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表解▪P13

  ..续本文上一页,还没有变成果报的因,那么就是我们现在的思想;我们现在的思想都是非业果的无记业。再来,这个善也[能熏]习,恶也能熏习,而非业果的无记,现在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当然能熏习,好、坏都可以熏习,无记也可以;非业果的无记也可以熏习,是不是?这个[第七意识]就更不用讲了,第七意识是我执最强、法执最强一定能熏习。

  再来谈到不能熏习的无记的业果,无记的果报,现在的果报。比如一个人的痴呆症,已经变成果报了,第六意识也没什么作用,它虽然有善、恶心,可是,它的无记性作用力,没有什么作用。所以他已经遭受的果报不能熏习,比如说变成白痴,或者变成人,在第六意识无记的业果不能熏习,还有[第八识]也[非能熏]。就因位来讲是不能熏,它不是种子,它是被熏习的。为什么第八意识没有主动的能力去熏习它?它必须要吸引前七识造业的,七转识的能熏,它没有办法,第八意识只有接受的分,所以,不能熏习;第八意识只有接受的这个力量不能熏习。[果位]也不能熏习,从佛果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不生不灭的东西,你怎么能够熏习?所以,不能熏。因此,不能熏习的,就是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就是只有接受分,它哪里有造业分,还有无记的业果,成为业果报的事实,那就不能转变。还有佛果,这个都不能熏习。简单讲,七转识还有强烈的善恶业,还有没有成定形的无记业;没有成定形的无记业就是非业果。这样子我想没有什么困难。

  [23第七识释义表],八识,前面讲的统统是第八识的关系,现在讲第七意识。本来我可以很简单的讲,可是,为了要让大家对《百法明门论》,彻底的了解这八识,不得不不厌其烦的重复的讲,听起来很吃力,但是不讲也不行。好!第七识释义表,末那识就是第七意识,三能变当中的思量能变,思量能变就是加上一层执着。第八意识叫做初能变,第一能变。第二,思量,第八意识本来是如如不动,跟本性是和合为一,现在变成真如不能回复到本来的面目,那就是无明。这无明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因为第二能变的我执、法执所产生的第二思量能变,这个识是迷情的根本识。

  众生迷了的根本,而自无始劫以来永远卡在第八意识俱起相续,所以,以第八识的见分为本质,另外缘这个相分妄执实我法。妄执有一个我,有一个法,有一个真正人身,有一个真正宇宙,其实我们法身本身就是统合了人身宇宙的一切,空相的东西。我人就是因为这个第七意识,才自无始劫以来无法离开这个迷,恢复到这个真如。无法脱离生死苦海,就是轮回。所以,同学们要在第七意识里面下一番功夫,就是破除我执。修行你抓得到根本,这才叫做不亏、不负善知识再三重复的开示,不要对这个世间太执着,善恶全都放下,一心一意的观照内在,好好的念佛,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的归宿。

  [末那]梵语就是[manas],翻译成中文叫做[意]或者是[思量]。此识因较他识的思量作用殊胜,而且含有[恒],永远存在;[审]就是分别心、执着心很重叫做思量识。所以,第七识虽然仍然不断的相续俱有恒,但是,任运分别不深,力量不强。缺少了审,第六意识虽然能够计度、分别,俱有审义,但是,时间会间断,所以,少掉一个恒。前五识既然不相续,也不计度,也不分别、执着,缺少两个意思。所以,它的关系,意是思量。[第八识]就是一个[恒]叫[具一];第七意识一个恒要加上一个[审],[具二];恒跟审同时具足就[第七识]。再来,审[具一];[第六识]只有分别没有恒,晚上一睡觉没有做梦就没有了。[俱缺],[前五识],不恒也不审叫做俱缺。

  [24第七识四烦恼表],如果,你会修行,你是真的修行学佛之人,同学们!这四个放下就不得了,[四烦恼常俱],什么叫四烦恼常俱?第一个[我痴:即无明也,于诸事理迷暗之谓]。要听到佛法才能开大般若智慧,没有听到佛法只能讲是世间的聪明人,却是愚痴人。我曾经告诉大家,政治家到最后不能解决,他一定要找宗教家。很多在大陆当军阀的,现在都八、九十岁了,以前西安事变的那个叫什么?也是军阀,他现在是信基督教,他现身说法。所以,这政治家到最后要找宗教家;大企业家到最后也要找宗教家。否则,你怎么办呢?你一天到晚老赚钱,能够解决什么?当然,像这些大企业家,也是很伟大,养活无量无边的众生。比如一个工厂,养活十万人,一个十万,也养活了家人。但是,不能解决生死。

  普天下只要没有听到佛法的都是痴人。就算听到佛法的人,那一分执着还不肯放下,也是离不开痴。痴就是知见有毛病,我觉得禅宗很了不起,我很佩服禅宗的祖师。禅宗讲的话都是一针见血的,修行就是一句话。禅宗里面有一句话说:离相是诸佛修行之本,若能参透,即是本来面目。就是离开一切执着,你就是佛,就这么简单。他不会像其他这个讲来讲去,研究了那么多,就是离不开这个相,你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禅宗的修行就是单刀直入一句话,如果你可以离开一切妄相的执着,迷妄颠倒放得下,你就是自在的大神。来去就是自如,也不会跟你讲很多,所以,禅宗为什么会那么有力量?因为他一句话就参、参,他不是每天在研究。

  我们这个叫做研究佛法,每天看,我们这个不叫参,没有什么力量。我们这个叫做看,薰习,那打不深的;禅宗就像斧头一样,我们的顽固、冥顽不灵的思想在这个地方,参,啪!离相就是诸佛之本,你看!一句话就解决了。那我们离相了没有?我们不但没有离相,还执着了很多名相,修行。我今天会告诉你:噢!原来开悟就是这么容易!我今天的心境来告诉你,噢!原来本性就是这样,开悟也是很容易。可是,对你们来讲要难得要死,搞了老半天还不晓得做什么,无念也不对,有念也不对;执着也不对,不执着也不对,怎么办?所以,这个《大般若经》里面讲,若悟般若,亦云言语也是般若,这个沉默也是般若,如果是大彻大悟,懂得般若的人。如果不懂般若的人,言般若被般若所束缚,言非般若,被非般若所束缚;动态,动态所束缚;静态,静态所束缚。如果,大彻悟的人,静态,静态开悟、解脱;动态,动态开悟、解脱。

  为什么?一切言语、名相都是缘起法的东西,他才不会去动一个念头去执着这个东西。他不会在智慧里面夹杂傲慢,也不会在语言里面夹杂执着,你讲什么,他都解脱。他讲也解脱,沉默也解脱,你是讲也束缚,沉默也是束缚。你以为他坐在墙角下,在那边参,你叫做开悟,那也是一种束缚。你说:师父,那怎么办?不晓得!我也不晓得,大彻悟的人只能告诉你这样子,只能告诉你:很简单,就在你的眼前。大道不离当下,所以,诸法不相到,什么叫诸法不相到?也没有来,也没有去,当然就不相到,当体就空。

  你也不要一直追求顺境,说我要追求快乐,摒除痛苦。那你是永远不能开悟,你追求好人,就痛恨恶人,你也不能开悟。没有取舍,没有对立,善恶自体本空,如如一切皆如,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本末体空,当处寂灭,你开悟没有?很简单。我今天告诉你开悟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很容易的事,就没有什么了。你找到这个心地,用功起来就快乐无边,每天都在过年。你躺着也好,站着也好,没有一个地方不舒服。离相是诸佛之本,离一切相的执着,所以,我们要学禅宗那种功夫,一句就让你活得很快乐。

  [我见]就是[缘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合之假相,妄执为常、一、主宰之我身]。我见就是强烈的自尊心,傲视,藉着自己的学历、经验傲视别人,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我见就是一种争执的开端,先生有先生的见地,太太有太太的见地,这个我见是一切纷争的开始。娑婆世界的纷乱从哪里来,从见地上不同,主宰一个我。[我慢:恃所执之我,]傲视所执着的我,[令心高举]。这个慢换句话说就是自尊心太强,其实这是很脆弱的。我慢的人是最烦恼的,不懂谦虚的人是最烦恼的,因为,他处处都要人家赞叹、讴歌、赞颂。我的话,我会把自己当作是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你吐痰也好,你骂我也好,这个我本来就很坏,我本来就很差。你对我的侮辱,没有什么作用,我慢就没有了。自尊心愈强的人,是世界, 上最脆弱的人,为什么?他不允许人家伤害。自尊心愈高的人就爬得愈高,把自己提得很高,不允许人家伤害,他就会打妄语。

  我慢心的人:唉呀!你不探听看看,我是怎么样子?所以,我慢心的人,最容易打妄语,他为了要巩固自己,自尊、优越感,然后就讲谎话,讲谎话又怕人家识破,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补。所以,我慢的人每天都在补自己的缺点。高傲、狂妄、自负,编一大堆的理由来说我是怎么样的能力,我是怎么样子。以前,有一个竞选好象是立法委员,说他是留学德国,底下的人就说:你留学德国,那你讲几句德语,哇!完了!所以,我慢的人希望别人尊重他,愈糟糕。愈想保护自己的人就愈糟糕,而最重要的把自己坦诚公布,我有多少能力我讲多少话,行就讲行,不行就不行,就这么简单。

  我讲经说法也是这样,我懂我就告诉你我懂,我不行,不懂就是不懂,这个也不能装的。装的要负因果,所以,诚恳的人很可爱,世间最高而且最尊贵的就是人类的诚心。诚恳,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要使诈,不要吹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你孔老夫子没有念过吗?这个我慢不要,不能有。我劝告你们:学习讲话讲谦虚一点,你们试试看,好吗?试试看。比如我赞叹:某某人,你很了不起!唉呀!哪里,托您老人家的福。我慢是很可怕的,而且是自寻烦恼,要我的话,我一点能力也没有,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我都认为我的徒弟比我行。我常好:歹竹出好笋,师父不行,徒弟总是很行。真的,我把每一个出家徒弟,包括你们在家徒…

《百法明门论表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