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叁▪P5

  ..續本文上一頁免死亡;你要不去碰觸這個死亡,但現實也不代表你可以活多久啊,最多只有一百歲,就了不起了,現在有哪幾個可以活到一百歲的?但是,我告訴你,你只要聽到了正法,就算你活叁十歲,從聽到正法以後,你再活十年,值得!哪怕你活五年,你也值得!哪怕你活叁天,孔子講:朝聞道,夕死可矣!

  我們一輩子沒聽到佛法的人,撒手西歸的時候,就什麼統統不是喔!拿了全世界幾十張的博士,就擺在棺材的旁邊。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裏,總在棺材裏。無論你怎麼拼,盡量拼沒關系啊,拼東拼西、拼天拼地、拼死拼活,就是拼出一堆骨灰。拼死拼活,就一定拼出那一堆骨頭啊,沒有例外!提早做心理建設跟准備,佛法就是處理這個問題。

  [上科阿難求決取舍,此科如來力爲破顯。破者破妄(緣心也),顯者顯真(見性也),此欲破緣心有還],就是有生滅、來去相。[先破所緣之法(現說法音)]。佛陀講法就是所緣之法。[阿難不舍緣心,爲重于法,若破所緣]之法音,如果破了那個阿難所緣的之法音,就[非真,而能緣自舍矣]。只要你了解說,佛所說法,只是方便的音聲,重要是義理,重要的要去領悟。不是在音聲、在語言、在文字上裏面打轉,這樣永遠抓不到佛法的重心。所以,哲學家講的一句話很有道理,他說:我們老得太快,但是,智慧卻開的太慢。有人經過十年、二十年的痛苦,才體會了一句話:喔!生命是苦的,原來生死無常。人,他一定要經過很長遠的痛苦,才體會佛陀一句話:生滅無常。原來生老病死就在我們隔壁啊,就在我們旁邊,一點都不能馬虎,一點都沒辦法回避,你就是一定要面對的。所以,學佛的人是勇敢的人, 不是逃避現實的人,他勇敢的面對這個生老病死的現實問題。

  若破所緣之法音非真,不是真實的,那麼,能緣之心自然就舍。[汝等尚以緣心聽法,謂以能緣之心,聽我所說法音。則此法亦成所緣之塵,非得法性真理]。如果加[不生滅]就更清楚,非得[不生滅]法性真理。[以法音但是能诠],那個音聲只是爲了表達佛的心境,千萬不要在語言、文字裏面打轉,[真理方是所诠],真理就是人生、宇宙畢竟空的道理。[真理即衆生之心,聽法能悟真理,方不負我所說,故下喻說,聽法自應觀心]。應當觀照這一顆心。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

  佛陀這個比喻真是好!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如說教之人,以手指月:月亮在那邊,你要看月亮,月亮就是表示我們的真心!而不要你一直在手指頭裏面看說:在哪邊啊?在哪邊?我說:在那邊,是叫你看那邊啦,你一直看這手指頭,怎麼找得到月亮,對不對?義理、音聲、語言,都是善巧方便的,說:看那邊,是叫你看遠處的月亮!語言、文字、善巧方便,是叫你看真心啊。你一直在這個手指頭,怎麼看得到月亮?你一直在語言、文字、音聲裏面打轉,不能用心去領悟佛的道理,你怎麼能夠明心見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說:月亮在那邊?有智慧的人,擡頭一望:喔!月亮果然在那邊。愚癡的人說:在哪邊啊?一直在找手指頭,在哪裏呢?這一只手指頭就表示語言、音聲、文字。所以,語言、音聲、文字在指什麼?統統在指示如來藏性,如來藏性就是月亮。彼人因指,當應看月,彼聽經聞法的人,因爲說法的人這一指,指出來,應當往遠處、往天邊看月。這個[看月]就是自當觀心,應當觀照自己的心性,這個就是重點。好!我再講一遍:如說教之人,用手指指這個月亮示人,彼人,那個聽經聞法的人,因爲說法的人一指,應當自觀其心,這樣才對的,哪得在語言、音聲、文字裏面打轉,又落入那種纏縛、不了解脫的語言、音聲、文字的範疇裏面。

  [上人字喻說教人];上面這個[人]是比喻說教人,說教就是說法的人。[下二人字皆喻聽教人;指喻佛之聲教;月喻聽教人之心]。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明月;每一個人都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每一個人的月亮,佛陀所說的法,就是開采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性。佛陀的音聲就像手指,指出你心中的那一顆月亮。[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喻佛以音聲,而作佛事,說出聲教,直指人心,告示聽教之人。彼聽教人,因教自當觀心,猶因指自當看月也。若聽教悟心,則因指見月矣]!

  [若複觀指,以爲月體,此人豈惟亡失月輪,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標指,爲明月故]。

  這一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錯認,如果有的人,把這個指頭,看這個指頭,把它當作是月亮的體性。這個人不但會亡失月輪,就是見不到真心,見不到自己的心性,叫做亡失月輪。這個人不僅僅見不到自心、真心的月輪。亦亡其指,這個[指]就是教義,就是在指什麼?也不知道這到底在指什麼?[亡]就是不知。到底它的教義是在講什麼?何以故?以所標指,爲明月故,誤認爲那個指頭,把它當作是明月。那指頭叫你看明月,你卻往指頭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麼時候呢?

  [此喻執教迷心。若複觀指,以爲是月之體,此人豈惟(獨也)亡失月輪不能見,亦亡其所謂指也。何以故是征,下二句是釋。即以所標之指,認爲明月故;法合當雲]:用法來合,一個是比喻,一個是用法來合。[若複執教爲心],執教就是你把語言、音聲當作是你的心,這個就錯了!語言、音聲是生滅的,語言、音聲、文字都是叫你悟那個不生滅的真心。[此聽教人,豈惟不達真心,亦且不知教意,何以故?即以所緣聲教,爲真心故]。聲教是生滅法,真心是不生不滅法。

  經文,[豈惟亡指,亦複不識明之與暗。何以故?即以指體,爲月明性,明暗二性,無所了故,汝亦如是]。

  說:不只是失去了指頭,就是佛所說的教義;也根本不認識什麼是明?什麼是暗?爲什麼呢?就把這個手指頭,當作、誤認爲是月亮的明性,月亮是光明的;手指頭是沒有光。一個月亮有光明,手指頭暗,二個都分不清楚,無所了故。弄錯了!把手指頭當作月亮,汝亦如是,現在你也是這樣子。佛陀真是會說法,真是會比喻!叫做以指見月。

  [明暗二字,喻中易知],比喻當中是很容易知道的。[法中難解。喻中不但亡指],[亡]就失去了,不認識這個手指。[並不識明暗],連明暗都不清楚。[何以故句征],這個[征]就是問。[下釋不識明暗之義。即以指體之暗性],把這個手指的暗性,[認爲月光之明性,自是明暗二性雙迷,無所了知故。法中教合指喻,心合月喻]。[教]就是佛陀的教法,音聲教法,是用手指——比喻作手指頭;每一個人的心,例如就像明月,心性就像明月。如果是透過教,那麼,用音聲來教導;或者是名,或者是句;[名]就是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聲、名、句、文,都不一樣的。用音聲做佛事;用佛學名相做佛事;用句子來教化做佛事;用文章來教化做佛事,教育衆生。

  [教以聲名句文爲體,無覺照之用],所以,師父不是講過嗎?我現在看經典,也是遮遮眼睛而已。爲什麼遮遮眼睛?這個語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體悟啊。所以,悟道就是有這個好處,叫做萬法盡通,沒有一樣可以障礙悟道的人對佛性的理解。你怎麼講常,悟道知道,你講無常,他知道;講有他也知道;講空也無恙,他也知道,講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哪一本注解寫對寫錯,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沒有辦法騙得過內行人!

  有時候我看那個注解,不是這一本,就是有看了這個書,有的出來,有時候法師、居士,看了那個,喔!搖頭!末法時期,真的是業障深重,反正有證悟的、沒有證悟的,初學佛法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跟著他的知見,這樣跑,跑到最後,發現走錯了,跑到死胡同裏面去了!佛陀在世的時候,外道都稱爲我是一切智者!尤其現在這個末法時期,弘揚正法的法師也多、居士也多,各人各有一套,大家講起來,都可以飛天遁地的,都是有那麼一回事。但是,明眼人自然知道合不合于正法,明眼人自然知道。但是,你叫一個初學佛法的人來分辨,哪個才是大善知識?哪個是惡知惡見?根本分不清楚的!他對你好,你就認爲他是正知正見、正法的。因爲每一個法師講的,都認爲自己是正法;每一個居士也能講一點佛法,每一個居士,包括他的著作,也都認爲自己才是對的!末法叫做見濁,五濁惡世裏面,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這個叫做見濁,見濁就是知見、看法。尤其是我們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印刷術這麼的發達。幾天就可以寫一部書,網路上網一看,你要的東西統統有;但是,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講,他怎麼能夠分辨,何者是正?何者邪?

  你講正法的人,你去稍微批評人家一下,人家以爲你是嫉妒別人,他會用秤子來秤你的,那是弘揚正法的人,就等待有緣的衆生自己來了。上臺講經說法的人,還不能有批判性,強烈的批判性,會貶低自己的人格;我今天一上臺就批哪個法師不對,批哪一本注解,看起來我好象是爲了正法,了解師父的人:師父用心良苦!你看,有幾個了解師父的用心?換另外一個角度,人家不滿你的:你這個慧律法師一上臺,就批這個法師、批這個居士,哪一本書不對,我看你的修養也跟他差不多!所以,變成說,你要弘揚正法的人,還得碰到那個有緣、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這個《楞嚴》大法,嗯!我們這個慧律法師講的,的的確確是正法!由他來認同。像我也是一樣,兄弟姐妹也是一樣,當我學佛以後,我了解這個緣起法。兄弟姐妹的學佛,他們是自己來的喔,我不會跑到家裏面:哎呀,這大姐是怎麼樣, 這個大哥又是如何,我沒有的!只有我的母親!告訴她:媽媽!你苦了一輩子,應當去極樂世界!我也很難得,完成了高等的學曆,也這麼樣子一點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成績,你應當去極樂世界,我一直勸我媽媽,唯一的,就是慢慢慢慢講講故事,我一直勸我…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