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有见精,离]于[一切物]象而[别](就是另外)[有自性]。换句话说:(离物无见性);这里就告诉我们:能见、所见是一不是二。然[则汝所指]之[是]诸[物之中]亦[无是见]性[者],就是(即物也无见性)。我[今复告汝]:现在[汝与如来]都[坐]在[祗陀林]的讲堂中,你今[更观]此[林苑,乃至]上及[日月],你可看到这[种种]物[象]皆各[殊]别,而你已说过,此诸物象中[必]定[无]有[见精]可[受汝所指]陈得出来,也就是(物中见性是不可得的);那么,[汝又]再进一步[发]挥阐[明]一下,[此诸物]象[中],到底[何者非]是你的[见]性?
[阿难言:我实]在已[遍见此祗陀林],但却[不知是]万象之[中,何者]确定[非]我之[见]性。[何以故]?为什么呢?(这以下是阿难的真[参]了!)[若树]决定[非]是我的[见]性所及,(树中没有我的见性),那你怎么可以看到树呢?二者既无交集,[云何]我能[见树]?树里没有见性,你如何看到树呢?(因此说树中决定没有我的见性——物中无见——是不成立的。)反之,[若树即]是我的[见]性,与我的见性合一、不二,[复云何]具有[树]之形象,而非我身之形相?(因此说树即是我的见性——物中有见——也是不对的。)
[如是乃至,若]虚[空非]我之[见]性所及(虚空中无见),则[云何]我能[见]虚[空]?虚空里面没有见性,你怎么能见到虚空呢?又[若]虚[空即]是我之[见]性,[复云何]具虚[空]之相,而非我之相?如果虚空就是我的见性,那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虚空?可见虚空不是我们的见性;虚空当中如果没有我们的见性,那你又如何可以见到虚空?所以,即也不对,离也不对;离也对,即也对,佛法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了!于是[我又]进一步如是[思惟]:于[是]诸[万象中],若[微细]加以开[发]显[明],则[无]一物而[非]我之[见]性[者](万象皆见,能见所见泯同为一。)
诸位!不能被文字所迷惑,这个[一]是绝对,它不是一二三四的一,这里一定要弄清楚!诸位!佛法讲:已过量超数量,好!诸位!把笔放下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观念:如果,这是泥土,我们把这个泥土切一切,捏一捏,一团、二团、三团,用世间人的观念就是可以数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小时候,在田埂里面挖出来那种泥土,这个就是世间人的观念。说:一加一等于多少?二。是不是?世间人所共识的,一加一等于二,现在开始来了,这个泥团,和第二个泥团加在一起,搅和在一起,重新雕塑,一加一等于多少?一,一加一等于一。你告诉世间人,一加一等于一,他会说你是疯子!我告诉你:数目是一种观念。知道吗?一加一加一……加到一百五十团,把所有的泥土统统加在一起,还是什么?那当然是一啊!一是观念、二是观念、三是观念、四是观念,所有的数目字都是观念。这个泥土的一本身并不可得。
有的人说:我的神识是一个。你的神识是一吗?神识可以讲一二三四五六七吗?诸位!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生过蛔虫?我小时候因为住的那个台北猪屠口,卫生还不是怎么好,吃下去那个有蛔虫的,所以,我小时候肚子里有蛔虫。别怕别怕,现在没有了,那个是小时候!我现在问了:你说我现在是一个生命吗?还是二个、是三个、是四个?我这里面如果有十条蛔虫,那十条蛔虫会蠕动,我是一条生命,那里面是十条蛔虫,你说生命总共多少条?包括我本身,是不是十一条?如果你要这样讨论的话,好!再来,我的细胞,如果把我所有身上的细胞,它细胞本身也有新陈代谢,你知道吗?那么,一个细胞当作是一个生命,你想想看,我这个色身叫做多少生命啊?是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可以讲的、可以讨论的?
识是妄,本来就不能讨论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所以,我们要了解,人死后,如果变成无量的臭虫;有的人这样写:如果臭虫死一半的话,灵魂就失去一半了!诸位!这个是方便说可以,方便度众生是可以的,譬如说:一个人死后,变成一万只蚊子,那么,是不是我这一条灵魂,变成一万条灵魂呢?没有灵魂,你蚊子怎么活啊?所以,识是妄,不可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记得!识是妄,当体即空,不可以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所以,你讲是一条生命,那是方便说。诸位!你全身有多少的虫啊?如果按照你这样讲的话,到哪里都犯戒啊。
你今天你重感冒,你得到滤过性病毒,感冒有病毒,你也不能打针啊!打针以后要杀死什么?要杀死细菌呢!你也不能吃药,吃药也会杀死细菌呢!你也不能呼吸,空气当中有没有细菌?当然有,因为我们鼻孔有黏膜啊!有扁桃腺啊!你扁桃腺为什么会发炎?它就是先锋部队嘛,抗拒病毒所产生的。所以,如果扁桃腺割掉的话,脑袋烧坏了都不知道!好!现在就有问题了,那你呼吸也杀众生啊;你打针也杀众生啊;你吃饭也杀众生啊!
佛陀告诉我们:这样论断就会很复杂,所以,佛陀定一个:不是用天眼的角度,只要肉眼看不到的,不算杀生。喔!那就ok了!所以,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比丘往生以后,全身都长虫,因为死了以后变成蛆,你知道吗?变成虫了。那些比丘僧团里面,没有一个人敢放火去烧这个比丘的尸体,没有人敢啊!大家都在那边犹豫的时候,实在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尸体烂了、又臭了、又长虫了,他就搁在那个地方,大家都不敢火化,怕犯杀生戒。这个事情就去请示佛陀,佛陀就开示说:寄生者随人身而生,随人死而死。意思:随这个色身,它才有办法存活;随这个色身毁灭了,这个寄生虫统统没有了,佛陀说:烧即可以!这比丘,佛陀讲可以烧,才放火烧这个比丘的尸体,因为它是寄生虫。所以,这个不杀生,不是什么都不行,要看状况、情形、情况。所以,在这里就更加的分析给你听。
有一个女众很天才,她也很敢问,我也直接回答,她说:请问师父!我用那个避孕的,这样也算杀精虫了?用避孕的算杀精虫嘛!你看,问到多么的微细啊?你看,当法师多不简单啊,连这个问题都要回答!我吃这个避孕的,这样算不算杀生啊?我跟她讲:不算!这佛讲的,眼睛看不到,因为那个精虫,如果没有放大镜、显微镜来看,是看不到的,就
是说一点非常微细的,我们上生物课的时候,有个头,一个尾巴。所以,一个小学生问,说:师父,师父!人从哪里来?我说:人从变化而来的。他说:怎么可能?我说:弟弟!你没有听过精虫吗?他说:喔!有有有!跟小学生讲那么多干什么?直接回答比较快!所以,我们要了解佛陀的戒律,重视它的精神,还有重视它的事相是没有错;但是,超过人力的范围的,微细到眼睛看不到的,那就不算杀生了,这是佛经的律学上讲的。
[佛]印证[言:如是,如是]。一切诸法无是见性,无非见性,不可思议。所以,万象皆见,能见所见泯同为一。现在师父已经讲过这个[一]的观念,一是幻,是没有实体可得,是概念,你要超越它,你要超越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观念,那么,所有的观念、语言、数字,都是善巧方便而已。
诠论:在此段中,阿难由于佛之方便示导已渐渐开解了实法;见性非[即物而有],亦非[离物而有]。因为见性非[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六根、六尘、六识,统统是缘起,缘起就是如幻。是故不依于物之[即]、[离]而成[有跟无]。又,阿难最后所说:[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这已经快接近即妄即真,一真法界的境界。但阿难于此无上理趣并还没悟了,只是由于佛之加持与引导,而渐起如是胜解。
经文:[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注释:[茫然不知是义终始]:[是义],即[物象之中无是见]及[物象之中无非见]。[终],此道理最终的归趣。[始],此道理最初始的由来。[一时惶悚,失其所守]:[惶],惊。[悚],惧。[所守],一向所信守者。一向所信守依据的道理都动摇了,不知所从,因而惶恐不安。因为都是用意识心。[魂虑变慴]:[魂],神识。[虑],心思。[变],惊动。[慴(shè慑)],惧。[无上法王]:[法王],即佛,以佛于法自在,故为法中之王;如世间之国王,于其国中自在,故称国王。[如所如说]:第一个[如],依据。第二个[如],真如。佛一切所说,都是依据其所自证的真如之理而说,故无妄说,无不实说。
诸位!这个说法就有本。所以,有一句话你必须注意:若不悟道,说法无本,就是你不开悟,你的讲经说法没有依据,你只能依据前人所遗留下来的经典念一念;前人遗留下来的经典,万一注释错了,你也不知道,你说法无本啊!所以,大彻大悟对一个讲经说法的人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不悟,就是不知道佛的心是什么?故无妄说,无不实说。
[不诳不妄]:[诳],欺骗。[妄],虚妄不实。妄语心是一种粗烦恼,这种烦恼连阿罗汉都已经断了,更何况是佛,是故佛一定是不会打妄语的。莫说佛不妄语,即使在家居士持五戒清净者,已能不妄语,更何况佛已于无量功德皆已成就,怎么还会妄语呢?其理甚明。故知佛语谛实,决定不虚。[四种不死]:末伽黎言:若依四种论,而一生不随便乱答人,死后便可生[不死天],其四种论为:[亦变亦恒、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如果有人问:万法为何?万法亦变亦恒、万法亦生亦灭、万法亦有亦无、万法亦增亦减。反正他一回答,就是模棱两可。其言皆两可,终无决定。他这个是没有见性了。其实此种议论即堕于[四句]中的[双亦],其病在于于理胡涂、不知分辨拣择,故模棱两可。这种议论很象古希腊的极端之怀疑论者,亦即诡辩学家,或不可知论者等之言论。
[矫乱论议]:[矫],诈也。[乱],紊乱。谓矫诈混淆是非之论。[无忝哀慕]:[忝(tiǎn)]辱,辜负。[哀],指如来之哀愍。[慕],指你们的仰慕。此谓不要辜负了如来对你们的哀愍,以及你们对圣道的仰慕之情。
义贯:[于是]与会之[大众]中尚[非]证[无学]地的有漏[者,闻佛此言], 即心下,[茫然不知是义]理最[终]之归趣及最初[始]之由来,始终都没有办法理解佛心。因而[一时]都惊[惶悚]惧,而顿[失其]一向[所]信[守]之理,因为以前都是用意识心,意识心被佛所呵叱,现在进不去也下不来,就哽在那边,不知怎么办。佛的心性未悟;可是,意识心又被呵叱:妄识非心无处、非真。莫知所从。[如来知其]神[魂]思[虑]惊[变慴]惧,故[心生怜愍],而[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言:[诸善男子],佛为已成[无上]道之[法王],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故所作言论皆[是真实语],皆[如]其[所]证之真[如]实理而[说],从[不]欺[诳]、亦[不]虚[妄],并[非]如外道六师中之[末伽黎]所立之[四种]虚妄议论,谓依彼修即可生于[不死]天,彼所言说实是[矫]诈混[乱]是非之[论议;汝]等于佛所说须[谛]实[思惟]修行,方[无忝]负如来对你们的[哀]愍以及你们对圣道之仰[慕]之心。
诠论:阿难虽已渐渐领会自己所说的[物象之中无是见性],及[物象之中无非见性],不能离物,但也不是物。然而那多半是如来一步步引导摄化的结果;所以据实而言,阿难现在只是比较不那么执着,比较不[迷妄],什么叫迷妄?你只要定位就迷妄;一定怎么样就迷妄;执,这样就是迷妄,我们就是把自己这个四大定位成[我],那么,一切痛苦、执着,统统颠倒了!且其目前所解、所言,亦有一半是情势所引,故离自悟亲证现量境界,尚有一段距离。以其顿失一向所守,如人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故如来安慰他们,且开示他们说如来不妄语,而如来所说的[无是见、无非见],为示诸法之实相,大异于外道之不定论者,切不可混为一谈,因为如来的[物中无是见],是为了[遣妄](就是破妄执);把执拿掉,清净自性就显。[物中无非见]为遣妄之后之[还真],令皆入一真如实相。
诸位!佛法就是这样,二个阶段:第一个,彻底否定缘起的假相;第二个阶段,彻底肯定真心的存在;第三、回归当下,否定、肯定同时,回归当下,一念之间全部具足。有一个人来到讲堂问:师父!我看了[涅槃]是不生不灭,我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叫做不生不灭呢?师父!能不能用善巧方便,把不生不灭快速一点的让我理解呢?我说:很简单!不生不灭怎么解呢?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就是不生不灭。
令即入一真如实相,然妄执不破,真不可入,是故先遣。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就是破妄显真,统统是告诉你这个。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