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经释(索达吉堪布 著疏)▪P16

  ..续本文上一页所在,人、非人等皆应恭敬、作礼、围绕,并以各种烧香散华方式作供养。

   佛塔是诸佛意所依,释迦佛示现涅槃后遗有八大佛塔,于八大佛塔所在地方顶礼、转绕有殊胜的功德。而经典所在之处如有佛塔,一切天人、非人也都会恭敬。《入行论》云:“敬礼佛灵塔,菩提心根本。”古代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非常赞叹持诵修持般若经的人,认为其脚踏过的灰尘是帝释天、梵天恭敬顶礼的对境,仅仅说空性法门一个偈子的地方,诸天也应修建佛塔恭敬供养。《法华经》云:“乃至说一偈,是处应起塔。”宣化上人讲记中云:“《大乘妙法莲华经》为主的般若经宣讲地方,不管天人、非人都会恭敬供养,甚至一个偈子所在的地方,诸天人也应建修佛塔,这里是一切世间的供养处。”

   关于“则为是塔”有一则公案。明朝弘治年间,嘉兴府真如佛塔濒临倒塌。有一位慧林和尚,广行募化,二十年后佛塔重又修葺一新。缘起是慧林在一次苦修时,突然一个鬼使来临,拿长绳套在他的脖子上,令其即刻去见中阴法王。他乞求鬼使宽限七天,等作完焰口佛事之后再去阴间。待鬼卒同意后,他集中弟子说:“阎王让我七天后离开人间,怎么办?”弟子说:“离此处一天船程远的苏州承天寺,寺中一位禅师专修《金刚经》,威力盛猛,可以求他解救。师父到那里一定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于是慧林去苏州拜见禅师,禅师说:“如果你答应修复寺中将要倒塌的佛塔,我有办法令你七天后免于死亡。”慧林答应以后一定化缘修塔。禅师令其七天中住于禅房不断念诵《金刚经》,念一遍经后即云“当知此处,则为是塔”以此消灾免难。慧林和尚依教非常精进,七天后两个鬼卒来问禅师慧林和尚的去处,禅师说:“就坐在我的房间里。”两个鬼卒一起进去,慧林和尚正在念经,每念一遍就诵“当知此处,则为是塔。”这样念诵时,两个鬼卒只能见到一光芒万丈的大佛塔。因无法捉到慧林交差,只好去问禅师:“我们与慧林和尚约好今天带他离开人间,但现在根本看不见他,怎么办呢?”禅师说:“般若所发的威光力量令你们无法接近,只能放弃离开吧。”两鬼听后怏怏而去。禅师对慧林说:“我已救你一命,现在你应对现诺言,化缘好好修塔。”慧林由于被鬼套上了绳子,没法解开,所以只好天天拖着绳子去化缘,二十年后他终于修成了一个非常庄严的佛塔。所以说般若经所在之处即为是塔,世间一切皆应作礼围绕,龙天护法常为守视,一切邪魔外道不能加害。若随身携带本经,有人顶礼恭敬也不致于承受不起。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又对须菩提说:“善男善女受持、读诵本经,如果被人轻视、小看,这表明此人前世所造的罪业本应堕恶趣,因为今世被人轻视,前世罪业灭尽,很快会得无上圆满正等觉。”

   通过念诵《金刚经》可以使罪障全部清净,因为这部经是一切诸佛菩萨智慧的结晶,通过闻思修持此经,可了达业障的本性而清净业障。永嘉大师云:“了知业障本来空,未了还许还宿债。”了达业障的本性是空性,不需再受痛苦,不达其本性,始终需偿还受报。平时修行中遇到一些违缘,不能一味地认为对修行不利,也许此违缘已将来世的痛苦解决,若今生没有遇到此违缘,未来的修行过程中会有更大的障碍。很多学佛人的经历中,极少有人能一帆风顺地踏上解脱大道,而是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了挫折与痛苦才生起出离心,因众苦所逼而对佛法生起信心。藏地的拉西堪布经常引用此经做教证说:“大菩萨受到极多损害是以后必定能得到解脱的标志。”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遇到违缘时应泰然处之,不要认为是不吉祥,虽然人生的违缘痛苦非常难忍,但通过遇到这些违缘即生中就可将来世堕地狱、饿鬼之痛苦灭尽。按照此经,受别人歧视、诽谤是最好的,受他人欺侮之时最重要的是护持正见,应当生起欢喜心:今天有人欺负我,这是在消业,后世不用堕恶趣了。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接着说:须菩提!我能回忆起过去无量劫中,在值遇燃灯佛之前已经遇到无数如来,我皆作供养作过承事,从未漏过一位,依此善行所积的功德无法想象;但与末法时代能够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相比,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无法算出甚至比喻不能表达。

   供养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如《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对无量佛作供养的功德更无法想象,但末法时持般若金刚经的功德远远超过供佛的功德。对无数佛作供养的功德,也比不上持经功德之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无法比喻,故说佛陀经典的功德不可思议,凡夫人分别念无法想象。《四百论》云:“观现尚有妄,余义更不知。”一般人对世间简单的因果规律都不能捉摸,更何况佛经的甚深含义呢?真正持诵证悟了此经,其功德胜过在成千上万如来前供养的功德。为什么持此经有如是大的功德呢?《宝积经》云:“明珠和妙药秘方,缘起力量不可思议,诸佛菩萨的方便、等持、神变行境功德不可思议。”佛的智慧是七不可思议之一,故说佛经功德不可思议。通过持诵此经,自相续中获得无量智慧,证悟大平等的境界,这远远超胜世间形相上的有漏功德。憨山大师也云:“悟般若者,一念顿生佛家,生生世世永不离开,故此功德最为殊胜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佛又告诉须菩提:“善男善女在后来世,若读诵和受持此经,所得功德不可思议,我如果详尽地说出持经功德,会有人不能接受,心意狂乱怀疑,不相信甚至诽谤。”

   世尊说得很清楚:对大乘法无法接受之人,他们对佛经论典所知甚少,以前亦未听闻般若的殊胜功德,后闻此经功德便不信怀疑而生诽谤,心不正常,显狂乱态。智者对佛陀的语言,应有坚定的信心,应经常以佛语作证据赞叹佛的智慧、境界。修行人以佛语主谈至关重要,而缺乏智慧的人会经常谈论一些世间琐事,诸如今天冷不冷、早上吃什么等无义之语,以此无法增长智慧,对深奥的佛法也难以生起信解。若生疑惑,则不但不成就,而且过患极大。佛经说:“弥勒,若生怀疑,即将堕落。”

   佛陀完全知道万法的真谛,学佛人应对佛语生起很坚定的信心:佛语肯定正确,有甚深密义,愿我早日开悟佛陀的密义。经常这样观想,以上师三宝的加持,自己相续中一定会生起殊胜智慧。凡夫人习气严重,无始以来串习成熟,习惯于接受世间法,而对佛语感到晦涩陌生,只有通过串习,才会接受乃至证悟佛的智慧。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佛又说:须菩提!佛经的意义内容的确不可思议,所得果报也不可思议。

   佛经所述的内容有内外密各层意义,如果有人对佛经经常虔诚的祈祷、作意,则佛法的加持可以常常感受,其果报也无法思维想象。《龙王请问经》云:“众生不可思议,其发心之功德亦不可思议。”《功德经》中云信仰佛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小小的因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果报,众生的根机不可思议,三宝的力量也不可思议。由此可见,经义与持经果报不可思议,修行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念经有心念、默念、金刚念等六种方法。诵经必须思维经义,一刹那思维经义也有极大的意义。有的人对闻思修行不重视,对一些琐事有很大兴趣,应知即使生命只有一天,看一天经论的功德果报也不可思议。古人云“朝闻道,昔死可矣”,何况求解脱的修行人呢?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此时须菩提在佛前陈白:世尊,行持大乘法的善男善女,已发非常殊胜的无上正等觉菩提心,尔后应以何方法安住所缘,又以何方法继续修持菩提心、六度万行,以何方法调伏自心?

   心是万法的根本,八万四千法蕴主要为了调伏自心。每个众生的心有所不同,如一般的凡夫人与研究学习宗派者相比较,学宗派者较胜一筹,与阿罗汉相比,阿罗汉的心寂静调柔;阿罗汉与菩萨相比,菩萨的心更寂静;菩萨与佛陀相比较,佛的心最寂静调伏。学佛发菩提心,最究竟的目的是调伏自心,这首先则应了知自心依何安住。此经主要强调降伏自心,如何调伏呢?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心应如是观想,首先发菩提心:我应度化一切众生得到佛的涅槃果位,世俗中灭度一切众生,而在胜义中,能灭度者与所灭度的众生都不存在。为什么?须菩提,如果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真正的菩萨。原因是什么?须菩提,发菩提心的无上正等觉者实际并不存在。

   佛陀所说调伏自心安住法界本面的方法非常多,但在八万四千法中,菩提心最为殊胜,相续中有菩提心,佛法就已全部具足,不再需要其他的修法,若无菩提心,其他任何法也就没有多大意义。华智仁波切在《如何发菩提心》中说:“有者此足够,无者不可缺。”嘎当派的《加行宝鬘论》中,也叙述了菩提心的殊胜功德,并…

《金刚经释(索达吉堪布 著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