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曰:人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我虽然是出生在野蛮的地方,[獦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知是法器,不与多说。乃云:此处要作苦行,汝到米房舂米去。]这个在六祖坛经都讲过,师父就简单念一下。[
六祖身小,碓重踏不起,]碓就是舂米的用具,[腰间要系一坠腰石,]这样可以增加重量,[才踏得起,于是米房做米八月余。
五祖一日忽见惠能,谓曰,吾思汝之见]就是你的看法。[可用,]你很有高见,你很有根机,是个法器,可用,堪称法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答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
五祖越日白众,谓吾年已老,要汝大家,作偈一首呈吾看,若悟大意,即付汝衣法,绍继祖位。
当时众皆相谓: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等可以不做。
神秀有偈,不敢送呈,经四日十三度。于是思惟,]想了又想,[若不呈偈,]交给师父,[终不得法,遂于半夜三更,写在方丈步廊壁上,从他和尚看见,若道是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出来说是我作的。
[次日五祖见偈,知是神秀所作,惜未得入门,不见自性。]没有见到自性。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依你的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根本就不可能。[无上菩提,须得言下,]当下在说话,就是一切妙用现前。[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不滞,]滞就是停顿,不会停顿。[一真一切真。汝且去!]你可以去休息了。[一两日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吾付汝衣法。
神秀退后,神思不安,]想来想去很不安,[又经数日,作偈不成。]作不出来。
[复有两日,有一童子,诵偈]诵神秀作的偈。[至碓坊过,]舂米的地方。[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是未见本性,请童子复诵一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要常常扫,扫到几时?像我们这种懒人,一次就解决,常常扫,要扫到几时?一切法不可得,就解决了!何处惹尘埃,对不对?勿使惹尘埃,这样还没办法,这个不必请五祖来,我来看也知道这个没有见性。的确如此!本性是纵横自在,要怎么惹尘埃?本性本来就空寂、不可得,可能惹尘埃?一切都是我们妄想所产生的东西。[遂问童子,此偈谁作?童子即将上事告知,是神秀上座所作,书于方丈南廊壁上,]走廊的墙壁上。[五祖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我于此舂米八月余,未曾行至堂前,望上入引至偈所。
适江州别驾]别驾就是自己驾一辆马车,就是我们所讲的刺史,有一官半职。正好遇到江州的一个官,叫做[张日用,在此看偈,惠能因不识字,乃请别驾一诵,]这官员一诵,[与童子一样,遂即叹气一声。]
意思是说没有明心见性。[张问其故,]你为什么叹气呢?[答曰:“我亦有一偈,可惜我不能书。
张曰:汝念我听,我为汝书。
念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已,张与众人,无不惊怪,嗟叹不已!]非常惊讶![各相谓言:]大家都这样说,[奇哉!不得以貌取人。
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害他,遂将鞋底擦了偈,曰:亦未见性。]这个师父很聪明,怕人家害他。[众以为然。]大家都相信师父的话。
[次日五祖,潜至碓坊,见惠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米熟否?
答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欠筛,只缺师父的印证而已。
[五祖以杖]敲三下,[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意,三更入室。祖以袈裟遮围,]遮起来,[不令人见,]怕人家害六祖。[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在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大悟,在他尚未来见五祖以前,在卖柴时听人家诵《金刚经》,他是有所悟,那叫做解悟。这个地方是证悟,不一样!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有所悟,这是解悟,但是,还没有大悟!在这里,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哎呀,这个本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这个本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这个自性实在是[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不了解,我们这颗不生不灭的心才是修行的心,才是我们起步的开始,真正成佛的因地心,那么,一切学法无益。为什么?只有增加一些经验而已,不能解脱生死。[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有情就是众生,有情的众生,如果下菩提种,因地果还生。因为他有这个因地的菩提心、因地心,到最后果就会产生,一定会按照因地的发心,与果地的觉悟是相同的。[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石头等等是无情物,本来就无种,它无性、无情,无佛性,当然就不能产生菩提的果觉。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此土就是中国。[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相信他是第几代祖师。[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证,自古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止就是到了你这一代,就不要传下去,[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悬丝就是一根头发绑很重的东西,随时会断掉。[汝须速去,]赶快离开。[恐人害汝!
惠能启白:向何处去?
祖日:逢怀则止,遇会则藏。]逢怀就是怀集县,你碰到怀集县就安住不要动;遇到四会县,就藏起来。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南中就是岭南,本来是岭南的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我不识路。
[五祖云:汝不须忧,吾自送汝。送至九江驿边,]驿就是我们现在所谓停船的站,以前来往都是骑马,下了马就是坐船,[祖令上船,祖把橹自摇。]“橹”就是桨。
[惠能曰: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
祖曰:合是吾渡汝。]“合”就是应该,应该来讲是我度你,叫做合。应该是我来度你,怎么是你来帮我摇船呢?[惠能曰: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祖曰: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大大的兴盛。[汝去三年,吾方逝去,]三年以前,五祖就知道自己要往生了。[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不要太快说法,[佛法难起。]因为佛法的因缘不简单,要遇到因缘、遇到根机利的人,不然有人会害你,法反而传不下去。[
[惠能别祖南行,五祖归,数日不上堂。
众疑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是不是无病?是不是没什么烦恼呢?[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
问曰:谁人得之?
曰:能者得之。]这个“能”就是指大彻大悟的人得去,有能力的人得去,当然是这样。
[众乃知,]大众乃知,[欲追夺其衣钵。
有一僧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慥,为众人先,]因为身体强壮,[追至]江西[大庾岭,趁及惠能。]“趁”就是追,追到了,将军一定跑得比较快嘛。惠能个子小,而且没骑马,只是坐船。
[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这是五祖传给我的信物,[可力争耶?]怎么可以让你用强夺的力量夺去呢?力争就是可以用强力夺去吗?
[能隐草莽中,]草丛中,[惠明至,提掇不动。]这个“掇”同“夺”,夺不动。
[乃唤: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这个人也算是很不要脸,本来实在是为衣而来,现成马上改口了;改说为法来,也无妨啦![惠能遂出,坐盘石上,]坐在石头上,[惠明作礼。
惠明云:望行者为吾说法,惠能曰:子]就是你,[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屏息”就是放下,别说世间有很多苦恼的事你放不下;包括你放不下的事情,统统要放下![勿生一念,]统统不要想,[吾与汝说。明良久!]惠明端坐了一些时间。“良久”就是一下子。
[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就是这个时候,[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未生前的面目,你母亲还未生你之前是什么面目?就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是我们的佛性。你只要不思善、不思恶,就是不要落入观念里面,平等心,那一念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惠明即时回光返照,言下大悟。]你看有多快?人家一句话就解决了,大悟啊!我们也是大“雾”。我的根机,我适合这个,适合言下大悟这种法,要我整天诵经典,那没有办法!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你跟我这样讲,我就开悟,这个是不可思议的法,还有密意吗?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我若跟你说,就没有秘密,[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你的秘密——不可思议的佛性、清净心就在你身上。
[惠明曰:明、在黄梅,]就是在五祖那个地方。[实未省自己面目,]省就是还没有悟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黄梅就是五祖,同拜一师。善自护持,你要保持这颗清净心。
[明又问: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就是江西省的袁州,“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县,袁州县。你到江西逢袁州则止;袁州有一个蒙山,遇蒙则居,你如果遇到蒙山,就在那个地方住下来。
[明礼辞,]辞别。[回至岭下,谓趁众曰:]“趁”就是追,要追六祖的那些人。[向陟崔鬼,]我刚才跑到有岩石不平等的土山;岩石高而不平的土山,叫崔嵬。我跑到那个地方,竟然找不到六祖![竟无踪迹,当别道寻之,]你们另外去找,他怕别人害六祖。[趁众咸以为然。]追的这些大众,都以为是真实的,就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