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一▪P2

  ..续本文上一页论的。

  [诣即在也。阿难所举真际之名似同]。看起来像相同,[未悟所执之心非是],没有悟到所执着的心不是,[故仍呼为真际。虽前七处被破,此时尚欲求处,所诣,即所在之处,但以己不知,求佛示其处耳。意以不能降伏邪咒者,当由不知此心所在也。阿难还是认识为心,错误非小,故佛下文,斥其非心,推其无体,令得舍妄求真也]。

  舍妄就是放下意识心,当处以无所住心,悟得绝对的本体的空性,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缘生就是无生,于无生处,即得体用一如,于见闻觉知,妙用现前。所以舍妄求真,为什么修行常常说:放下,再放下,彻底地放下?为什么修行要重复这样讲?因为众生的意识心、执着心太严重,看什么着什么……。修学佛道也是,像无头苍蝇,今天在这里好好的,上课……,突然有一个人跟他讲:某某人有大神通,他可以了解你过去、现在、未来,你几世、你前世是什么!哎呀!在这里听经闻法,都没办法了解我前世是什么!听到这个有神通的,很快就被吸引了!刚好碰到没有钱,说:某某上师来,这个咒一念,做生意很赚钱!在这里十几年了,赶快,又去了。他就这样,跑来跑去……后来才发现,这个都是生灭法的,搞神通不能了生死的、有钱不能了生死的,到最后他就会乖乖地坐在这个地方,喔!原来我师父讲的这里才叫做究竟。平常心是道,师父也从来不搞神通、也没有教你稀奇古怪的东西,原来这个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开智慧就是道。他才慢慢慢慢地体会。所以,修学佛道的人,一定要走一段很长的冤枉路,一定要像陀螺一样转……转了以后,到最后累了,歇即是菩提,好了!我就来讲堂好好的听经闻法了!为什么?很累了!

  有一个居士来到这个地方,我说:你为什么不来拜佛呢?他说:我儿子重病啊!你们这个佛祖也不会讲话啊!(笑)他说我们这个佛陀不会讲话,我当然就去问那个十八王公啊!问那个会讲话的,因为佛坐在那个地方,不会讲话,所以,他要找那些会讲话的乩童比较快!我们不能讥笑他,说这个是迷信的,为什么?在一个人碰到困境、碰到逆境、在很无奈的时候,那一些鬼神附身的,反而比较有力量,这些真理反而用不着,因为他要解决现在这个问题啊!解决现在的问题就是什么?就等于一个人重病的时候、病痛的时候,他不依正规的法则来医病,他不好好的吃中药改变体质,他去干什么?他去打吗啡,暂时止痛一下。你暂时止痛一下,对一个现在正需要的神来指示的时候,他已经很满意了,病苦的时候得到一点安慰,是不是?联考的时候得到一点安慰,就是这样子啊!还有迷信到什么?迷信到王建民明天要比赛,先去问妈祖娘娘,在那边(法师合掌念):明天王建民会不会二十胜?掷杯筊看看,喔!是允杯!严不严重?这样严重吧!为什么?我们这个佛祖不会讲话啊。人家那个马上问,马上会反应的!很迷人的!这个佛法又这么深,这要从头这样跟到尾的,很难的!所以,佛法讲的:他需要时间,快没有办法,他需要慢慢地建立正知正见、正观,慢慢的解脱;而这一解脱,就究竟的解脱!不是你去问神,暂时解决一下病苦,没有办法解决法身慧命的,没有办法的。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ju。]

  我解释一下,说:希望世尊,大慈悲哀愍,开示我等,就是我辈没有证果的、证四果阿罗汉的众生。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就是止息妄念,也就是定的意思,如何来修止观的意思,让妄念减少、烦恼减少。阐提就是让那一些断善根的众生,怎么样?隳弥戾车。[隳],就是破坏;[弥戾车]就是恶知见,彻底地摧毁那些恶知见,让一阐提断善根的,令他们得到正知正见。希望世尊开示奢摩他路,也就是让众生有正知正见,而能够摧毁一切的恶知见。恶知见就是毒,思想是很可怕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佛法本身义理很深,在初学佛法或者是没有修到深入究竟的,他根本就摸不着门,也不晓得什么叫做善知识,现在能满足他的需求的,他叫做善知识。走到一阵子的时候,他开始怀疑了,为什么?因为他上人悟得不究竟啰!所以,一开始走错路,思想是很可怕的,他又没有能力分辨什么叫做善知识、什么叫做正确的大善知识,他没有能力分别的时候,他很辛苦了!所以,答案还是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进入佛门、碰到大善知识、碰到正知正见、正法,不可能!你必需多福德、多善根、多因缘,才有办法碰到大善知识。

  [此求佛别说真处。以不知心处,大定无路可修,故愿佛发大慈心,哀怜愍念我等,久处迷途,开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即所请三名中之第一名]。我们说: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个是第一个。[为首楞严定,所依之体,即是本觉理体,天然本定,不生灭、不动摇,而能开解照了此体,是为奢摩他,微密观照]。诸位!什么叫做微密观照?念念不放过,秒秒觉知,叫做微密观照,也就是每一念都不空过,念念清清楚楚,念念觉照,念念觉知,念念正知,念念正见,念念正观,叫做微密观照,一秒、一个念头都不让它虚发、虚念,也就是都非常清楚。

  [观照即是始觉智用],开始觉悟了,智慧开始作用了,[依正因佛性,而起了因佛性,乃即定之慧也。路、即修证之道路,未悟真如实际,则此路不通。阿难欲知心处,正拟进修佛定,故急急求开奢摩他路,而不知前之征心破处,已是开奢摩他路,以所执之心非真,奢摩他路,竟被此心壅塞矣]。壅塞就是堵塞,被堵塞了。[佛下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妄识非真心,破妄识不是有体性。这一句话的意思,破妄识无体,就是真心有体。我们这一颗般若真心是有体性的,它是的确存在的,大家才能成佛啊!

  [即撤去奢摩他路之障碍;而指见显心],[见]就是见性。当下显这个心性,显这个真心。而指见显心,指出这个见性,当下显出这个真心。[会事归理],事,在旁边写:千差万别;理,就是无生。千差万别的事相,回归到无生之理。为什么讲无生?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凑合的、不实在的,叫做会事归理。会事归理,也就是会缘起,当体就是性空,万法就是缘起,就是事;性空就是理,就是无生,所以会事归理。[会相归性],会相就是万法;归性就是不生灭。万法总不能离开不生灭的心性。所以,看你怎么用功?看一切法执着,这个就是妄心;看一切法不执着、放得下,了悟是幻,就放下,这个就是性,就是一个关键。所以,凡夫见相,圣人见体,就是这个道理。凡夫见相,一直着相,是不是?众生就着相,而圣人见体,体就是不生灭,体就是万法本空了。

  [皆开奢摩他路也。令诸阐提,隳弥戾车],[隳],就是毁坏。[弥戾车]:是指恶知见,是指边地之卑贱种族,梵语愿意为言语不分明者,讲话不是很清楚的。如我国所谓的南蛮鴃舌(鴃舌jué shé)之人。鴃舌就是斥责别人说话很难听,像鴃叫一样,这个鸟叫的很难听,叫鴃舌之人。引申是指顽愚卑贱憎恶佛法之种族,对佛法很痛恨的人。憎恶佛法的种族,相传该种族住在哪里呢?在印度的西边、西方,或者是北方,有一个种族不听佛法、排斥佛法。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在印度有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佛,有三分之一的人只闻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有这样的一个圣人;而三分之一的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生长在佛同一世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世间出现了一个大圣人,叫做释迦牟尼佛。而我们生长在末法时期,算起来很悲哀了,没有与佛同世;但是也不错了,还可以听到正法!二千五百年后,人家把经典翻译成中文,我们坐在这里还吹冷气,还不错,我们真是好命啊!祖师大德为了一句、一本经典,都冒着生命的危险。

  [《涅槃经》云:[一阐提],云信不具],信底下加一个根,叫做信根不具。诸位!没有信心就什么都完了!什么法都不能入啊!对一个善知识没有信心,他怎么来呢?师父叫他说:你要好好地持戒啊!他就说:师父!你本身持戒吗?你要好好地修行啊!要好好将来做开悟喔!师父!那你开悟吗?你要好好的做善事喔,要对因果负责喔!他说:师父!那你有没有做善事?有没有对因果负责?这种徒弟怎么教得下去?你讲一句,他跟你回答十句!

  云信根不具,[或云焚烧善根,即断善根众生。隳者毁也,坏也;弥戾车],中国话叫做乐垢秽。[此云乐垢秽],乐垢秽就是喜欢肮脏的东西,干净的东西不要。[亦云恶知见。此等全不信佛法,即边邪不正知见也]。[边]就是边见,边见就是着于常见和断见,要不然就是邪知邪见,拨无因果,不正知见,叫做邪见。

  [阿难求示真际,求开奢摩他路,其意中,以从前不知此路,未成定力,故被邪咒所摄,溺于淫舍;若如来即为我等,开示奢摩他路,不仅可令我等,得成定力,而能降魔制外]。[外]就是外道。[即彼魔、外、阐提闻之],即彼魔道、外道、断善根的人闻之,[亦将破恶生善,故曰令诸信不具之众生,亦得毁灭恶知见,而得正知正见也]。毁灭恶知识,当然就是变成正知正见了。所以在这里就鼓励大家:我们身为佛弟子,要给众生正知正见,要给众生对三宝:佛、法、僧有信心,你功德无量。为什么?我们是三宝弟子。所以,这个正知正见特重要,第一步走错了,这个人肯定不能成佛,而且会着魔。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

  作是语已,无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倾]就是倾心,就是全力以赴了;[渴望]就是期盼。[翘伫]就是期待的意思。把头抬得很高叫做翘;[伫]就是期待。[翘伫]就是仰望意思,渴望听到正法,渴望听到佛陀的开示。所以,[翘伫]就是期待久的样子。钦闻示诲,[钦]就是尊敬,很恭敬的。就是印光大师讲的:佛法中要受益,都必需从恭敬心求。也就是说,对三宝有恭敬心的人,就挖到了宝;对三宝不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