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P10

  ..續本文上一頁父,要放棄這個執著心,對凡夫來講不簡單!這一句也是執著,自卑。學佛要有志氣,一定要發很大的志氣。你要學道,除了要有智慧、有慈悲、你要非常大的志氣!爲什麼?你沒辦法去阻擋每一個人,人家有權利要讓你煩惱,你告訴自己:我有權利不煩惱!你有權力講,我有權力不要聽。很簡單,一定要很大的志氣,不然你會團團轉!這一點很多人沒有講到,你學道,除了要有般若智慧、慈悲心以外,還要有大志。很大的決定心,就是說要很有志氣,放得下。菩薩!如果說:你今天有恩恩怨怨、糾纏不清的心理痛苦,你放得下,你能夠吃虧,這樣你漸漸就接受修道,進入佛清淨的境界。有種種恩愛貪欲,使我們沒辦法放下。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單刀直入,很有志氣,一切法唯心所造;學佛如果沒有志氣,累劫不得見性,一定是如此。要難忍能忍,難舍能舍,這才是真正有辦法的人!不然你要繼續六道輪回嗎?菩薩!“恩愛貪欲,故有輪回”你注意看這句話嗎?簡單講:要斷輪回,讓它不生滅,你就是不能有恩愛的束縛、不能有五欲六塵執著的束縛,都不可以![愛欲既已不萌]發不出來,當然,[則翳病既除,空華自滅,故曰: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者:實相無相。如《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所有相是虛妄,雲何我們在虛妄當中打轉?在這個旋渦轉不出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你了解,這個“見”不當作看到,如果你悟到一切相當下就是空相,非相就是空相,你就見到你本來的面目。你不要解釋說:如果你看到一切相,當下就是非相,變成用眼睛,它的含義不是這樣子。如果你悟到一切相當下就是非相,就是空相,你就見到一切,見到一切什麼?空性就是如來。[”若見諸相,離相而見,]離相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即見清淨法身如來。]所以,修行不是很困難,怎麼會困難?你見一切相,就保持如如不動的心,不受它影響;保持這顆清淨心、智慧心,這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禅宗開悟只要幾句話就夠了,哪需要搞二、叁年?你就能見到清淨法身的如來。[衆生未悟,翳眼妄見空華,實則空華本不生,畢竟亦無滅。今心悟無生,實相妙理,于叁界內外,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爲什麼不見少法生,不見少法滅?因爲生滅不著的意思,不著生,也不著滅,當然就沒有生滅。[如是忍可于心,]“忍可”就是印可,就是印證于我們的心。這個不生不滅能夠印證于我們的心,感受到這個無生的氣息。[名具無生忍。講來講去,還是要悟到無生,才沒有煩惱,無生就是沒有煩惱生,一切煩惱就無生。爲什麼?充滿了智慧、慈悲,而且他還有大意志,堅強的意志;我一定要堅強![汝今谛實而聽,吾當爲汝宣說。叁如來贊許竟。

  庚四承教靜聽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四承教靜聽竟。

  庚五正答所問(分二)

  辛初長行二 偈頌(辛初又分四)

  壬初雲何當斷輪回根本二 于諸輪回有幾種性]叁 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四 迴入塵勞幾種方便(壬初又分叁)癸初略明二 詳示 叁 結成

  癸初略明

  【“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正在談戀愛的男女,或者是剛結婚;或是對感情放不下的,那麼,看到這段你就了解,喔!原來生死輪回就是這樣,你來照顧我,我來照顧你,因而不能脫離生死,顧來顧去,沒辦法!有人說:這樣回去是不是要離婚,不然怎麼辦?不用,你就離一切相就好了,學佛不用學到去離婚,我可沒有這樣講,是要你放得下!問:師父!放得下的程度是什麼?是不是他去外面都不要管他、去喝酒也不要管他、去找女人也不要管他,這樣叫放下?我說:這要管他,雖管他,但是,放下這個管。她說:那樣怎麼做,我都不會!我說:該講的還是要講。問:這樣是不是執著?我說:這樣叫做妙有,不能說是執著,不然學佛的人,不就像死人一樣了?徒弟鬧翻天、打架了,來問師父:師父啊,他們兩個在吵架!說:無所著!這樣就完了、大亂了,這樣就不得了了,任徒弟大打出手,不可能的事,我一定會處理,甚至會發脾氣。但是,發脾氣是建立在慈悲心、無所住之上,意思不一樣。所以,這個恩愛貪欲我們還是要在這個地方徹底的解決。首先恭喜叁種人:一沒結婚的人,二離婚的人,叁喪偶的人,我們這裏還特別多。不用傷心,好學佛,恩愛減少,臨命終往生的希望就愈大!有的人鼓掌:還好我先生死了,小心被鄰居看到,還以爲我們高興先生死了,注意點,不是這個意思。

  [善男子!一切衆生:指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之衆生。因界外法愛不亡,]法愛就是法執不斷,分段生死是指六道衆生;變易生死是指聲聞跟菩薩,因爲界外,就是叁界外的法執不斷,不亡就是不斷。故下文雲: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連你擁有的法,都不能有一點執著的心;漸次就是慢慢的,你就會完成佛道,慢慢的就會進入圓覺的狀態。連我們今天學的法都要放下,智慧就好。[從無始際者:自從最初一念不覺,妄起無明之時。心無初相可得,故謂無始際。]這是方便講,不是究竟講;究竟講,無始是一種假設,沒有無始。由現在推論過去,當然就是有無始,時間既然是一種錯覺,無始就是一種方便,方便假設之點叫做無始,因爲沒有辦法講出一個開始。[由有種種恩愛貪欲者:由發業根本無明,引起潤生枝末無明。]由我們無始劫以來,發出來的根本無明,叫做微細的無明,又叫做生相無明。引起潤生的枝末,枝末無明叫做見思無明,是聲聞跟緣覺所修的。[如,《楞嚴經》雲:“流愛爲種,納想爲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以是因緣,故有生死。” ]《楞嚴經》這部經太好了!講《楞嚴經》會有魔障,圓瑛法師寫《楞嚴經講義》,寫到最後五十種陰魔時中風,他大病兩次,二次都逃過一劫。法師中風,叢林裏面底下的法師,都在佛前燃香供佛,有的舍壽命要給圓瑛大師,他這本《楞嚴經講義》一定要寫;那時候還沒有寫五十種陰魔。圓瑛法師寫這本《楞嚴經講義》不知利益多少衆生,開多少衆生的道眼!我們的肉體會生老病死,這個魔不會原諒他,大衆在佛前拜忏,回向給圓瑛法師,二次大病不死。到最後因爲徒弟太虔誠了,一直做法會、一直拜忏、一直舍笛命,無論如何,要完成這本注解,後來病又好起來,繼續寫。這本《楞嚴經》的注解,是經過多少高僧大德痛苦的懇求,圓瑛法師才將它完成。我們現在的人,看經典也不會珍惜,沒辦法!現在的人,實修實證的人少,爲什麼?他不重法,他不尊師重道,根本沒有了,那就什麼都免談了。他沒有根、沒有虔誠心,不知道這個法寶是人家用生命換來的,他不知道。《楞嚴經》說:流愛爲種,流就是說:我們有這個愛念,一個人在往生以後,對這個世間叁界的愛念沒有辦法斷,“爲種”是爲生死的開始,納想爲胎。因爲我們每一天到晚想像,所以,這個想像束縛,變成一種胎,“胎”就是一種不自由的意思。流愛爲種是一種執著;納想爲胎是把自己束縛在某一種觀念裏面,就變成一個有形的胎。“胎”就是不自由,失去自由。交媾就是男女行淫,交媾發生,一見到男女的精血和合,吸引同業。同業就是你造了什麼業,譬如你造善業生天;你持五戒做人;你造畜生業,畜生業吸引過去,吸引同業。以我們現在所講的,叫做歸納,歸納成一類。你是哪一類的衆生,你就出生在哪一類,招感同業。以是因緣,所以,有這個生死,[由于欲境,]欲望的境界,[引動愛心,能令衆生,生死不絕,故有輪回。初略明竟。]我們今天聽到經典,我們知道,一切愛欲都是生死的根本,應當遠離。

  [癸二詳示

  【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就是因爲有男女,公的、母的,有的是雌雄同體。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爲根本。】]六道輪回就是因爲淫欲跟愛。

  [此詳示,指依報諸世界,及正報一切種類之性。]依報就是我們的環境,正報就是我們的色身,一切種類之性。你如果出生爲非洲的羚羊,就注定一輩子要被虎、豹、獅、象吃;辛巴威是非洲的一個國家公園,一切動物都在裏面散養,要成長一支獅子或者是金錢豹,要犧牲叁百五十支羚羊!出生在非洲動物,要每天都過那種恐怖的日子,你如果能了解動物裏面的生命的連鎖,你會發現這個天地業力支配得好好的。人類不吃虎、豹、獅子,但是,這個自然的定律,弱肉強食,自自然然它就會淘汰。生態到某一種程度,它就會平衡。除非親眼看到錄像,你絕對想像不到,非洲的貓會釣魚!貓先把它的尾巴伸進水中,一發現魚來咬了,她很快就跑上來,把魚拖起來,魚被拖上岸後,貓馬上就把它咬死。你看多厲害,我們的頭腦還比不上那支貓。爲了謀生,什麼招數都有,很厲害!日本人給它一個評語:人類的思想,永遠沒有辦法進入動物的世界裏面!動物求生的能力,碰到那種境界,它就有辦法就會,很厲害!如果你是一條魚,你就不會認爲魚戲蓮葉是一種快樂,我們人都是一種虛僞想像的東西。到現在小學的課誦本,還寫著淡水河多幹淨,把淡水畫成綠色的,你去淡水看看,臭的!人都是虛僞的,其實在動物的生命裏面都是殘殺,每天互相殘殺。你今天這一餐吃得好,下一餐在哪裏不知道。其實看錄影帶也能激發我們的道心,你千萬不要再來六道輪回了。一旦再來,會墮入什麼身都不知道![卵、胎、濕、化,四類受生。卵,唯想生;]因爲妄想而生。[胎,因情有;]情執重的人就轉胎生,妄想重的人,心控製不住的人,以後出生做卵生。我們現在就是胎生,簡單說,我們出生爲人,就是上輩子母子的感情,夫妻、男女感情的執著,所以,這一世變成胎生。這樣我們知道了,既然知道,執著就要放下,已經結婚的人,回到家裏就應付一下,不要情執,一心一意,與其執著這個,不如執著阿…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