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P4

  ..续本文上一页在道场里面,要修善是最方便的,诵经、拜佛、念佛,要有人往生,又可以去助念!我们在做法宝,又有人集中这个金钱,转动这个正*轮。

  三宝门中好修福,在三宝门中不懂得布施的人,实在不聪明!这个三宝门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懂得在三宝门中布施;不过,这个布施还得用智慧去抉择,还不能去布施到恶知见的,助长恶因缘,那我们连布施都有罪!还必需要用智慧去抉择,这个布施的对象是什么?因为我们要修善法。他如果是行恶、恶知见、恶的道场,那你帮助他,那麻烦了!善法没有修到,修到恶的。这个就是智慧的抉择,是很重要的!乃是由[清净]之善法功德[所生],非是欲爱所生,[故]如来之拳能[有光明],是故如来拳之光明,为因此而有的;[我实]在是以[眼]来[观]见如来的光明拳的;因为如来的[五]只千幅[轮]之[指端屈握]以[示人,故有拳相]产生。

  诠论:从这里开始是[十番显见]的第一番:[显见是心非眼]。意思是:真正的作用是背后那一颗心,不是你的这个肉眼的工具,这一段在强调,是背后那个无形的心性在作用的。佛要建大法幢,开发真心之道眼之前,必需先把一切虚妄之见,作最后的厘清,故有此三问,并以此三问为引子。又,此三问,第一以及第二问为问[所见],第三问为问[能见]。而且第二问为问[拳之本体],第一问为问[拳之用]。而请注意如来问的次序,为先问拳之作[用],再问拳之[体],最后再问[能见者]。这是有深义的:由[所见]之作用,达[所见]之体,再达到[能见]者,也就是[由末返本,回光返照,返照自身,返见自性],所以,修行不能离开当下这一念心性,就是这个道理,慢慢的由枝末回归到本,本就是心,就是自性。而不可逐色随声,往外奔逸而去。转不回来!而阿难不体佛意,不知道返观自照,且其所答之次第,完全一团混乱,忽内忽外。

  经文:[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阿难言:唯然,世尊,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我先解释一遍:佛对阿难这么说:如来今天实在的来告诉你,只要有智慧的人,还是要用比喻,他才能开悟,就是诸有智者,要用比喻而得开悟。说:阿难!譬如我这个拳头,如果我手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能成就这个拳头;如果没有你的眼睛,你也看不到,也不成汝见。那么,用你的眼根的见性,来比例我这个拳头的道理,意思就是:你没有眼根,就见不到,就没有这个见性;我没有这个手,就没有这个拳,这个道理,你看是不是相同?例我拳理,其义均否?是不是相同?没有眼根就没有见性;没有我的手,就没有我的拳;没有你的眼睛,就没有你的见性,阿难!没有我如来的手,就不可能成为我的拳,不可能有拳头的存在,这个道理,用你的眼来例我这个拳,这个道理是不是相同呢?阿难言:当然了!世尊!既然没有我的眼睛,当然不可能有我见啊!当然看不到啊!以我的眼根,来例如来的拳,事义相类,是完全一样了,完全吻合了!没有眼睛,当然不能成见啊;没有手,当然不能成拳啊!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你讲这个相类似,其实是义不然,这个道理是不一样的,其实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譬如说:没有手的人,他的拳头是一定不可能存在的;但是,那个没有眼睛的人,并不是连见性都不存在啊,因为他可以见明、见暗、见黑,都可以见啊,连见暗也是见。所以,见性无关于明、暗,无关于外境、无关于眼根。眼根只是工具啊,明、暗也是个显境,所以,非见性全无。所以者何?为什么?你试着在半途上去问那一些眼睛瞎掉的人;这里的盲人是指全部瞎掉的,汝何所见?你看到什么呢?彼诸盲人一定来回答你,说: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我看到的全部都是黑暗,更无他瞩,其他什么都看不到。以是义观,用这个道理,前尘自暗,见何亏损?前尘属于外在的,见性有什么亏损呢?并没有增减啊!

  [诸有智者]:这是指中根人,中根人若不解的时候,一闻譬喻便得开悟。上根人就是直下便了,不需要比喻。下根人因为没有智慧,再多的比喻,仍然难解。这里的开悟是指[解悟],而不是指[证悟]。[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否]:[例],就是比对。[均],就是同,似,相当。这一句话为了省文,其义为:用你的眼根之能见,来比如我以手而成拳,这两件事,这个道理相当不相当呢?[前尘自暗,见何亏损]:尘有明、暗两种。此言,盲人只见前尘一片黑暗,而能见之性并无亏损;因为眼根坏了,所以不能显色,诸位!那个显色,注意!显色的意思就是说:它只是显出颜色的一个助缘,无关见性,这一句话很是重要!所以不能显,眼根坏了,只是不能显色,所以,见现前的色一片黑暗。正如照相机的镜头破了,便不能照像,但这不表示软片等感光之性也都没有了。诸位!现在用软片不流行了,现在都是用碟了,现在哪用软片?我看那个照相机一照,哇!几百张!还可以删掉的,一照,还有荧幕可以看的,现在人真是福报!还讲电话,还什么3G的还是什么,我没玩过,还可以看到对方,现在这个科技一日千里,一日千里!

  义贯:[佛告阿难:如来今日]要将[实言告汝。诸有智]之中根器[者]需[要]假借[以譬喻]来晓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的[拳]来说,[若无我手]则一定[不]能[成我]的[拳;若无汝眼,]也一定[不]能[成汝]的[见;]汝之见就是你的见性。若[以汝]之[眼根]之能见,来比[例我]的手成[拳]之[理,其义]理[均]等、相当[否?阿难言:唯然](是的),[世尊,既无我眼]就是既然我没有眼睛,便[不]能[成我]的[见;]这是一定的啊!所以,[以我眼根]之能见,来比[例如来]之手能成[拳],这两件[事]之[义]理是[相类]似的。[佛告阿难:汝言]此二事在道理上[相类]似,[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有个[无手]的[人],他的拳头是一定没有的,他的[拳]便[毕竟灭]了;然而[彼无眼者,]并[非]其能[见]的见性都[全无]了。[所以者何?]他就举个例子:[汝试]着[于]路[途]上去[询问盲人]说:[汝何所见?]他一定告诉你,他有看到,只是看到前面都是一片黑暗,见到黑暗也是见啊!所:[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惟见]一片[黑暗,更无他瞩。]什么都看不到,(再没有看到别的甚么东西了)。只有看到一片黑暗,因为他没有眼根,眼根坏了,没有办法显色。[以是义观]之,只是现[前]的色[尘自]现[暗]澹,(这个[澹]字跟那个淡水的[淡]一样。)能[见]之性有[何亏损?]这个就是慢慢去体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自己慢慢要好好的去体悟。

  诠论:为什么说[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是指中根人?因为[譬喻]是比量;若依于圣言量的文字或者教说,而得比量之智,是为有智者;然上上根人则得入现量智,现量智就是唯心现量的境界。则于圣言量而得离于文字言说,直入离言法性,诸位!一切学者,只要没学佛的,不管你学问有多高、多深,都没有办法离开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的观念,都没有办法,都在语言、文字里面、意识型态里面打转。所以,学者不能解脱,就是这个道理,完全用意识心,不能摆脱那个见分攀缘相分所引起的种种烦恼、知见,没办法除掉!说:直入离言法性,为什么叫做离言法性?就是以心印心,法性本来就空,不可言说,叫做离言法性。所以,悟道的人,用这个心来印这个心,不需要任何的语言。此非中根人之所能。

  又,世尊在此所作的比喻,其逻辑表列如下:或许对现代读者比较容易了解:A.若有眼 则 一定有见;若有手 则 一定有拳。这一般人认为啦;但是就是反过来了,但是,你好好的仔细想想看,B.如果没有手 是一定没有拳头的 (这是必然的,)若无眼 并非绝对无见(意思就是:没有眼睛,也能有见)C.所以 c1手为[拳]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一定必要之条件,没有手,哪来的拳?)c2眼非[见]的充分必要条件 它只是个显色的器具、助缘,显见性的助缘。眼非见的充分条件,意思就是说:眼根只是显见性的助缘,非必要条件。D.结论:两事在逻辑的内容跟成分上,并不相当。其实世尊在此所要的,只是:[眼非见之充分必要条件]意思就是:眼根并非是见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在这里意思还要再更深一层,就是:眼根跟明、暗无关于见性,单刀直入就是这个意思。眼根跟明、暗、空、塞,无关于见性。所以,眼睛受伤的人,见性并没有受伤,只是看不到外面的显色而已,显不出外面的色尘。所以,眼睛瞎掉的人可以修行;耳朵聋的人也可以修行,只要你引起他的知觉、正觉,都行!用语言、文字也行,用音声也行。所以,只是眼非见之充分必要条件。这个道理,也就是:[有眼能见],这是人所共晓的,但是,[无眼并非全然无见]没有眼睛,也不能说完全看不到,因为他见的只是一片黑暗,见暗也是见,这个道理就不是那么明显容易了解。所以为了烘托、反衬这个道理,世尊才用[有手 就一定有拳;无手 必定无拳]这个浅显易知的事,来衬托[无眼 并非全无见性]。所以,非全无见,无眼非全无见的道理。所以此技巧用[浅显]来比喻[幽隐]。那么,幽隐就是难知,浅显容易知,幽隐就很难知了。

  经文:[阿难言: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