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够见嘛,所以,器世间不存在,因为器世间事实上是被我们所见。[即坏器世间相,何成安立]。怎么能够建立器世间呢?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阿难!如果我见我佛陀的时候,是汝非我,就是必定是你的见性,而不是我之见。你阿难看到佛陀,是你的见不是我的见,很清楚的,见性就是如此的周遍,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非汝而谁?那个就是你的真心,见一切相,见性周遍,但莫于相上住着。不起颠倒见,不着,清净自性自然显现。非汝而谁?那个若不是你的真心,那个如果不是你的真性,是你的见性,那个又是谁呢?就是你的啊,你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呢?
[此转正意。言若汝见物见我之时,一定是汝见而非我见,汝我有情之与有情,尚不混滥],我们有情的你、我、他,还是很清楚的,[岂有情之与无情,而至杂乱耶]?所以,[见性周遍者:谓汝现前,观四天王宫,以及水陆空行,皆属汝之见性周遍,此见总不属于物,亦不属于我,非汝真性,而是谁耶?物]、[见分明,本不混杂,为何不敢认取?四辩见不是物竟。并上巳三物见分明竟]。
[巳四 责疑自性]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为什么你还自己怀疑,你这一颗真如的本性,还自己怀疑呢?就是此性本来是本有的家珍,汝就是你阿难却不敢认为就是真实,叫做性汝非真。此性本来就是你的家珍,性汝就是:此性本来就是你的家珍,而不真,反而不敢认为那个是真的,而反过来却不敢认为那个就是你的真心。取我求实,而来求取佛陀,而[取我]中间加一个:言,语言,就是说法了,而取我佛陀、世尊再继续言说,来求实、证实,这是不是我的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就是说:这个妙性本来就是我的家珍,每一个都具足,而你阿难反过来,却不敢认为那个是真实的,又来求我佛陀来言教,求我来证实,为什么多此一举呢?为什么不敢直下承担呢?就是这个意思。
[此承上物、见分明不杂]。见性跟物相是不杂的。[见性是在汝,而不属于物,云何汝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者:此性本来是汝,本有家珍,反不敢认以为真,而取我言,以求证实。汝问云何得知是我真性?故我责汝,云何自疑汝之真性也。此科以见性非物而论,不杂不乱,超象外以孤标],超出一切假相、表相,而单独,[孤标]就是单独存在,见性就是独立存在。[是四义中明义]。四义就是妙、明、寂、常,这四个字里面,妙义、明义、寂义、常义,妙、明、寂、常,四义当中的[明]字。[六显见非物竟]。
[卯七 显见无碍 (分二)]
[辰初 阿难因尘疑碍]
[二 如来显性无碍 今初]
无碍就是没有障碍,这个见性就是障碍。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
阿难对佛说:如果这个见性,加四个字:本来周遍,必我非余,就是我的真心,不是其他的东西。非余物就是说:若此见性,本来周遍,必我,一定是我的真心,而不是其他的物。
[此科因当机闻说见性周遍一语,遂生疑惑,以为真性,既是周遍,应当一定周遍,自应无碍,何乃动被物碍]?为什么一动便被物所障碍呢?[故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见性下,当加本来周遍意,与下文语脉,方可连续。谓若此见性,本来周遍,必定是我真性,而非余物,则应当一定无碍,今何不然]?为什么现在没办法无碍呢?所以,这一段世尊要显见无碍。
[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
说:我跟如来一起观这个四天王,[胜]就是殊胜,藏宝之殿,居日月宫,此见是周遍,遍,这个时候是遍娑婆国,可以看到好大的范畴。[娑婆国]底下加几个字:[娑婆国[四天下],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四天下之南阎浮提],意思就是:看到好大的娑婆国土,四天下之南阎浮提,就变成娑婆国很大,但是,现在变成只有南阎浮提,再退回来,退归精舍,却只有见到伽蓝。伽蓝就是我们每天在念的伽蓝圣众,中国话叫做众园,或者是我们常常讲伽蓝就是道场。只见到这个道场,清心户堂,但瞻檐庑,[庑]就是走廊。意思是:我跟如来一起观四天王,可以看到好大;现在退归回来,却只有看到走廊;本来见性那么大,周遍啊,而我们现在呢?却看到只有走廊。
[此述见性大小不定。云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此殿乃殊胜藏宝所成,故称胜藏宝殿。阿难随佛至彼,故与如来,同观日月宫,此宫亦在须弥山半,与天王宫殿齐,随至二宫,故曰居日月宫。灌顶云:“日宫纵广五十一由旬,火摩尼宝所成;月宫四十九由旬,水摩尼宝所成,皆天人充满。日宫虽火摩尼宝所成,其清凉与月宫同,但光胜下注耳],[注]就是流动。[犹如火镜],但是,[体质不热,光注成烧。”《起世经》云:“日月宫运行无滞,为五风所持],五种风:[一、持风令不坠]。不坠就是不会坠落,就是不会相撞。[二、住风令安住],[安住]就是固定在这个位置;[三、随顺风令顺行],随顺风能够让我们运转、转动,因为那个时候,没有讲到天体的运行是引力、重力、拉力,这一些天体的运行,都没有讨论这个,所以都是用风来表示。[四、摄风令缓急];[摄]摄持;[急]就是控制,有一种风,能够让它慢下来,[缓]就是慢;有时候快。[五、将行风]就是起风时候,[令得中”也]。[中]就是人类所能承受的,叫做中;人类所不能承受的,就变成飓风了。
[此见周圆,遍娑婆国者:自二宫远观,此见周遍圆满,遍娑婆国。据日月宫所见,不应遍娑婆国,有云:此处娑婆国三字,与上文阎浮提三字对换,两皆不讹]。圆瑛法师的意思是说:[余意亦可不必换,但于娑婆国下加一四天下,南阎浮提,便是],这样就正确了。[退归精舍只见伽蓝者:从四天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此云众园;清心户堂,谓讲堂,闻法能清净心地故。安处于户内堂中,不能远见,但瞻垂檐与廊庑],垂檐就是屋檐;与廊庑就是走廊。[先大今小]。为什么一下子可以看到那么大,现在退回来,只看到走廊?意思就是:见为什么一下大,一下小?阿难的意思:一下大,一下小。佛陀这一段在讲什么?显见无碍,大跟小是无碍的。
[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
他就开始怀疑了,说:世尊,此见如是,它的体性本来就是周遍,一界就是平等,法界都可以,无量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看得到;咦?现在在室内,为什么这么一点点呢?唯在一室,我们的见性,本来是可以见到整个宇宙,为什么我们现在只有见到这个教室,这么小?一下子阿难就怀疑忽大,见性忽大忽然小,所以,这一段是显见无碍。
[此陈疑以请。意谓:见性既云周遍,自当一定常遍,自在无碍。此见今何如是大小不定],见性一下大,一下小呢?[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忽然成小,唯满一室]?只见一个室内,我们见性本来无量无边的看,现在变成那么一点点范围,所以,阿难怀疑说:见性忽大,一下又小,佛陀底下就开示了。阿难继续怀疑了。
[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说:为复,这个见性,是把大的见性,缩为小的见性?或者是当墙显前的时候,把它见性夹断?好会讲话!唯当墙宇,夹令断见,夹令就是把这个见性夹断了,分里面的见性、外面的见性。是不是围墙把我们的见性夹断了呢?我今不知斯义所在,就忽大忽小,碰到墙壁,好象被剪断,看不出去。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此妄情计度,求决于佛。承上遍界之见,今满一室]。承上面,全部法界都可以见,现在大变成一点点,[为复此见],或者这个见性,[因室所局,缩一界广大之见,而为一室狭小之见耶]?见性本来没有大小,为什么一下看成大,现在变成这个室内这么小呢?只见到一点点范围。[如身入卑门。必要鞠躬]。[卑门]就是矮门。[为当墙宇夹断周遍整个之见],或者是我们这个见性,被这个墙壁夹断了,截成二断。[而成内外之二耶]?分里面的见性,还有外面的见性呢?[如水筑长堤,则分彼此]。长堤就是一个内、一个外。[为复为当二句,皆有不决之意],都有怀疑不决的时候。[故求佛与决,曰:“我今不知斯义所在”]。为什么?见性一下大[即大]、一下子小[小、]一下子被缩[缩、]一下子好象被夹断,[断之义,还是缩大为小耶?还是夹令断绝耶?实未明了;愿垂弘(大也)慈,为我敷演斯义,一定所在。初阿难因尘疑碍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五》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