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问题,平常人你想想看,我们人的一生只有三种事情:第一个自欺,第二个欺人,第三个被人欺,一生就只做这三种工作,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工作,自欺、被人欺、欺人,就是这样,自欺、欺人、被人欺,一生就是做这三种工作,欺骗众生。师父!我没有问题,我已经看开了,我什么死亡我都不怕,刀子割一个洞,哇!流血了!我流血了!赶快,药赶快拿来擦,所以说,众生相就是这样,欺骗众生,你骗我,我骗你)。故不相应(真理不相应)。又心境俱绝。能所两亡(心跟境同时不存在,因为心不起心、不动念,以一颗清净心本来就没有,一切境界就是虚妄之相,不可得相,心也没有,境也没有,怎么样?能、所双亡,就知道我们今生今世没有学佛就是白活了一趟,白走一趟,我以前,刚初学佛的时候,我就感叹一句话,说:今生今世没有学佛是的人,生命是一种浪费,也是白来了一趟,白来了一趟,多余的,你吃得再好,会过去,男女的感情再好,过去,孝子贤孙,过去,无量的财富,过去,你能做什么,你能怎么样?白活了一趟,现在得到了生命,为什么说得到了生命?得到了佛法,拥有真正的生命,能所两亡)。故言如实空耳。
【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A)。非无相(B)。非非有相。非非无相(C)。非有无俱相(D)。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哇!不知在读什么?不困难!透过师父的口才、思想、慈悲心都不困难,这没有什么困难,你放心,我早就有尽量准备了,我会把你们解释得很清楚,把笔拿起来,我叫你标号你就标,一句一句来解释,这就会清清楚楚,没有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当知真如自性”,真如自性是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好!“非有相”,标A;“非无相”,标B;“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标C,第三段是C,第三个所设;“非有无俱相”,标D,然后,我们就有四个,离四句,绝百非的思想,离四句就是四句。
开始来解释:“非有相(A)”意思就是说真如自性不是虚妄之相,所以,非有相:非虚有之相,这个“有”是虚妄之相,非虚妄之相,叫做非有相,所以,“非有”的旁边写四个字:“真离妄有”。真,真如是离开虚妄的这个东西,所以,真是离开了妄有,就是“非有相”,意思就是说真如它没有任何的相,然后在“非有”的旁边写:“无”。“非有”就是“无”,“非有相”就是没有虚妄之相,意思就是真如是离开妄有的,这个“有”就是妄有,“非有”就是没有,不能说“有”,当然就是“无”。
“非无相(B)”,“非无相”这个“非”,第一个“非”字,但是,不能说:真如自性不能说没有,真如自性没有的话,就顽空了,那就断灭了,真如自性它有无量的性功德,你怎么可以说没有呢?非无相也不能说它没有,因为,他运用般若的智慧,在一切事相当中,他可以具足一切相,怎么“非无相”呢?非无相,“非无”旁边写个“有”,意思就是真如自性是有相的,有无量的性功德,他可以运用在一切相当中,“非无”就是“有”。
看C, “非非有相,非非无相”,这分两个角度来讲,我们先看,“非非有相”,注意看!第一个“非”先不要看,看“非有相”,“非有相”就是A,然后,“非非无相”,第一个“非”不要看,看“非无相”,“非无相”B,噢!原来就是说,否认前面两个就以为是真如,否认前面的非有相,否认前面的非无相,他以为是真如,意思就是说有的人以为真如是什么,所以,有的人告诉你,真如是非有相,真如是非无相,有的人,那么我把非有相、非无相全部否认掉,那就叫做真如了,意思就是说俱非,以为俱非就是真如,既然非有相,既然非无相,好,那么我把这个非有相、非有相、非无相,同时否认掉,以为俱非才是真如,所以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所以说,C是否A,否认B的同时存在。注意看!非非有相,先看那个非有相,非有的旁边画一线,然后,写:无,非有,不能说有,当然就是无了,非无相的非无,旁边写个:非无就是有。再一遍:非非有相,非有相的这个非有是“无”,那么这句话就变成非无相,那么跟B,又恢复到B的角度,那么非非无相,非无是“有”,又变成非有相,又跑到A这个地方来,所以,冠上双非,他还是不离A、B。
看D,“非有无俱相”,非亦有亦无,这个有无俱相,俱相就是同时存在,因为,前面以为俱非是真如,现在俱非既然不是真如,那么,我们晓得,他们又有人认为,同时存在也许是真如,所以,非就是无所谓,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亦有亦无是互相违背,你讲有,为什么又同时讲无,你讲我是男的,同时又讲我是女的,你讲是天,又同时说那是地,这不通的,所以说,非有无俱相,因为互相同时存在,就是互相违背,哪有这种道理,指茶杯就是茶杯,是不是?指男的就是女的,指天就变成地,指善就变成恶,不是这样子,所以说,非有无俱相的意思就是说把亦有亦无,把它同时存在,也许这样就叫做真如。整句师父再念一遍: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无所谓的一个有,不能说一个有,非无,非无相,也不无所谓的一个无,为什么讲无所谓的有,因为,真如离虚妄之有,为什么讲非无相,不能说无,真如有具足无量的性功德不可思议的妙有,不能讲无。非非有相,非非无相,无所谓的非有相,也无所谓的非无相,俱非也不是真如,否认前面的A跟B,否认非有相,否认非无相,同时非掉,同时加一个“非”字,也不能显示出真如,因为,真如不是这样子,再来,非亦有相,亦无相,哪里有、无同时存在的,这个根本就互相违背,双亦也不对,双非也不对,双非就是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就是双非,双亦也不对,就是非有无俱相,就是双亦,亦有亦无,执着亦有亦无以为是真如,也不对,离四句。然后,底下就容易了。
真如无所谓的一,一就是同相:相同之相,同,“非一相”,同相。
“非异相”,也不能说不同,如水跟波,水不离波,波不离水,真如跟妄想也不能说不同,也不能说相同。
然后,“非非一相,非非异相”,无所谓的非一相,无所谓的非异相,也是一样,属于C。
然后,“非一异俱相”,也不能说也是一,也是异同时存在,因为,简单讲真如就是离言绝思,离开一切语言,断绝一切的分别执着,不能让你讲什么,所以说,见处即真,当相即道,就是这个道理,根本就是当下那个东西,根本你怎么讲都不对,所以,众生斗争、辩论都是难免的,会讲话的人不一定能够了生死,有忍辱的人,了生死有希望,所以,与其能辩不如能忍,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忍的人,你成不了大器,没有办法,成不了大器,你再会说话,你不能忍辱也没有用,所以,要把般若的自性功夫拿出来)】
此广释空义(这是广释空的道理)。真如自性。离(一切)过绝(一切)非(离过绝非,真如的自性,没有一切的过失,没有一切的非)。众生妄执。虽有多途(为句话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出来,学佛的人跟不学佛的人,你看看那个不学佛的人,唉呀!那个没有办法,你怎么讲都对,他怎么讲都是他对,他怎么讲,他怎么样子,他一定保护自己,在这个世间我告诉诸位!争论没有办法停止,永远没有办法停止,除了你摆平了你的内心里面,过一个风和日丽天下太平的思想,这个世间没有办法摆平,摆平自己内心的烦恼,这个世界就平,摆不平内心里面,自己的烦恼,这个世间是永远争论forever,不可能没有争论,他讲的,他一定对,你怎么样都没有办法,所以说,我发现你们世间人真是很伟大,很伟大,不出家的人是太了不起,很伟大,我们出家人怕了,我们生命希望愈单纯愈好,你们有勇气在社会上磨练,你们继续,你们会成大器,我们会很怕,我们不敢,我们不敢在社会,像师父这么老实的孩子,被人吃定了,你看我多么的善良,不过,这样也好,让我认识了众生相,唉呀!没有办法讲,你怎么讲也不通,他认为他们对,我们认为我们有我们的立场,所以,众生妄执,各有各的看法,很难!所以,我觉得人有成见的时候,干脆不要解释,去吃绿豆汤,如果人对你有成见,你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你要保持那颗忍辱、欢喜的心,噢!原来众生给我的感觉就是娑婆世界不能再住下来,所以,我最近又念佛,又念得很勤,赶快跳出三界,所以,有时候我们听到众生,在描述我们生命美好的一面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我们众生的美好,总是带有迷糊。小城故事,这里说的说,谈的谈,小城故事什么真、善、美,这里已包括……。那天,电视上有唱,我们知道众生没有学佛,就是这样子,我现在学了一个高招,就是远离这些烦恼的众生,远离,你叫我说法,我说给你听,需要我,我绝对不会逃避,但是,要跟你争执,对不起!不要!我不要!电视常常讲:“我不要!”电视都这样讲。)。总摄不出此二四句。四句即成四谤(只要你执着,就成为谤法,所以,四名即成四谤,只要你执着某一种角度,你就成为谤法)。有是增益谤(你产生一个有字,那就是增益谤,佛性:不增不减的东西,你哪里有“有”的东西)。无是减损谤(你讲无的话那是减损,损伤了真如自性,真如自性不增不减的东西,哪里有减损?哪里说你一个无字可以代表,因为又有无量的性功德)。双亦相违谤(双亦就是亦有亦无叫做双亦,双亦,你怎么可以讲有跟无同时存在,相违谤)。俱非戏论谤(俱非,两个都否认掉,两个都否认掉,那是什么东西,什么都不是,那是什么?有一次,一个信徒说他爸爸是很了不起,怎么样子很伟大,可是,就是不信佛。我就问他:你爸爸是什么东西?他说:我爸爸不是东西。我说:对嘛!你爸爸就是不是东西。我爸爸是东西。那是什么东西?(法师笑)也不对!自以为是,那你认为你是什么东西。俱非是戏论谤,双亦是相违谤)。四谤即成四过(你讲就不对了…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