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单讲就是要具足正慧。
[佛具同体大悲,为有情]有情就是迷了的世间[、正觉]是悟的世间,有情世间跟正觉的世间,一个是生灭法,一个是不生不灭,[二世间之尊。]就是佛,佛具足同体大悲。[广为菩萨开秘密藏者:菩萨,指现前所为之机,如金刚藏等皆是也。圆觉覆于轮回,]就是我们的圆觉自性。“覆”就是被盖覆、被盖着,被六道轮回盖覆了。[非机不说,]没有对机,佛就不说;非机,如果不对机,你讲了就闲言语,多的,他听不懂,说法不对机。[故为秘藏。纵说亦不显了,]就算是说了,也不显了,也没有很显示出来。故为密藏。前致三难,]就是三问。[喻说法说,]用譬喻来说、用法来说,[重重开示,]一次又一次的开示,[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如云驶月运,]其实是云在动,月并没有动。[舟行岸移等,悟得真随妄转,分别邪正。]船一行,岸好象从后面一直往前走,其实是船在动,两边的岸并没有动。船是譬如生灭法,岸是譬喻,我们如果用生灭心,就无法令圆觉性定住。我们如果[悟得真随妄转,分别邪正]分得清清楚楚,不仅能利益现在圆觉会上与会大众,[不仅利益现会,兼亦遐被当来。]“遐被”就是远被,可以影响到未来。[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者:]我们现在就是末世,所以,末世没有地方可以参,就必须要依法,依佛所说的法修持。[能施末法之世,发菩提心,修行圆觉之众生,辨识]分别清楚,[修道之眼,以正慧决定,邪正分明,得无所畏也。]当然,我们如果悟到本性、圆觉自性,我们就有正确的智慧,邪正就分得很清楚,你就得无所畏。[涅槃、是佛所证断果,转二种生死而成,]涅槃是佛所证的断果,就是因断惑而证果,断果;转二死,转二种生死而成,[故名为大。]转烦恼障跟菩提障;转分段生死跟转变易生死,转这二种生死,故名为大。[生决定信者:于此大涅槃,生决定信心,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而起月运、岸移等循环之见。初庆前竟。]我们如果悟到这世间是生灭法,一念放下就进入不生不灭的空性,虽遭受一切果报,他不会感觉痛苦,能化一切境界,变成一种增上缘。过去有一个高僧,结婚之后才出家;以前古人都会有自己的画像,他出家之后,将他太太画像带着挂在前面,他没有放佛像,而是放他太太的画像;他的同参道友都毁谤他,瞧不起他,说他愧为修行人,感情仍然断不了。有时候这个高僧看他太太画像还会掉眼泪,更增加别人对他的轻视。经过十年的修行,还是没人了解他,到最后,他跟大众说:我要回去了!那些同参道友都很惊讶,他宣布他要入涅槃。人家说:哪一个要入涅槃啊?说:就是平时,都将他太太的画像放在前面,每天看的那个!嗯?他这样能自知时至,样样都放得下?入涅槃时间到了,自己都知道?以前轻视他的人都赶来说:你且慢入涅槃,我请问你,你是出家人,怎么对感情还看不开?怎么把你太太的画像每天挂在前面。他说:我每天看这个画像,是感叹众生可怜,以前我也是束缚在感情里。那你为什么看画像哭?他说:我是怜惜她,不能像我一样出家修行,仍然在六道轮回。那你为什么连续看这么久,不看佛呢?他说:因为即心就是佛,佛不用我看他、怜惜他,我是以慈眼视众生。别人所看的,跟他的心境是完全不同,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所以,他说莫以凡夫眼,测度圣人境,不要用凡夫的眼光,来测试圣人的境界。讲完后,一刹那之间,就离开这个娑婆世界,马上就断气了,就坐在那个地方。我们人的修持,常常会因为我们的爱见、执着;就是用我们的我见,以为别人都没有修行,别人所做的都违背因果,甚至会曲解别人,我们不必如此。我们修我们的,我们为什会六道轮回?因为在生灭法里面放不下,起循环见。别人有修没修,对我们不重要,我们自己有不有修行,这才是最重要,因为生死是我们自己要解决的事。所以,修行第一个要放下的就是爱见,经典就讲得很清楚了,爱见就是执着你自己的看法,一定要放下;爱见不放下的人,再怎么努力修行,一样没办法!再怎么努力修行,一样没办法!
[辛二请后
【“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若诸菩萨及末世的众生,要进入如来的境界;大寂灭就是说:永远不会受动摇,因为他离一切相、空一切相,毕竟不可得的境界。海是比喻很大,没有尽端的意思,大寂灭海就是所谓的涅槃,大涅槃的意思。云何当断轮回的根本呢?要怎么断轮回的根本?
据前章,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弥勒闻说此语,心已明悟,代为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致问:]他怎么问呢?他问:[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我们今天要跳出轮回,要先断轮回的根本。[前云: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此云游于大涅槃海,具含万德,故喻如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者,前章云:有作思惟,从有心起,是的指六识,未曾显了而说,故请问:云何当断轮回根本?按世尊答处,而云由有诸欲,助发爱性,]因为我们有这个欲望,助发我们的爱性,就是执着性。因为我们先天性就是有欲望,欲望加上爱欲的追求,[能令生死相续,此总陈所请也。
【“于诸轮回有几种性?]几种性就是哪几种根性?是声闻性或是菩萨性?或是外道的性呢?[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我们要回入轮回,就是为了教化众生,再来世间度化众生;尘劳当然就是众生轮回的地方。要设几种教化的方便来度脱众生?也就是要有二、三种。[
此别陈所请有三:一曰:于诸轮回,有几种性?因前章云: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故此问轮回之性,共有几种?二曰:修佛菩提,几等差别?意谓既识轮回之苦,必须依解起修,速求证入佛果菩提,未知其中,有几等差别?三曰: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上问大智修证菩提,此问大悲回入尘劳世间,当设几种方便,教化众生。
【“惟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削平寇乱叫做肃清,在这里意思就是除去对立、入于平等,就具足有智慧之目。所以,慧目肃清,这应该倒过来念。肃就是除掉,我们如果除掉对立,就能进入平等,你就有智慧之眼,叫做慧目肃清。古人写文章,有时候也用倒装句,还是要有一点文学的程度。[照耀心镜,]照彻我们的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能够圆满悟到如来无上的知见。
[惟愿如来,不舍救世大悲心,使断爱欲之因,得出轮回之苦。令诸修行,一切新学菩萨,以及末世初心众生,慧目]由这个正慧,然后除去敌对[肃清,照耀心镜者:]通过智慧的妙,所以,[有慧目,即能照之慧眼,不向外出流,]出流就是[攀缘尘境,乃向内返观,所以,要常常看我们的内心,观照我们的内心。[照耀心镜,以心净如镜,而能映现万法,了知法法惟心,故曰:圆悟如来,无上知见。是谓正知,无所不知,正见、无所不见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正陈请词境。
庚三如来赞许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为这些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希望如来能回答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清净智慧之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永远断轮回。[心悟实相,]心悟到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很慈悲,有问必答。
[当尔之时,弥勒请问已竟,即告之曰善哉善哉者:赞其所问,近益现会,远被末世,故重言之。汝等,指弥勒等,乃能为诸新学菩萨及末世初心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者:谓一乘如来知见,]一乘就是绝对、实相。在《圆觉经》里面讲叫做圆觉,所谓的圆觉,如来的知见。[此是甚深幽奥秘密之义,微妙难思。佛于渐教门中,]渐教有这个次第。[久默斯要,]久默就是不明宣,久久不开口,不明显的把它宣说出来,很重要的地方。[不常演说。今既广为菩萨开秘密藏,能令诸新学菩萨,洁清正慧之目。爱欲不萌于心,]“萌”就是发出,我们的爱欲发自于心。所以说,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法就是说我们依法修持,离欲尊,能够离开欲望、烦恼的束缚。爱欲就是一切欲望,深深的执着五欲叫做爱欲。那么,这个五欲就不萌,就不会产生在我们的心里。所以,还是要以法、真理,来洗清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无明。[无有翳病,]“翳”就是眼睛有病,看东西不清楚叫做翳病。[及令一切,末世初心众生,永断轮回。如下文云:由有种种恩爱贪欲,]这四个字,[故有轮回。]“恩爱贪欲”你说你想要脱离六道轮回,恩爱就是指夫妻、男女、亲戚朋友的恩爱。弘一律师要出家的时候,他日本的太太抱着孩子,到虎跑寺去找弘一律师,弘一律师不跟她见面。说:你就当作我得虐疾病死了!弘一律师出家以后,夫妻之情全部断掉,不简单!世间人讲:这是很残忍的人!但是,他能成为一代伟人,能够烧出一千七百多颗舍利子,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弘一律师火化的时候,金光万道,这是有记载的,恩爱断。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恩爱不断。所以,宁可让人说我们无情没关系,不要让人说我们不慈悲,那就很糟糕了!人家如果骂你:你这个人很无情!这样没关系,因为情是一种执着。如果人家说:你这个人很没有慈悲心!那就很糟糕!学佛的人竟然没有慈悲心!无情没关系,但是,不能没有慈悲。再来,贪欲,贪着五欲六尘,认为跟自己不合的就是魔。贪欲就是说:执着自己的欲望。与自己的看法相违背的,都把人家讲作是魔,别人都不对,占有欲嘛!所以,恩爱贪欲就包括一切。这个就是不能舍,舍不掉。所以,我常常听他们讲:师…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