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如一個大徹大悟的聖者。爲什麼?你沒有大徹大悟等于零,他也沒有大徹大悟,你想想看,一群沒有悟的人,關上一百年,他會悟嗎?你看有可能嗎?一群沒開悟的人,你們他們關在一起,還是不會開悟,爲什麼?因爲沒有人引導嘛!今天我們衆生也是,如果沒有佛來提醒我們的覺性,我們永遠是衆生,雖然有佛性,沒有作用!所以,感恩佛陀。所以,來常住作做點事情,不要哇哇叫。
[此明妄無實體也。有作意之思惟,乃從有意識之妄心而起,皆是緣六塵之妄想,妄有能緣之氣分。于中積聚似心非心,]累積起來;積聚就是重複的生生世世的,第六意識一次又一次的分別作用,似心非心;像我們的心,但又不是我們的心。[非是真實心體。若果是真實心體,離根脫塵,本來無念。今此識心,]什麼叫離根脫塵?就是一切根塵都不能束縛他,根塵一接觸,他因爲有念,所以,離開根、脫離塵,當下就無念,這是真實的心體。[今此識心]我們現在每天所用的分別心,[托塵似有,]依靠這個塵,所以,我們分別心[離塵實無,故言:已如空華。空本無華,病者妄見。]生病的人虛妄看到。[用此思惟者,識心也。辨于佛境者:]這是不可能的,[離心、意、識之境界,]“心”是指第八意識,指所謂的集合,集合一切;“意”是指第七意識,是指執著;“識”是指第六意識,指分別,統統是指分別的意識。所以,心、意、識是指第六、七、八意識,也對;但是,也可以統統講一樣是分別。看你是站在哪一個角度來講,心站在哪一個角度命名爲意的境界。[猶如邀空華,複結爲空果也。輾轉妄想者:如前雲,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輾轉皆是妄想,而求其不輪轉,無有是處。]就像我們今天討論的,請問師父!什麼叫做明心見性?他就是這樣問,他想要用推測的,聽懂了嗎?我到底要想像說明心見性那個本性是什麼,那個想像也是什麼?也是妄想。永遠沒有答案,唯證相應,聽懂了嗎?除了你自己證到那種境界,唯證相應,不然講到死去活來,他也一樣不曉得在講什麼。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自以爲是,自以爲聰明,種種的分別、種種的見,叫做巧見。虛妄的浮心,就是我們第六意識的分別心,是虛而不實、妄而不真。虛浮之心就是不真實的心,我們每天都在用這種心,不是用放下、清淨的心。多諸巧見,就是種種的思量、分別,加上一些小智慧、小聰明,而在世間,以輪回心,生輪回之見。所以,[不能成就,圓覺方便。】]說:你這樣問不恰當,不是正問,因爲本來就是當體即空。
此顯無勝用也。以六識之心,虛而不實,妄而不真。浮泛之心,不是實真之心。多諸巧見:善能種種思量分別,故謂多巧見。以輪回心,生輪回見,彼圓覺性,即同流轉。以圓覺之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故曰: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叁顯示淺難深造竟。
壬四結答問不當理
【“如是分別,非爲正問。”】]說:你這樣問不恰當,不是正問,因爲本來就是當體即空。
[如是叁種,顛倒分別,非是正理之問,乃屬邪思所測。一、若諸衆生,本來成佛,何故複有一切無明?由不知衆生,本來具足成佛之覺性,因隨染緣,故有無明。雖有無明,佛性不失!二、若諸無明,衆生本有,]我們的無明如果本來就有,[何因緣故,如來複說,本來成佛?]回答說:[由不知衆生,雖起無明,乃屬幻有,究竟非實,達妄] “妄”就是無明,如果通達了無明,[本空故;本來就是空性,所以說:本來成佛,[而說本來成佛者,知真本有故。]我們的真心本來就有。[妄性無體,]妄性就是無明,無明本來無體,沒有一個永久性,只是來我們本性挂單而已,安單之後,明天就要走了,要遷單了,是流動性的東西。[真原還在也。]真還是在。[叁、十方異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十方異生就是一切十方的衆生,本來成佛道,後來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複生,一切煩惱?]衆生呢?[由不知佛性,]在煩惱當中無明,但是,離開煩惱,[在纏出纏之差別,在纏許有無明,出纏如金出礦,不重爲礦。]不會再變成礦了,礦就是還沒有冶煉過的。[故責其非正問也。初長行竟。
辛二偈頌(分二)
壬一標頌二 正頌
壬一標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標頌竟。
壬二正頌(四段,前叁全同長行,後二句全別。)
【“金剛藏當知:]金剛藏菩薩!你要知道,[如來寂滅性,未曾有始終。]如果有開始、結束,就變成生滅了。有開始就有結束,就變成生滅法了,所以,無始無終。光是看這一句,就知道佛教比基督教偉大太多了。基督教還有上帝創造這個世間,用七天的時間創造這個世間,世間還有一個開始;光是佛講的無始無終就贏基督教千百萬倍!所以,我一看到佛經,我以前也去信過耶稣,耶稣教堂那邊有在發糖果,我就去跟人家坐著分來吃,唱聖歌;我也是聖經班函授班的。後來看到佛經,發現聖經根本不能相比,這個教義跟教理真的是不能相比,沒有辦法相提並論。這個道理差了十萬八千裏!你說上帝創造萬物,上帝從哪裏來?無言以對。喔!佛講的:無始無明。[若以輪回心,]我們如果用生滅心,要來思惟、分別佛性,[思惟即旋複;]旋複就是轉個不停,你轉個不停,你只能到達哪裏呢?[但至輪回際,]你只能到達生滅的邊緣。輪回就是生滅,你還是在生滅裏面團團轉,[不能入佛海。】]不能入佛的海。
[此以偈頌。長行長行就是指前面的連續講的長行文。[先舉妄相,此中先標真性。]先標出真性。[呼以當知者:令其留意也。如來寂滅性:即真性。寂,無聲;滅,無形,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然有感則通,神妙莫測,非但無有形聲,]不能以外形,也不能用音聲。[並亦無有終始之相可得。生,爲始,滅,爲終,離卻生、滅、始、終,常住不動也。]就是放下的意思,不必離,就是放下,不住身心。因爲我們眼睛看的都是生滅,放下生滅,它就止息了。你如果說:我逃離這個滅!那也是生啊;我逃離這個生,那也是滅啊。一樣,生當下就是無生;滅,不要執著有一個滅,放下,它就是不滅。就是這樣,你就常住不動。[若以輪回心,種種分別思惟,則圓覺之性,亦即旋複。此即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也。縱使盡思共度量,但至輪回邊際,正見其生死垢心,未曾清淨,不能入如來妙圓覺海,所以汝等,便生叁惑。
【“譬如銷金礦,]去掉雜質,[金非銷故有,]金不是因爲經過一段冶煉才有,金本來就有。[雖複本來金,]雖然恢複本來的金,就是恢複本來的本性,[終以銷成就;]也是要因爲經過鍛煉,這個熱爐的鍛煉,金才有辦法成就。[一成真金礦,]一恢複金的本來,[不複重爲礦。】]就不可能變作礦,就是成佛以後,就不可能變衆生。
長行雲:譬如金礦,金非銷有。此雲:譬如銷金礦,金非銷故有。謂金本在礦中,非銷而始有。雖然本來是金,到底以去渣滓,而得成就。一成真金體,一成永成,不複重爲礦;衆生成佛之後,再不複生煩惱。
【“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爲空華相。思惟猶幻化,何況诘虛妄?】
凡夫生死,諸佛涅槃。生死本空,如翳眼妄見空華,涅槃亦複如是。翳病若除,華于空滅。長行雲:生死涅槃,同于起滅,]前面我們講過,凡夫與諸佛,同爲是空華。[妙覺圓照,離于華翳。思惟猶幻化,何況诘]辨圓覺,何況你要來了解這個圓覺性,終歸還是虛妄的生滅輪回心,[虛妄者:]無有是處。再講一遍:思惟猶幻化,你起心動念那個分別心,都是變化出來的,何況你要用這個生滅心,來辨別圓覺性,到最後還是虛妄的生滅心。“诘”就是問、了解,何況你要來辨別圓覺性是不可能的,何況诘,到這個地方,何況你要了解、辨別這個圓覺性,終歸還是虛妄的生滅心,不可能達到圓覺。[此義頌輾轉虛妄。長行雲:有作思惟,從有心起,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空華即幻化。長行雲: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猶如空華,複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何況以此诘辨圓覺,豈不至虛至妄哉!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了此心,要先以一塵不染,無妄之心,你一定要先用這種心。若能了此心,你要先用一塵不染,一絲不挂、赤裸裸、圓豁豁的無分別智心,用這個心,然後求圓覺;然後你來求這個圓滿的究竟正等正覺,才有可能。爲什麼?
[此義頌非爲正問。長行雲: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你虛浮心、你用分別心,虛浮都是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意謂:若能了達此心,乃是六塵緣影,虛浮不實,離卻此心,以般若智光,圓照法界,然後求成圓覺,庶幾可已。二征釋迷悟始終竟。
己叁深究輪回根本(分五)
庚初 彌勒啓請 二 正陳請詞 叁 如來贊許四 承教靜聽 五 正答所問
庚初彌勒啓請
【于是彌勒菩薩在大乘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現在輪到彌勒菩薩要代替衆生來發問。
[此請佛之儀,用表叁業恭敬。
庚二正陳請詞(分二)
辛初慶前辛二請後
辛初慶前
【“大悲世尊!廣爲菩薩開秘密藏,]就是佛不可思議的本性、本體圓覺。[令諸大衆深悟輪回,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于大涅槃生決定信,無複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這段意思是說:希望大悲世尊,爲這些菩薩開發圓覺自性,令諸大衆深深了解,爲什麼會六道輪回、會産生生滅?我們如果悟了,就能夠分別邪正。而且能夠布施給末世一切衆生無畏;無畏,因爲他有真正的智慧,當然就無畏,邪正分明。于大涅槃,生決定信,不退轉,決定性。不會再一次輪轉境界,不會再被它所轉。起循環見,循環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犯錯,一次又一次的錯覺,就是斷掉,不會在這個生滅法裏面産生錯覺,簡…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