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一段是说,如果这个产生的虚空,跟挖土没有任何的关系,若虚空因凿出,因为挖才产生,那么,这个挖是应当挖出虚空。挖是应当挖出虚空,不应当挖出土,事实不然,我们是挖出土,才看到虚空。不因凿出,如果说这个虚空不是因为凿而产生的,跟凿没有任何关系,凿自出土,就是凿自己挖出土来,为什么挖出土的同时,又看到空?就表示看到空就是因为出土。所以,你讲这个虚空因为凿出,也不对!如果是凿出,应当凿出虚空,可是却凿出土,应当不是出土。如果说不凿,不跟凿有关系,跟挖没有任何的关系,为什么是同挖出土同时就见空?出土见空,表示它跟挖土有关系。挖出土来同时看到虚空,就表示挖(这个凿),跟凿有关系的。
这段再解释一下,如果说虚空是因为凿出空,那么,则凿就能出虚空的话,就不应当是挖出土才对,你应当是挖出空才对,所以,应非出土,本来要挖出虚空,却挖出来是土,所以,跟凿事实上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说跟挖出土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说这个空不是因为凿产生的,意思就是虚空跟凿没有任何的关系,自己挖出土的时候,为什么同时又见到虚空?这整段就是说:你说这个空的产生,跟(因)凿、挖出是不对;说这个虚空不因凿、挖出,也是不对!
[此破因凿不因凿,两者俱非。若谓此空,是因凿而出,则是凿出虚空],因为你说虚空的产生因凿而出,因为凿才可以挖出虚空,那么,这虚空就是被挖出来才对,为什么没有挖出虚空?[应非出土],应当不可能挖出土,应当挖出虚空,但是事实不然,是挖出土不是挖出虚空。应当不必出土,[而成空也]。才产生这个虚空,[若谓此空,不因凿出],跟凿没有关系,[与凿无干者,则凿井之时,但自出土,应不成空],也不应当产生虚空,[云何随凿,随见虚空耶]?这个虚空因凿,因不凿,都不对!
经文,[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从人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如是虚空,因何所出]?
你要好好的谛观,凿是人拿工具跟随人的手,随方运转,土因地移,因为地移动,所以,如是虚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此更教以审察谛观:井因凿出,凿从人手,随其方向,择地施工,运转而成,土因地中搬移而出;如是井内虚空,因何所出?以此空,上已辨明,既非无因自出,又非土出,又非凿出,毕竟从何所出耶]?其实都是妄识,本无来去、生灭,都是妄识。
经文,[凿、空虚实,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
凿、空虚实,凿的体是实在的,[凿]要连接[实];[空]要连接[虚],意思就是:凿的体是实的,空、虚空的体是虚的,这个实是实实在在运作的、实在在挖的。凿是实际在运作的,虚空是没有实体的,这二种不相为用,一个是实,一个是虚,不相为用,根本就没有和,也没有合。也不能像外道的虚空无因产生,虚空是有因产生的,借重着因缘,而因缘也是妄。
[凿体是实,空性是虚,一虚一实,不相为用,云何可说因缘和合而有?故曰非和非合;下二句翻上,既非和合,则不和合,故亦破云:不应说言,此空无所从来,自然而出?此即双破因缘、自然二计]。
[巳三 合会警悟]
经文,[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同也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如果这个虚空,性圆周遍,本来就不动摇,那么我们应当理解,跟前面一起谈到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均名五大,就是同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个本无生灭,不是对生灭讲的,是绝对的意思,立一个不生灭不对,这个本无生灭实在是离一切的语言,绝对的本体说的,是绝对的绝对,并不是相对的绝对;如果说本无生灭是对生灭讲的,这个不对。所以,本来就不能说有生灭还是不生不灭,这个叫做本无生灭。诸位,注意!诸法本空,本无亦空,所以这个本无生灭,那当然就本无不生不灭了。这个就这个意思,本无生灭,就是本无不生不灭,也不能立一个不生不灭,因为法性本来就空,本来就是不生不灭,本来就是绝对的无生,不能立一个不生不灭。
[佛意以此空大,合前四大,同名五大,会归藏性。诸经多惟说四大,此经点出空大,例彼四大,同名五大。当知非仅虚空,新得大名,兼显四大,昔日虽称为大,亦惟其据处处皆有,地水火风言之,而实未显互不相碍,非真大也。自今融以藏性,圆遍常住,方为真大,虽非新得大名,至今始得真大之实。若寻常谈空,虽说周遍,有色碍处,即不圆满,因色、空二法,相倾、相夺之故。今此空性,即是藏性],包括一切色法,统统是藏性,就是没有任何对立、能所,绝对叫做[圆融无碍,圆满周遍,色、空相即],色就是空,色当体即空,所以,色等同空,那么,就表示本性无所障碍;我们现在分色、分空,当然有所障。[乃是性圆周遍。此性寂然常住,本不动摇,与下无生灭同]。
[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者:此以空大,性圆周遍,本不生灭,例知现前地、水、火、风,四大均等。四大平昔,虽称周遍],[平昔]就是以往,四大以往虽然称为周遍,[未经彰显,一一称性,圆融周遍,今会同空大,同名五大]。
[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者:即言诸大一一,唯性唯真],绝对的性,绝对的真,就是没有任何能所对立,统统没有。[如前所云,性色真空,乃至性风真空等,以性融大,诸大全性,故曰皆如来藏。性真二字,即指藏性真心,诸大圆融无碍,无一而非如来藏,从本以来,元无生灭],[本]就是无始,没有任何一个开始,从无始来,本来就没有生灭,[即常住不动]。
经文,[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这个就叫你修行,意思是说你要悟到这四大跟平等法界是一样吗?很简单,看看虚空,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入?你们也应当了解,这个地、水、火、风,什么时候有出、有入?根本没有出、入,绝对的如来藏性里面,并没有这些。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
[此警令观察空大,悟明四大]。意思就是虚空没有什么出入,四大当然也没有,出入是妄。[谓阿难言,汝心昏迷;无明障心故昏,真智不起故迷。执诸法皆因四大和合而有,是不悟四大,元是如来藏,非和非合,非不和合,故令观察虚空,自可便知。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者:教以应当观察虚空,即观凿井所见之空,为因凿土而出耶?为因移土而入耶?为土有出入,空非(无也)出入耶?若悟空大,非出非入,非不出入,即可悟明四大,一一性圆周遍,非和非合],讲出入也不对,讲没有出入还是不对。[非不和合矣!如前总喻云:如水成冰,岂可说一定不和合耶]?为什么?因为借缘起而谈论;但是,缘起也是幻,缘起也是空。[如“冰还成水”,岂可说一定和合耶]?说和合不对,说不和合还是不对。在绝对的如来藏性,方便说是随缘显现;虽是随缘,其实其性本空。
[巳四 结显体用]
经文,[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在这里[空]为什么用一个[觉]呢?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为什么?因为如果说用[空]的话,那就统统一样了,就是:性空真空,那不是都一样吗?所以,这个[空]就是觉性的意思,因此用: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本性的真觉,其实就是真实的空;本性的真正的空,其实就是真实的觉悟、真正的觉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汝全不知,寓]就是含藏着[有深责之意。我如是为汝种种开示,中道了义],在此注意!中道了义就是不着一物,这是真正的中道,你不要以为有一种东西叫做中道,连中道都要破。[要汝观空得悟。汝竟全然不知,如来藏中,性具之觉,本是真体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觉。此二句,按前空大,变其文法,将前指性之空,换为觉字,空觉二字,皆指藏性。藏性具有寂、照二义],寂是体,照是用,[空是寂义,觉是照义。又复颠倒其词,将本大]就是空大,[性空之句放在下句,若不变其文,则双句皆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这样在讲什么,就分不清楚了,所以,这个写文章的人可是了不起,它有寂、照义,寂字不能用,要用照字,就是觉,在这里就是用照字。[无可分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准前可知]。
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上显全体圆融,此显大用无限]。
在座诸位,你今天把内心里面再放大得像虚空,你的生活完全自在,空性愈大,它的自在性愈大,你的喜悦的心就愈重、愈大。佛告诉我们要用喜悦的心过活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要知足的心、感恩的心来过日子。一般众生都很难用到这个,一般众生连过日子都不会,不会过。必须用喜悦、知足的心,放大胸量。意思是说空的愈多愈自在,大用就无限。
经文,[阿难,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
阿难,就像一处来凿井,他所见到的虚空,这个虚空又见到了一个井,虚空显现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井;其实并没有什么出还有入,本不动摇,也没有生灭,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什么时候现空不知道,其实并没有出跟入,而是相妄性真,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此即事以验,性圆周遍。如一处凿井,所见之空,空生一井;十方凿井,所现虚空,亦复如此。一井之空,非出非入者是也。虚空圆满,周遍十方,宁有一定方所?正由虚空,无所不遍,故成大义。非此有彼无,先无今有,不但具有大义,亦具常义,故前云:“本不动摇,本无生灭”也]。
[巳五 双拂二计]
经文,[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