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P6

  ..续本文上一页,三藏十二部经典,全部都在这八个字,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但是因缘,全部都是性空;万法所有的性空,其实都是如来藏性,只能说一说,其实没有真实义。如果没有开发我们的觉性,我们的生命就是活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吃饭、上班、下班、看电视、大便、睡觉,每天都这样子,早上起床,日复一日都是如此,吃早餐、上班、去上班以后就开始看主管的脸色,中午找个机会溜出来,吃饭。

  [迷位众生,循其所造有漏之业,则发现染空],发现染空,很简单,有钱人住的空间就比较好,没有钱的人住在水边、厕所边。每一个人住的空间就完全要看各人的福德、因缘。[如第四禅天人,厌有趣空,则现空无边处。修位众生,循其所修无漏之业,则发现净空,如第四果罗汉,灰身泯智,则现偏空涅槃。前者既循有漏之业,要不发现染空不可得;后者不循无漏之业,虽欲发现净空,亦不可得也。世间无知:此指凡、小、外道,惑为空大,是因缘所生,或执空大,乃自然而有,皆是识心分别计度,遍计执性用事,但有言说,都无真实之义。五空大竟]。

  这段有点难,师父再解释一遍,把它贯穿一遍,阿难,空性是无形的,是因为色法来衬托出虚空的空性,如舍卫国的室罗筏城,因为离河太遥远没有水,诸刹地利这些王种和地主,以及婆罗门的净志修行人,和毘舍的商人、首陀的农夫,兼颇罗堕的工艺,旃陀罗的屠夫等等,他们要新立安居的时候,一定要凿井来求水,否则没有水喝。当土地移出一尺的时候,则于中现一尺虚空;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间还得一丈的虚空,虚空的浅深,随出多少,就是会产生,土挖出来,就显现虚空。此空为当因土所出而显现?或者是因为凿而显现虚空?或者是虚空无因自己产生?阿难,若复这虚空是没有原因产生的,那么,还没有凿土以前,为什么不会现出无碍的空间出来?惟见到大地,迥无通达,可见虚空无因是没有道理的,是跟土地移动有关系的。如果虚空是因为凿土而出,那么,土出的时候,就应当看到虚空入;如果土先出,却没有看到虚空入,怎么可以说虚空是因为土而出?如果说虚空无所谓的土出,然后空来入,这种事情不存在,那就表示空跟土并没有出入相,则应当空跟土并没有异因,就是相同、不二了。无异就一定是同了,则土出的时候,挖出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挖出虚空?土移动出来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看到虚空跟着挖出来?如果空是因为凿而出来,这个凿就可以挖出空的话,应当是挖出虚空才对,不应当是挖出土。意思是这个虚空是因为凿而有的话,那么凿、挖出,凿就可以出空,应当不是出土,不应当出土而见空,所以,因凿出是不对的。

  如果说这个空不是因凿而出现的空,那么,虚空应当跟凿没有关系,为什么自己挖出来,在这个时候又可以同时出现空?意思就是凿挖出来土的这个时候,为什么土出,同时又现空?这表示跟凿有关系,所以,不因凿出是不对的。这段是因凿出不对,不因凿出也不对。因凿出的话,那挖出虚空,为什么挖出土;不因凿出的话,挖出来的土,又同时现到这个空,表示跟挖还是有关系,跟凿仍然有关系,因为挖出土同时见空啊!汝更审谛,谛审谛观,凿是人的手随方运转,土是因为地移动、移开,如是这个虚空因何所出呢?凿的体性是实,虚空是虚的,根本就不相为用,为什么?一个实体,一个空体,本来就不相为用,非和非合,不应虚空,无从自出,虚空的出是有原因的。如果虚空性圆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统统叫做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看看虚空就知道并没有出入。你全然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具之觉,本来就是真体之空;性空真觉,性具之空,就是真体之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小心眼见小量;大心眼见大量。阿难,如一井空,如一处凿井所见的虚空,这个虚空会现出一个井,这个井所现的空怎么样?非出非入,本不动摇,亦无生灭,跟十方的虚空其实都是平等,十方的虚空跟一井的空其实是一样;一井的空跟十方的虚空亦复如是。为什么?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众生的业所发现,世间所知,二乘人和权教菩萨,都认为这个是因缘,而外道的无因论的自然性,其实这个都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执着跟分别,不晓得当体即空本来就是如来藏性,没有能所,根本就没 有意识心,分别计度其实是不对的,万法跟这个空都只有言说,没有实义。

  下面这一段很重要,非常重要!《楞严经》最重要的就是要你见性,这六根的见性明天要讲,太快怕你听不来,见大跟四大不一样,见大依根,识是根尘相对产生识,你要分清楚。以前我看有的人讲《楞严经》的时候,这里弄不清楚,见大是八识的见精映在六根,所以,见大必依根;识不一样,识是依于根对尘所产生的念,这个是识。这个太重要了!又很难理解,在七大里面下面这段相当长,而且是最难理解的,所以,师父认为这一段是见性根本,是非常重要!下面我们用更长的时间好好的来发挥,才能够显现出《楞严经》的重要性。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七大即如来藏 周遍法界 第三》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