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P55

  ..续本文上一页以智如实答问。但世间上的人,都爱自作聪明,作不如实答问,原因在于平时说的笑话太多,对于任何问题都不作切实地答覆。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我们常听人说某人很威,(就是很有威望,威势声望,)仅是很威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威而有德才是最极殊胜的,有威而无德,(人家由外表怕你这个没有什么,德是由内心钦佩,所以说你有威没有德,没有用的,你只让人外表怕你,这个没有用,要从内心里面佩服,这个就是有德行,外表怕叫做威,内心佩服叫做德,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这样子,所以有威没德,)很容易使人对你生起:“敬鬼神而远之”的心理,所以有威有德,才是我们所须要的。“有威可畏,有德可敬”,使人对你生起敬畏之心而乐予亲近,才是最极理想的。如你能离绮语,便会得到威德,而且所得威德,不仅是在人间最为殊胜,即在天上也是最殊胜的。为什么会如此?因他从来无有虚妄的关系。无有虚妄,所以有此殊胜威德。 上来所得的胜利,还是属于世间的,【若能】进一步地将此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那他【后】来【成佛】的【时】候,【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授记,是佛法中常用的名词,即对诸大菩萨等,授与未来的悬记,(悬记就是未来的意思,)如说你将来定在什么时候成佛,国土叫什么名字,四众弟子有多少,正法住世多少时等,名为授记。授记,在菩萨修行的过程中,不是一次两次的,你到了怎样的程度,就可为你授怎样的记,含有鼓励的意思,目的在于使你更向佛道前进。如鼓励小孩用功读书,告诉他这次可以考第一名,他就认真地用功读书了。如来为佛法行者授记,是确实如此的,是真实不虚的,决不会不兑现的,所以说皆不唐捐。 丙八 明离贪欲功德 (这个贪,世间人最难断,世间人最难断,很难断,我们说财色名食睡,说吃饭就好,说吃饭,吃饭已经吃得很饱,吃得很饱,实在是饱了,再端一盘出来,那一盘刚好是我们最爱吃的,明明已经很饱了再吃两口,再吃两口,中国话很厉害,说:嘴饱眼不饱。眼睛不肯饱,嘴巴已经饱了吃不下了,吃不下了,眼睛不肯饱,眼睛看了觉得不知足,看色香味都俱全就想吃,中国人讲话很厉害,真的,嘴饱眼不饱,眼不饱,因此高僧大德吃饭的时候,眼睛不会东瞄西瞄乱看,我们一般人吃饭都是这样子,眼睛一直转个不停,看那一盘转过来,转到我们的面前,现在都是用转的,转到我们的面前,好吃,速度很快,怕再被转走,怕再被转走,所以看我们吃饭,就知道这个贪欲很困难,很困难。所以说何况是其他的欲望。)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所以这个要下功夫,这个贪心要断要离,要下一点功夫,)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你不贪当然身口意束缚不了你,)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我没贪,)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过本所求的意思是说本来我所求的只有一叫做本所求,可是现在超过你本来所以求的,就是你无所求,已经超过原来所求的,你只求一现在给你一百,叫做过本所求,超过本来你自己想要得到的,)百倍殊胜,(因为你没有贪,)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离贪欲是对贪欲说的,贪欲本是多方面的,但人类最大的贪欲,还是在于金钱的积聚,(金钱的积聚,)以为有了钱,什么问题都可得到解决。但站在佛法的立场讲,贪欲为一切罪恶的根源,(罪恶的根源,)事实的确如此,试看社会每个角落所发生的罪恶之事,有那样不与贪欲发生关系?(什么都是为了贪,)所以这是应该远离的。(世间人贪,我们能体谅,我们说修行人不论是法师,或是在家居士我们还著这个贪,等于一条绳子绑住我们,一条绳子绑住我们,贪名、贪利、贪色、贪财,这个都是,贪睡、贪食,财色名食睡都是叫做贪,贪是最大条的绳子,捆得死死的,有了这个贪苦随后就到,苦一定随后就到,这个人贪心有多重,你就会了解这个人痛苦有多深,这是一定的道理,慢慢地去感受,慢慢地去感受。所以如果我们让它自然美,对不对?自然美,内心美就自然美,我们没有这个贪欲,但是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贪欲心很大,我已经六、七十岁了,我已经老了细胞在变化,细胞在变化,无常一定会到的会慢慢变丑,对不对?但是我们爱漂亮,贪美,贪美就去美容,美容不是坏事,有时候做得好没有关系,做得不好……,心针美容之后嘴巴往上翘,一夕之间液体掉下来,下巴肿这么大,你比较胖哦,做小针美容的不敢说她失败,注射液掉下来,人家说:你怎么圆嘟嘟的,她不敢跟人家说:我小针美容失败。她不敢,说:是水肿,水肿。她不敢说,为什么?六、七十岁了还做小针美容,当然她会不好意思,世间就是那种……,事实不是这样却又不敢说,又不敢说会不好意思,所以光说贪漂亮就好,这种贪爱之病就很难治疗了,光是贪漂亮的毛病就很难治疗了,所以你看看只要你长期吃素食,认真拜佛、念佛烦恼比较少,烦恼使人家更快老化,烦恼使人更快老化,所以我们的心情很重要,心情很重要。大修行人,他无须化什么妆就很漂亮了,就算你看起来感觉他很自然,不过他的美就在这自然当中,世间人有时候化妆得很那个,不过从她的眼神,眼神,眼神看起来她就没有气质,没有气质,人的气质从眼神看,眼神,眼神,任你怎么擦粉,那两颗眼睛你一定擦不到的,眼睛擦粉你会变怎样,所以一个修行人高僧大德,或者是在家居士很有修行,眼神就很慈祥,他无须化妆你只看他的眼神,就很欢喜亲近他,慈眼视众生,所以最了不起的化妆师就是佛,他把我们的心化妆得好好的,无贪、无嗔、无痴,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佛就是最棒的化妆师,他让你做一个永远的美人,心美,心美,所以要学佛。) 贪欲心的罪恶之大,大到有的时候,连手足之情都不认的。(这个有很多,)关于这个,现我说个故事:过去有兄弟二人,同时从外乡回来,每人身上背有二十斤黄金,在道理上说,亲兄弟应该互相照顾,但走到一个荒山野岭四顾无人的地方,哥哥首先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如我把弟弟杀了,那我可多得二十斤黄金;但奇怪得很,当哥哥正在这样想时,弟弟也同样地生起这个不好的念头,想杀掉哥哥而自己多得二十斤黄金。虽然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谁也没有动手,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有点不太好看而已。(因为贪,贪一起来会不自然,动到贪的念头,心会不自然讲话不会响亮,不会响亮,心不贪讲话就会响亮,对不对?心不贪讲话就会响亮,你要来就来,不来拉倒,不增也不减,法无来去,对不对?)可是走了没有多远,兄弟两人又觉悟过来,心里便也和平了些,并且这样想道:他有钱也好,我有钱也好,为什么想要谋害对方?于是继续地向前走,走到一个有水的池塘边,哥哥心里这样想,金钱这东西,是毒物,是不好的,使我生起杀弟的恶念,于是便站在水塘边,将黄金一块一块地丢到水里去,弟弟看见了便说:“善哉!善哉!”弟弟这样赞美后,将自己的金钱也一块一块地丢到水里去。哥哥在旁看了说:“善哉!善哉!”两人都很奇怪地问:我将金丢到水里,你为什么在说善哉?到这时,大家很坦白地说出自己所起的念头,不是觉悟得快,恐怕老早就使我们造下弥天大罪!(弥天大罪。这是一个故事,现在讲起来也很愚痴,为什么动一个念头后来又丢掉,何必如此,如果是我,我不可能动念头,我会想:这些拿回去印经不是很好,何必丢到水里,对不对?不需要这要做,不需要这样做,我觉得这两个兄弟很愚痴,很愚痴,起心动念讲一讲就好了,拿回去做功德不是很好,)这现象,在世间是常有的,如一个家庭父母死去以后,兄弟分家,实际说来,哥哥分多一点,弟弟分少一点;弟弟分多一点,哥哥分少一点,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谁都不肯吃亏,于是对簿公庭,互相争执起来!(像我们兄弟,世间最好的就是我们兄弟,我们当时分财产的时候,一个都不贪,为什么?因为分一百多万的债务,每一个都不贪,我分四十万,好,给你,给你,我们兄弟都不贪,不过那是因为是债务,差别就在这里,)为了贪欲,什么兄弟之情也不顾了!所以佛说贪欲有很大的过失,要我们绝对远离。(远离。) 【复次,】佛又叫声【龙王】说:为人【若】能【离贪欲,】那他【即得成就五种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亦即所谓自由自在。世间上的人,无论在哪方面,都受种种牵制,不能随心所欲。原因在于人们,贪欲心太大,(这句话就是根本,贪心很难除去,很难除去,)见到这个想这个,而为这个所缚,见到那个想那个,而为那个所缚,怎么能够得到自在?不自在的原因,不是由于有个外在什么,将你捆缚住了,而是由于内在的贪心,所以贪心就是一根最坚固的绳子。(像出国就是这样子,我们到泰国去,泰国卖药的就吹擂这药有多好多好。师妈很好骗,我不看卖药的,我都注意看师妈的眼神,卖药的一直吹擂药有多好多好,我就看她(师妈)的眼神,我说:买一瓶吧。买一瓶,这样好吗?我说:好。我知道她听人家说那药,好得不得了,不买她会很难过,买一瓶,然后又载、载……,载到哪里?载去看红宝石跟蓝宝石,都打三折,被那个导游一说,连天都可以举起来旋转了,这个说有多便宜就多便宜,本来一只是十万都打二折而已,才两万元而已什么什么的,师妈眼睛瞪得大大的,喜欢又不敢讲,后来:喜欢吗?买一只来戴戴,我是不好意思跟她说:你的手戴这个也没用,手烂掉剩下一堆白骨,戴这个也没有比较漂亮,又不能跟她说白骨观,老人家,现在出国能让妈妈高兴就好,要不要买?要买,买一只,他说:师父,你很…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