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百法明门论表解▪P45

  ..续本文上一页智:不要瞧不起别人,也不要自己太高傲,不要自己太谦卑,要保持一个坦荡荡的,平等就是平常心,坦荡荡没有挂碍,这个可以说极度的快乐,平等。

  [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在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所以,众生有情示现这个受用身土影像差别,意思就是证得了平等性智,众生这个有情,看他的功夫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看得不一样,所以,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为了度众生嘛!但是,他到哪里都是平等,这平等就如大地。在这个小乘的《四阿含》里面有讲,大地之心如什么?譬如说,有牛走过去,拉了这个牛屎,大地也不反应;有人把金块、项链丢到大地,大地也不执着;有人种植了香,大地也是承受了这个香,有人洒这个粪便、尿液,大地也承受这个尿液、粪便,一切都不动念头。如果,你能学习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就是根本,劝劝你们有空,多诵诵《金刚经》,看看《六祖坛经》,那绝对在修行的这个道路上,绝对百益无一害,尤其《金刚经》它很短,诵到快的人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金刚经》念完,《金刚经》讲的无相法,那是太棒了。《普贤行愿品》讲完,我们就讲《金刚经》,所以,这个平等性智要好好的下一番功夫,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人,要好好的用功。

  [第八识:大圆镜智:此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这个不容易的,这个大圆镜智除了佛以外没有办法,[不忘不离一切境相,]这个不是不愚,离的意思,不忘就不会忘记,不必忘记这个境界,但是,也不离一切境界,简单讲就是[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不忘而且不离一切境相,你要修菩萨行的人,你离一切境界,跑到深山去躲起来,那哪里是菩萨,菩萨有跑到深山去躲起来的吗?菩萨一定在热浪滚滚,这个五欲六尘里面普度众生。

  《百法明门论》,就讲到这里结束,我们研读班的去年讲过这个《般若心经》、《八大人觉经》、《唯识简介》,还有《百法明门论》四门,因为这个是最基本上的功课,大家一定要了解。再来,我们必须以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研究天台宗的思想,为什么研究天台宗的思想,所有的五重玄义,包括《法华经》,都是用天台的注解,天台宗的判教,五时八教如果你弄不懂的话,经典你看到一半会迷迷糊糊。藏通别圆: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时,顿、渐、秘密、不定,这个一定要弄清楚,什么半字教,什么满字教,藏教讲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这个一定要弄懂。为了使大家能够深入经藏,所以,我必须比较辛苦一点,要开这个天台宗,天台《教观纲宗》,那么天台《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思想在佛法八大宗派里面,是列为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一门。华严还比较少人研究,因为,华严深奥,华严的十玄门深奥;这个天台的,几乎到处都有人在研究,基本上的教义弄不懂,将来看经典就会很困难。唯识目前来讲,台湾省没有人弘扬,台湾省缺少弘扬的两大宗,就是唯识跟律宗,戒律:戒律学,一般戒律的话,大部分是对出家人讲的,平常的在家居士都是讲五戒、八关斋戒,还有就是菩萨戒等等,在家的菩萨戒,台湾省最多弘法的,就是净土宗,讲最多的就是《地藏经》,地藏法门,讲《药师经》、《普门品》、《弥陀经》,最多的大概是《弥陀经》。

  因此我们已经把基本上的课程到一个段落,我们教义把净土宗的五经一论,还剩下《普贤行愿品》没有讲,五经一论基本上的十四讲表、唯识、百法,统统一个段落了,现在要八宗同时下手。再来,净土宗讲完了,我们要在禅宗下手,禅宗要用一年的时间,《金刚经》、《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永嘉禅宗,永嘉《证道歌》,再来讲《六祖坛经》,尤其是《六祖坛经》,列为非常重要的课程。再来达磨祖师的这个禅,禅宗必须用一年的时间,把禅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本、一本的研究,净土宗我们已经有一个观念了,五经一论已经有一个观念,禅宗要用一年的时间不止,禅宗要很长的时间,再来天台宗,我们用一段时间,再来,这整年就讲唯识。到最后我们就讲《楞伽经》,《摄大乘论》、《成唯识论》,再来讲《楞严经》,再来讲华严思想,你一生一世的功课,差不多就师父告诉你的这一些功课。那么其他的,比如说,讲到这个《四阿含经》,阿含的思想可以随各人的。

  我们有因缘我们讲这个《大智度论》,那么我一生一世如果把这些经典讲完也差不多快死掉了,也不可能讲那么多经典,所以,跟着师父需要很长的时间,要跟着师父学道,必须要很长的时间,没有那么容易的,这是把我的理念告诉大家,所以这个听经闻法,当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但是,我们念佛不会断,星期二的共修,我们讲讲故事,劝劝念佛,讲印光大师的全集,讲死亡的处理,我们就是在道。修行上以净土为主,其他的,星期六的课程就开得比较深奥,最主要是成就这些知识分子,星期日、星期一开的课程是成就上、中、下的根机,那么《楞严经》一定要讲,但是《楞严经》没有三、五年佛学的基础,那完全看不懂,所以,我们在不开《楞严经》是有我的原因,等到你把禅的思想、净土的思想、天台的思想、唯识的思想,都弄清楚了,我们再来看一点华严,再来看《楞严经》,那就易如反掌,那么你今生今世你就可以往生了。

  

《百法明门论表解》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