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一▪P2

  ..續本文上一頁論的。

  [詣即在也。阿難所舉真際之名似同]。看起來像相同,[未悟所執之心非是],沒有悟到所執著的心不是,[故仍呼爲真際。雖前七處被破,此時尚欲求處,所詣,即所在之處,但以己不知,求佛示其處耳。意以不能降伏邪咒者,當由不知此心所在也。阿難還是認識爲心,錯誤非小,故佛下文,斥其非心,推其無體,令得舍妄求真也]。

  舍妄就是放下意識心,當處以無所住心,悟得絕對的本體的空性,就是真心的顯現。所以緣生就是無生,于無生處,即得體用一如,于見聞覺知,妙用現前。所以舍妄求真,爲什麼修行常常說:放下,再放下,徹底地放下?爲什麼修行要重複這樣講?因爲衆生的意識心、執著心太嚴重,看什麼著什麼……。修學佛道也是,像無頭蒼蠅,今天在這裏好好的,上課……,突然有一個人跟他講:某某人有大神通,他可以了解你過去、現在、未來,你幾世、你前世是什麼!哎呀!在這裏聽經聞法,都沒辦法了解我前世是什麼!聽到這個有神通的,很快就被吸引了!剛好碰到沒有錢,說:某某上師來,這個咒一念,做生意很賺錢!在這裏十幾年了,趕快,又去了。他就這樣,跑來跑去……後來才發現,這個都是生滅法的,搞神通不能了生死的、有錢不能了生死的,到最後他就會乖乖地坐在這個地方,喔!原來我師父講的這裏才叫做究竟。平常心是道,師父也從來不搞神通、也沒有教你稀奇古怪的東西,原來這個就是道,平常心就是道、開智慧就是道。他才慢慢慢慢地體會。所以,修學佛道的人,一定要走一段很長的冤枉路,一定要像陀螺一樣轉……轉了以後,到最後累了,歇即是菩提,好了!我就來講堂好好的聽經聞法了!爲什麼?很累了!

  有一個居士來到這個地方,我說:你爲什麼不來拜佛呢?他說:我兒子重病啊!你們這個佛祖也不會講話啊!(笑)他說我們這個佛陀不會講話,我當然就去問那個十八王公啊!問那個會講話的,因爲佛坐在那個地方,不會講話,所以,他要找那些會講話的乩童比較快!我們不能譏笑他,說這個是迷信的,爲什麼?在一個人碰到困境、碰到逆境、在很無奈的時候,那一些鬼神附身的,反而比較有力量,這些真理反而用不著,因爲他要解決現在這個問題啊!解決現在的問題就是什麼?就等于一個人重病的時候、病痛的時候,他不依正規的法則來醫病,他不好好的吃中藥改變體質,他去幹什麼?他去打嗎啡,暫時止痛一下。你暫時止痛一下,對一個現在正需要的神來指示的時候,他已經很滿意了,病苦的時候得到一點安慰,是不是?聯考的時候得到一點安慰,就是這樣子啊!還有迷信到什麼?迷信到王建民明天要比賽,先去問媽祖娘娘,在那邊(法師合掌念):明天王建民會不會二十勝?擲杯筊看看,喔!是允杯!嚴不嚴重?這樣嚴重吧!爲什麼?我們這個佛祖不會講話啊。人家那個馬上問,馬上會反應的!很迷人的!這個佛法又這麼深,這要從頭這樣跟到尾的,很難的!所以,佛法講的:他需要時間,快沒有辦法,他需要慢慢地建立正知正見、正觀,慢慢的解脫;而這一解脫,就究竟的解脫!不是你去問神,暫時解決一下病苦,沒有辦法解決法身慧命的,沒有辦法的。

  [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ju。]

  我解釋一下,說:希望世尊,大慈悲哀愍,開示我等,就是我輩沒有證果的、證四果阿羅漢的衆生。奢摩他翻譯成中文叫做止,就是止息妄念,也就是定的意思,如何來修止觀的意思,讓妄念減少、煩惱減少。闡提就是讓那一些斷善根的衆生,怎麼樣?隳彌戾車。[隳],就是破壞;[彌戾車]就是惡知見,徹底地摧毀那些惡知見,讓一闡提斷善根的,令他們得到正知正見。希望世尊開示奢摩他路,也就是讓衆生有正知正見,而能夠摧毀一切的惡知見。惡知見就是毒,思想是很可怕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佛法本身義理很深,在初學佛法或者是沒有修到深入究竟的,他根本就摸不著門,也不曉得什麼叫做善知識,現在能滿足他的需求的,他叫做善知識。走到一陣子的時候,他開始懷疑了,爲什麼?因爲他上人悟得不究竟啰!所以,一開始走錯路,思想是很可怕的,他又沒有能力分辨什麼叫做善知識、什麼叫做正確的大善知識,他沒有能力分別的時候,他很辛苦了!所以,答案還是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進入佛門、碰到大善知識、碰到正知正見、正法,不可能!你必需多福德、多善根、多因緣,才有辦法碰到大善知識。

  [此求佛別說真處。以不知心處,大定無路可修,故願佛發大慈心,哀憐愍念我等,久處迷途,開示我等,奢摩他路。奢摩他即所請叁名中之第一名]。我們說:奢摩他、叁摩、禅那,這個是第一個。[爲首楞嚴定,所依之體,即是本覺理體,天然本定,不生滅、不動搖,而能開解照了此體,是爲奢摩他,微密觀照]。諸位!什麼叫做微密觀照?念念不放過,秒秒覺知,叫做微密觀照,也就是每一念都不空過,念念清清楚楚,念念覺照,念念覺知,念念正知,念念正見,念念正觀,叫做微密觀照,一秒、一個念頭都不讓它虛發、虛念,也就是都非常清楚。

  [觀照即是始覺智用],開始覺悟了,智慧開始作用了,[依正因佛性,而起了因佛性,乃即定之慧也。路、即修證之道路,未悟真如實際,則此路不通。阿難欲知心處,正擬進修佛定,故急急求開奢摩他路,而不知前之征心破處,已是開奢摩他路,以所執之心非真,奢摩他路,竟被此心壅塞矣]。壅塞就是堵塞,被堵塞了。[佛下破妄識非心,破妄識無體],妄識非真心,破妄識不是有體性。這一句話的意思,破妄識無體,就是真心有體。我們這一顆般若真心是有體性的,它是的確存在的,大家才能成佛啊!

  [即撤去奢摩他路之障礙;而指見顯心],[見]就是見性。當下顯這個心性,顯這個真心。而指見顯心,指出這個見性,當下顯出這個真心。[會事歸理],事,在旁邊寫:千差萬別;理,就是無生。千差萬別的事相,回歸到無生之理。爲什麼講無生?因爲一切法都是因緣湊合的、不實在的,叫做會事歸理。會事歸理,也就是會緣起,當體就是性空,萬法就是緣起,就是事;性空就是理,就是無生,所以會事歸理。[會相歸性],會相就是萬法;歸性就是不生滅。萬法總不能離開不生滅的心性。所以,看你怎麼用功?看一切法執著,這個就是妄心;看一切法不執著、放得下,了悟是幻,就放下,這個就是性,就是一個關鍵。所以,凡夫見相,聖人見體,就是這個道理。凡夫見相,一直著相,是不是?衆生就著相,而聖人見體,體就是不生滅,體就是萬法本空了。

  [皆開奢摩他路也。令諸闡提,隳彌戾車],[隳],就是毀壞。[彌戾車]:是指惡知見,是指邊地之卑賤種族,梵語願意爲言語不分明者,講話不是很清楚的。如我國所謂的南蠻鴃舌(鴃舌jué shé)之人。鴃舌就是斥責別人說話很難聽,像鴃叫一樣,這個鳥叫的很難聽,叫鴃舌之人。引申是指頑愚卑賤憎惡佛法之種族,對佛法很痛恨的人。憎惡佛法的種族,相傳該種族住在哪裏呢?在印度的西邊、西方,或者是北方,有一個種族不聽佛法、排斥佛法。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在印度有叁分之一的人見到佛,有叁分之一的人只聞到釋迦牟尼佛這個名字,有這樣的一個聖人;而叁分之一的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生長在佛同一世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這個世間出現了一個大聖人,叫做釋迦牟尼佛。而我們生長在末法時期,算起來很悲哀了,沒有與佛同世;但是也不錯了,還可以聽到正法!二千五百年後,人家把經典翻譯成中文,我們坐在這裏還吹冷氣,還不錯,我們真是好命啊!祖師大德爲了一句、一本經典,都冒著生命的危險。

  [《涅槃經》雲:[一闡提],雲信不具],信底下加一個根,叫做信根不具。諸位!沒有信心就什麼都完了!什麼法都不能入啊!對一個善知識沒有信心,他怎麼來呢?師父叫他說:你要好好地持戒啊!他就說:師父!你本身持戒嗎?你要好好地修行啊!要好好將來做開悟喔!師父!那你開悟嗎?你要好好的做善事喔,要對因果負責喔!他說:師父!那你有沒有做善事?有沒有對因果負責?這種徒弟怎麼教得下去?你講一句,他跟你回答十句!

  雲信根不具,[或雲焚燒善根,即斷善根衆生。隳者毀也,壞也;彌戾車],中國話叫做樂垢穢。[此雲樂垢穢],樂垢穢就是喜歡肮髒的東西,幹淨的東西不要。[亦雲惡知見。此等全不信佛法,即邊邪不正知見也]。[邊]就是邊見,邊見就是著于常見和斷見,要不然就是邪知邪見,撥無因果,不正知見,叫做邪見。

  [阿難求示真際,求開奢摩他路,其意中,以從前不知此路,未成定力,故被邪咒所攝,溺于淫舍;若如來即爲我等,開示奢摩他路,不僅可令我等,得成定力,而能降魔製外]。[外]就是外道。[即彼魔、外、闡提聞之],即彼魔道、外道、斷善根的人聞之,[亦將破惡生善,故曰令諸信不具之衆生,亦得毀滅惡知見,而得正知正見也]。毀滅惡知識,當然就是變成正知正見了。所以在這裏就鼓勵大家:我們身爲佛弟子,要給衆生正知正見,要給衆生對叁寶:佛、法、僧有信心,你功德無量。爲什麼?我們是叁寶弟子。所以,這個正知正見特重要,第一步走錯了,這個人肯定不能成佛,而且會著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衆,傾渴翹伫]。

  作是語已,無體投地,及諸大衆,傾渴,[傾]就是傾心,就是全力以赴了;[渴望]就是期盼。[翹伫]就是期待的意思。把頭擡得很高叫做翹;[伫]就是期待。[翹伫]就是仰望意思,渴望聽到正法,渴望聽到佛陀的開示。所以,[翹伫]就是期待久的樣子。欽聞示誨,[欽]就是尊敬,很恭敬的。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佛法中要受益,都必需從恭敬心求。也就是說,對叁寶有恭敬心的人,就挖到了寶;對叁寶不恭…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