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轮回相;也没有所谓清净非轮回的涅槃相,我们的本性就是这样。
[一切如来:约出缠妙觉果体,]已经离开烦恼的那个,出缠就是已经离开、摆脱了烦恼,摆脱了我法二执叫做出缠。已经摆脱了我法二执,妙觉的果体,[其所造离念。如《起信论》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 ]这句话也很好,一个人若能离开一切执着,那么,他的心的平等性就如同虚空。我们如果离念,这个念,念念都是执着的。离开一切善恶、大小、高下、贫富对立的念头,凡是起心动念,都是执着的念嘛!对不对?离念相者,简单讲就是离执着者,简单讲就是这样。离执着者,他的胸量等虚空界,“等”就是跟虚空一样的大。简单讲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起心、不动念,不擅加刻意的把它划分。凡夫可能没有办法做到这样;但是,凡夫要赶快的调整我们的情绪,要随时调整自己,进入与空相应的思想。要能够把这个有化作无的力量,这样佛道就快完成了。千万不要让这些仇视心、不满的心,填塞我们的心中,事情过后,前一秒钟过,这一秒钟就不执着。我们虽然还有习气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更加的圆满清净,其中不容他,不容他就是不杂,一滴尘不染;中不容他,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故谓之妙。圆照法界,灵觉不迷,故称圆觉真心。]所以称为圆觉真心。[绝诸对待,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以菩提涅槃,皆属对待。转烦恼而成菩提,转生死而证涅槃,体虽即真,名因妄得,]体是无形的体,虽然说是真的;但是,安立一个名字上去,又变成虚妄的东西,名因妄得。名字还是因为虚妄的对立衬托出来,而得到一个涅槃的假名,[故皆无之。]简单讲,涅槃本无一切相可得,既然无一切相,哪有涅槃可名之呢?既然无一切相,哪有涅槃?生死当下空性就是涅槃,所以,生死涅槃等同虚空,就是这个道理。[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此的示圆觉性中,]的示就是直指目标,正确的指引;此的示,就是正确的来开示我们。我们的圆觉性中是什么呢?[本无生死涅槃之相。]悟到生死本空,当下就是涅槃。[成佛,是涅槃不生不灭,非轮回相。不成佛,是生死有生有灭,妄轮回相。前云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故皆无之。]统统没有,[若有少见,则迷圆觉。]少见就是动到一点点的执着,你只要认为有法可得,叫做少见,若以为有法可得,一点点的法可得,有涅槃可得,也是少见。你只要落入观念,统统会迷惑了我们圆觉的本来面目。所以,扫地就要扫干净,如果要修行念头就要放得很干净;修行要有一个很大的关键,就是要有很大的志气,肯放得下,不计较,过去放下,现在空性,未来不可得、不可知。过去不用去想它,现在是生灭,当下现在就是在灭,无一法可得,每一分一秒都在变化;既然一分一秒都在变化,不值得我们执着。你今天所有的执着,变成明天的后悔,这样我们今天的执着,也是变成痛苦。我常常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最后尚且能够解决,为什么一点纷争不能解决呢?这样是不是痛苦了我们自己?[《华严经》云:“于法若有见,此则未为见,若无有见者,如是乃见佛。”所造离念竟。]其实经典句句都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句句都叫你见本性。只是你一直团团转,转不出来而已,怎么绕就是找不到目标。两眼无神呆呆坐在那里,其实就在眼前,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心见性的人说:太容易啊!不见性的人说:太困难!踏破铁鞋无处觅,大彻大悟的人说:得来全不费功夫,连功夫都不要用到。所以,但息妄念,别无圣解,只要息妄想就是了!以前有一个高僧大德都修这一句:还有吗?这一句[还有吗]就是高僧修到开悟的用功处,他常常问:还有吗?这是什么典故呢?这是起自一个丛林里面,他教了一些徒弟很调皮,就是不听师父的话,老是忤逆他。这个师父誓愿要明心见性,而他的徒弟如果做到让师父生气,师父就问:还有吗?意思是说:还有没有更让我生气的?这样听懂了吗?还有没有那种会让我生气的?所以,他常问徒弟:还有吗?他的徒弟听不懂。这种功夫不简单,你知道吗?意思是:会让我生气的功夫,尽量使出来;另一个是修什么呢?随他去,就是修随他去。他徒弟来说什么,就:随他去!任何事情都不挂碍!所以,祖师大德开悟,都是专修一法就开悟,我们就是不能专修一法,于法若有见,对于一切法,你只要动到念头;所谓见就是指分别心,你只要动到分别跟执着心,此则未为见,那还不算见到我们的佛性。你要到什么功夫,才真正见到佛呢?若无有见,扫除一切,连动念、宽恕说:我在忍辱,都不可以。因为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佛说忍辱,即非忍辱,是名忍辱,连“忍辱”这个观念都不可以。你说:我今天忍耐、明天忍耐、后天忍耐,只是一直压抑;压抑到最后,你就会爆发出来。我常常说:修行不能用忍耐的,连忍耐的功夫都不可以有,连忍耐的念头都不可以有,本无的东西,你在忍什么?压抑不住,你就会发疯、爆发出来。修行不能用压抑的,人家如果对不起我们,功夫比较差的,你就想:这是我前世欠你的,要被你这样打;这是我前世欠你的,要被你这样骂、要被你这样忤逆,功夫比较差的是如此。对不对?功夫好一点的就效法耶稣,人家打左边,你就连右边给他打!这是属于中等的修行。如果大修行人,打下去,一笑置之。像佛陀,人家要害他,脚指头被石头砸到流血,佛连动一个念头说:“我恨你提婆达多”都没有,统统没有!你想佛是何等修行,《金刚经》讲:身体被节节支解,人家拿刀子割他全身,他统统没有动到一个嗔恨心的念头,这是何等的功夫啊!何以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没有办法,我先举手,我没办法。只要有一支蚊子叮我,我就想打它了;手还是会过去,没办法,我们要做到像佛陀这样,讲真的,很困难!所以,讲来讲去,在座诸位还是要念佛。
[癸二能造带情(分四)
子初举胜彰劣二 举喻显情三 戒息妄心四 重明妄义
子初举胜彰劣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但诸声闻就是说:我们来举这个声闻的例子,就拿那一些声闻来说,叫做但诸声闻。所圆境界,以声闻所圆满取证的境界,是偏真的空的境界。声闻只是修到我空而已,所圆就是声音认为最高圆满取证的境界,是偏空涅槃。所以,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离开六道轮回嘛!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毕竟还是无法到达他所亲证的东西,因为他的亲证还不到究竟,只是他觉得他所现出来的涅槃圆满而已。再解释一遍,终不能达到他所亲证所现的涅槃,这句意思是说:他所现的涅槃,他虽然有亲证到了涅槃,但是,毕竟无法到达佛陀究竟的圆觉心、圆觉的境界。还不能达到他自己所亲证的,因为他只有证到人空,还不圆满。他所悟到的还不圆满,自己证的境界,还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思惟心就是凡夫心;何况你用凡夫之心,测度如来圆觉的境界,我们怎么有办法用凡夫之心,来测如来圆觉的境界呢?
[此示圆觉妙性,非心思可及也。前闻未出轮回,而辨圆觉,]辨就是想要清楚的去了解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也变成生灭性。你尚未出轮回,用生灭心;用生灭心要了解佛的圆觉性,佛的圆觉性也变成生灭。[此举声闻人,已断见思,]已经断见思惑,[已出轮回,想必能辨于圆觉,不致流转也。]不会变成生灭,[故呼善男子而告之曰: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者:诸声闻指一切小乘人,闻佛四谛]苦、集、灭、道[声教,所圆满取证,偏真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者:]因为怕度众生,不敢留惑来润生,因为不敢,所以,[以声闻人,断六识分别之心,七识已伏不行,]注意!七识已伏,只伏我执,不伏法执。七识有两种:我执跟法执,微细的法执他没有办法,所以,阿罗汉还有法执之见。所以,同样证得阿罗汉果,意见还是会不合,办为他只断我执而已,未断法执,何况我们凡夫说要没有是非?哪有可能的?师父只能说:若能减少是非,这样就很好了!师父不讲不才华,太闲就会讲是非,不然他不知道要做什么?烦恼的众生,他会牢骚跟抱怨,整天如果头着没事坐着,偶尔拜个佛,如果有朋友来,就把他的烦恼讲给别人听,就很委屈,一讲起来,全世界都对不起他,所有出家人都没用,排斥别人,不然他要讲什么?在座诸位!你冷静想想看,你不觉得你那些亲戚朋友来你家坐二、三个小时,听他讲三个小时,看看哪一句话是有内容的?都是无聊的东西。整天都是:人家女儿怀孕了、哪个男人怎么样、谁的先生怎么了、他们的会钱又如何了、出家人是怎么样没修,一讲起来,全台湾省、全世界他最有修,又最有修养、最委屈!有一个人来讲:你们出家人怎么样,怎么样,讲了很久,我问他:你讲完了吗?他说:讲完了。我说:讲完了换我,既然我们出家人做的不好,那么,你来剃度出家,当我们的模范!他吓得转身就想走了,连剃度都不敢,还跟人家讲什么?第一个,连这个勇气都没有,你毁谤什么三宝?你说我们做得不好,来!你就应该来做给我们看,教我们如何持戒。因为你一讲起来,大家统统没持戒嘛,来!应该如何持戒,你讲给我们听听看!所以,有时候,我们人就是这样,狂妄自大,夜郎自大,别人的痛苦,比他更甚十倍,他的痛苦才一分而已,一讲就很委屈。别人对他的大恩大德,他都不会想想过去人家对他恩重如山,只想着:你这一点点对不起我!这样就不得了了!所以,俗话说:千万不要得罪一个小人,就是这样,你宁可得罪一千个君子;一千个君子,他不会报复,得罪一个小人,你麻烦大了!事情就严重了!那么,阿罗汉的功夫不错,但是,尚未究竟,七识已…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