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太如果跑回娘家,她父母亲的家里,又被赶出来。所以,她们就控诉,控诉,做女人的悲哀,女人的悲哀。我看她们这样劳动……,整天都在工作,下田耕作的也是女人,男人都没事做,顶多是打猎而已,打猎而已。所以说:生长在台湾的女众,讲起来……,你如果想看这卷录影带,应该放给你们看看,那些女人会做死,会做死,真的!从早到晚都在工作,晚上还得侍奉她公公、婆婆;非洲人喜欢喝咖啡,coffee,喝咖啡,晚上她还得烧茶、烧开水泡咖啡,整天都在劳动,背着小孩工作,背着,还得赶麻雀,从早上就是这样一直工作。她的控诉就是说:几千年来,就是这样不平等,这是女人的认命,因为习俗都是这样子,我们生长在非洲,没有怨言,也不能有所怨言,怨言也没有用,定论!一出生,它是封建的思想,男人、女人就非常明显的,女众就很没有地位,就是负责生小孩、一直工作,一直做、做到死!看了夫她们很难过,夫她们很难过!所以说:我们这里的男众,要体谅你们的太太,要体谅太太。如果反过来,先生整天工作,换成你们这些太太要体谅,不要把你们的先生累死!有的老婆很凶,真的,有的老婆很凶,很可怕,她的身体很强壮,先生如果不去晒稻谷,她就(嗯!)……,(法师学着女子举拳头,男女做“不要”和害怕的动作),吓得先生说:我去,我去!真的,所以,讲起来是不平等,不平等,这世间讲起来都不平等,我见、我执太重,出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要有此谁知,就是这样,讲起来很悲哀!所以说:录影带里面,有很多都是很好的教育,让你发现人的可怕,悲哀、悲惨的命运!出生在台湾的女众,好命,好命,讲话都比别人大声。上一句说我体,[上句我体,]就是我们的身体,[即所执也;下句我见,即能执也。曾不自知者:谓一向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我体本无,唯心故有,心既念念无常,我亦念念生灭。]没有一个我,既然无我,应该要牺牲才对,怎么能贪着呢?[故《净名经》云:“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何以故?因为从无始劫以来,[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每一念都执着。[故说无始无名。”由迷执故,念念造诸恶业,境违于情,]境界违背我们的情,[则生憎恶;]恨,[境顺于情,则起贪爱。]贪爱。[耽著五欲者:]所以,菩萨![深心耽恋染著,五情欲境;如美色娇声,奇香厚味,以及细滑之触,皆可欲之境。]这里面最难断的就是细滑之触,细滑之触,细滑的接触,这个最难断,那就是指男女,指男女,这个最难断!我们人,你说眼睛,眼、耳、鼻、舌,身,这个触最难断,触、身,触最难,触就是男女,男女一接触就克制不住,触,细滑之触。你说我吃得差一点,这个控制得了,对不对?我不抽菸,这个也好控制,对不对?是不是这样?[一标具足凡夫竟。
寅二明闻法觉悟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如果遇到善知识教导我们,教导令我们开悟。教令开悟,[净圆觉性,]我们有一个清净圆满的觉性。[发明起灭,]“发明”就是我们觉悟了;“起”就是生,灭。觉悟了生灭,底下加两个字:本空。发明起灭就是:如果你觉悟了生灭本空、不可得,如果你觉悟了生生灭灭本来就是空性。[即知此生,]既知此生,就知道这些生灭,此生就是:就知道这些生灭,此生灭[性自劳虑。]就是圆觉自性当中是没有这一些的,你是自己劳,也是自己虑,自己疲劳,自己多虑。[】]再讲一遍:若是遇到善友,就是善知识开示,教令开悟,让我们了解清净圆满的觉性,觉悟到起灭,觉悟到生灭法本来就是空。则知此生,就了解这些生生灭灭,性自劳虑,劳虑就是圆满自性当中本无,但是,是自己劳、自己劳虑,自劳自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所以说:到最后,性自劳虑就是:圆觉性当中是没有这一些,是你自己过度的劳、过度的虑,自劳自虑。
[此遇教得悟本觉内熏。]有因缘遇到善知识开示我们,我们有本觉的自性来熏习。[不期而逢曰遇;善友者,具正知见,善能开觉于人也。净圆觉性,人人本具,无奈久迷自性,因贪欲而造业。今既逢善友教化,一向依惑造业,自必依业受报,生死不休。今既开悟,不造诸业,]不造诸业,[即论寄息,于灭相,]即论寄息,那么,就开始要怎么样?即论就是:那么我们就必需知道,讨论它,要了解,这个“论”就是要了解什么?寄息,我们希望停止于这个灭相,就是要在灭相里面下功夫。即论寄息于灭相,就是我们现在必需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去论断,安住在哪里?寄息就是安住停止于灭相,要赶快停止。[发明无分别智,]无分别就是平等心,来发明平等心的智慧出来,平等心的智慧。[慧照朗然,]智慧的观照清清楚楚。[无始妄习,一时顿现,心冥真觉,不以妄念起灭为我;]心合,“冥”就是符合,心符合……,“冥”可以写一个:“合”,六合路的合。心合真觉,不以妄念起灭为我,因为确实是无我。[起之与灭,念念皆知,翻前曾不自知,念念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者:即知此生,皆是于圆觉性中,自劳自虑,而圆觉无与焉。]圆觉无与,“与”就是给与,圆觉的本性当中,并没有给你这些业障,并没有给你这些劳虑之相。即知这些生灭,统统是圆觉本性当中自劳自虑,你是自己劳、你自己虑。师父以前跟你们讲过: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别人根本就没有问题,一切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对不对?别人怎么会有问题?万法唯心。所以,圆觉无与,意思就是说:在圆觉的本性当中,并没有给他劳虑,也没有给他这些分别之心,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二明,闻法觉悟竟。
寅三明息妄随真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劳虑,就是这些分别心能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清净之了解,“解”就是悟。[为自障碍,]为自障碍,意思就是说:稍微得到一点觉悟,变成障碍,为什么?执着自己的觉悟。所以,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他认为自己很有功夫,他清净心、他了解了,变成产生一种自我的执着。为自障碍就是说:因为有净、清净之解,而变成了一种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还没有达到圆满,落入一个法执里面,因为太欢喜这个法,法变成一种执着,因为他得到了净解,这个净解又变成一个法喜,法喜就变成自己的障碍,所以,在圆觉当中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这就是凡夫随顺我们的觉性。所以,我们修行如果修到很有境界,我们不要一直讲,也不要一直执着,我们常常觉得还不够,功夫还不够,要常常觉得我们是凡夫,功夫还不够,见佛、见光、见花闻香,统统不执着,放下,不然就会变成障碍,若作圣解,即着群邪,《楞严经》就是这样讲。若作圣解,即着群邪,如果你将自己当作是圣人的见解,那么,你就遭遇到魔的侵入,即遭群邪。[】
此缘悟成碍。]因为你有了悟境,因此你会感到法喜,变成法的执着,[若复有人,圆伏五住烦恼,了达惑妄空寂,]惑妄空寂,虚妄,惑是虚妄的东西。[故云:劳虑永断,]永断。[以绝求作之心。]以绝,“绝”就是断,以断掉求作之心,本性是无求无作。[得法界净者:若理法界,则法界体中,绝诸劳虑,]劳虑。[尘境不生,名之为净。若事法界,则分别念虑之心,]念虑之心,[差别尘境之法,当体不生,名之为净。]当体也是当下,本来就没有,这都是虚妄的东西,强加执着,你当然业障现前;也没什么好伤心的,别人对我们不好,这理所当然,因为他有业障,才来娑婆世界,对我们不好,这很正常;他如果会对我们好,他早就在极乐世界享受清净平等心了,他对我们不好,这才是正常,正常。在这个娑婆世界,谁愿意对人好呢?谁肯牺牲自己呢?大家都自私自利。对不对?[即彼净解,为自障碍者:粗念既尽,得少轻安,]轻安。[于彼净时,心生爱著,于净起解,名为净解。系心在净,]系心在净。[不更求断,]不更求断。[故成障碍。]所以,成障碍。[非外尘所扰,故言自障碍,障碍圆觉,不能自在任运增证也。]增证,增加这个修证。[此名凡夫随顺觉性,结名信位也。]这是凡夫位,明息妄随真。[初信位竟。
丑二贤位]三贤位。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有所见解,更进一步了。[虽断解碍,]虽然断这个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我现在解释一遍: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我们看到了有所解悟,变成一种障碍;虽断解碍,虽然你断了这个有所了解的心,执着的这个心又把它断掉;但是,犹住,就是还是执着于见觉,能断的观智,见觉,见觉就是能断的观察的智慧。我们能够观察,我能够断烦恼的这个智慧,你又执着这个智慧,所以,犹执着观照的智慧,还是执着有一个能够观照的智慧在观照它。觉碍为碍,觉悟到这个观照的智慧也是一种障碍,还是一种障碍,变成不自在。觉碍,你能够有观照,这个变成一种障碍,所以,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初地,未入地者,未入初地就是三贤位,未入地,未入地就是三贤,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还未入初地,随顺觉性,随顺觉性。
此三贤位所修,[此贤位,论寄息于异相。]我们刚才是讲灭相,现在是异相,生、住、异、灭,从后面修回来,灭相,前面已经知道了;寄息停止于异相,异相就是变化比较微细的相,叫做异相;灭相是比较粗糙,异相又比较微细了。[文云:“觉于念异,念无异相”等。]觉悟到念头有所差别,但是,每一个念看起来又好像没有差别。所以,觉于念异,我们可以发觉到这个念头一直在变化,但是,粗的已经断了,剩下的只是微细的,看起来又好像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者:谓见彼净解,为自障碍,]得到清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