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面前,也没有说问讯一下世尊,他说:瞿昙!就叫佛陀的名字,你打开《楞伽经》,里面就是讲外道,狂妄还有我慢,说:瞿昙!就是直接叫佛陀的名字;虚空是有尽还是无尽?佛陀就不回答。到最后的时候,他还是很我慢、很骄傲地离开。旁边的这个徒弟实在是看不过去,世尊就说:你看!一个人心入于我慢、外道的知见,就是释迦牟尼佛来,都救不了他!所以,我们学佛道是降伏自我,我们不可以把自己变成外道,我慢就是变成外道啊!为什么?所有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空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我们心性的东西,都是我们唯心现量的东西。所以,愈学佛的人,他就愈有包容性。如果说:你修了什么宗派,没关系;今天我修了某某宗派,我就看这个宗派也不顺利;看那个宗派也不顺利;看这个道场也不顺利;看那个法师也不顺利,你小心着魔!慧律法师!您看什么有不顺的吗?没有啊,统统顺。为什么?都是我心所影现出来的,看不顺,你就是对不起我的心性,恨你就变成我自己的负担,它会反作用的。
譬如说:这是个抚尺,我们的心譬如说是大地一样的,这个心本来就是无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有攻击性、毁谤性,你就变成这样子(师父拍抚尺,啪一声),小小的。小小的逆境,你看不起别人,小小的看不起,你伤害了自己的清净心了。如果你一直想要去杀了对方,或者是一定非置对方于死地不行,打得很大声,啪!它反弹就愈大,这个就很简单,叫reaction force,叫做反作用力的。诸位!学佛是要学什么事都要看得顺,你不懂得叫做恒顺众生吗?恒顺众生就是明心见性,不跟自己的动念对抗,叫做恒顺众生;要不然,你认为恒顺众生是什么呢?你认为恒顺众生是顺一切其他的众生吗?错了!我们内心里面的念头一直生起来,叫做众生啊!为什么叫恒顺呢?就是喜悦的心。充满着喜悦的心,恒顺自己的起心动念,充满着慈悲喜舍,而不是去对抗。跟众生对抗,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我们如果了解心性是绝对的东西,哪里都是我们自己的家,伤害任何的众生,就是伤害自己;伤害任何植物,也是伤害我们自己,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这样慢慢的去理解的。为什么要恒顺众生?你跟众生过意不去,其实就是跟自己过意不去了;随喜就是功德。恒顺众生就是什么?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心境。为什么?他不跟自己作对嘛!不是恒顺那个无明喔,不是恒顺那个习气喔,是恒顺佛性喔,诸位!不要搞错了,连那个坏事你也随喜;连那个杀人放火,你在旁边:好啊!好!你完蛋了。不能弄错,恒顺众生不能搞错方向,是恒顺清净心、恒顺佛性。
[所知二字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智境。碍正知见],所知就是我们清净自性本来是无所不知,但是,因为被障住了,就是所知的智慧被障住了。因此,书读愈多的人,所知障就愈重,我是指世间人,不是指学佛人。他学习了种种语言、文字,学历愈高,有时候就愈难度,但是,一让他转过来就不得了![即能障菩提,故名所知障,又名理障,能障所证法空之理]。所以,前面讲:烦恼障就是着事相之障。理障是对法空、空性的道理不了解。[《圆觉经》云:“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二乘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则入如来大圆觉海。”又二障,据天台宗所分:烦恼障即界内见、思],就是见、思二惑。[见乃分别所起惑],分别心所起的惑。[思],思惑,[乃任运所起惑]。[任运]就是时时刻刻。[所知障,即界外尘沙、无明。尘沙谓于外境,不达唯心,遇事生执],碰到事情就会产生执着,既然是唯心,就没有东西可以执了,就没有能所了。[无明谓于所修证,不达性空,随分起爱]。
[阿难初果之人,但破我执分别,我执俱生仍在,是尚为烦恼障所缠,而所知障全未解脱,故曰:“二障所缠。”然障缠必有所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即其因也。良犹诚也],就是诚。[寂者不动摇;常者无生灭。此之心性,即是真心实性,具在众生根中。心性二字,若单用一字],用一个[心],或者用一个[性]字,也就是它是指体,也是指用,单用一个字,[则体用双兼,若双用二字],譬如说:用[心性]两个字,[则体用当分]。性就是体,心就是用。所以,佛学里面,有时候一个字、两个字,含义多少不一样。[以灵知谓之心,以不变谓之性。诚由迷此真心实性,所以认彼妄识,而为二障所缠矣]。错认我们心性为意识心。
(翻开《表解》,看下表:
二障:㈠烦恼障(就是我执)分:
一、分别我执——粗乃作意分别之惑。作意就是刻意的,也就是后天对意界的攀缘,不是指在深层的潜意识里面,深层的八识田中,微细意识,不是指这个;是指后天对境界上的执着、作意分别。五利使为体,五利使: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见惑,这个都已经讲过了。
二、俱生我执,俱生就是先天性的,人一出生,他就是我执,从小时候:这东西就是我的!到了念书,什么也是为我自己;到了长大,还是为我自己,所以,这个我执是二六时中都存在,包括晚上睡觉的时候作梦,那个我执还是断不了,还是[我]。所以,这个俱生的我执,这个意识型态是特别的强!所以,说实在话的,学佛的人要断掉这个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实在就已经够难了,就何况哪一些完全不学佛的人。所以,碰到了佛法,是非常幸运的人!
细乃是任运俱生之惑,细:微细。任运俱生:就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五钝使为体,钝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俱生我执就是思惑,分别我执就是见惑。
见思二惑又名——事障—障人天胜妙事故,障涅槃。障碍不生不灭的涅槃,断障即证故,这句话一般人看不懂,这个要加几个字,你就看得懂:若断烦恼障,即证涅槃故,它这个意思就是这样,要不然,这几个字他写得很少,你看不懂。
属于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是对根本无明讲的,枝末的意思,就像树木的树干还有树枝,树木分树干还有树枝,树干就是根本无明;树枝的话叫做枝末无明,枝末无明比较好断,这是六识所执。
㈡所知障(称为法执)
一、分别法执,就是取境所知,就是分别而起的法执(粗)乃是心外取境,不达外境唯心。认为六根、六尘、六识建立的十八界,都是实在的,而不知道这些境界其实都是唯心,这称为分别法执。
二、俱生法执(就是法爱所知)就是任运而起的,就是法爱所知,对法的贪爱,(细的)乃是自生法爱。自生法爱的意思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对某一个法特别的喜欢、特别的着。《金刚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还是要舍离的,不是让你贪着的,法是借着佛陀所讲的真理,从生死的此岸,要让你解脱到彼岸的,法不是让你执着的,法是让你还没有悟以前暂时依靠的,如果悟了,法法皆空。乃自生法爱,不达修证性空。
分别法执就是尘沙惑;俱生法执就是无明惑,又名——理障——障法空理故;——又名障菩提——断障即证故。这个要加几个字:若断所知障,即证菩提故。要不然,这几个字实在是看不懂。属于根本无明。这根本无明就像树干一样的,七识所执。属枝末无明的,就是二乘人所断,旁边写好断。属根本无明的,就是菩萨最后所断的,七识所执的。七识所执的就是分别法执,还有俱生法执,这个就非常困难了!
所知障,[所知]不是障,被障障所知智境,被障住了,障所知的智境。本来我们有无量的智慧,却被障住了,我们本来就是有佛性,本来就是佛;可是被障住了,障正知见。
七识把八识的见分执为自我,谓之法我执。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七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意思就是:在这个精神、能缘的见分上,强加一个[我],还有一个法执,就是第七意识的作用。
约本觉迷时说,就是本觉迷的那个时候来说。
上面是本觉,下面是始觉。为什么呢?后面要讲到,不必再翻一次。
[阿难已觉妄识,摇动不寂,生灭无常,故责己不知寂常心性,意欲舍妄求真,与前所求真际所诣,迥然不同。前仍认识为心,但责己不知真处],不知道真心的所在。[今闻妄识无体,乃责己不知真心],责备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真心。
[惟愿如来,哀愍穷露,无有法财曰穷]。所以,其实没有学佛的人叫做穷人;有学佛的就是富有的人,有座诸位!你们统统是富有的人,就算你们身上的金钱不多,但是,我们充满着知足、充满了智慧,听经闻法,拥有法财。[无所栖藏曰露,即贫穷孤露,无有华屋,可以安身立命也。发妙明心者],刚刚我们念过了,[即本妙元明之心。妙是寂义,明是照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若言其寂],[寂]就是空,[一段光明,照天照地]。本体是空寂,但是,它能作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若言其照],如果说它的作用,[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它的体是无形无声的。[如云栖大师所云:“寂湛常恒,灵明洞彻”者是也。此心虽是众生本有,迷不自知,故求如来,而启发之。以期破除二障也。开我道眼者:即求开见道之眼],这个[眼]不是眼睛,[属智眼],智慧之眼、[心眼、非浮尘眼根,与胜义眼根可比]。浮尘根就是我们的肉眼;胜义根就是我们眼睛的神经系统,我们今天来讲叫做视神经,叫做胜义眼根。[阿难至此,已知认见属眼],是属于心才对,阿难搞错了!这个见性属于眼睛是属于眼睛,这是阿难认错了,是属于心才是对的。[与认识为心],[识],就是妄识。[心],就是真心。把这个能推、推测、分别的妄识心,认为是自己,佛陀说:弄错了!那个是妄识心,为真心。[同一错谬],这是不对的![故求开道眼,可以辨明奢摩他路,而起微密观照,照见楞严定体。下文如来十番显见,会四科融七大,皆为发妙明心,开道眼,应其所求也。初阿难舍妄求真竟]。
[癸二 如…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