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P62

  ..续本文上一页种种财宝,就能长期享受,不致中途死去,留下大量财宝。一个人为什么会夭亡,以因果律来说,由于平时杀生太多。杀生,是促短他人或畜生的生命,自己要想长寿怎么可能?远离杀生是因,长寿无夭是果,是亦明显的因果定律。(以前我杀死过很多的蚂蚁,不计其数,不计其数,所以我现在很认真地念佛,跟那些亡者蚂蚁先生、小姐超度,会担心,杀不计其数,数不清,数不清,无法算的,蚂蚁。) 三、【不为一切怨贼损害。】这是由行无畏施而得的利益。因你常给众生安全感,使众生获得无畏,那你现在所有的,不论是内命外命,(身体叫做内命,手足,身体,就是色身的内命;外命就是指财产,或者是资生用具、物品等等。内命指身体,外债指财产,)也都获得相当的保障,不特一般人,不会夺取你的外命,损害你的内命,就是一切怨贼,亦不会损害你的内命,夺取你的外命,使你不能生存下去,假定不是这样,还有什么因果可言? 离不与取(不与取就是没有允许不可拿,不与就是不给你,不给你,你就拿叫做不与取,)而行施故,(而行布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就是最殊胜,)悉能备集(备集就是积聚,)诸佛法藏。 十善业道中的第二种,叫做远离偷盗,亦即离不与取。凡是别人的钱物,别人没能给与我的,自己私下将之拿走,这叫不与取,如别人善意给与我的,自然不犯什么过失。(不犯什么过失,不过我们要了解,要了解……。那天有个人来请教,我不知道她今天有没有来听课,说太太存私房钱,她先生拿给她买菜的钱,买菜的钱存私房钱,拿来供养三宝,说这样犯戒,说有一位法师这样开示,说这样犯了因果,犯戒,我说:这是根据什么说的,我不曾听过,她先生拿钱给她买菜,她存一些钱起来布施,要不然女人她也没在赚钱,要去哪里拿钱,存一些私房钱,这每个人都会的,我如果做人家的太太,我也是会存的,哪有不存私房钱的,少骗我了,一定会存私房钱的,存多和存少而已,私房钱,我也不可能让我的丈夫知道,以我这种个性,怎么可能他知道,对不对?是不是?我不会放在口袋,我会放在裤管,他连碰都不敢碰我,这样怎么会犯戒,存私房钱来供养三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就问师父看这样有没有犯戒。我说:没有,这样哪有犯戒,夫妻财产共有,对不对?他可以说要有偷盗心,要有偷盗心才算犯,没有偷盗心这样哪算犯,你自己的地方,自己人,自己人,对不对?而且是他拿给你买菜的,又没有叫你买……,他如果拿两千元给你,需要两千元都买完吗?不一定要这样子,不会存三、五百元吗?当女人这一招最厉害的,哪一个不会存,不然你不会存的举手,真的,没人敢举手,存多和存少而已,除非那个傻,傻,偷偷标会,问你有没有标会还说没有,隔了几天在哭,怎么了,会款被倒了,哭又不敢讲怕被先生打,你说没有标会哭什么,对不对?所以有时候哑巴吃黄连就是这样子,偷存私房钱是很痛苦的事,所以我认为夫妻财产共有,她没有恶意,我认为这样没有所谓的犯戒,我觉得她这样很了不起,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们护持三宝,我觉得她很了不起。)离不与取是消极的不作恶,现更进一步的,不但不盗取别人的财物,且将自己所有的施与别人,这么一来, 自然能够常富财宝了,所以说【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不特没有人侵夺你的财宝,而且你所得的财宝,是【最】极殊【胜无】有可以与之伦【比】的。如七宝之类,别人所得的,可能是很粗的,而你所得的,是极为殊胜的。仅仅得到世间的财宝,并不算得怎样稀奇,其最殊胜难得的,是【悉能备集诸佛法藏。】所谓备集诸佛法藏,换句话说,就是积集大量“法财”。我们常说:一个修学佛法的行者,对于世间的钱财,大可不必积集,(有没有能力都随缘,)但对佛法的法财,是越集得多越好的。(所以我才劝告诸位,我们如果听经闻法,我们如果听经闻法来到这个地方,久没来讲堂,来到这个地方一听,说:这个太浅了,藐视正法,譬如他说这个太浅了,这种人无法学佛,佛法没有所谓的深浅,这些都佛说的法,他就是重法,深浅,你都要端正,恭恭敬敬地坐着接纳佛的开示,祖师大德的开示,没有所谓的深浅,你又不是圣人,所以我们人都有我慢,看到浅一点的就不来听,看到深一点,这个够水准,才要来,所以前几天遇到信徒哪里来的我不认识:慧律法师,听说要开《华严》?我说:对,对。我说:有什么事?说:几月几号?我说:五月二十四。他说:最近在讲什么?说:《十善业道经》。他说:那个太浅了,太浅了,我等《华严》才来。这样子,没有办法他要等《华严》才要来。所以开《华严经》,五月二十四日那一天,一定会有很多人,为什么?开课第一天因为要来领课本,三本一千元,一定会来领的,又是赠送的,对不对?第一天来领回去,第二天就不见人影了,为什么?拿回去做大藏(cáng)经,不是大藏(zàng)经,是大藏(cáng)经,拿回去藏(cáng)起来,他看不懂,保证看不懂,《华严经》怎么看得懂,二乘人都如聋如哑了,你是凡夫怎么看得懂,不可能,所以他的大藏(cáng)经拿回去就藏(cáng)起来,法师你其为大藏(zàng)经,如果在家居士看不懂,叫做大藏(cáng)经,藏(cáng)起来,拿了藏(cáng)起来,藏(cáng)起来,大藏(cáng)经,大藏(cáng)经,他拿这三本也好,拿这三本也好,为什么?他走起路来……,他明明不识字拿这一本那么厚来在过耳没洞这里,腋下:师姑,你要去哪里?我要到文殊讲堂听经,你夹着的那一本那么厚《华严经》耶!《华严经》耶!你看这么厚,这么厚,面子,不好意思死了,学佛的人死要面子,其实是看不懂,却夹那一本那么厚,这样翻这样翻。他说:师姑,你不识字看得懂吗?她说:看不懂,可是慧律法师说结缘,看不懂,我坐在那里都念阿弥陀佛。我告诉你:这个还算不错,还算不错,爱面子,算不错了,至少她还要来坐在台下听讲,算不错了,真的,有的十分自大,说:慧律法师要开《华严经》。说:嗯。那个听过了,听过了,听过了,那《华严经》在讲什么?那个太浅了,那个太浅了,他自己看不懂,那人又问他说:《华严经》在讲什么?那些我都听过了,答非所问,他根本不懂,根本不懂,所以这个人很可怕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何等的胸怀。孔子说的: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是何等修养的人才有办法这样讲,那么老实,我知道就跟你说我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所以学佛的人就是伟大,其实道理很简单,存在我们一念的良心当中而已,你就照你的能力来讲话,我告诉你什么都很得体,照你的能力来讲话,你讲话就很得体了,懂,我就跟你说我懂,不懂,我就跟你说不懂,对不对?是不是?他说:慧律法师,你帮我看看,我的肚子尖尖的可能要生男孩。我说:对不起,我真的不懂,我真的不懂,尖尖不一定是……,搞不好是长瘤还是生什么……。真的,很难讲。不懂,我就说:我不是医生你还问我,你还问我,对不对?还打电话来说:她女儿很严重好像发疯似的。我说:我没办法你去请教医生,你去请教医生。不是做法师就什么都懂,不可能的,没有办法,我也有很多不懂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法师本应如此,不懂不要怕人家笑,最怕的是不懂装懂。底下说,我们这个法财愈多愈好,)离不与取而行布施,为什么能够备集诸佛法藏?当知布施中有法施,在你以法施与人时,如果自己不懂得法,如何以法而施与人?菩萨行者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要认真听经,认真亲近善知识,一天一天地熏习,就一天一天地开悟,就一天一天地成长,这样我们才是佛的弟子,对不对?哪有说浅的就不来听,深的才要来听,拜托,你是多有水准,说出这句话,我就觉得你很没水准。)亦即备集诸佛法藏之意。(备集诸佛法藏之意,)就以财施来说:能离世间之财,便能得到法财。如以左手代表钱财,而以右手代表法财,一旦我们的钱财少了,是即表示我们的法财增多。(这比喻说不贪心,比喻,我们对世间的金钱很看得开,)修学佛法的人,以积集法财为主,世间钱财的有无,是无足轻重的。(我常说你存那么多钱来做什么,要带进棺材里面用吗?我们人就是活在一种观念,活在一种观念,譬如说这叠是五千元,这五张是卫生纸,我们就觉得这个没有价值,这五张是五千元,我们就觉得这个不得了,有的说这五张是股票,一张是十万股,五张就五十万股,不得了了,这个就是一个观念,生命是一种观念,我现在点火把它烧掉,我点火把它烧掉,五千元化为黑烟,沾酱油也不能吃,钱,自小因为它很好运用,变成我们非这个不行,但是钱是相对重要,不是绝对重要,所以生命是一种观念,观念转不过来,我们会活得很痛苦,所以懂得观照的人,就了解处处有菩提,不懂得观照的人处处就有障碍和烦恼,所以,阿姜查说过一句话,说:观念跟超越是同时的,你也可以拥有他的观念,但是,但莫执著。说观念跟超越可以同时的,你拥有什么观念这不为过,钱很重要,我也知道钱很重要,但是它绑不住我,当下就超越它,所以有了观念这不为过,但是它可以超越的,看我们各人的运用。)诸如听闻佛法,修习智慧等,都是积集法财的方法。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其家就是妻子,妻子)贞顺(就是守贞操);母(就是母亲,)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就是外人也不会用欲心来看他的妻子。) 非梵行,是不清净行,即前面所说的邪行,这是佛弟子所必须避免的。【离非梵行】,是属消极地不作恶,【而行施故,】是属积极地行善。(积极地行善。)【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是由行施所得的结果。(讲…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