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二种众生有佛性;]决定性的菩萨,决定性的菩萨道,还有能够回心的二乘,[定性二乘及无性阐提,]定性就是一定的声闻,不能改变叫做定性。所以说:决定性的菩萨、不定性的声闻,这两种众生都有佛性。定性就是说:他一定是声闻,不可改变,定性就是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声闻跟缘觉,那当然就是不能成佛了,不可改变嘛!所以,无性阐提,无性阐提叫做断善根的众生,一天到晚伤害三宝,叫做阐提。[三种人无佛性。诸大乘经云:大地众生,皆当作佛,无论有性无性,皆已齐成佛道故。一切烦恼毕竟解脱者:]毕竟解脱。[十、缚解对。]缚解对。[一切昏烦之法,恼乱真性,即贪、嗔、痴等,八万四千,是系缚之法,能系众生受生死苦。今了达苦即法身,无苦可舍,]何以故?苦是空性。[故一切烦恼,毕竟解脱。以上十对,名相虽异,]但是,它的道理并无不同。[其意不殊。但缘佛证圆觉,]什么叫做“缘”呢?但缘就是:你只要,“缘”就是借重,借重于佛证悟的圆觉这一颗心。[心无取舍,]心无取舍,心地功夫拿出来![故得诸法普融,同归圆妙矣。一明境竟。]太好了,太好了!
[寅二明心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法界即一真法界;迷时从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绝对法界,没有经过任何比较、没有能所、没有迷悟,叫做一真。[而起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四圣、六凡法界,四圣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等等;六凡就是六道众生;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今证佛果,还归一真法界,深广如海。慧是照用,称法界而起,故名法界海慧。]就像法界一样,智慧如海。所以,自皈依法,当愿众生,你们就知道要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可惜我们没有深入经藏。[照了诸相犹如虚空者:今海慧为能照,诸相是所照,以离分别念,相即无相,犹如虚空。《楞严》云:“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虚空的体,它不是一切相,非群相就是它不是一切相;但是,不拒绝一切相的发挥。[而不拒彼诸相发挥。”]简单讲就是:佛性是不可得;但是,不拒绝一切事相的作用。所以,用空性看一切,用空性看一切宇宙,一切宇宙皆空。[上句指体不变,非为群相:]一切相。[下句指用随缘,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正不变而常随缘,虽随缘而仍不变,则圆觉妙性,亦复如是。二明心竟。
寅三结名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这就是已经成佛的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此名如来者:指能随顺人。]你只要放下,没有取舍,没有能所,你就是随顺佛性、诸佛菩萨在修行,不然不叫做修行人;每天在执着里面:我在持戒、我在用功、我在念佛、我在修行!那都不是修行人,能所不除掉,都不能称为修行人。[随顺觉性者:谓如来从初发心修行,大开圆解,于无修证,而起修证,渐次随顺,而证圆满觉性,是为究竟觉。]究竟觉。[初明依位渐证竟。]所以,我们今天来打八关斋戒、来听《圆觉经》,是大大的好用,让你心根清净,心根清净,大大的好用,妙用现前,哇!太好了,太好了!我都觉得我是一个……,I”m feeling. I”m lucky old man.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老男人! I”m feeling.I”m lucky old man. 我是幸运的老男人。因为I”m forty years old. 我已经四十岁了, 四十岁了,我是shèngw,剩下的废人。《圆觉经》不听就是不行,不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一定要出来听经闻法,不听经闻法不行,不行!心境转不过来,卡死在里面。[
子二明亡心顿证(分三)
丑初亡心入觉二验果知因三即成佛智丑初又分二寅初指示安心二依法顿入
寅初指示安心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就是在任何一个时间。[不起妄念。]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执着心。[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就是说妄想心生起时,不要一直说:我要将它停止……,如果你一直想停止它,那也是妄想心。亦不息灭就是说:不要用克制的办法,观照的时候,令它当体即空,不要强加制止它,这样不是修行。所以说: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一切妄想心当体就是空,亦不息灭,不要说我要将它灭掉,妄想心无自性,不能让你灭掉,观空就是灭、放下就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住妄想境界,空上妄想境界是事法界,不加了知就是进入平等,不加就是不特别地去分别它,所以说:不加了知就是无生的意思。安住在妄想的境界,不特别去分别,你放下,了知就是清清楚楚,你不要加一层执着下去,你很清楚它是无生。也就是说:住妄想境界是事法界,不加了知是理法界,简单讲就是不碍,事相的法界,不碍理体的法界。也就是说:安住于一切妄想境界,当体就是空,不要多一层了知,不强加分别,放下就是。[于无了知,]于无了知就是:在没有分别心理性法界里面,也[不辨]这个“辨”是执着,也不执着它有真正的一个无生。也不执着[真实]之心,执着就是事相,也不执着无生是一个真实性的东西。[。】]再讲一遍: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在没有分别心理性的法界里面,也不执着那个是真实的,理法界当体无生。所以,不辨真实就是事相的法界,不辨真实。不辨真实不是说分不清楚是真实,不是这个意思。“不辨”这个“辨”就是不执着有一种真实的无生,无生本来就是平等。
[前者渐次随顺,]慢慢修行……,就随顺如来觉性,但是,[位有高下,证有浅深,]这都是尚未彻彻底底的究竟了解。[皆为不了,寂灭心体,]我们的本性是很平等、很寂灭的。[能所未亡,恐存分别,则悟入无期。]就是遥遥无期,那要经过很长远,没有什么希望,没有这个时间。[今者的示平等一心,]“的示”就是正确的,的示:正确的指示叫做示。正确的指示平等一心。[任运合道,乃为圆顿妙旨,]圆顿就是:一法就是一切法,就是圆顿。[成真随顺。]成真实,合觉性。[前是随相法门,今为离相法门。亦如《华严》,先说差别位地因果,]差别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先说差别位地因果,[后以平等因果融之;]平等因果,发大心就是佛,佛不离因,因不离果。[此中意趣,]“意趣”就是道理,[正相同也。]这里面所讲的道理刚好相同。[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者:此的示]正确的开示,[一类圆顿菩萨众生,平等安心之法。]就是说:根机大利的人,一句话就一针见血了,就进入解脱的境界。要如何修行呢?根机大利的人,[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以众生日用现证,全是如来平等法身,若一念不生,]就跟佛一样,若一念不生,[全体自现,]我们的心性就全部影现出来,影现出来,[故居于一切时中,行、藏、]“行”就是有行动;“藏”就是表示说没有任何行动,行、藏,“藏”就是静止的状态。无论是动态,无论是静态,[语、]或是说话,[默,]或是不说话,或是眼睛见色法,[见色、]或是耳朵听声音,[闻声,不起丝毫妄念,]所谓不起丝毫妄念,就是不起一点点的执着之心,智慧之心常常充满我们的本性,清清楚楚是非、善恶;但是,不落入对立性的是非、善恶当中。[以才起一念,即迷现量故。]现量就是真实的境界。我们动一个念头分别,分别就有对立,现量本身就是事相的敌对,万般的语言,攻击、伤害、赞叹,就一直显现出来。现量,简单讲就是一切的事相,统统叫做现量,六根、六尘所攀缘,一切变现出来的统统叫做现量。[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者:谓众生妄心,本无自性,]你硬要压抑它,要叫它休息,就愈控制不住:师父!要怎么控制妄心?都控制不住。一直拼命地想一个办法要控制它,愈想控制就愈动念……,就愈不能解决他内心的烦恼,内心的烦恼;要放下,学习放下。没功夫的人先学忍耐,忍耐,功夫够的我直接进入无生,进入无生,本来不生不灭,不来亦不去,没有什么事,没有什么事,本无自性嘛!讲起来很简单,就像吃饭一样,讲是真的很简单啊,很简单,我就觉得很简单,我觉得并不困难。说:师父!您很忙喔!你搞错了,我很闲,我从来不会忙。“忙”怎么写?忘记了自己的心叫做忙。知道吗?“忙”怎么写?没有心叫做忙。说:你很忙!你很忙,就是这颗清净心不知道跑去哪里,就开始忙了。说:师父!您很忙喔!不!你搞错了,我很闲,我的心正念都很清楚,清清楚楚,都很清楚,无一刻不闲,我从来不会忙,都很闲,就算你整天跟我讲话,我还是很闲。因为[全体即是真如,若息妄求真,何异离波觅水。]息妄求真,注意听这句话,离开了当下这个妄想,我要追求另外一个境界,那是不懂佛法的人。佛法告诉你:它不是追求的东西,佛法是讲当下,现在这一念放下,你就什么都解脱了!而我们不是,舍此取彼,离彼也是要取此啊,永远在取舍之间团团转,你修行无量劫,也永远不能成道,你怎么修都不能开悟。佛法不是息妄求真,那么,这很简单的道理,息妄求真,一直要克制这个妄想,一直要找真的,他不知道那个妄想当下就是真,你把妄想看得很清清楚楚,不要让它受干扰,那一念,那一念就是。是来、非来,你很清楚,你就不要动摇它,你就任它是、任它非,是非无自性,任它是、任它非,一切法不可得,放下,它就对你无可奈何,一点办法都没有!对不对?何异离波觅水,离开波要找水,根本就找不到。底下说:[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境从心现,元是自心,]师父以前就跟诸位讲过:都是我们的心的问题,不要说别人讲我们痛苦,要说我们的修养不够才对。对不对?不要说:我先生不爱我,要说我们没有魅力,我们自己没有功夫;你如果很漂亮,表现得很温柔,随便招个手,你先生就为之倾倒了;那是你自己的条件不够,才得求人家:你来爱我,你来爱我!…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