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妈妈念佛。所以,她每天都念三万声佛。没有漏气,往生以后十二个钟头,头顶都是热的,喔!还好!这是我碰过在家居士,头顶热得最久的一个,从断气,我每一个钟头、二个钟头,就去轻轻的碰,十二个钟头,头顶都是热的。你看!哪一个法门比净土法门更殊胜?也不认识字,也没什么大学,也没什么博士,她就这样虔诚。还好碰到一个出家的好儿子,就是我了!我就是劝她一直精进用功,就是这样子。
我妈妈有一天来厨房吃饭,就问:师父,师父,什么是禅?我好惊讶,surprise!喔!这个妈妈最近进展到禅啊,还问我,我吓一跳!刚好在我的左边,我就手指跟她比,(竖起一拇指)。她说:在哪里?在哪里?啊?大拇指是禅喔?第二指过去是什么意思?第二指过去净土啦!不然要怎么讲?难能可贵!法师的妈妈何其长进,竟然问到最上乘,她那一句我是真的被她吓到了,不愧是慧律法师的母亲!我就跟她讲:来不及了!你几岁了,八十五了,念佛,好好的劝我妈妈念佛。老人家就好骗了,南无阿弥陀佛……我说:你每一念出来,它不是念完再回向。我跟她讲:师妈,师妈!不是念完才回向喔!不是念完统统再回向喔?不是这样喔!要往生极乐世界是:我这一句佛号念出来,每一句统统要往生的喔,这才是真修行!南无阿弥陀佛,我这一念就是要往生的。不是南无阿弥陀佛~~~~也边看电视,好!回向!阿弥陀佛,这个哪里是佛法呢?佛法是:修行从诵经的每一个字开始,统统定位在极乐世界的啊,每一个字、每一句佛号,统统坚持要往生的,这个叫做修净土的。不是念完,边念边打妄想,我要往生!那中间这个过程呢?所以,要了解净土,是从心境下手,念念要提升自己的正念,不能错用心。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合暗喻;心以灵知不昧为性,有觉照之用,合明喻;学人不解依教观心,但认声教为真心,岂独迷心,亦迷其教。何以故?以所说教,认为真心故。又不但迷教,亦复不达有觉照,无觉照之用。何以故?即以声、名、句、文,无觉照之教体,为灵知不昧,有觉照之心性,觉与不觉,二者无所了别故。谓汝以缘心听法,则我所说之法,亦成缘尘,汝则迷失法性,何异执指为月,不识明暗之人?故曰:“汝亦如是”。初破所缘之法竟]。
[午二 破能缘之心]
外境,你不用管,外境本来就空。要注意你的起心动念,现在这里就是举出来。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说:如果以分别心,来听我所说的法音,来当作你的心,这个就是意识心,在为音声的分别而有。说: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如果是真心的话,它是离尘,离开这个刹那生灭的分别音声,有分别性;就是有主体性,就是真心是常住的意思。离尘无自体性叫做妄心;离尘有自体性叫做真心。你一定要好好的去体悟这一句话到底在讲什么?妄心是因尘而有;真心无关于根,也无关于尘,它永远就是这样子。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就是住一下、住一宿,便离开了,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都没有来去,名为亭主,亭主的意思就是:心性才是我们的主人,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用更贴切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的烦恼、无明卡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彻底的拔除那个观念、无明、意识型态。
[此正拔不舍缘心之疑根。分别:指听法缘心;法音:即所听声教。上科先破所缘之法,此科乃破能缘之心。谓汝虽不以所分别声教为心,若以能分别法音,为汝真心者,此心自应离却所分别法音,有能分别自性,方许为真。此暂纵,下即夺,先喻说],先比喻来说。[后法合。此喻能缘心,离尘无性],你看,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意思就是:意识心离尘没作用,它只是对境界所起的一种影像,然后落入你的心。你自心就一直起分别、一直起烦恼,而这个烦恼、分别是由境界所引起的。譬如说:谁对不起你,你三、五年后,你还是恨他;兄弟姐妹多分一点点财产,你到现在二十年,连跟他讲一句话都不要;十几年前,你弟弟做一件错事,你到现在还不原谅他,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他作不了主、他起烦恼。他认为有过去心,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他认为有现在心,现在意识攀缘心;他认为有未来心。为什么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尘所引起的相对的时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是所引起的。为什么你对你的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个男朋友、女朋友,你念念不忘,这个就是因为尘而分别。因为你有女朋友嘛!后来二个人因为起误会、或者起冲突离开了,可是,你还是念念不忘啊。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如果是见性,可就不一样,男女朋友分开了,假设说;他现在学佛了,喔!原来那个是虚幻的东西。是不是?爱他,你要让他解脱,真正的爱他,你要让他自在;你真正的爱他,一定要让他超越三界,往生净土,这是你真正的爱他,这世间人是做不到的!
法音现前不现前,如如不动的心性都是存在的,这个叫做离尘无自性体。[譬如行客],行客是代表生灭意识心,生灭意识心,刹那生、刹那灭,你的痛苦、烦恼、贪、瞋、痴心妄想,由之而起,殊不知道,这些贪、瞋、痴其实是多余的。[寄宿旅亭,不过暂时止住便去,终不常住,而掌管也亭人,是为亭主,则无所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这个[性]就是能力。此也是这样,这个也是这样,如果是真正你的心,那才不管音声,音声无关于你的真心,佛陀就是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佛不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啊!如果你以生灭意识心听法,那就是不真心,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现在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离尘有自体性就没有来去、生灭,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你现在离开佛的音声,而没有存在无分别性?无分别性,没有能力如如不动的分别;而你执着的分别。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听,意识能分别,本性也能分别。本性的分别,是眼见这一念,当下就是性;而众生没有办法控制第一念,他眼见这一下,无心就是本性,他不懂。在刹那间,刹那即是永恒。
见了这个花,产生第二念,变成:这花很漂亮,我要带回去!所以,眼睛见这个花,自性本为就能分别;可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看花,如如不动,知性能分别:这是花、这是树,可是心如如不动,就像见性的人,他照天地万物,他就像镜子一样,一样照天,一样照地,一样照树,一样照花,可是,心就是如如不动。众生不一样,众生见到这个相以后,性动一个念头,动念即乖,开始动到:这花是多么的漂亮,我要带回去,我可以送给别人啊!就开始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就来了!好!我们现在也是啊,迷了以后,看什么都执着,他认为这个尘是有自体性的。搭起来舞台,哇!跳这个热舞,现在穿得又少,电视,跳这个热舞。一切众生都认为:这个是实实在在有一个人在跳舞啊!可是,佛陀就很厉害,自性本空。你看,谁在跳舞?美女在跳舞。那美女再看看,那一层皮;那层皮再看进去是肉;肉再看进去是筋脉;筋脉再看进去是五脏肺腑;五脏六腑再看进去是骨头;骨头再看进去是水。再观照一下,咦?一个美女,她也是空啊;舞台就浊几个板子合并,把这舞台拆了,缘起,还是不可得啊!屋顶一拆,屋顶也没有、舞台也没有;音乐一放,好象有那个音乐;可是,这是科学的综合,才有这个缘起的音乐。离开这个歌星、科技,那个放音的VCD、DVD,离开这些,没有了!一个热闹的舞台,你稍微冷静一下,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万法本来就空无一物的东西,佛陀就是有这个能力,穿透一切的假相;众生就是没有办法,看什么迷什么,看什么着什么,难怪我们活得痛苦,活到去自杀!
女朋友走了,快死掉了;男朋友走了,也快死掉了;财产被录夺了,也活不下去,当然,没有钱很辛苦。这一些,在圣人的角度看起来,它都是缘起的东西,世尊叫我们要冷静。要用大般若智慧,去照见万法皆空的道理是什么,然后,你的心如如不动,你便得到常住。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真理,心中拥有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无诤就是僧。所以,学佛的每一个弟子,很容易做到的,叫做无诤三昧。就是不跟人家斗是非,无诤三昧,也就是什么是非恩怨一概放下。与自己生死没有关联的,统统放下,这一念就见性!而我们众生就是事情管太多,搞混了!
因此众生不了解,离尘无自性的道理,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自己作得了主,无关于尘。众生赞叹来,你知道赞叹的音声是幻;众生毁谤来,你知道毁谤的音声是幻,心自已做得了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离开这个声尘,没有办法作得了主的?如如不动的,真心的分别性这种能力呢?你还是受它影响。[此以法合。亦复如是者:能缘心不住,缘境之时,暂缘便去,终不久缘,故喻如客。若真是汝心,则如亭主常住,并无所去;云何离却所分别声,无有能分别之自性?此破意识缘声之心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