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三▪P5

  ..续本文上一页就不生,妄本来就无体。你看到什么,直入无分别处;看到什么,直入无执着处,这个就是如来藏性,但莫随境界而转。有功夫的人,直下无心便是道,无心就是没有执着心、分别心、颠倒的心,这样就契入了真如。同时要真的有那个能力,在一切病苦当中、在一切得失当中、在一切男女的欲望当中,也能如如不动。所以,当一个人见性的时候,山河大地统统平等心性,也不再什么杀、盗、淫、妄、酒,统统没有,统统放下,唯是一心。见性,心性就清净,身、口、意就会清净。

  [申二 就所例法进别合别 (分二)]

  [酉初 总成例意]

  [二 详应前文 今初]

  经文[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

  就像你今天眼睛看出去,山河大地、花草树林、日月星辰、种种国土,以及看到一切众生相,其实这些都是无始以来,心性当中,卡住了一层无明的见病。见病是什么意思?就是看什么就落入主观意识、看什么就是二分法、看什么就是能所、看什么统统执着、看什么都不顺、看什么都分别,只要看就烦恼,看男,男相;看女,女相,严重的对立、严重的烦恼,看什么着什么,就叫做见病所成。什么叫做众生?就看什么统统执着,没有一样不执着,叫做见病所成,不知道那个是虚妄不实的缘起法,都不知道!

  [此举所例法。例者同一例也,若约三番,分属进退合明,此乃第一番,进以合明;进前眚目见圆影,易知之别业,例今好眼],你的眼睛好好的,[见身界,难知之别业]。你今天眼睛好好的看,一般众生:事实就是我的根身、器界,就这么清楚明了,这当然是真的,哪里是妄呢?所以,这个就不知道难知的别业之妄。[今日目观者;就今眼前,亲住亲见之近境],一切众生都着为实际的,[山河国土,及诸众生,即所见身界,皆是无始根本见病所成之影,与圆影枝末见病之影,同一例]。意思都是见病的问题。[又皆是二字,有注家云:所见身界之相分,与能见之见分,皆是根本无明,动彼净心,而成业识,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于无相真理中,妄现所见之相分,故见、相二分,皆是根本见病所成,即影、见俱眚也]。也就是影、见俱眚,[此解于文虽顺,于义未足]。

  [结处须以见圆影,与见依、正皆是无始见病所成,于义方足]。意思就是:见圆影还有见到依正,都是无始见病所成,全部把它包括在内,这样在义理上才足够。[此属交互进退合明,进圆影合明身界,则身界固无始见病所成,与眚见圆影,同一例虚妄也;退身界合明圆影,而圆影虽为枝末见病所成,亦不离根本见病,以末由本起,亦与身界同一例见妄也。初总成例意竟]。

  [酉二 详应前文]

  经文[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楞严经》的文字这么简单,义理却是很深,这个不是中文系的来就看得懂,谁看得懂啊?没有人看得来!好!解释一下:上面的[见]就是见分,见与见[所]缘,能见所缘。[见缘]就是见所缘,当然就是相分了,简单讲就是见分与相分。似现前境,因为见分是能缘,见缘是所缘,就是相分,能缘之见分,与所缘的相分(就是见缘),似现前境。这样能所不断,好象真的看到前面的境界,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元我觉明,见所缘眚,元就是本来是出自于我,这个觉明就是觉上安一个明,不是本觉;觉上安一个明就以为是觉,就是明觉,就前面所讲的: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道理一样。

  本觉上还安一个明,叫做头上安头,本觉就本觉,是绝对的觉,不需要你去明,不必加一个动作;本觉如果再加一个动作,那么,就变成妄觉。所以,这个[觉明]就是觉上加明,就是妄觉的意思。出自于哪里呢?觉见即眚。觉上加一个觉就是妄觉,这个妄觉一产生,见就是见分,所缘就是相分,问题就出来了。眚就是转真见变成妄见,眚,因为能所就显现出来,见所缘眚,就是能缘的见分、所缘的相分,是如此的不间断,那么,真见就消失,转真见变成妄见了。觉见即眚意思是说:就算你这个妄觉、妄明所发出来的能见的见性,因为带有妄,所以叫做觉见。加一个明的觉所发出来的能见性,亦即是眚,也是有问题。它不是本觉、不是本明,它是妄觉、妄明。所以,觉见即眚,就算是觉明所发出来的能见,也就是见性的病根,因为是从妄觉发出来的。本觉明心就是本来的妙明真觉,就是本觉妙明的真心。觉缘非眚,它有妙用,所以,这个本觉的妙用一显现,就没有能所了。

  注意听!这个[缘]就是能所,就是见相二分、能所二缘。[觉]跟[缘]要分开来解释,[觉]就是本觉,当本觉觉悟到能所二缘、见相二分,是来自同一个本觉,就没有能所了,就消失了。意思就是:本觉的妙明真心遍及一切,能所二缘知道都是妄,这个觉体当然就不会堕入妄中,实在是非有眚妄见可以比,所以叫做非眚,绝对不是眚见可以比,叫做觉缘非眚。本觉妙用现前的时候,发现见相二分、能所二缘,不堕入虚妄的妄觉当中,当然就没有病了,本觉妙明真心就遍一切了,能所双亡,妄就消除,见性就没有毛病了。

  好!这整段我把它贯串起来,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这个见分与见所缘的相分,看起来有那么一回事,就像示现在前面的,真正的现在我前面的境界一样,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统统出在于:我的本觉上面还加一个明,变成了妄觉,就是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个见分以及所缘的相分,见分跟所缘产生了问题的时候,这个真见就消失了,就转真见变成妄见,就算这个妄觉所发出来的能见之见性,也是问题的见性,即是眚。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悟了,本觉妙明的真心,这个时候的本觉,悟到了能所见相二分,能缘、所缘都不可得,这个时候,真觉就没有毛病;真觉没有毛病,本觉妙明的真心就遍一切,能所二缘都是妄,知道就是绝对的觉体,这个觉体(觉性之本体)就不会堕落虚妄当中,当然就不是有眚妄见可以比,当然就是非眚。

  [初二句,妄境似有。见即见分,合上]面[以目观见。见缘即见所缘之相分,合上]面的[国土众生。此见、相二分,依自证分而起],见相二分就如同蜗牛上面两个触角,自证分如同蜗牛的身体,蜗牛的触角收回来,其实是蜗牛的一个身体而已;蜗牛的身体伸出去变成两只角,两只角其实是同一个身体,所以,用这个蜗牛来比喻非常的恰当。依自证分而起,[属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无自性,总是因缘生,无自性的。

  [依他如幻,非有似有,故曰似现前境。诘其根本],讨论、探究到它的根本原因,[元我真觉堕在妄明之中],在觉上面还加一个明,这个问题就出来了。[以为其咎,觉明二字,亦即四卷中,性觉必明],本性本来就真觉,不必加一个明,必明就是加一个明,觉上加明就是妄觉。[妄为明觉]。就是加一层功夫让它觉,那死定了,那不是本觉。[性觉即自性之觉体,本具妙明之德用,不假明而明之],如果假一个明,那就不是本觉了,本觉它自然会觉,不需要加一个明。[设若必定加明于觉体之上,则此必明一念,即是妄为,不当为而为也。即转妙明为无明,性觉成妄觉,由此妄觉,遂起见、相二分之妄。觉明乃为根本无明,诸妄总因]。在第[四卷]当中,[三种忽生相续,无不因此而成]。

  诸位看一下《楞严经表解》,忽生三种相续:

  三种相续之因就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三个。如果你没有断烦恼、没有了生死,你继续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绝对成住坏空,一直让你轮回有个地方。再来,众生相续,只要杀盗淫没有断,你就会继续来投胎,跟父母有缘,这是众生相续。众生相续以后,你怎么样?果报一直现前,业果相续。这个业果相续,杀生、杀贪为本;或者是盗贪为本;或者是淫贪、淫欲,你爱我心,我爱你心,你怜我色,我怜你色,爱来爱去,就一直堕落下去,所以,业果就相续了。所以,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只要你没有了生死、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就一直继续下去。

  [见所缘眚者:见即转相之见分],我们《大乘起信论》讲:业相、转相、现相,业相就是相分、转相就是见分、现相就是妄现境界,见就是转相之见分,[所缘即现相之相分,皆由无明之力,转真见成妄见]。那个本觉消失了、智慧消失了,统统用无明在见。[此见即眚见],见性出了问题,看什么统统不顺,看什么统统执着。[遂有所缘依、正之眚影],所以,我们看依报、看正报,统统出现问题,着为真实。[合上见病为影。觉见即眚者:接上句,谓非但所缘是眚],所缘是相分,就是能缘的觉明,[即觉明所发之能见],就是能缘,也是问题,也就是眚,[亦即是眚,以俱依无明而有,妄体本无,合上影见俱眚也]。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者:此]说[明真体非病];我们的真心本体是没有病的。[上觉字],上面这个[觉]字[指真体,下]面[觉字指妙用。缘字双摄见分、相分,能、所二缘。谓本觉妙明]的[真心,遍觉能、所二缘皆妄],妄放下就是绝对的。[此觉体自不堕妄中,实非有眚妄见可比,故曰:“非眚”,合上见眚非病]。见到了毛病,当然就不病了,把病去了。[《正脉》云:此阿难所见身境,即有两重难知:一者难知其为别业,以与众同住,彼此不异也]。我阿难这个色身,跟大众的众生同住共见啊,怎么会是妄呢?

  [二者难知其为妄见,以与众见同,信其实有也]。我阿难有,你们大家都有啊![故以前眚影],在前面讲的眚影,[两重易知者例之]。来这里比例发明出来,让大家难知变成易知。[问:身境同见,何以类眚影之别见]?身境是实实在在的,身体跟外境是实实在在的,大家都看得到,同住共见,为什么用这个眼睛的看到圆影、…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同分妄见•别业妄见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