的种种不同,所以所受果报自然不能一律,一切果报都是由业来的,离开业力没有果报可说,所以在造业的时候要特别留意! 佛法有句话说:“自作自受”,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记着的一句话。一个人在世界上所享受的果报,是苦还是乐,完全是自己所造善不善业得来。(不要怨天尤人,)如你得到好的果报享受,不用多谢别人,只要多谢自己,因为是你自己所作善业所感;如你得到不好的果报逼迫,不用怨天尤人,只应责怪自己,因为是你自己所作恶业所感,天不能负你的责任,人也不能负你的责任。(都要自己负自己的责任,)如六十个学生同在一班听课,讲的是同一老师,授的是同一科目,有的学生下课回家,很用功地温习课程,到考试的时候当然考得好,有的学生下课回家,丢下书包就去游玩,到考试的时候成绩就很差,但这不能说先生偏心,(先生就是老师,你不能说是老师偏心,)只怪自己不用功读书,如怪先生不好,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同样这样教,)大家想想对不对? 丙五 结劝修学 汝今应常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正见不动就是拥有正念不要被别人动摇了,)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在明世出世业果的一段文中,计分五大段落,现在讲到第五结劝修学的一段文。即将上文所说的来一总结,而劝大家依之共同的修学。因为业果分明,丝毫不爽,(丝毫就是一丝一毫都不差,我们常常说因果比电脑还准,比网路电脑更准,)如在人生历程中走错了一步路,将来所得的果报是不好受的。我们常说:一个人尽管不迷信,但不能不深信因果。因果不是迷信,而是科学上的定律,有因方能有果,春种(就是春天播种,)才能秋收,(秋天才能有收成,)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凡有几十年人生经验的,大都会亲眼看见或听闻到许多报应的故事,可以为证。 佛陀从因从果说明事实后,又劝告龙王说:【汝】从现【今】开始,【常】常的【应】照我上面所说的话,【如是修学】佛法,易言之,(就是换句话说)就是依照善恶业果的道理去修,恶的竭力地避免,善的尽量地去修,恶的竭力避免,善的尽量地去修,以期得到好的果报。不但你自己应这样地修学,而且要运用你的影响力,【亦令】一切【众生了达】善恶【因果,】断除恶业,【修习善业。】众生之所以作恶,不是他本意如此,而是不了达因果深义,如透彻地了达因果道理,那就不敢再去造诸恶业。事实的确如此,有些人造了恶,自己一点不知,还以为是对的,一旦经人说明,立刻就会改邪归正,这证明对于因果的了达,在做人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佛进一步地对龙王说:【汝当于此】因果道理,生起【正见,不】要【动】摇了你的因果信念。修学佛法的人,最重要的是有正见。正见,就是正确地认识,亦即正确的知见,或即正确的思想。知见本是人人有的,是否正确为一问题,佛分为邪见与正见两种。邪见,是否定因果,不信因果;正见,是承认因果,深信因果,这个当中,有着很大地差别。你龙王应牢牢地把握住因果不昧(不昧因果不会消失的。)的正见,对于善恶业果的信心,不要受到任何思想的动摇,即使自己的环境恶劣到怎样,亦不改变深信因果的正见,千万【勿复堕在断、常见中。】断常见,就是二边见。经中常说:断是一边,常是一边,离此二边,(断常,断见、常见二见,)方为中道。世间众生堕在二边见中的很多,现在略为分别如下: 断见,只承认现在这生,一旦这个生命结束,如油尽灯灭一样,死了完了,什么都没有了,根本不相信有未来的生命。一个人有了这思想,那的确是很危险的,因为自觉(自觉就是自认为,他自己自认为)死了就没有了,必然就要好好把握现实,希望在现实生命中,过一种安逸快乐的生命,如果生活的享受发生问题,就要想方设法地(就是设想方法寻求种种的手段,)巧取豪夺,甚至做出抢劫奸杀的行为,横竖(就是反正)死了算了,还怕什么犯法?如果人人这样想,社会就要混乱,一般亡命之徒,(所谓亡命之徒是指流氓、盗贼之类的,不顾性命胡作非为,作奸犯科的坏人,亡命之徒,要钱不要命,要钱不要命)就堕在断见中。常见,承认死后还有新的生命要来,但所来的还是原来的那个,如人死了仍来做人,人是永远做人的,所以有些人犯了罪,处以应得之罪时,(他就是这样讲,)就说二十年后,(意思是说枪毙以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英雄好汉,杀就杀吧,没有关系。(所以坏事做尽,)如果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同样不得安定,世界亦将不得太平。断常二见,都是一种错误思想,不但影响自己未来的生命,亦复影响社会人群的秩序。所以佛陀要我们每个人具有正见,不要堕在断常二见中,这是很要紧的事情! 古代印度的学人,具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很多,佛陀出现以后,发现在他们的思想中,含有相当的毒素,毒害着每个生命,不忍一般生命,受到这个思想的毒害,所以一有机会,就对这个思想,予以不留情的痛斥!(痛加斥责。)近代(马克斯)唯物论的思想,将人当作物质看,以为人死了就是归于乌有,(没有了,)所以异想天开的,把人的死尸作肥料,这真是灭绝人发性的断灭见者!我们应本佛陀的正见,对于近代唯物论的谬见,(错误的见解,)给予无情的批判,免得生灵(就是一般的百姓,)受到涂炭(涂就是污泥,央就是炭火,比喻污秽,是指不正见,误导染污了一般人的心灵,这个叫做涂炭,或者是痛苦的意思,以免,生就是一般的众生,违背因果受到无量无边的痛苦。) 既然具有正见深信因果,一定就要修诸善业,修诸善业,本是随时随地都可修的,最重要的,还是【于诸福田,欢喜、敬养】。这里说的福田,主要是指三宝。(所以)三宝的出现世间,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很久的时间,才有三宝的出现。佛法僧三宝,是世间的良福田,假定欢欢喜喜的,对之恭敬供养,那你就可获得很大的福德,所以称为福田。田有生长的意义,如世间的稻田麦田,能够生长稻麦,三宝能够生长我们的福德,所以喻之为田。不过由于众生的好乐不同:有的见到佛的功德相好,生起深信,以为这是福田,而恭敬供养的;有的听闻如来正法,生起敬信,以为这是福田,而恭敬供养的;(参加印经典,)有的见到戒行庄严的德僧,生起虔信,以为这是福田,而恭敬供养的;有的具见三宝的广大功德,对之生起高度的信念,以为这是福田,而恭敬供养的。不管出发于什么因缘,三宝是人天的福田,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台湾要见到出家人,很简单,处处可见到出家人,甚至看到不要看,太多了,你到国外去走一走,我们到德国去没见到半个出家人,到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没见到半个出家人,没见到,去意大利看的都是歌德式的教堂,歌德式的教堂,这样看,这样看,看来看去都没有,只有看到一个慧律法师,看来看去只看到……。晚上回到饭店,今天一整天都没有看到出家人,突然在镜中出现一个出家人,那个就是我,只有一个三宝而已,看了感触很大,所以我们在台湾看出家人,可以说看到不想看,国外看不到出家人,看不到出家人,真的,就是说我们到日本去十几天,有一天我们去参观四天王殿,有一个日本人穿一件类似海青黑黑的,我就问由纪,我说:那是出家人?她说:不是,那是在家。那个有娶老婆的,那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她说真正的出家人在深山里面修行,日本真正的出家人都在深山里面修行,仿唐,模仿唐朝禅宗的规矩。我说:他们怎么修行?她说他们去修一百天,吃几个月的苦,一天吃一餐有的吃得很少,去那边训练。日本有一个叫做训练班,冬天也是这样子穿一件,穿得很少吃得很少就是这样训练,训练结束以后只要出来,就是可以吃荤食可以娶妻,等于毕业了,也可以做住持,算是去出家的学校训练班,训练出来,打坐、威仪、吃饭,受苦一阵子,受苦一阵子就是可以算毕业了,毕业就是可以当住持了,也可以讲经、娶妻、吃荤、喝酒,去日本,我们去到温泉,去到温泉说有三个出家人,说:有三个出家人,去看看。我就是想说有三个出家人,又有可以翻译的,来跟日本的出家人了解一下,到底他懂些什么,我们请他开示一下,结果要出去跟他们讲话时,那三个却喝得醉醺醺的,倒在那里,可以喝酒、可以娶妻、吃荤食,都不管这些了,已经都不管了,所以说他们这个可以说等于一个形式而已,变成一个形式而已,没有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出家人是有却很少,听说吃得很苦,吃得很苦,仿唐,模仿唐朝禅宗的规矩,非常地严格,听说有,但是没看到,没看到。) 你对三宝恭敬供养,不但得到很大的福德,亦得人天尊敬供养于你,所以说:【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中国儒家亦有这样的话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你能怎样地尊敬人,一定得到别人对你尊敬;你能怎样地爱护人,一定得到别人对你爱护。所以我们常说:要想别人怎样地待你,首先看你怎样地待人。如你常常以微笑的面孔对人,别人也一定以微笑的面孔对你;(当然微笑是应该的,如果睡觉就是不一样了,你一直带着微笑睡觉,别人就是不一定带着微笑睡觉,别人一直打鼾也不一定,你微笑的睡觉对待别人,别人不一定微笑睡觉,尤其是那个会打鼾的,我就笑不出来了,在房间里面,如果有一个会打鼾的,那个晚上我就会失眠,如果让他先睡着就是糟糕了,就是糟糕了。以前小的时候,师妈睡觉都会打鼾,一点点,一点点,会打鼾,她打鼾不是很大声,常常动她会不好意思,就在她的手绑一条绳子,如果打鼾就是稍微拉一下,就会转个身,隔天一看有一条绳子,最开始打鼾还不会那么夸张,我们因为家里穷,就把一间房间租给…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