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讲义▪P26

  ..续本文上一页,意思就是说真如自性是唯证相应的东西,证到真如的人,他的内心里面如涌泉一般的喜悦,我们刚刚出家的时候,内心里面一直标榜:我要好好地持戒律,可是,那个烦恼,那个贪、瞋、痴没有办法降伏,因为,那时候没有看过《六祖坛经》,一直在事相上打转,以为这样叫做修行,过午、持钵、搭衣、走路要有威仪,以前都不晓得这个只是个威仪而已,真的戒是无相叫做戒,要彻底地解脱叫做戒,以前不懂,一直在事相里面持戒打转,然后,看到人家不遵守,又会诽谤人家不持戒,每天过的都是活在自我观念里面,虽然出家,可是又不懂心法,后来在《大智度论》里面看到一句竟然开悟,《大智度论》里面说,贪、嗔、痴不除是大破戒人,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贪、嗔、痴不除是大破戒人,这才真正体会到戒律学的精神是什么,原来持戒是要你破到里面,彻底地除掉你的贪,彻底地除掉我们的嗔恨心,彻底地除掉我们的愚痴,后来,知道了,然后,看到〈六祖坛经〉里面讲的:本来无一物。是不是?何处惹尘埃,慧律言下……还没大悟,不敢太大声,言下体会不错(法师笑),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噢!法的东西还是要在无相里面,不然的话,日子难过多了,像现在内心里面充满了喜悦、充满了安详,虽然有一点争论、看法不同,马上就可以摆平,很快的)。如《广百论》云(这是一本书)。复次为显世间所执诸法。皆非真实。及显外道所执不同。故说颂曰。有非有俱非。一非一双泯(有就是刚刚讲的非有相,非有就是非无相,不能说有,你讲有也不对,讲非有也不对,有,有相也不对,有相就是非无,非有也不对,非有就是无相,对不对?那只是标榜不同而已。俱非就是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底下,一也不对,非一也不对,是讲底下的非一相,非异相,一就是同相,非一就是异相,两个都除掉也不对,所以,一是相同的相,一就是讲非异相,非异就是一,非一相就是不同的相,双泯就是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随次应配属。智者达非真(随次应配属就是随着次第慢慢地去分配,有智慧的人就知道这个不是真实的,这些都是戏论)。彼论广破四宗外道(四宗就是刚刚所讲的这个,是不是?就是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是不是?外道怎么讲都离不开这个)。此约外人转计(外道以及凡夫转计执着,转就是说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无,要不然就执着非,要不就执着双亦,双非或者双亦相,也就是转计,转计就是说那个被你否定掉他就执着另外一个,这个被你否定掉,他又另外执着一个,他所能执着的不能离开这四个角度,叫做外人转计,转来转去转不出这四种情形)。不尽同也(不完全相同也)。(底下就开始解释了)言非有相者(哪一种情形叫做非有相?)。明真离妄有(真乃是离开虚妄之有,因为,有都是虚妄的,我们的真如自性是离开这些虚妄)。故说非有。虽说非有(虽然说非有)。亦非是无(也不能说无)。恐惑者(恐怕迷惑的人)。转计既非是有。即应是无。故说非无(非无也不是真如)。又恐惑者。既闻有无俱非。遂执俱非是真如法(所以说,两个都全部把它否认掉)。故说非非有。非非无(所以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又恐惑者。以俱非若存。有无随丧(两个都否认掉,那么怎么办呢?有、无都没有了)。今俱非双非。有无还立(今俱非,俱非就是说两个都把它否认掉,双非就是有两个非字,比如说,非非有相,非非无相叫做双非,今俱非双非,两个都把它否认掉,俱非就是两个都把它否认掉,双非就是变成两个非字,负负得正,双非:非非,就变成怎么样?等于没有,比如说,我慧律法师,我是一个男众,如果讲非女众,我非女众,不是女众。非非女众:不是女众,不是非女众就变成男众(女众),非非,两个非非字就没有什么作用,我看起来不会很穷,这样就是富有,我不是很穷,很穷就不富有,我不是说不很富有,你听得懂吗?我不是说不很富有,就表示无很富有,我看起来不是很穷,我也不会不很富有,双非就是连在一起,负负得正,是不是?今俱非双非,有无还立,有、无还是存在,立就是还是存在)。遂执亦有亦无(还是执着也有也无)。故说非有无俱相。俱相即双亦相(亦有亦无叫做双亦相)。意同字别(意义是相同,但文字是不同)。一异准此可知(按照上面的四种,外道所执着的四种情形)。(可知道)今四相全非(现在这四种相全部都否认掉,这个非字就是无所谓,无所谓有有相,无所谓的无相,无所谓的非有相,无所谓的非无相,也无所谓有无俱相)。即四过咸离(这四种过失全部都离)。百非尽绝(因为,你怎么演变都离不开这四句,所以,离四过就是绝百非,绝百非就是离四过,这意思是相同的)。足显真空之体耳(离一切文字之相)。

  【乃至总说(乃至总说:简单地说,乃至总说就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以前,我们作文都常常这样写,言而总之,总而言之)。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只要你有分别心就无法与真如相应,所以,同学们!你为什么不放下?你告诉我,你有什么委屈你放不下,你说你损失金钱,没有关系!你没有损失慧命,你损失了一切名利,没有关系!你有法身慧命,你损失了东西,都不值得你去烦恼,你像你家庭遭遇到很悲惨的事情,你也不需要去分别、去执着它,那是命,那是命运,那是定数,因缘果报逃不掉的,该来的,你逃不掉的,珍惜你所拥有的,对不对?珍惜你所拥有的就好了,所以,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意思就是妄心就会产生执着,执着就产生分别,分别就执着,那么都不相应,真如都与这些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离开了妄想心,就无可空,没有所谓的空)。】

  此结显空义。前顺结。末二句反结(前面是顺结,末后两句是反结)。以真如实体。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众生种种妄心。念念分别。俱属遍计执性(周遍计度,遍就是到哪里,计是一种执着性,分别心叫做计,遍就是时空的交会点,任何时空的交会点叫做遍,计就是分别心,你任何时空的交会点都有那颗分别的执着性,叫做遍计所执,简单讲就是无所不分别,无所不执着叫做遍计所执,就这个道理,是不是?)。与此真体(真如之体)皆不相应(你分别执着怎么与真如相应,放不下的人说他能修行,你认为可能吗?可能吗?所以,我们修行,会修无量阿僧祇劫,就是不肯,简单讲就是不肯。菩萨!你放下!我偏不,我要痛苦,你要让我怎样?我不能让你怎样,倒是你会痛苦过日子,卡住,执着犹如生命的休止符,犹如装氧气筒、装呼吸器,已经快临命终的人,执着犹如装氧气筒的临终的人,喘不过气来,它会让你很难过日子,我才不让它痛苦,对不对?所以,要让钱痛苦,何必让人痛苦,人家说:唉!师父!这么多东西,要搬到何时?我说:让钱痛苦,何必让人痛苦,请人来搬。(法师笑)钱痛苦就是钱给他们就好了,他会帮助我们搬,不用我们自己搬,简单讲,气不顺就是执着,呼吸困难,什么事情卡在那个地方)。今为遣妄心。故说为空(遣除我们的妄想心,所以,我们说空,所以说为空。)。非谓真体亦空(真如自性不能空)。若离妄心。诸法无寄(如果,离开妄心,你又找不到真心,则诸法无寄)。(那么)一念不生。当体寂灭(意思就是说你随一切因缘,一念不生,一念不生不能离开因缘法,当体就是当下,当下你就寂灭)。法既不有(法虽然有,但是不有)。空(也)无可空(你要逃掉它也没有,我以前在二十七、八岁,在年轻的时候念佛,念……,很奇怪,观世音菩萨都没有穿,内心里面觉得这个是大不敬之罪,拼命地:唉呀!妄想你不要来好不好,我拜托你,我对观世音菩萨是很清净的,我对他老人家是很恭敬的,怎么会有这种事情,然后,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唉!又来了!奇怪!看到阿弥陀佛脚部长毛,脚毛怎么那么长,怎么排除都排除不了,就一直在那里耿耿于怀,很痛苦!一直在那边挣扎,唉呀!我以不清净的心……,可是,我又没想,它自然就会显现出来,我也没有想到阿弥陀佛的脚长毛,他怎么会一直脚毛很长,奇怪!对阿弥陀佛实在很不恭敬,然后,一直在那边抗拒,很痛苦!用不清净的心在念佛,后来发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修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烦烦恼恼的,这个不对,唉呀!佛陀我对您不敬,忏悔不如悟道,怎么样?后来,我多行,我这个人的确很聪明,咦!妄想起来:客人!请坐!你请坐!我就请他在那里坐,我没有时间,我不跟你挣扎,我不抗拒你,你妄想起来,我就摄住那个念佛的心,你妄想起来,没关系!你尽管来,没关系!你尽管来,客人你来,眼睛瞪得很大,注意看他,来吧!我正等候着你,吃茶,伺魔(吃茶等魔来),吃茶,等你来,阿弥陀佛……,现在要找妄想找不到,念佛:阿弥陀佛……,来啊!不清净的念头,你来啊!就让你来,不理你,你像疯子,没有作用,结果,他一起来,马上就消失,妄想一起来,马上就消失,到现在,我还叫他:喂!你起来, !没有了,反正我要叫兄弟起来,他竟然没有办法,你起来、你起来,你妄想起来, ,没有作用。唉!我这个方法用对了,所以,我说:不要用抗拒的心去念佛。妄想来不要管它,你愈理它,它就愈理你,你就不要管它,不要管它,他说:师父!要怎样才能不理它,我说:这样,那你不理它不行了。因为,你不了解,师父要怎么才能不理它,我说:啊!这样,你一定要理它,因为,你会问这句就是因为你不能体会,你不理它也没有办法,你就是要理它。所以,我们念佛就是要有方法,懂得解脱的道理,噢!就是那么容易,懂得心法的人就是那么容易,不困难!所以说,空无可空)。故云实无可空也(你只要一念不生,当体即灭,法即不有,空无可空,所以说,实无可空)。一明如实空义…

《大乘起信论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