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P64

  ..续本文上一页好的关系,这是离间语的最大罪恶。(人家夫妻、母子感情很好,师徒感情很好,就跟人家挑拨离间,挑拨离间,出家人也是这样子,想要自己的道场有人,就说:你那个师父怎样怎样,你来我这里住,我一个月给你多少多少,挑拨离间,挑拨离间。)【离离间语】,是消极的不作恶,【而行施故,】乃是积极地去行善。由于这种因缘,不但【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而且【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眷属,就世俗说,是家庭里的人,如父子、母女、夫妇、兄弟、姊妹等。彼此同处在一家庭中,大家和和乐乐地不吵嘴,不争执,自然就能够和睦相处。志乐的乐,就是好乐,亦即志趣。本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志趣好乐,很难达于一致的,但一家庭里的成员,大体要有“同一志乐”才好。不说别人,单以夫妇来说,假定志趣不同,那就相当麻烦。且以宗教信仰方面讲:如丈夫是信仰佛教的,太太是信仰基督教的,(信耶稣的,)二人的志趣自然就不同。比方晚上妙法精舍讲经,丈夫就想拉太太去听经,太太便说,我又不信佛,为什么要听经?到了星期天,基督堂做礼拜,太太想要拉先生去做祷告,先生便说,我是佛教徒,怎可跪在十字架前?由于二人志趣不同,彼此之间便常有乖诤,动不动就吵嘴。(宗教信仰不同就是这样子,就会很糟糕,)再以父母与子女来说:父母年纪老大,多数信奉佛教,子女比较年轻,要学洋派时髦,多数去信天主、基督。父母想要子女去拜佛,子女就说父母是迷信,子女想要父母去做礼拜,父母就说青年人喜欢耍洋派,互相争执不已。如能同一志趣,自然恒无乖诤。 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众会,欢喜归依;(归依就是亲近,大家都很喜欢亲近我们,这里的归依不是归依三宝。一切众会就是一切大众的集会,欢喜归依就是大家很欢喜的,亲近那个没有出恶语的人,说起话来就口出恶言,人家怎样会喜欢,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连学都不行,也不能说这些,这样谁愿意信仰三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说起话来别人都能够信用我们也没有违逆也没有拒绝我们。) 这是语业中的第三种,即前说的恶口。凡是用恶语骂人,所说的话一定是很粗的,不但大人骂人如此,就是小孩骂人亦然。中国有句俗语说:“相骂没好言”,真是一点不错,所以佛法说的粗恶语,就是粗暴凶恶的话,使人听了有点受不了,世人大都犯有这个毛病,佛法认为这是罪恶,所以要我们离粗恶语。【离粗恶语】,是消极的不作恶,【而行施故,】是积极的行诸善。果能这样做去,便能【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不但如此,而且【一切众会,欢喜归依。】众会,就是大众集会,如某地方举行什么集会,一定是有很多人参加的。一切众会,是示各式各样的大众集会。在大众集会中,有些人为人见了就很欢喜,有些人为人见了(不高兴,心情不好,)便不高兴,(人家见到他就很讨厌,)甚而至于讨厌,这是什么道理?(真的,学佛也是这样子,你在学佛当中见到这个就很欢喜心,有的人见到他就很讨厌,很奇怪,见到他就很讨厌,就是说不上来,说不上来,就是这样子。)探究其原因,便要看你有没有粗恶语,如你过去生中没有说过粗恶语,对任何人说话都是轻言细语,则你在现生中,不论参加什么集会,必然会有好人缘,得到大众的欢迎;反之,就为大众所鄙视、遗弃,根本不愿和你来往。归依,本是归投依靠的意思,在此当做亲近或接近的意思讲。如在集会中,有些人不用去接近人,而人自然会来接近你,有些人想去接近人,而人却离得远远的,不愿意与你亲近,这就是有无粗恶语的原因。再说,凡是大众集会,定要讨论事项(,讨论一些事情):有的人发言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归投他的这边来,有的人发言根本不为人重视,你要拉人过去,人亦不肯倒了过去。(人家也不一定会靠过去你那一边,倒了过去就是靠过去你那一边,)得到大家赞成归投的,由于他所发表的意见好,是为利益大众的,加以平时不说恶语,所以便得一切众会欢喜归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如同样的是讲话,有的人一句话说出来,不论是怎样的婉转动听,但得不到人的信崇接受,有些人话一说出来,马上便得到人信崇(信崇,信仰跟崇拜,)接受。这个原因,亦在平时做人有没有粗恶语。在这现实世间,两人面对面地或在大庭广众中说话,总希望自己所说的,能得到别人的信受,而不至于违逆拒绝,假使没有人信受而遭违拒,便会闷闷不乐不高兴了。人人都是这样的,不只某人如此。但要做到这点首先还是需要自己不说粗恶语言,否则的话,要想言皆信受无违拒者,是绝对做不到的。(绝对做不到的。) 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 这是语业中的第四种,即前说的绮语。所谓无义语,就是说些不三不四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人与人说话,本应有点道理或意义,使人听了,能得一点利益,明白一点道理,假如整天说张三长李四短,甚至说些启人邪思的话,与其信口而说,不如不说为妙。在我国的大丛林中,往往在门上贴有“少说闲话”的字条,警觉人们不要随便乱说。但世间的人们,几个人在一起,如你对他讲正经话谈道理,他听了就想跑,或者呼呼欲睡;设若对他天南地北地乱说一阵,他便聚精会神地倾听,听得忘记时间。(一切众生都喜欢听是非,都喜欢听那些是是非非,如果说到正经的没人肯听,和现在的孩子一样,开那个演唱会吓死人了,国中生好几万人,开佛学讲座打死也不肯来,意思相同,现在国中的孩子就是这样子,哪里有演唱会,哪里有什么演唱会,不得了,还有什么辣妹合唱团,来,很风行,风行,不得了,众生,如果讲佛法没人肯来,要有善根的才会来。)其实,所说不三不四无意义的话,不但对别人没有利益,亦复浪费自己的光阴,所以佛要我们离无义语。【离无义语】,是消极的不作恶;【而行施故,】是积极地行诸善。果能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同时,因你不喜欢说空话,所以【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要么不说话,(要么不说话,)如说出话来,一定是能使人得大利益的,所以得到人人恭敬,大家都很乐意地来接近你。【能善方便,断诸疑惑】者,疑惑,犹豫不决。如一个人信佛,就来劝你信佛,说信佛可以解除烦恼,可得身心解脱,但是说得唇焦舌敝,(敝就是干,说得嘴唇焦了舌头干了,敝就是干燥,干了的意思,)而你仍是疑疑惑惑,不肯立即信受。于是进一步地再对你说:这没有什么可疑惑的,说信佛一定是能得到好处的。如还不能断除你的疑惑,是即显示他所说不三不四的话太多,一时不能令你信受。设若换个不说空话的人来对你说:某人所说的话,的确是不错的,信佛一定可以得到身心解脱的利益。你听了以后,不再有疑惑,恭敬地归信三宝,诚挚地尊重佛陀。劝人信仰三宝,要用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很重要,譬如说二十五日下午两点我要去文化中心演讲,至德堂演讲,针对台湾省政府那些官员,你能说拜佛很好你要来皈依,你要念阿弥陀佛,这些话都不能说,因为台下的人也有一贯道,也有基督教、天主教都有,这些话都不能说,总统要讲心灵的改革,所以礼拜一没有上课,我要冷静想想演讲稿要怎么讲,要先拟一张演讲稿,什么话该讲什么话不应该讲,响应总统的心灵改革,所以要善巧方便,不可使他反感,)要以诚恳态度,要说柔和爱语,不可粗里粗气的,以强迫的口吻,令人相信。(你如果以强迫的口吻,再好的道理人家也不相信,)如说世间上的宗教,本都是劝人为善、向上的,不过,有的宗教是彻底的,有的是不彻底的,吾人应以究竟而彻底的宗教,为所归信的对象,(当然是佛教,佛教是究竟和彻底的宗教,为所以归信的对象,)你能用这种善巧劝化世人,便是能善方便断诸疑惑。不仅劝人信仰宗教是如此,就是对于任何诸疑惑事,只要我们不曾说过无意义语,就可运用善巧方便,断除别人诸疑惑事,无义语,不特是没有意义,而且是不诚实的,常说这样的话,当然不能以善方便断诸疑惑。 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慧舍;(惠施就是施舍的意思,)信解坚固,(所谓信解就是对因果深信不已。信解坚固,如果中间加两个字意思更清楚,叫做信解因果坚固,这样意思更清楚了。信解因果坚固就是深信因果,一点都不敢做违逆因果的事情,)具大威力。(就是大威德力,为众人恭敬、尊重、拥戴、护持。) 语业的四种,已在上面讲完,现在继续所要讲的,是意业的三种,先说贪求心,贪即贪爱,不是属于自己所有的,硬想把它贪求过来。如贪求名,或贪求利,贪求两字是常放在一起的。人类的贪求心,永远不得满足。(这是真的,打开报纸你就知道,)如过去所住的是茅屋,看见别人住的瓦房,便说假若我有瓦房住,我便心满意足了。等到自己住进瓦房,看见别人住的高楼大厦,便说我若有座钢骨水泥的楼房,我便心满意足了,等到真的有了高楼大厦,一座不够,更想两座,所以人类的贪求心,永远没有满足停止的时候。现在佛要我们【离贪求心】,(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则刚,人到无求品自高,)是属消极的不作恶,(不作恶,)如果进一步地【而行施故,】即属积极的行诸善。果能真的如此做去,便得【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不唯如此,而且自己【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一切所有都布施。)一切所有,是指自己所有的东西,包括的范围很广,如饮食、衣服、卧具、金银财宝等。是诸所有,当然是属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除了家庭及自己所用之外,凡是自己可以做得主的,可以自由分配运用的,完全地拿去惠施别人,不但没有贪求心,而且没有悭吝心。(悭吝就是不肯施舍,贪心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悭是我们自己有东西不肯布施出去,)有些人喜…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