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父,要放弃这个执着心,对凡夫来讲不简单!这一句也是执着,自卑。学佛要有志气,一定要发很大的志气。你要学道,除了要有智慧、有慈悲、你要非常大的志气!为什么?你没办法去阻挡每一个人,人家有权利要让你烦恼,你告诉自己:我有权利不烦恼!你有权力讲,我有权力不要听。很简单,一定要很大的志气,不然你会团团转!这一点很多人没有讲到,你学道,除了要有般若智慧、慈悲心以外,还要有大志。很大的决定心,就是说要很有志气,放得下。菩萨!如果说:你今天有恩恩怨怨、纠缠不清的心理痛苦,你放得下,你能够吃亏,这样你渐渐就接受修道,进入佛清净的境界。有种种恩爱贪欲,使我们没办法放下。如果我们今天能够单刀直入,很有志气,一切法唯心所造;学佛如果没有志气,累劫不得见性,一定是如此。要难忍能忍,难舍能舍,这才是真正有办法的人!不然你要继续六道轮回吗?菩萨!“恩爱贪欲,故有轮回”你注意看这句话吗?简单讲:要断轮回,让它不生灭,你就是不能有恩爱的束缚、不能有五欲六尘执着的束缚,都不可以![爱欲既已不萌]发不出来,当然,[则翳病既除,空华自灭,故曰: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者:实相无相。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所有相是虚妄,云何我们在虚妄当中打转?在这个旋涡转不出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了解,这个“见”不当作看到,如果你悟到一切相当下就是空相,非相就是空相,你就见到你本来的面目。你不要解释说:如果你看到一切相,当下就是非相,变成用眼睛,它的含义不是这样子。如果你悟到一切相当下就是非相,就是空相,你就见到一切,见到一切什么?空性就是如来。[”若见诸相,离相而见,]离相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即见清净法身如来。]所以,修行不是很困难,怎么会困难?你见一切相,就保持如如不动的心,不受它影响;保持这颗清净心、智慧心,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禅宗开悟只要几句话就够了,哪需要搞二、三年?你就能见到清净法身的如来。[众生未悟,翳眼妄见空华,实则空华本不生,毕竟亦无灭。今心悟无生,实相妙理,于三界内外,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为什么不见少法生,不见少法灭?因为生灭不着的意思,不着生,也不着灭,当然就没有生灭。[如是忍可于心,]“忍可”就是印可,就是印证于我们的心。这个不生不灭能够印证于我们的心,感受到这个无生的气息。[名具无生忍。讲来讲去,还是要悟到无生,才没有烦恼,无生就是没有烦恼生,一切烦恼就无生。为什么?充满了智慧、慈悲,而且他还有大意志,坚强的意志;我一定要坚强![汝今谛实而听,吾当为汝宣说。三如来赞许竟。
庚四承教静听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承教静听竟。
庚五正答所问(分二)
辛初长行二 偈颂(辛初又分四)
壬初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二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三 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四 迴入尘劳几种方便(壬初又分三)癸初略明二 详示 三 结成
癸初略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正在谈恋爱的男女,或者是刚结婚;或是对感情放不下的,那么,看到这段你就了解,喔!原来生死轮回就是这样,你来照顾我,我来照顾你,因而不能脱离生死,顾来顾去,没办法!有人说:这样回去是不是要离婚,不然怎么办?不用,你就离一切相就好了,学佛不用学到去离婚,我可没有这样讲,是要你放得下!问:师父!放得下的程度是什么?是不是他去外面都不要管他、去喝酒也不要管他、去找女人也不要管他,这样叫放下?我说:这要管他,虽管他,但是,放下这个管。她说:那样怎么做,我都不会!我说:该讲的还是要讲。问:这样是不是执着?我说:这样叫做妙有,不能说是执着,不然学佛的人,不就像死人一样了?徒弟闹翻天、打架了,来问师父:师父啊,他们两个在吵架!说:无所着!这样就完了、大乱了,这样就不得了了,任徒弟大打出手,不可能的事,我一定会处理,甚至会发脾气。但是,发脾气是建立在慈悲心、无所住之上,意思不一样。所以,这个恩爱贪欲我们还是要在这个地方彻底的解决。首先恭喜三种人:一没结婚的人,二离婚的人,三丧偶的人,我们这里还特别多。不用伤心,好学佛,恩爱减少,临命终往生的希望就愈大!有的人鼓掌:还好我先生死了,小心被邻居看到,还以为我们高兴先生死了,注意点,不是这个意思。
[善男子!一切众生:指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之众生。因界外法爱不亡,]法爱就是法执不断,分段生死是指六道众生;变易生死是指声闻跟菩萨,因为界外,就是三界外的法执不断,不亡就是不断。故下文云: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连你拥有的法,都不能有一点执着的心;渐次就是慢慢的,你就会完成佛道,慢慢的就会进入圆觉的状态。连我们今天学的法都要放下,智慧就好。[从无始际者:自从最初一念不觉,妄起无明之时。心无初相可得,故谓无始际。]这是方便讲,不是究竟讲;究竟讲,无始是一种假设,没有无始。由现在推论过去,当然就是有无始,时间既然是一种错觉,无始就是一种方便,方便假设之点叫做无始,因为没有办法讲出一个开始。[由有种种恩爱贪欲者:由发业根本无明,引起润生枝末无明。]由我们无始劫以来,发出来的根本无明,叫做微细的无明,又叫做生相无明。引起润生的枝末,枝末无明叫做见思无明,是声闻跟缘觉所修的。[如,《楞严经》云:“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以是因缘,故有生死。” ]《楞严经》这部经太好了!讲《楞严经》会有魔障,圆瑛法师写《楞严经讲义》,写到最后五十种阴魔时中风,他大病两次,二次都逃过一劫。法师中风,丛林里面底下的法师,都在佛前燃香供佛,有的舍寿命要给圆瑛大师,他这本《楞严经讲义》一定要写;那时候还没有写五十种阴魔。圆瑛法师写这本《楞严经讲义》不知利益多少众生,开多少众生的道眼!我们的肉体会生老病死,这个魔不会原谅他,大众在佛前拜忏,回向给圆瑛法师,二次大病不死。到最后因为徒弟太虔诚了,一直做法会、一直拜忏、一直舍笛命,无论如何,要完成这本注解,后来病又好起来,继续写。这本《楞严经》的注解,是经过多少高僧大德痛苦的恳求,圆瑛法师才将它完成。我们现在的人,看经典也不会珍惜,没办法!现在的人,实修实证的人少,为什么?他不重法,他不尊师重道,根本没有了,那就什么都免谈了。他没有根、没有虔诚心,不知道这个法宝是人家用生命换来的,他不知道。《楞严经》说:流爱为种,流就是说:我们有这个爱念,一个人在往生以后,对这个世间三界的爱念没有办法断,“为种”是为生死的开始,纳想为胎。因为我们每一天到晚想像,所以,这个想像束缚,变成一种胎,“胎”就是一种不自由的意思。流爱为种是一种执着;纳想为胎是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观念里面,就变成一个有形的胎。“胎”就是不自由,失去自由。交媾就是男女行淫,交媾发生,一见到男女的精血和合,吸引同业。同业就是你造了什么业,譬如你造善业生天;你持五戒做人;你造畜生业,畜生业吸引过去,吸引同业。以我们现在所讲的,叫做归纳,归纳成一类。你是哪一类的众生,你就出生在哪一类,招感同业。以是因缘,所以,有这个生死,[由于欲境,]欲望的境界,[引动爱心,能令众生,生死不绝,故有轮回。初略明竟。]我们今天听到经典,我们知道,一切爱欲都是生死的根本,应当远离。
[癸二详示
【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就是因为有男女,公的、母的,有的是雌雄同体。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六道轮回就是因为淫欲跟爱。
[此详示,指依报诸世界,及正报一切种类之性。]依报就是我们的环境,正报就是我们的色身,一切种类之性。你如果出生为非洲的羚羊,就注定一辈子要被虎、豹、狮、象吃;辛巴威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公园,一切动物都在里面散养,要成长一支狮子或者是金钱豹,要牺牲三百五十支羚羊!出生在非洲动物,要每天都过那种恐怖的日子,你如果能了解动物里面的生命的连锁,你会发现这个天地业力支配得好好的。人类不吃虎、豹、狮子,但是,这个自然的定律,弱肉强食,自自然然它就会淘汰。生态到某一种程度,它就会平衡。除非亲眼看到录像,你绝对想像不到,非洲的猫会钓鱼!猫先把它的尾巴伸进水中,一发现鱼来咬了,她很快就跑上来,把鱼拖起来,鱼被拖上岸后,猫马上就把它咬死。你看多厉害,我们的头脑还比不上那支猫。为了谋生,什么招数都有,很厉害!日本人给它一个评语:人类的思想,永远没有办法进入动物的世界里面!动物求生的能力,碰到那种境界,它就有办法就会,很厉害!如果你是一条鱼,你就不会认为鱼戏莲叶是一种快乐,我们人都是一种虚伪想像的东西。到现在小学的课诵本,还写着淡水河多干净,把淡水画成绿色的,你去淡水看看,臭的!人都是虚伪的,其实在动物的生命里面都是残杀,每天互相残杀。你今天这一餐吃得好,下一餐在哪里不知道。其实看录影带也能激发我们的道心,你千万不要再来六道轮回了。一旦再来,会堕入什么身都不知道![卵、胎、湿、化,四类受生。卵,唯想生;]因为妄想而生。[胎,因情有;]情执重的人就转胎生,妄想重的人,心控制不住的人,以后出生做卵生。我们现在就是胎生,简单说,我们出生为人,就是上辈子母子的感情,夫妻、男女感情的执着,所以,这一世变成胎生。这样我们知道了,既然知道,执着就要放下,已经结婚的人,回到家里就应付一下,不要情执,一心一意,与其执着这个,不如执着阿…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