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伏不行,[现前身心语言,皆悉断除灭尽,沉空]什么叫做沉空?落入偏空叫做沉空。[滞寂,“滞”就是不通,滞寂就是说不前进,不再继续前进了。沉空,沉浸在其中,沉入我空的状态里面,就是沉浸不出,浸在寂灭里面。[灰身泯智。]灰身就是把这个身体除掉;泯智,也没有所谓心智的问题,没有这个色身,当然就没有这个智慧,这只是指小乘的涅槃,无余涅槃。阿罗汉还存在这个色身,叫做有余依涅槃,灰身泯智叫做无余依涅槃。有余依就是他虽然证得阿罗汉果,断我执,但是,还有这个色身,叫做有余依。剩下的余,有余依,还有所依靠这个身心。譬如说:舍利弗在世、目犍连在世,他们虽然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还有这个果报身,还没有报尽,叫做有余依涅槃。如果是灰身泯智,“身”就是色身,“智”就是所谓的心,除掉这个身心,那么,就是所谓的无余依涅槃,进入无余依涅槃。[但所证涅槃,乃第八识全体无明,认作涅槃。]为什么叫全体无明?因为还有法执,微细的法执还没有掉。第八意识的微细,阿罗汉也还没有办法。[以小乘人,无明名字,]不曾听过[尚且不知,但保守偏真,不前宝所,]“宝所”就是菩提道,最究竟的菩提道,就是佛。这个“真”就是空性,偏真就是只断我执,不断法执,偏真又名偏空,偏空涅槃。保守就是不前进,不继续断惑;但保守偏真,只是固执自己的断了这个烦恼,享受那份清净。不前宝所,他不要继续度众生,因为太辛苦了!我今天如果出生在小乘国家,可能也是证得阿罗汉果就停了,因为我也是很懒的人。能免则免的人,因为度众生度到会怕了,我拼命的度,众生是拼命的攻击。有时候我常跟你们讲:菩萨!再让你们批评也没几年了,因为我不会常常讲经,再批评也没几年了;有一天你如果发现,连让你批评的机会都没有,你就要开始烦恼了!我会跑去深山跟猴子一起住,去给猴子看,去度那些猴子。你知道吗?猴子也是可以教的,日本人给一只猴子穿上西装,打领带,打扮成人的模样,这只猴子还会抽烟,也会跳舞,很可爱!在南美洲给猴子穿上裙子,放上音乐给它们听,它们就会跳舞,不过它的舞蹈都是随便跳的,一直跳就对了。有一个法师跟我讲:法师,度众生度久了,实在心灰意冷,很疲劳!最主要是众生不好惹,事非多。在座诸位,你今天冷静想想看,是不是很希有跟难得的因缘?我今天若想停止讲经,一下子就能切掉,怎么不可以呢?我切掉犯什么戒?我没有啊!我怎么不可以切掉不讲经呢?很简单的事!说停,明天马上就可以停,让你讲,你要讲什么?放下,到时候你就欲哭无泪,我不骗你!真的!所以,我们众生就是这样,虽然是佛弟子,不知道要团结,佛教已经很没落了,不会团结!山头门户之见那么重,要团结才对,要掌握因缘、掌握机会。[故终不能至彼之亲证,]这句话反过来,虽有亲证到涅槃,但是,不究竟的意思。[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分别之凡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耶?意谓小圣真智,尚不能至自证境界,]还无法达到他自己证得的境界,因为他未证得圆觉。[何况凡心,不及真智真觉,又超前理,辗转悬隔,]一次又一次的,“悬”就是架空,由高处隔阂到上下叫做悬;左右叫做“隔”就是画十字架的距离,叫做悬隔。今天才知道悬隔是这样解释。[其何能造耶!]怎么能够造作呢?怎么有办法达到呢?[初举胜彰劣竟。
子二举喻显情
【“如取萤火]萤火就是萤火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萤火它不是真的火,似火非火,那种萤火如何烧须弥山呢?[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大”绝对,[终不能至。】
举喻如萤虫之火,似火而非是火。喻有作思惟,非是出世正慧。欲烧须弥之山,须弥,]中国话叫妙高,[此云妙高,世间第一山,八万四千由旬高,]一由旬是四十里,有的说六十里,有的说八十里。[是四宝所成。劫火方能焚烧,]才能够烧,[而凡火莫烧,况萤火乎?故云:终不能著。]烧不起来,[此喻圆觉为四智之总,]四智之总,所谓的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欲证圆觉,惟凭佛慧方可。]你只有靠佛的智慧才有办法。[下以带情。]带情就是带着一分的执着。[以轮回心:即颠倒分别妄心。生轮回见:即颠倒分别妄见,均属于情。]都属于执着。[入于如来,大寂灭海者:即如来所证,一切种智之海。竖穷横遍,广大无比,寂然不动,灭诸形声,]不可以由外,或者由音声去求。[不可以相显,]也不可以用外相显。[不可以言诠,]也不可以用语言讲。[即不思议境界。]有时候我晚上打坐的时候,都会这样赞叹佛:佛的空性智慧太伟大了,我在大学一年级的心境,到我出家以来阅读藏经到今天,对自性上的认知,对佛的感恩跟赞叹,这种心境是太不可思议!凡夫要悟到佛的境界,实在不是很容易的事,像我就要搞二十年。大一到今天,1971到今年是1992年,十七、八年的时间,你想想看,我们还是很用功的一个孩子!所以,我一直在想:有缘的我就教他自性的东西;功力不够,或者是根机不够利的,干脆就叫他念佛就好了。因为实在是没那么简单,要悟到自性平等性,这实在是不容易!因为我们今天所听的,都是一些名词而已;要平等、要无分别心,其实不见性,这个统统是名相,都是这种分别、执着的东西。你们只得到一个相似、大概是这样子,但是,那个不是本来的面目。本来的面目没有所谓大概,本来的面目是清清楚楚,他讲出来是斩钉截铁,一点疑惑都没有,听懂了吗?那叫做明心见性的境界、心境。如果是年纪大的,或是根器不够:来,你念佛!你就执持佛号,没有办法,因为来不及了,你要把这个搞通,没那么简单!不思议的境界,时间久了,功夫用下去,你真的会体会到那种安祥、空性的东西。以前念个佛,怎么样都压不住;一直想要压,阿弥陀佛!不然就要数数目,要用读数的。你想,我要打坐来用功,就是要强迫压抑,因为不了解本性上是什么东西。现在念佛就不一样了,现在念佛根本就不用拿念珠,也不用闭目打坐。我现在修行法门,念头,培养无间断的念头,那声音就出来,阿弥陀佛……一路念下去,你不喊停,它就一直念去,就一直念,为什么?因为内心里面只存一个,没有什么好执着的嘛,你不念佛,你做什么?这是本命原则,这是你生死的根本,你不念佛做什么?打妄想你又能得到什么?二十年才懂得两个字:放下,谈何容易?二十年才懂得“放下”这两个字是什么东西。但是,熏习也是很重要,凡夫的修行就是这样,虽然理论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执持佛号,尽量不打妄想,只能讲尽量啦![万用具含,谓之曰海。]一切都包容叫做海。[此显分别心,不能证入圆觉,密责前三种问难之非,]就是说:你用分别心,根本无法进入圆觉清净之心。[故云:修不能至。二举喻显情竟。
子三诚息妄心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如果断无始轮回的根本呢?你一定要用真心,所谓真心就是空性,绝对空性、非常安祥,安祥到连安祥都没有所谓的轻安的执着。无量的欢喜心,不然轮回也没有办法。
[此警诫止息颠倒分别妄想之心。这是警告要停止颠倒、分别妄想之心。[是故者:是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之故。你兴轮回见,简单讲:轮回心就是分别心。什么叫轮回?轮回不是只六道轮回,轮回的意思叫做重复。你今天不高兴,一下子高兴;明天你不高兴,后天又高兴,这个就是重复的一种错觉、执着,叫做轮回心,不是去转世叫做轮回。我们现在每天都是生活在轮回里面,早上起床、吃饭、大便、骑机车上班,下班看电视,晚上泡牛奶喝一喝,睡觉;起床后吃饭、大便、骑机车上班、看电视、下课、泡牛奶、睡觉,明天又起床,又继续,这叫做轮回,听懂了吗?如果没有听到佛法,现在在家里画得五颜六色了(法师指化装),开始夹眉毛,整天在美容院里保养,拍打全身,拍得劈里啪啦响,一样,一定的!我如果当女人也是一样,不过五十步笑百步,对不对?没有学佛,天地万物都是这样,同样如此。所以,我们要同情没有学佛的人,讲真的;学佛的人也不用贡高我慢,因为你的功夫还不够,不是听到佛法生死就解决了,还有一段很辛苦的路要走。[所以我常说,一切修大乘行菩萨,及末世发菩提心众生,先断无始以来,轮回根本。]轮回的根本就是放不下,生灭刹那执着、起心动念,培养放下爱欲的执着、放下那一分感情的执着、这个生灭心,每一个动点的执着,轮回马上就断。[此指第六意识,颠倒分别,妄想之心。依惑造种种业,依业受轮回果报,故谓之根本。《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我们本性清净,我们的光明之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用一切妄想,分别心叫做妄想,这个分别心不是我们真正的本性,[故有轮转。” ]就是有生灭。[即指轮回根本也。三诫息妄心竟。
子四重明妄义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只要你有思惟、有所造作,这个思惟都从分别心、第六意识起,[皆是六尘]都是六尘。[妄想缘气,]妄想能缘之气,就是妄想能够产生执着的气分,缘是主动的接触;妄想缘气,不是说我们这个妄想攀缘这个气,不是这个意思。妄想变成能缘的气分,会变成一种主动的能之气,“气”就是气分。[非实心体,]不是我们真正的本心,就是第六意识心不是我们的本心,我们的本心是清净心,没有分别心。[已如空华。用此思惟]就是前面所讲的空华,用这种分别心,[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就像空华又结空的结果,为什么?重复的妄想,所以,[辗转妄想,无有是处。】]你发的心如果错误,你永远不会成佛,永远没办法完成佛道。所以,千百万修行人加起来…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