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善法要修,恶法要断,但一走出讲堂,便又立刻忘记,(忘记了,)坏的念头复起,想做这样,想做那样,所以佛要我们,常忆念善法,时刻不要忘记。思惟善法,是要我们对于所做的善法,常常在内心或脑海中,加以思惟或考虑,看看自己所做的善法,对自对他是否有益?同时,从多多思惟中,了解善法的功德和利益,否则的话,要你做善法,就不免感到困难。观察善法,是要我们从内心的反观和省察中,检查我们的起心动念,不让不善的念头生起,如果是善的就好好地做去,一刻亦不放松地做去。这样,叫做常念思惟观察善法。 怎样才叫做常念善法呢?“谓于昼夜”二六时中,不断“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久而久之,就可【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再有一【毫】一【分】的【不善】之法【间杂】(夹杂)其中,真正地做到纯善无恶。我们的心念是前念后念这样延续的,如前念是善的,后念亦是善的,乃至相续的诸念都是善的,善法自然就在一念一念中增长起来,不善法也就自然不会夹杂其间;如前念是善的,后念来的却是不善,纵然第三念又是善的,因为其间夹杂了一念不善,所以所修的善法,不能算是修到纯一无杂,真正发心修习善法的人,绝对不容有一丝一毫地恶法夹杂在里面,如果做到这点,你所修的善法,就是修得很好。我们这样讲似乎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并不容易的。 过去有位佛法行者,发心用功修习善法,特别采取这个办法,就是在自己的面前,一边摆着黑豆,一边放着白豆,黑豆代表恶法,白豆代表善法,时时观察自己内心:如动了一个善的念头,便取一粒白豆,如动了一个恶的念头,便取一粒黑豆,用这方法来考验自己心念的善恶。最初做时,黑豆比白豆多,证明自己的恶念多过善念!如是继续这样用功下去,慢慢黑豆与白豆平行,一半是善,一半是恶,还没有能够做到完全没有恶的念头;再继续不断地这样去修,白豆比黑豆多,亦即表示善念多过恶念,同时证明该行者的修持,已经有了相当的工夫;如此不断地修下去,(不断地训练,)结果,只有白豆而没有黑豆了,亦即如本经说的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这个方法,诸位不妨试一试。只要我们肯得注意自己每天所起的念头,是善的多还是恶的多,做这种工夫并不是很难的。如发觉所起的念头是好,就让它继续下去,如发觉所起的念头的是坏的,立刻要制止,不让它继续下去,久而久之,亦能做到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起初修时,当然是很难的,如修久了,善法力量增强,【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诸恶”,主要是指下面所说的十恶。依照上面的善法去做,不但能使一切恶法永远断除,而且能使所修一切善法圆满,进一步地并还能够得到一种更大利益,就是【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诸余圣众,是指声闻、缘觉的二乘圣者。当知这都由修善法而得如此的。 诸位不要以为亲近诸佛是很容易的事,真正得以亲近诸佛菩萨,是要具有很大善根福德因缘的,如没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说世间没有佛,我们无法亲近,就算佛在你的面前,你也会当面错过,而无缘亲近的。不说别的,以释迦佛出现印度说:当时得以亲近佛陀的,并不是每个印度人,都有此因缘的。(是经典写的,以前佛陀当时在印度的时候,三分之一的人曾经亲近过佛陀,见过、瞻仰过、顶礼过,三分之一的人听过佛的名字,三分之一的印度人不知道有一个释迦牟尼佛,以前资讯不发达,资讯不发达,所以说不一定有这个因缘,)问题在于那里?这并不是佛陀的不慈悲,而是自己的善根力不够。亲近佛要有善根,听闻佛法亦要有善根,归依三宝亦要有善根,如果没有善根是不行的。有老修行的在家居士,见有新人归依三宝,便对他说,你真有善根,可见种善根是很要紧的。《金刚经》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因为善根种得多,所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因此我们每天来听经闻法就是一直种善根,一直种善根,就是功不唐捐,功不唐捐,一直种、一直种、一直种,熏习再熏习,熏习再熏习。) 丙二 释善法名 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我们做人得人身或做天人,算我们有行善,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前世有行善,得人身还可以听正法,听到佛法,这就表示我们有行善,因为人身和天身,人天的身体,这是因为行五戒十善得来的,所以跟在座诸位恭喜,得人身还能听到正法。) 善法的作用已经显出,现在再来释善法之名。所【言善法者】,究竟是指的什么?此中还未明白地为我们指出,只是说明善法的力量,亦即说明善法为五乘之基。【谓】如【人天身】的生命体,是怎样而得成就的?当知是依此善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的。比方我们现在所得的这个人身,不要以为是很易得的,而实人身是很难得的,因为众生造恶的机会多,行善的机会少,(尤其是现在造恶的机会很大,很大,现在是无法无天,无法无天,以前男孩子晚上外出晚一点,父母就会担心了,男孩子喔!现在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晚上就在外面逗留到两、三点,去哪里?去酒店喝酒,昨天警察才抓到,抓到什么?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去哪里?去酒店,去酒店做什么?跟人家划酒拳,划输的脱一件,划输的脱一件,划输的脱一件,划拳划到最后什么都没穿,什么都没穿,什么都没穿当场跳艳舞,你看才十七、八岁,什么都没穿,在公众的pub里面,那么多人什么都没穿,就这样跳给人家看,你看看,生到这种女儿,你就……,是不是?你看做父母的伤不伤心,所以现在的小孩无法无天,无法无天,没钱就用抢的,没钱就偷,拿刀拿枪的,拿刀拿枪的,真可怕,真的很可怕,所以现在造恶的机会太多了,行善的机会太少了,)如你要得人身,便要修诸善法,不修善法,人身是不可得的,因为人的生命果报体,是由善业所感的。 关于人身难得,佛经中常作这样的比喻:“得人身者如爪上尘,(指甲上的尘,抓起来像爪上的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大地土,意思是说不成比例的意思,)谁都知道,大地土是很多的,我们如要失去这个人身,其机会是很多的,多到如大地土那样的随处皆是。一旦人身失去以后,要想重行得到人身,其机会是很少的,少到如爪上尘那样的难以获得。(爪上尘那样的难以获得,)所以人身是易失而难得的,但如修此善法,即易获得人身。 人身是依此善法而得成就,天身当更要依此善法而得成就。天身胜过人身,不修善法怎么能得?不特欲界的天身要修此善法,就是色界的天身也要修此善法,依此善法而得人身,是为人乘正法,依此善法而得天身,是为天乘正法,如综合地说,依此善法而得人天身,是为人天乘正法。总之,欲得世间善趣果报身,必须修此善法。 【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行者所得到的正觉。虽说声闻圣者是以修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为主,但也要以此善法为基础,如果不修这善法,要想得到声闻菩提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亦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 【独觉菩提】,是修十二因缘自观花开花谢(这个生生灭灭,缘觉的人,独觉生在没有佛的世间,没有佛,所以他就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由花开花谢,了解到我们人也是会生老病死,所以对世间不会贪著,不会这么爱、取、有,不会造业,这样他就解脱生死,所以得到独觉的菩提,)而得到正觉的圣者。虽说是这样的,但也要以此善法为基础,如果不修这善法,同样是不可能得到独觉菩提的,所以说亦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 【无上菩提】,是佛果位上所得的最高菩提。无上菩提的证得,虽说有他所应修的法门,但也要以此善法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基础的善法,无上菩提还是不能证得的,所以说【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 声闻、缘觉、佛果菩提,是出世间的三乘,再加人乘、天乘,便叫五乘,此中经文告诉我人,此法是五乘共修的,不是专为人天乘所修的,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一切佛法行者,都当依此法而修,【故名善法。】 这个善法,我们把它说得这样重要,是否真的这样重要,不免有人发生怀疑,因为有人听了以后,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不过是些做人道理,有什么重要可言?(何况)中国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对这所应修的根本善法,大都是很马虎而不怎样重视的,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要知不论做什么,都是有其根本的,如忽略了其根本,那就什么都做不好,修行自亦如此。善法就是我们修行人的根本,如不把这修学(的基础)稳固,要想成就三乘菩提,那真可以说是(徒劳无功)缘木求鱼。(就是徒劳无功。跑到树上找鱼怎么找得到。) 关于善法的重要,中国佛教向来有这样的故事流传:在我国唐朝的时候,有位很有名的鸟窠禅师,(鸟窠禅师,鸟窠道林禅师,西元七四一到八二四年,鸟窠禅师,牛头宗的出家人,鸟窠禅师,)禅师当时住在风景如画的杭州,远近佛子来亲近他的很多。时白居易(白居易,西元七七二到八四六年,世寿七十五岁是唐代的诗人,号香山居士,白居易中年皈依佛教,受戒修禅亲近高僧,晚年重修洛阳香山寺,他发愿往生西方专修净业,到年终,白居易)亦在杭州做官,耳闻禅师的大名,以为禅师的佛法,一定是很精通的,并能为我说出深奥的佛法,特去禅师处请求开示,禅师很简单地对他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当禅师说完了这两句,白居易便说:“这有什么难懂的?这是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禅师听了又说:“不错,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你更应明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孩童皆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行不得,)就是你白居易亦未能如法地做到。”白居易听了禅师这样开示,始知禅师的确是位了不起的大德,是真参实学的高…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