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P8

  ..续本文上一页,不如一个大彻大悟的圣者。为什么?你没有大彻大悟等于零,他也没有大彻大悟,你想想看,一群没有悟的人,关上一百年,他会悟吗?你看有可能吗?一群没开悟的人,你们他们关在一起,还是不会开悟,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引导嘛!今天我们众生也是,如果没有佛来提醒我们的觉性,我们永远是众生,虽然有佛性,没有作用!所以,感恩佛陀。所以,来常住作做点事情,不要哇哇叫。

  [此明妄无实体也。有作意之思惟,乃从有意识之妄心而起,皆是缘六尘之妄想,妄有能缘之气分。于中积聚似心非心,]累积起来;积聚就是重复的生生世世的,第六意识一次又一次的分别作用,似心非心;像我们的心,但又不是我们的心。[非是真实心体。若果是真实心体,离根脱尘,本来无念。今此识心,]什么叫离根脱尘?就是一切根尘都不能束缚他,根尘一接触,他因为有念,所以,离开根、脱离尘,当下就无念,这是真实的心体。[今此识心]我们现在每天所用的分别心,[托尘似有,]依靠这个尘,所以,我们分别心[离尘实无,故言:已如空华。空本无华,病者妄见。]生病的人虚妄看到。[用此思惟者,识心也。辨于佛境者:]这是不可能的,[离心、意、识之境界,]“心”是指第八意识,指所谓的集合,集合一切;“意”是指第七意识,是指执着;“识”是指第六意识,指分别,统统是指分别的意识。所以,心、意、识是指第六、七、八意识,也对;但是,也可以统统讲一样是分别。看你是站在哪一个角度来讲,心站在哪一个角度命名为意的境界。[犹如邀空华,复结为空果也。辗转妄想者:如前云,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辗转皆是妄想,而求其不轮转,无有是处。]就像我们今天讨论的,请问师父!什么叫做明心见性?他就是这样问,他想要用推测的,听懂了吗?我到底要想像说明心见性那个本性是什么,那个想像也是什么?也是妄想。永远没有答案,唯证相应,听懂了吗?除了你自己证到那种境界,唯证相应,不然讲到死去活来,他也一样不晓得在讲什么。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种种的分别、种种的见,叫做巧见。虚妄的浮心,就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虚浮之心就是不真实的心,我们每天都在用这种心,不是用放下、清净的心。多诸巧见,就是种种的思量、分别,加上一些小智慧、小聪明,而在世间,以轮回心,生轮回之见。所以,[不能成就,圆觉方便。】]说:你这样问不恰当,不是正问,因为本来就是当体即空。

  此显无胜用也。以六识之心,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浮泛之心,不是实真之心。多诸巧见:善能种种思量分别,故谓多巧见。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以圆觉之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曰:不能成就,圆觉方便。三显示浅难深造竟。

  壬四结答问不当理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说:你这样问不恰当,不是正问,因为本来就是当体即空。

  [如是三种,颠倒分别,非是正理之问,乃属邪思所测。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由不知众生,本来具足成佛之觉性,因随染缘,故有无明。虽有无明,佛性不失!二、若诸无明,众生本有,]我们的无明如果本来就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回答说:[由不知众生,虽起无明,乃属幻有,究竟非实,达妄] “妄”就是无明,如果通达了无明,[本空故;本来就是空性,所以说:本来成佛,[而说本来成佛者,知真本有故。]我们的真心本来就有。[妄性无体,]妄性就是无明,无明本来无体,没有一个永久性,只是来我们本性挂单而已,安单之后,明天就要走了,要迁单了,是流动性的东西。[真原还在也。]真还是在。[三、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十方异生就是一切十方的众生,本来成佛道,后来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众生呢?[由不知佛性,]在烦恼当中无明,但是,离开烦恼,[在缠出缠之差别,在缠许有无明,出缠如金出矿,不重为矿。]不会再变成矿了,矿就是还没有冶炼过的。[故责其非正问也。初长行竟。

  辛二偈颂(分二)

  壬一标颂二 正颂

  

  壬一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标颂竟。

  壬二正颂(四段,前三全同长行,后二句全别。)

  【“金刚藏当知:]金刚藏菩萨!你要知道,[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如果有开始、结束,就变成生灭了。有开始就有结束,就变成生灭法了,所以,无始无终。光是看这一句,就知道佛教比基督教伟大太多了。基督教还有上帝创造这个世间,用七天的时间创造这个世间,世间还有一个开始;光是佛讲的无始无终就赢基督教千百万倍!所以,我一看到佛经,我以前也去信过耶稣,耶稣教堂那边有在发糖果,我就去跟人家坐着分来吃,唱圣歌;我也是圣经班函授班的。后来看到佛经,发现圣经根本不能相比,这个教义跟教理真的是不能相比,没有办法相提并论。这个道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说上帝创造万物,上帝从哪里来?无言以对。喔!佛讲的:无始无明。[若以轮回心,]我们如果用生灭心,要来思惟、分别佛性,[思惟即旋复;]旋复就是转个不停,你转个不停,你只能到达哪里呢?[但至轮回际,]你只能到达生灭的边缘。轮回就是生灭,你还是在生灭里面团团转,[不能入佛海。】]不能入佛的海。

  [此以偈颂。长行长行就是指前面的连续讲的长行文。[先举妄相,此中先标真性。]先标出真性。[呼以当知者:令其留意也。如来寂灭性:即真性。寂,无声;灭,无形,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然有感则通,神妙莫测,非但无有形声,]不能以外形,也不能用音声。[并亦无有终始之相可得。生,为始,灭,为终,离却生、灭、始、终,常住不动也。]就是放下的意思,不必离,就是放下,不住身心。因为我们眼睛看的都是生灭,放下生灭,它就止息了。你如果说:我逃离这个灭!那也是生啊;我逃离这个生,那也是灭啊。一样,生当下就是无生;灭,不要执着有一个灭,放下,它就是不灭。就是这样,你就常住不动。[若以轮回心,种种分别思惟,则圆觉之性,亦即旋复。此即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也。纵使尽思共度量,但至轮回边际,正见其生死垢心,未曾清净,不能入如来妙圆觉海,所以汝等,便生三惑。

  【“譬如销金矿,]去掉杂质,[金非销故有,]金不是因为经过一段冶炼才有,金本来就有。[虽复本来金,]虽然恢复本来的金,就是恢复本来的本性,[终以销成就;]也是要因为经过锻炼,这个热炉的锻炼,金才有办法成就。[一成真金矿,]一恢复金的本来,[不复重为矿。】]就不可能变作矿,就是成佛以后,就不可能变众生。

  长行云:譬如金矿,金非销有。此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故有。谓金本在矿中,非销而始有。虽然本来是金,到底以去渣滓,而得成就。一成真金体,一成永成,不复重为矿;众生成佛之后,再不复生烦恼。

  【“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凡夫生死,诸佛涅槃。生死本空,如翳眼妄见空华,涅槃亦复如是。翳病若除,华于空灭。长行云: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前面我们讲过,凡夫与诸佛,同为是空华。[妙觉圆照,离于华翳。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辨圆觉,何况你要来了解这个圆觉性,终归还是虚妄的生灭轮回心,[虚妄者:]无有是处。再讲一遍:思惟犹幻化,你起心动念那个分别心,都是变化出来的,何况你要用这个生灭心,来辨别圆觉性,到最后还是虚妄的生灭心。“诘”就是问、了解,何况你要来辨别圆觉性是不可能的,何况诘,到这个地方,何况你要了解、辨别这个圆觉性,终归还是虚妄的生灭心,不可能达到圆觉。[此义颂辗转虚妄。长行云:有作思惟,从有心起,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空华即幻化。长行云: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辗转妄想,无有是处,何况以此诘辨圆觉,岂不至虚至妄哉!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了此心,要先以一尘不染,无妄之心,你一定要先用这种心。若能了此心,你要先用一尘不染,一丝不挂、赤裸裸、圆豁豁的无分别智心,用这个心,然后求圆觉;然后你来求这个圆满的究竟正等正觉,才有可能。为什么?

  [此义颂非为正问。长行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你虚浮心、你用分别心,虚浮都是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意谓:若能了达此心,乃是六尘缘影,虚浮不实,离却此心,以般若智光,圆照法界,然后求成圆觉,庶几可已。二征释迷悟始终竟。

  己三深究轮回根本(分五)

  庚初 弥勒启请 二 正陈请词 三 如来赞许四 承教静听 五 正答所问

  庚初弥勒启请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乘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现在轮到弥勒菩萨要代替众生来发问。

  [此请佛之仪,用表三业恭敬。

  庚二正陈请词(分二)

  辛初庆前辛二请后

  辛初庆前

  【“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就是佛不可思议的本性、本体圆觉。[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槃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这段意思是说:希望大悲世尊,为这些菩萨开发圆觉自性,令诸大众深深了解,为什么会六道轮回、会产生生灭?我们如果悟了,就能够分别邪正。而且能够布施给末世一切众生无畏;无畏,因为他有真正的智慧,当然就无畏,邪正分明。于大涅槃,生决定信,不退转,决定性。不会再一次轮转境界,不会再被它所转。起循环见,循环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犯错,一次又一次的错觉,就是断掉,不会在这个生灭法里面产生错觉,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