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三▪P5

  ..续本文上一页免死亡;你要不去碰触这个死亡,但现实也不代表你可以活多久啊,最多只有一百岁,就了不起了,现在有哪几个可以活到一百岁的?但是,我告诉你,你只要听到了正法,就算你活三十岁,从听到正法以后,你再活十年,值得!哪怕你活五年,你也值得!哪怕你活三天,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一辈子没听到佛法的人,撒手西归的时候,就什么统统不是喔!拿了全世界几十张的博士,就摆在棺材的旁边。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无论你怎么拼,尽量拼没关系啊,拼东拼西、拼天拼地、拼死拼活,就是拼出一堆骨灰。拼死拼活,就一定拼出那一堆骨头啊,没有例外!提早做心理建设跟准备,佛法就是处理这个问题。

  [上科阿难求决取舍,此科如来力为破显。破者破妄(缘心也),显者显真(见性也),此欲破缘心有还],就是有生灭、来去相。[先破所缘之法(现说法音)]。佛陀讲法就是所缘之法。[阿难不舍缘心,为重于法,若破所缘]之法音,如果破了那个阿难所缘的之法音,就[非真,而能缘自舍矣]。只要你了解说,佛所说法,只是方便的音声,重要是义理,重要的要去领悟。不是在音声、在语言、在文字上里面打转,这样永远抓不到佛法的重心。所以,哲学家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我们老得太快,但是,智慧却开的太慢。有人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痛苦,才体会了一句话:喔!生命是苦的,原来生死无常。人,他一定要经过很长远的痛苦,才体会佛陀一句话:生灭无常。原来生老病死就在我们隔壁啊,就在我们旁边,一点都不能马虎,一点都没办法回避,你就是一定要面对的。所以,学佛的人是勇敢的人, 不是逃避现实的人,他勇敢的面对这个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

  若破所缘之法音非真,不是真实的,那么,能缘之心自然就舍。[汝等尚以缘心听法,谓以能缘之心,听我所说法音。则此法亦成所缘之尘,非得法性真理]。如果加[不生灭]就更清楚,非得[不生灭]法性真理。[以法音但是能诠],那个音声只是为了表达佛的心境,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真理方是所诠],真理就是人生、宇宙毕竟空的道理。[真理即众生之心,听法能悟真理,方不负我所说,故下喻说,听法自应观心]。应当观照这一颗心。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佛陀这个比喻真是好!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如说教之人,以手指月:月亮在那边,你要看月亮,月亮就是表示我们的真心!而不要你一直在手指头里面看说:在哪边啊?在哪边?我说:在那边,是叫你看那边啦,你一直看这手指头,怎么找得到月亮,对不对?义理、音声、语言,都是善巧方便的,说:看那边,是叫你看远处的月亮!语言、文字、善巧方便,是叫你看真心啊。你一直在这个手指头,怎么看得到月亮?你一直在语言、文字、音声里面打转,不能用心去领悟佛的道理,你怎么能够明心见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说:月亮在那边?有智慧的人,抬头一望:喔!月亮果然在那边。愚痴的人说:在哪边啊?一直在找手指头,在哪里呢?这一只手指头就表示语言、音声、文字。所以,语言、音声、文字在指什么?统统在指示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月亮。彼人因指,当应看月,彼听经闻法的人,因为说法的人这一指,指出来,应当往远处、往天边看月。这个[看月]就是自当观心,应当观照自己的心性,这个就是重点。好!我再讲一遍:如说教之人,用手指指这个月亮示人,彼人,那个听经闻法的人,因为说法的人一指,应当自观其心,这样才对的,哪得在语言、音声、文字里面打转,又落入那种缠缚、不了解脱的语言、音声、文字的范畴里面。

  [上人字喻说教人];上面这个[人]是比喻说教人,说教就是说法的人。[下二人字皆喻听教人;指喻佛之声教;月喻听教人之心]。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明月;每一个人都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月亮,佛陀所说的法,就是开采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佛陀的音声就像手指,指出你心中的那一颗月亮。[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喻佛以音声,而作佛事,说出声教,直指人心,告示听教之人。彼听教人,因教自当观心,犹因指自当看月也。若听教悟心,则因指见月矣]!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错认,如果有的人,把这个指头,看这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月亮的体性。这个人不但会亡失月轮,就是见不到真心,见不到自己的心性,叫做亡失月轮。这个人不仅仅见不到自心、真心的月轮。亦亡其指,这个[指]就是教义,就是在指什么?也不知道这到底在指什么?[亡]就是不知。到底它的教义是在讲什么?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误认为那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明月。那指头叫你看明月,你却往指头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呢?

  [此喻执教迷心。若复观指,以为是月之体,此人岂惟(独也)亡失月轮不能见,亦亡其所谓指也。何以故是征,下二句是释。即以所标之指,认为明月故;法合当云]:用法来合,一个是比喻,一个是用法来合。[若复执教为心],执教就是你把语言、音声当作是你的心,这个就错了!语言、音声是生灭的,语言、音声、文字都是叫你悟那个不生灭的真心。[此听教人,岂惟不达真心,亦且不知教意,何以故?即以所缘声教,为真心故]。声教是生灭法,真心是不生不灭法。

  经文,[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说:不只是失去了指头,就是佛所说的教义;也根本不认识什么是明?什么是暗?为什么呢?就把这个手指头,当作、误认为是月亮的明性,月亮是光明的;手指头是没有光。一个月亮有光明,手指头暗,二个都分不清楚,无所了故。弄错了!把手指头当作月亮,汝亦如是,现在你也是这样子。佛陀真是会说法,真是会比喻!叫做以指见月。

  [明暗二字,喻中易知],比喻当中是很容易知道的。[法中难解。喻中不但亡指],[亡]就失去了,不认识这个手指。[并不识明暗],连明暗都不清楚。[何以故句征],这个[征]就是问。[下释不识明暗之义。即以指体之暗性],把这个手指的暗性,[认为月光之明性,自是明暗二性双迷,无所了知故。法中教合指喻,心合月喻]。[教]就是佛陀的教法,音声教法,是用手指——比喻作手指头;每一个人的心,例如就像明月,心性就像明月。如果是透过教,那么,用音声来教导;或者是名,或者是句;[名]就是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声、名、句、文,都不一样的。用音声做佛事;用佛学名相做佛事;用句子来教化做佛事;用文章来教化做佛事,教育众生。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所以,师父不是讲过吗?我现在看经典,也是遮遮眼睛而已。为什么遮遮眼睛?这个语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体悟啊。所以,悟道就是有这个好处,叫做万法尽通,没有一样可以障碍悟道的人对佛性的理解。你怎么讲常,悟道知道,你讲无常,他知道;讲有他也知道;讲空也无恙,他也知道,讲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哪一本注解写对写错,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没有办法骗得过内行人!

  有时候我看那个注解,不是这一本,就是有看了这个书,有的出来,有时候法师、居士,看了那个,喔!摇头!末法时期,真的是业障深重,反正有证悟的、没有证悟的,初学佛法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跟着他的知见,这样跑,跑到最后,发现走错了,跑到死胡同里面去了!佛陀在世的时候,外道都称为我是一切智者!尤其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弘扬正法的法师也多、居士也多,各人各有一套,大家讲起来,都可以飞天遁地的,都是有那么一回事。但是,明眼人自然知道合不合于正法,明眼人自然知道。但是,你叫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来分辨,哪个才是大善知识?哪个是恶知恶见?根本分不清楚的!他对你好,你就认为他是正知正见、正法的。因为每一个法师讲的,都认为自己是正法;每一个居士也能讲一点佛法,每一个居士,包括他的著作,也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末法叫做见浊,五浊恶世里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个叫做见浊,见浊就是知见、看法。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印刷术这么的发达。几天就可以写一部书,网路上网一看,你要的东西统统有;但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他怎么能够分辨,何者是正?何者邪?

  你讲正法的人,你去稍微批评人家一下,人家以为你是嫉妒别人,他会用秤子来秤你的,那是弘扬正法的人,就等待有缘的众生自己来了。上台讲经说法的人,还不能有批判性,强烈的批判性,会贬低自己的人格;我今天一上台就批哪个法师不对,批哪一本注解,看起来我好象是为了正法,了解师父的人:师父用心良苦!你看,有几个了解师父的用心?换另外一个角度,人家不满你的:你这个慧律法师一上台,就批这个法师、批这个居士,哪一本书不对,我看你的修养也跟他差不多!所以,变成说,你要弘扬正法的人,还得碰到那个有缘、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这个《楞严》大法,嗯!我们这个慧律法师讲的,的的确确是正法!由他来认同。像我也是一样,兄弟姐妹也是一样,当我学佛以后,我了解这个缘起法。兄弟姐妹的学佛,他们是自己来的喔,我不会跑到家里面:哎呀,这大姐是怎么样, 这个大哥又是如何,我没有的!只有我的母亲!告诉她:妈妈!你苦了一辈子,应当去极乐世界!我也很难得,完成了高等的学历,也这么样子一点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成绩,你应当去极乐世界,我一直劝我妈妈,唯一的,就是慢慢慢慢讲讲故事,我一直劝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